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觉得LZ的标题可以改一下,给“想留在美国的同学”一些鼓励 因为很多读名校不是为了以工作的工资来算投资回报率的 他们肯定会有更大的梦想更大的心,而且不是以留在美国为目标的 看到过一句话很好, “如果你想过中上且稳定的生活,你去美国;如果你想过TOP的生活,你要回中国,这里是充满了人生的机遇的” -- by 会员 zhulin0729 (2010/4/1 14:23:25)
呵呵,富二代,一种,很多普通人家,出来读并没有几十万的收入作为支撑是很痛苦的,我这里又看到很多学生是这样的,请清楚我的意思。如果你是让家里承担很多压力的读名校,考虑一下,如果你是真的为读书那么可以读名校,但是国内的海龟名校行情并不好。 :-),TOP的生活?你需要TOP的MONEY去SUPPORT。不过我赞成你的话,但是机遇并不是给每个人的。我觉得我的标题依然保持。如果大家有非议可以继续讨论。我是很欢迎的。:-) -- by 会员 cathyzq (2010/4/1 14:30:56)
个人觉得Top学校之所以收费高并不是完全体现在Master(包括MBA)项目的价值上。换句话说,Master项目帮助学校分担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成本,包括高薪留下大牛,用于培养PhD,乃至扶持学校其他项目的建设等。
至于去不去Top,我觉得每个人有不同的目标,甚至于人生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规划。在早期阶段(国内本科刚毕业),我认为消费名校的Master还是需要慎重的。一来花销过大,给普通家庭带来较大的财务压力(如果是用自己的钱,我支持每个人都去追梦,想怎么来怎么来,可是有多少Master同学是在花自己的钱?);二来,可能助长急功近利的思想(你的network有时候也是双刃剑,peers会带你无尽的压力);第三,在自己对西方教育仍然处于懵懂状态时就义无反顾地扎进去,难保以后回首,发现自己错过了最珍贵的一些东西(这段比较含蓄...不过类似于人脉、沟通等确实看起来不那么实在)。
在我看来,导致Top高昂学费的关键因素还是“名校崇拜”与“精英意识”,这两点在中美是通用的,普遍存在。如果承认这一点的话,就可以解释名校项目的定价存在非理性因素,就可以解释诸如旺盛的需求、超出普通家庭承受范围的学费等...同时,不要忘记,Top项目中会有一些事业已经起步的“成功人士”或者所谓的“富家子弟”,他们有能力高消费。
关于Cathy与HiCD的矛盾,我觉得也有某些潜在的意识在作祟。首先,我们当然赞同人应该有大志。但是实现大志的路径并非名校一条。国外早有研究表明,当年有资格去名校但是最后没有去的学生(财力不足,去了州立大学),最后成功的概率依然很高(此处成功的定义并不是在投行谋个一官半职),并不比名校学生低。所以,我不赞同HiCD所谓“我的名校履历只能让你的儿子去实现”之类的话。其次,沟通的基本原理也就是不要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其他人之上。请不要随便给别人扣“小市民”的帽子,给你打工的员工难道都是和你一样的理想主义者?你为什么又不招有海外经历的人呢,是觉得他们都有小市民气质,还是觉得他们和你一样,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呢?那你是不是又厌恶自己呢?
Cathy只是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给别人指出了另外一个路径,我知道有蛮多人会有类似的考虑,很多还是女生,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CD应该也是广开言路的地方,不应该“焚书坑儒”,“独尊儒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