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来了。。。。
从 未想过,有一天我也会变成一名“坏学生”:
9月4日,微观经济学作业迟交,被扣作业分;
9月6日,为准备9月10日的考试开始复习概率论,竟发现过去两周什么都没学会;
9月8日,复习概率论到凌晨二点半,才猛然想起第二天早晨要交的会计学作业还没着落,只得东拼西凑先应付了事;
9月9日,电子表格实务布置新作业,无暇顾及,决心考完概率论后一鼓作气完成;
9月10日,概率论考试迟到,怒气冲冲的教授和助教都忘记告诉我考试规程,使我成为近年来第一个没有把答案写进答题本的学生;
9月11日,拼尽全力还是没能及时完成电子表格作业,再次迟交,被迫给教授写信承认错误……
一个从小学一年级起就是老师宠儿的“三好学生”,今时今日,竟沦落为一个连作业都完不成的后进生。我不禁问自己,我怎么了?
周六和几个同学吃早午餐,窗外突降秋雨,一阵凉意袭来。我和一个关系很好的女生不约而同谈起了过去一周的窘境,还自嘲说,没想到开学才三周我们就成了“难姐难弟”。同桌的另一个同学半开玩笑地应和道:“那是因为你们俩以前工作都太轻松,带着以前的状态来到这里,当然很难很快适应这样的节奏和压力。”
一句笑谈,竟让我豁然开朗──这正是我几天来苦苦寻找的答案。
毕业后四年的记者生涯于我,与其说是工作,更不如说是一次漫长的旅行。走南闯北的日子里,我从未经历过“朝九晚五”还得“加班加点”的考验。工作本身的难度和强度也从未将我逼到过非得“竭尽全力”的地步。
于是,无论先前做过多少心理准备,我还是带着一颗略带懒散的心开始了商学院的征程。我天真地认为,我还是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轻松过关。但这显然错误地估计了情况,才落得一个“后进生”的下场。
记得前国足教练米卢曾有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我赞同。但这个态度由何而来?对于商学院的学生,我认为这取决于先前的工作经历以及对于学习难度的预估值。我的情况是典型的“先天不足”外加“过度自信”,急需端正态度。对于那些先前在金融、咨询等高强度行业中受过洗礼的同学们,他们的状况又怎样呢?我随机调查了身边几位有代表性的同学,问题有四, 分别是:
1. 简单描述先前的工作状态。
2. 开学前对学习强度的预期值?对于未来两年抱着怎样一种心态?
3. 开学三周,实际的学习状态与预期值的差别?目前的生活状态和先前工作时相比,差别是否很大?
4. 是否有调整心态和预期值的必要和打算?
A 女 先前任职于摩根大通和花旗的投资银行业务
1. 一般每天上午十点钟工作到夜里十二点至一点,周末没有保证,对工作随时待命。夜里和周末电话不能漏接,如果工作有“需要”,哪怕是最后一刻接到通知也绝对要把工作按时完成和交差。工作紧张时,连续一周每天只睡1-2小时,走路都像喝醉酒,昏昏沉沉。喝双倍特浓咖啡来解“燃眉之急”。做完一个项目通常都会病一场。
2. 开学前听说耶鲁的强度不大,比哈佛和沃顿轻松,所以心态也比较放松。事实证明虽然工作量不算小,但比起过去的工作,现在已是很游刃有余。未来两年将主要集中精力发掘自己的职业潜能和兴趣,反省和了解自我,明白自己要什么,确定一个长期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珍惜商学院里同学的关系和感情──因为这些可爱的同学们将是我这两年最宝贵的财富。
3.学习状态和预期值差不多,虽然我可以比现在努力很多,但是商学院生活是个多元素的组合,学习不是唯一重要的,所以我目前对自己的状态和效果都有较好的把握。
4.暂时还没有调整的打算,也许到秋季第二学期会更努力一点,因为我十二月要考CFA,暑假实习的求职估计也在那时候进入较紧张的阶段。
B男 先前任职于麦肯锡咨询公司
1. 平均每周工作约50-60小时,双休没有加班。除正常休假及培训外基本投入项目服务工作,主要客户遍及消费品、零售、房地产及能源行业。
2. 麦肯锡历来有着很强的接受MBA教育的传统,故而对于MBA的学习强度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开学前对学习强度的预期,基本定位与工作无异。对于未来两年,初步打算贯彻好好玩也好好学的精神,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尝试新的事物,结交新的朋友。
3.从时间上来讲,现在和上班时差别不大,但学习与工作毕竟不可相比,心态要轻松一些。
4.目前没有调整的必要和打算。
C女 先后任职于中央电视台及某著名中东石油集团总裁办公室
1. 我以前在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做编辑,晚上6点开始工作,到凌晨12点左右完成。因为晚上工作比较辛苦,我们有两个团队两班倒,隔天上一次班。白天时间除了开例会,都可以自由支配。后来在中东,除了出差,大多数时候都没有高强度的工作,很少加班或把工作带回家。所以,虽然听说商学院很繁忙,也做了思想准备,课程开始后还是觉得很不适应。
2. 最大感受就是应接不暇。一点落后就步步落后,因为很难有时间补落下的东西,新的阅读和作业不断。而且,作为女生,为了不透支美丽和健康,我很重视睡眠时间,晚上尽量早睡,做不完的功课就在早晨做。但是,开学的三周证明,想保证睡眠基本上是无法完成作业的。我已经有三次早晨做作业没有做完,只好交了没有完成的作业。倒霉的是,教授抽取判分的题正是我没来得及做的题……
3. 所以,对于笔者的想法我深有同感,我就是他提到的“难姐难弟”。我们从以前有弹性且相对轻松的工作状态一下子被淹没在高压高强的学习和社会活动中间,我们都有点迷失的感觉。态度真的很重要,因为态度是一切的起点。我相信,当我们意识到该做什么、怎么做,并且把积极性调动起来、态度端正起来的时候,就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时候。
这个调查的结果在我预料之中,不太恰当地套用一句电影对白“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对于身处职场的我们是一个永恒的挑战,而这个挑战与商学院的现实联系起来,就又有了新的含义。上天总是公平的,过去的工作中你付出了多少,又逃避了多少,如今你就要如数补齐,这样你才配得上MBA的金字招牌。
过去的我,曾倔强地坚信“优秀是一种习惯”,与生俱来。直到现在,诚如“难姐”所言,当我们已经习惯的优越感被淹没在高强度的学业中,当我们生平第一次感到如此迷失和挫败,“优秀”这个习惯就需要调整,需要以一种更谦虚、更积极、更投入的态度来重新出发。
希望,一切还来得及。
(张苏粤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法律系本科。 2005加入新华通讯社国际部,先后在北京、新疆及肯尼亚常驻工作。出于对媒体投资与管理的浓厚兴趣,于2009年进入耶鲁管理学院攻读MBA课程。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