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2545|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体制内 vs 体制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6:0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体制内学校和体制外学校, 各自的优缺点在那里?

感觉坛子里, 很少谈论体制内学校的帖子, 我想体制内的学校也不至于那么一无是处?

还希望CD上的牛人, 分享一下看法!
收藏收藏 收藏收藏
沙发
发表于 2011-1-12 17:00:21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牛人,也不常上CD,就是喜欢闲话几句的人,就我的观察,楼主要看体制内的,上泰祺的论坛吧,CD基本都是准备杀G的,备考方向不一样,所以地域不同。

体制内外的我的观点是,体制内好歹多个证,在中国说证这种东西没意义,也对也不对,公务员晋升,国企内晋升,很多一票否决的时候,一个证还是能难死你。

传说外企更认可体制外,个人不是做人事的,所以没有发言权,建议楼主多咨询人事的意见。

要说综合大学下挂的,平台更宽,资源可能更多,你高兴了还可以蹭艺术系,哲学系的课;独立商学院的话,可能更专业,更专注一些。取舍看个人喜好了。
板凳
发表于 2011-1-12 17:27:17 | 只看该作者
考G主要还是想飞出国门的,仔细比较体制内 vs 体制外的就业情况,看不出比体制内学费最高的清北复交又高一倍的体制外优势在哪?课程时间比体制内还少至少半年
地板
发表于 2011-1-12 18:47:30 | 只看该作者
体制内教授终身制, 没有竞争, 工资低, 找不到好教授. 学术水平差.

交大高金, 长江都拿教育部学位, 教育部认知 (acknowledge)中欧学位.

体制内外教授薪水数量相同, 但体制内付的是人民币, 体制外是同样数量的美元。你可以想像好的教授会去哪里。

当然美元在贬值, 等到人民币/美元 到 1是, 体制内就不错了。

比较一下高金, 长江, 中欧, 北大, 清华教授的网页, 就很清楚了
5#
发表于 2011-1-12 19:07:10 | 只看该作者
高金算体制内的吧。
个人感觉高金的招生模式和北大的光华,清华几乎没有区别,还没有北大的BIMBA招生灵活。
同意教授薪水一说,感觉MBA是个后期发力的东西,不能光看毕业薪酬。
另外,课程长短不能作为学校好坏的比较点,楼上的楼上这样考虑是主观的。
为什么体制外比体制内有优势?,因为体制外是教授为主导,体制内是行政为主导。
往大里说,也就是目前无法培养人才的根本原因。为什么目前体制内的学校和体制外的学校相比,但并未完全败退,根本原因就是体制内的学校目前还占据着大量的资源,但是从过去的历史可以看出,这种占据资源的优势正在逐步丧失。
同时也侧面说明,为什么CEIBS,CK,HKUST成立年限如此之短,却发展得如此之好的原因。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08:43:04 | 只看该作者


1) 教授的好与坏, 个人认为很难量化, 难道Publish比较多, 薪水比较高, 社会上名气比较大的教授就一定比较好?

2) 学生素质方面, 我不认为GMAT考的高就表示学生能力好, 毕竟GMAT可以一考再考, 学校只取最高分, 而国内联考只有一次机会. 同时联考的难度, 除了英文以外, 绝对不比GMAT简单.
7#
发表于 2011-1-13 13:42:03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绝对的, 但是 是有区别的。 最终选学校是自己的选择, 你如果说 Harvard 的教授 和 Kansas 的教授对你来说都一样, 那是你的选择, 可大多数 人 不会这样想。通常来讲,一个教授没有publications, 没有影响力, 低薪水,不大可能是很优秀的教授

好的学校通常有好的教授, 只要有充分竞争,这是必然的。 中国的情况不一样, 是因为教育体制垄断的缘故。学校由行政人员把持, 关系户充斥, 这才是中国出不了一流的教育机构的根本问题。
8#
发表于 2011-1-13 18:03:22 | 只看该作者
教授学术水平再好,也不过是上一门课,你又不是要跟着教授做研究。所以,教授当然是优秀的好,但毕竟得设一个权重,而且不宜过高。

据我观察,MBA学生大都很忙的,课程很满,Case很多,还要组织各类活动,参加各种大赛,找intern,考证,Networking,找工作,写论文 ...... 有些人甚至到考试了,那些厚厚的英文课本还没怎么翻过,反正借笔记应付考试是中国学生习以为常的事情。我虽然不赞成那些投机分子,但也不得不佩服他们,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而且混得都不错。

