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07453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1-3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1) 教授的好与坏, 个人认为很难量化, 难道Publish比较多, 薪水比较高, 社会上名气比较大的教授就一定比较好?
2) 学生素质方面, 我不认为GMAT考的高就表示学生能力好, 毕竟GMAT可以一考再考, 学校只取最高分, 而国内联考只有一次机会. 同时联考的难度, 除了英文以外, 绝对不比GMAT简单.
一看就知道这位同学没有考过GMAT。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定”一说,只能说,如果之前你提到的几点都具备的话,很有可能是好教授。中国的就业市场,我认为是完全竞争市场,对于教授择校也不例外,比如一位Publish比较多, 薪水比较高, 社会上名气比较大的教授,但是上课不好,自然也会被学生轰下去(体制外的学校如此),这样,他就不得不离开学校,因为学校的目的是教学,不是科研机构,他可能得去一个适合他的地方,比如某个研究所当当研究员。因此,能留下来的老师,如果具备Publish比较多, 薪水比较高, 社会上名气比较大,且在一流的学校呆了好几年的,很可能是不错的老师,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性,这个老师是一个演技派,虽然滥竽充数,但是也混下来了。因此,时间一长,系统外的学校的教授全是好教授。 系统内则不同,系统内没有淘汰制,或者说很难淘汰,或者说教授没有话语权,有话语权的是分管人事的院长等等,因此教授不必担心自己被学生赶走,或者说不容易被学生赶走。假如一所体制内的学校之前都是好教授,随着时间的推演,总会出现一个坏教授,然而这个坏教授发现即便自己滥竽充数,也一点没有被开除的危险,反正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的事情,并且从这些事情中获利,慢慢的,他就越来越不把心思放在教学上。一旦这种现象出现,大家都会模仿,并且发现模仿也没什么事情,即便偶尔被淘汰,那也是难得一遇的。因此系统内的学校会越来越差,就和我们国企似的,没有末尾淘汰制,肯定不行。 再者,系统内的学校由于并非教授主导,因此教学发展的战略完全掌握在外行手中(分管行政、人事,党务的院长),很可能他们的重心不在教学质量的提高,通俗地说“外行管内行”,这样学校越搞越差,好教授肯定会受不来,慢慢离开。 最终,体制内的学校没有好教授了。
第二点来说,采取GMAT考试,然后再申请的模式,对于学校来说可以完全赚取消费者剩余,即录取最合适的学生;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学校;因此Gmat并非体制外学校考虑的核心因素,就像一种达标考试一样,各加看重学生是素质。对于体制内MBA联考的模式,很多层度上受制于联考的形式,因此不能开展自由招生,统一划线的模式导致面试形同虚设,或者只是走过场。因为即便给C,也不能确定这个学生到底来不来,在联考的时候能不能竞争得过拿A,但是联考复习得很好的学生。MBA的录取和招生更加看中的是学生,而不是成绩,因此,体制内的学校不可避免的大大加重联考的比重,为了突破联考的限制,必须大大降低优秀学生的联考的入取分数,比如THU。其他学校看来很难望其项背,因此,MBA招生更加像普研考试。正是国内的一些学校看到这点,率先采取改革,比如THU,PKU,SAIF,前两所今年招生模式的变动是相当大的。
另外点来说,系统外的学校有些在MBA项目上目前甚至是负盈利的,当然这样做的目的,我们不做探讨,这在国内学校几乎不可想象,也是另一种限制体制内学校发展的原因。
当然对于教授,学校的喜好,完全不能采用“我喜欢”,或者“他喜欢”来这么说,这样不符合经济规律,我们也不作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