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让我们思考消费者效用的实现问题。
有一对夫妻,花了3个月时间才找到了一只他们非常喜爱的古玩钟,他们商定只要售价不超过600美元就买下来。但是,当他们看清上面的标价时,丈夫却犹豫了。
“哎哟,”丈夫低声说,“上面的标价是800美元,你还记得吗?我们说好了不超过600美元,我们还是回去吧。”
妻子说,“不过我们可以试一试,看店主能不能卖便宜点。毕竟我们已经寻找了这么久才找到了。”
夫妻俩私下商量了一下,由妻子出面,试着与店方讨价还价,尽管她认定600美元买到这只钟的希望非常小。
妻子鼓起勇气,对钟表售货员说:“我看到你们有只小钟要卖。我看了上面的标价,而且价标上有一层尘土,这给小钟增添了几许古董的色彩。”停顿了一下,她接着说:“我告诉你我想干什么吧,我想给你的钟出个价,只出一个价。我肯定这会使你震惊的,你准备好了吗?”她停下来看了一下售货员的反应,又接着说:“哎,我只能给你300美元。”
钟表售货员听了这个价后,连眼睛也没眨一下就爽快地说:“好!给你,卖啦!”
你猜妻子的反应怎样?夫妻俩欣喜若狂了吗?不,事实的结果是正好相反。“我真是太傻了,这钟本来恐怕就值不了几个钱……或者肯定是里面缺少了零件,要不为什么那么轻呢?再要么就是质量低劣……”妻子越想越懊恼。
尽管后来夫妻俩还是把钟摆到了家中的客厅里,而且看上去效果很好,美极了,似乎走得也不错,但是她和丈夫总觉得不放心,而且他们一直被某种欺骗的感觉所笼罩。
1、此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如果这对夫妻经过艰难的讨价还价后以550美元成交,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3、如果钟表店的售货员坚持不降价或只稍微降价,你认为这对夫妻还有可能购买这只钟表吗?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