长江在职金融MBA还不错,就是学费贵. 问了一个刚考上的朋友,说考上的人大多是投行\基金\券商\银行\上市公司\律所的人,背景都不错. 如果在金融行业内发展,人脉挺重要.长江的金融学教授还是挺牛的. 如果想借在职金融MBA转行到金融业,因为是PT,感觉比较困难.除非你有路子.认识一些行业内的同学不等于你就能进入这个圈子. 听了朋友介绍后,我和几个朋友去上海校区听了讲座.感觉教授挺牛,工作人员态度友善,唯一让我们都感到失望之处,在于上海校区没有固定的校园,租在龙柏宾馆的感觉是在培训公司上课,不像一所正式的学院.和中欧大气美丽的校园大相径庭. 有校园会给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家的感觉,吸引申请人的号召力会强很多.虽然长江介绍说北京将来会有校园,但在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长期以来没有自己固定的校园,难道是缺钱吗?这一点和立志成为世界10强商学院的宏伟目标相差甚远. 诚恳建议长江在大力发展北京总部的同时,不要忽视上海这一商学院兵家必争之地.好的商学院,软硬件设施都是一流的,就像中欧一样. 工作原因,还是希望申请在职MBA,机会成本小一些.总体感觉长江在职金融MBA还不错.明年打算去申请,同时考虑交大高金.交大的校园环境不错啊,给工作多年的我有了一种重回校园的感觉. -- by 会员 TonyLucy2010 (2011/4/24 12:53:09)
我的看法是这样,不知是否正确。 CK无法,也不可能是公立学校,靠领导一批,几千万上亿的钱就来了,拿地,修楼。既然私立,虽然是NON-PROFIT,但可能不是硬件-招生-软件这样的中国公立发展逻辑,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的高校都被批是开发商。扯远了,不过我觉得,CK顶着这么高的学费,把钱花在值的地方,我们作为关注者,是不会去指责的。
不过同时,上海这样的地方,确实需要一个正式一点的授课点,我也同感,如果有个正式的校区,那些忐忑的申请人,以及曾经的校友会对CK的未来有更强的信心去支持,去“顶”。毕竟CK出发点是世界级的BS,即使不要世界级的校区,如CEIBS还请贝先生设计等等,但确实在上海,此要地确需要更正式的校区。
不过,纯看硬件去念书的人,还是比较适合咱们的211,985,各位说,不是吗,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