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6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3-3-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康复”—记者达拉斯探访病中余健
与沈潞“电话谈判” 记者千里迢迢来到美国南部达拉斯市郊卡罗尔顿,要求采访在家休养的余健并拍摄一二张他的近照,可是他的上海妻子沈潞让我碰了个软钉子。她心疼地说,余健现在需要好好养病,不能让太多的事情影响他的休息。 经过几次电话谈判,沈潞最后同我达成妥协,她允许我飞到达拉斯通过她间接采访余健,但她建议采访安排在旅馆进行。在记者的坚持下,她最后同意在她家门口接受我的专访。 采访地点邻家后院 早晨8时30分,暖融融的阳光投射在达拉斯郊外的一个恬静的社区。听到我汽车声和电话声,留着披肩长发的沈潞推门迎了出来。为了不影响余健和不惊动左邻右舍,我把汽车停放在远处。我们的采访是在他们近邻家的后院进行的。 两人当年一见如故 沈潞和余健这对年轻人相识在5年前,当时他们两人是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同学。沈潞回忆说,她当初爱上余健,因为她觉得两个人在一起非常谈得来,颇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她带着忧伤的眼神说,余健人品和人缘都很好,他生病后,许多同学、朋友和认识的人都替他非常难过。他们一个个写信或打电话给余健,向他问候,给他鼓励,愿意提供各种帮助。 寄希望于祖国亲人 美国的骨髓捐献者虽有800万,但是他们的基因和细胞同我们中国人不属于一个老祖宗,因此,帮助余健寻找骨髓的目光只有转向国内,转向咱们中国自己的同胞。沈潞和余健以及他们的朋友们四处打听骨髓信息,已经查询了中华骨髓库,没有找到匹配的骨髓。余健家凡是能够联系到的亲人也都找过了,他们都到医院进行骨髓检测化验,但也没有匹配的。 隔墙与余健通电话 对沈潞的采访进行差不多后,记者坚持隔着墙壁也要同余健讲几句。应记者要求,沈潞拿起手机,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余健。沈潞允许记者同余健进行交谈,但时间不能太长。 “余健,你好。尽管我不能与你直接见面,但我很高兴同你通话。最近两天身体状况如何?每天吃饭睡眠如何?”我问。他说:一切都不错,胃口很好,睡眠也很好。他接着说,上次接受化疗后,他最近一段时间在家里静养,每星期到医院检查两次。今天我采访他们后,沈潞将陪他到医院复查,并进行骨髓活检。下个星期一,他又要住院接受化疗。 余健看上去精神很好 听到这里,我对余健强调说:我今天是代表文汇报特地从华盛顿赶到达拉斯,文汇报对你的病情和目前的处境非常同情和重视,文汇报希望通过这次对你的报道活动增强人们对捐献移植的意识,希望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骨髓库得到不断壮大发展,希望每个健康的人用自己的一点微薄的贡献来给许多像你这样的白血病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非常感谢文汇报的关心和帮助,”余健在电话的那一头说:“文汇报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好事。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康复,因为有这么多人在关心帮助我。同时,也有许多像我这样的病人需要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当我想在门口与余健行注目礼告别时,沈潞没有让余健出门打招呼。在记者固执的要求下,沈潞最后同意余健走到卷起的窗帘跟前,隔着玻璃与记者挥手道别。余健头戴帽子,微笑着向我招手告别。此时,一缕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余健消瘦的脸庞上,他的精神看上去很好。(本报美国达拉斯市3月16日电) 余健:大家千万要保重身体 一个人在困难和绝望中得到别人帮助后,人生观会发生巨大转变。余健说,过去他一直想在事业上有一番成就,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认识到家庭、社会团体和朋友之间互相关心的重要性。人不能生活在只有少数几个人的小圈子里,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同时自己也要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提供帮助。他说,他目前的生活过得非常充实,他今后会更加注意身体健康。余健最后对人们提出忠告:人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工作压力很大,但千万要保重身体。 沈潞:希望中华骨髓库早日完善 沈潞说,她不喜欢记者的采访,她接受采访的唯一愿望是通过文汇报的报道来促进人们对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病的正确认识并积极去捐献骨髓,骨髓移植对很多白血病患者来说是生存的唯一希望。捐献骨髓受益的不仅仅是余健一个人,而是中华民族所有的同胞们。她满怀期盼地说,希望能通过余健的故事推动大家为中华骨髓库的早日完善尽一份力量。 相关链接 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何这样难? ■记者叶又红报道 本报讯昨天,本报记者就造血干细胞移植问题,采访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主任陈芳源教授。 陈芳源说,造血干细胞好比人体造血器官的“种子”,我们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都是由它分化、成熟而来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此外,许多恶性肿瘤和遗传性疾病,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可通过此方法获得治愈。 所谓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就是将正常的造血干细胞通过患者静脉输入体内,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就能自动定居在患者骨髓内,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具有不断自我复制和分化的能力,这样就能重建患者造血功能。 但是,每个人血液中的白细胞(HLA)位点的基因表达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其相合性约为五千分之一。如果遇到一些特殊白细胞(HLA)位点的话,其相合性更差。白细胞(HLA)位点不相合,移植后就会产生严重的排异反应,移植失败率就高,就会造成患者死亡。所以,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一定要进行白细胞(HLA)位点配对。一般来说,每份血样要做6个白细胞(HLA)位点的配对,如果有4个位点相合,就可以进行移植。 据陈芳源教授介绍,我国目前的骨髓库只有十多万份供者血样,白血病患者每年能找到相配的移植供者很少,配对成功的概率很低。而目前我国白血病的发病率已高达十万分之二至三,如果要拯救众多的白血病患者,必须扩大目前的骨髓库,以提高配对成功的概率。为此,希望广大中华儿女参加到捐献骨髓的队伍中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