退一步说,MBA毕竟只是一种商课教育,教的是西方商业的一种通用语言和思维方式,学了MBA,大家说起话来就站在同一页纸上了,特别是对于那些以前学工科的人来说。而这种商业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在西方的企业内运用还算是通畅的,在国企、民企、以及一些独特风格国家的企业内是要打些折扣的。

所以,我要说的是,教授、学术都未必是MBA的关键。而择校应该是具体问题与体分析。
9#
发表于 2011-1-13 18:51:25 | 只看该作者
所谓好的教授, 重要的是其有好的思路/思想 (good thinking/thoughts),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商学院受人欢迎之处。 国人对北美名商学院趋之若骛, 也从侧面证实了美国商学院模式的成功。 要注意到美国名商学院学术是很好的。国内体制内教授往往不知所云, 对自己不懂的领域大放厥词。前不久体制内一著名教授对自己领域外事务发话谈外汇储备发放给老百姓一事就是一例。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可惜很多教授做不到。

当然师资只是一部分,只可借鉴。 但从国际著名的商学院里可以发现好的师资和好的学生有很高的相关性。
10#
发表于 2011-1-13 19:23:10 | 只看该作者
1) 教授的好与坏, 个人认为很难量化, 难道Publish比较多, 薪水比较高, 社会上名气比较大的教授就一定比较好?

2) 学生素质方面, 我不认为GMAT考的高就表示学生能力好, 毕竟GMAT可以一考再考, 学校只取最高分, 而国内联考只有一次机会. 同时联考的难度, 除了英文以外, 绝对不比GMAT简单.

一看就知道这位同学没有考过GMAT。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定”一说,只能说,如果之前你提到的几点都具备的话,很有可能是好教授。中国的就业市场,我认为是完全竞争市场,对于教授择校也不例外,比如一位Publish比较多, 薪水比较高, 社会上名气比较大的教授,但是上课不好,自然也会被学生轰下去(体制外的学校如此),这样,他就不得不离开学校,因为学校的目的是教学,不是科研机构,他可能得去一个适合他的地方,比如某个研究所当当研究员。因此,能留下来的老师,如果具备Publish比较多, 薪水比较高, 社会上名气比较大,且在一流的学校呆了好几年的,很可能是不错的老师,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性,这个老师是一个演技派,虽然滥竽充数,但是也混下来了。因此,时间一长,系统外的学校的教授全是好教授。
系统内则不同,系统内没有淘汰制,或者说很难淘汰,或者说教授没有话语权,有话语权的是分管人事的院长等等,因此教授不必担心自己被学生赶走,或者说不容易被学生赶走。假如一所体制内的学校之前都是好教授,随着时间的推演,总会出现一个坏教授,然而这个坏教授发现即便自己滥竽充数,也一点没有被开除的危险,反正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的事情,并且从这些事情中获利,慢慢的,他就越来越不把心思放在教学上。一旦这种现象出现,大家都会模仿,并且发现模仿也没什么事情,即便偶尔被淘汰,那也是难得一遇的。因此系统内的学校会越来越差,就和我们国企似的,没有末尾淘汰制,肯定不行。
再者,系统内的学校由于并非教授主导,因此教学发展的战略完全掌握在外行手中(分管行政、人事,党务的院长),很可能他们的重心不在教学质量的提高,通俗地说“外行管内行”,这样学校越搞越差,好教授肯定会受不来,慢慢离开。
最终,体制内的学校没有好教授了。

第二点来说,采取GMAT考试,然后再申请的模式,对于学校来说可以完全赚取消费者剩余,即录取最合适的学生;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学校;因此Gmat并非体制外学校考虑的核心因素,就像一种达标考试一样,各加看重学生是素质。对于体制内MBA联考的模式,很多层度上受制于联考的形式,因此不能开展自由招生,统一划线的模式导致面试形同虚设,或者只是走过场。因为即便给C,也不能确定这个学生到底来不来,在联考的时候能不能竞争得过拿A,但是联考复习得很好的学生。MBA的录取和招生更加看中的是学生,而不是成绩,因此,体制内的学校不可避免的大大加重联考的比重,为了突破联考的限制,必须大大降低优秀学生的联考的入取分数,比如THU。其他学校看来很难望其项背,因此,MBA招生更加像普研考试。正是国内的一些学校看到这点,率先采取改革,比如THU,PKU,SAIF,前两所今年招生模式的变动是相当大的。

另外点来说,系统外的学校有些在MBA项目上目前甚至是负盈利的,当然这样做的目的,我们不做探讨,这在国内学校几乎不可想象,也是另一种限制体制内学校发展的原因。

当然对于教授,学校的喜好,完全不能采用“我喜欢”,或者“他喜欢”来这么说,这样不符合经济规律,我们也不作探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2-8 14:52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