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里都是这个道理,看你能够给教授和雇主带来什么。 理工科能够做项目、做实验、帮助教授带学生,申经费。毕业的时候因为高技术含量,进入门槛高,基本上就是这个小圈子在竞争,把大多数圈外人摒弃在外,自然机会就多。 文科和商科,尤其是没有工作经验的,你能给教授和雇主带来什么?nothing。大部分专业技术含量不够,随便一个聪明人只要有机会进入这个圈子就都能做你会做的工作。而你的语言、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又让你无法进入传统的圈子内部,自然你的机会就少的多。更不用提多少精英都在这个行业厮杀。 我和几个学校的职业中心主任都聊过国际学生找工作的问题,基本上看法比较一致:如果,你能够和美国学生实力条件一样,那么,也许你还能够有第二次面试的机会,这样你的表现超出美国学生的话,也许公司会考虑给你办H1;但问题是,你可能在基本条件上,就比美国学生差的多。比如,你的英文都无法和人交流。你对美国市场的了解几乎是零。这种情况下,公司还要花费超额的人力物力财力给你办理H1,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我们论坛上,很多朋友比较有激情,说只要我努力,不信没有明天。问题是,这句话好说,真正的事情难做。不说别的,你能在一两年之内,让自己英文交流无障碍(不要求口才好,只要求无障碍),这恐怕是大部分中国学生都做不到的。在这个前提下谈实习和工作机会的不平等,基本上就是一个笑话了。 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觉得,现实环境我们改变不了,但是,你自己的准备,又作了多少呢?你真的有底气,让公司给你第二次面试的机会吗?站在要来美国学习的当口,你充裕的几个月时间,你打算做点什么呢?到了美国之后,紧张忙碌的一两年生活里,你又打算做点什么呢?大部分人都差不多读书、做作业、聚会等等,要知道,你的起点比你的美国同学们差多了,何况你的学校还有虎视眈眈的MBA学生,这些人都比你入学条件好,你和别人付出一样,结果自然不如别人。 -- by 会员 ziye210 (2010/3/17 0:43:47)
美国人聪明和笨的两个极端 虽然大部分中国人来美起点比较差 但是中后期经过自身努力绝对可以达到中上水平 所以不用妄自菲薄 communication的方式很多 语言通过长期练习可以克服交流障碍 主要中国人的缺点始于被国内教育体制摧残的一塌糊涂 读书可以是top 应用实践和自身判断以及应变能力要比普通美国人都差 另外还有价值观的差异 这些不是短期能够达成的 这个才是困难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