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次自己开公司已经是2003年的事了,那时候的环境与现在可能有点不同,但是我组建团队的时候,更加重视的是面谈,虽然也有一些自己的标准,但是更重要的是看这个人如何,所以我的团队里有一个中专学生,而且他的表现相当不错 朋友的公司也在招人,很多时候,名校归来的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就连那些朋友自身也是一样,未必有眩目的教育背景,写在CD估计和LZ一样会被打击,有的还身背富二代的标签,真正工作起来呢?有成功有失败,但是对工作的态度以及他们的能力,必须给予肯定 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才是成功领导者的特质 -- by 会员 ppeema (2010/1/16 2:59:54)
好啊,既然你不咄咄逼人了,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讨论。我刚刚就暗自推测你多半已经自己开过公司。你可能阅历丰富,但我仍有我自己的意见。 为什么我要唱反调呢,因为我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也跟很多人去谈怎么找工作什么的。我出身理科院系(还不是什么数学物理之类的善茬),系里面就我找工作。我聊过的很多人没信息、定位不准确、对外面的想法很天真,这都是很要命也很常见的行为,不用说太多话,几句话就能看出来。最严重的两个问题,莫过于没有看清楚形势就想当然,以及侥幸心理。出这种问题的悲惨状况,非一般经济类专业出身,学校提供career service的人所能明白的。这时候把他敲醒,是我唯一能帮忙的地方。那如果人家真的很优秀,说错了又如何?这年头被人误解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何况别人并非出于恶意。 其次,成熟的公司有自己的一套HR的运作方式,否则效率太低了。克莱登大学的人才,他们损失一个是没有关系的;他们在乎的是从概率上来讲,名校比克莱登的毕业生素质高的机会大得多。MBA也一样,否则Harvard不用一年在McK招那么多。如果lz将来的target是你提到的创业期小公司,那么筛选制度就flexible的多了,另当别论。不过我觉得,他还没想那么多吧。 -- by 会员 susanfly (2010/1/16 3:21:08)
我非常同意你对成熟公司HR制度的看法,我也大概能猜出你说的那些人是什么情况
我只是想说很多人把MBA看得太完美了,其实他们的录取标准,并不是为了保证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保证他们自己的成功,即使LZ在申请时遇到了困难挫折,未必是他自身的问题,有时候就是不合适而已
“出这种问题的悲惨状况,非一般经济类专业出身,学校提供career service的人所能明白的。”好多好多的标签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