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几个判断方法: 1. 看businessweek上的数据,Graduates seeking full-time professional MBA employment,这个数据一般是95%左右比较合理。如果太低,可能是学校做手脚,把一些找不到工作的人,建议他们选择“不找工作”,而不是“找不到工作”。 2. 看businessweek或者usnews上的数据,毕业时的就业率,一般是真实的就业率,因为名牌商学院学生一般不会在毕业之前找烂公司。毕业后三个月,或者更久的就业率,就是学生们逼不得已,不想干的都去做了,意义不大,因为名牌MBA的毕业生不可能真的失业的,只是工作满意与否的区别。
这是个好问题。首先我听说康大的就业还是不错的,今年二年级的中国学生全都早早的定好了offer。至于其他两校,我猜测有以下一些因素,抛砖引玉了。 1. 数据的准确度。很多排名中的就业数据都是各个学校自己报的,不一定每个人都回答,这里面有很多可操作性。有些学校想弄排名就包装,有些学校比较诚实可能会吃亏。 2.国际学生比例。尤其是duke。客观说,国际学生就业难,最后的所有学生放在一起数据会差一点。 3.位置。杯具的底特律,北卡的森林。离大城市远需要付出更多的networking。 4.就业办公室的作用。有人说国际学生找工作七分靠自己,三分靠学校。这三分,就业办是否积极很关键。bw上duke的学生对本校就业办评价不佳。 但是呢,这些都已经是很好的学校了。找工作更是一个case by case的过程,七分要靠自己哦。 -- by 会员 bigjoe (2011/1/26 11:0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