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pig2009
国内清北复交浙科都能做到理工科牛Offer一大把,因为理工科的实验室需要很多人干活,很多人的全奖其实就是干活的工资,所以这类专业招的PhD比商学院多很多。同理,经济学因为需要很多TA,所以也招的比商学院多。而牛校理工科专业的全奖master的确比该校全奖PhD更难拿,基本要很top的学生才能拿到。
至于MIT的Master of Finance,今年录取了清北复浙背景的各3人(好像有一所是4个,总之大陆一共录了13个),但是美国top50的Finance PhD加起来在大陆招的应该不到这个数。
-- by 会员 思慕少艾 (2010/3/30 13:45:55)
嗯 说的有道理; 不过说很差的人可以拿phd,这恐怕是对人家有点不恭吧。小不平一下。我知道理工的phd相对多,但还没到一大把多得不得了的程度,以北大为例,每年20个理工申请phd的话,能拿offer的不到一半。而且敢于申phd的都是比较有实力,有好的实验室经历和paper,有好的推荐信和GPA。尽管我2个理工的朋友都拿了phd全奖,但其中一个申请了3年。所以觉得您把理工的phd 说的有点太轻而易举了,小不平一下。
你说的PHD TOP50难度〉MIT master, 我没驳斥这个。在这一点上我可以可以取得一致:)
理工全奖master比同校同专业的phd全奖更难拿这个您还是没说数据也没说理由。据我所知,因为理工科master的全奖很大比例上也是因为要干活。
1) 可以解释您的结论的第一点,就是如果说master的无负担fellowship比phd的有负担的TA/RA较难申请的话,倒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仍然难以得出M>

HD的结论。
2) 不过还有一点或许可以解释您的结论,就是 近些年来,许多本来想读master的人为了拿奖而申请phd, 而中途拿了个硕士学位就去工作,多数学校都是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规定phd如果中途退出的话就什么都没有,从而杜绝phd中途退出。这个rule的影响在于,要申master的人一心一意申请master而退出phd的竞争,因而在短时间内,造成了貌似m比p竞争更加激烈的现象。
3) 但我仍然认为,因为经费原因以及学术水平的要求,整体上phd的难度还是高于master的难度,而且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非常希望您能就这个问题提出您的理由,真理总是越辩越明,希望能通过这种不自量力的辩论在您那里学到更多!
-- by 会员 pig2009 (2010/3/30 14:17:16)
也许你应该找一个国内top学校的数学系的人来谈谈,她们的申请有多容易。我认识数学的同学,她们班40%的人申请出国,当然都是申请phd,几乎所有人都把purdue申请的一遍(也算是不错的学校吧)。然后,不是说40%的人都是排在前面的,很多 人会选择保研,找工作等等,所以出国的那个40%的人里面最差的那个人绝对是差(<top 50%)的。当然,你一定要咬文嚼字说,差的定义一定是垫底,那真的很难define. 我的定义是,不是前30%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失败者,二八定律告诉我们,80%的好机会是留给20%的优秀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