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beston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欧MBA2007级职业发展报告最新发布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13:5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google2008在2009/8/12 13:48:00的发言:

说事实而已,没有比较,怎么知道差异,怎么知道如何努力。

长江的BESTONE不是很喜欢抬高自己学校吗,这报告上面的话不是很刺耳吗?

要比就比较事实,谩骂没兴趣。

等你看到长江重新设计的、包括完整的招聘公司名单的职业发展报告后,再发表看法也不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2 13:53:53编辑过]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13:5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iamchenguo在2009/8/12 13:50:00的发言:

GOOGLE大哥怎么就盯上长江了  中欧要赢并不是非得长江要输

目前经济学家 华尔街日报 商业周刊 都没有充分认可中欧 总体感觉在国际上

无论是声誉还是雇主方面 中欧还落后于港科大

心胸过于狭窄的表现啦

23#
发表于 2009-8-12 13:52: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一些看法如下:

1. 首先该报告给人的第一印象还是挺专业的,从不同角度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做了统计分析,还是具有一流水准。

2. MBA毕业生的价值不完全是通过收入来体现的。个别学生毕业后去Nonprofit或government工作的,自然收入较低;有的学生去高薪行业的自然就高,大陆学生和海外学生的最高薪值分别是71万4和83万9。其实,28万8和54万4的中值说明这届学生的收入受经济影响有所下降,但还是挺乐观的。

3. 从工作来源来看,大陆学生通过学校资源找到工作的占59个百分点,这一点对大陆学生是利好消息。不过海外学生还是依靠个人渠道或回到原公司。

4. 74.8%的就业率应该是这样计算的:(99已受雇+14创业)/(160有效回复-9不求职)。

5. 有学生留在中欧就业,说明学生对中欧的归属感还是挺强的。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13:5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google2008在2009/8/12 13:55:00的发言:

我不是中欧的,也对长江没兴趣,不过最近2个学校都有就业报告,比较一下而已,长江的就业公司明显低档很多,这是事实,要知道差距。

中欧就业公司里面,拜耳,陶氏,礼来,谷歌,霍尼韦尔,GSK,IBM,HP,强生,摩立特,摩根,新加坡央行,诺基亚,诺华,OCBC,辉瑞,沃尔沃,渣打等等著名公司,长江一个都没有的。

知道了差距或者长江可以考虑降低学费,增强就业渠道,降低学生人数,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国际学生比例等等,免得走弯路,老是搞那些不痛不痒的教授发表论文数,教授是发财了,可苦了学生

你没看到长江MBA完整的招聘公司名单,如何知道没有?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14:0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google2008在2009/8/12 14:02:00的发言:

有就列出,不要搞笑捣乱了,前几天那个长江就业报告,大家都是看过的。

根据校友和CD上的诸多反馈意见,长江MBA的职业发展报告目前在重新设计中。估计会恢复以前的格式,包括所有招聘公司的名单。

26#
发表于 2009-8-12 14:0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google2008在2009/8/12 13:34:00的发言:

实话实说而已,请长江人证明你们的500强就业名单。

中欧年薪超过40万的就有30%以上,也就是说,中欧MBA年薪超过长江最高年薪的都有几十个人,这些都是就业报告里面可以找到的客观数据。

CK07去世界500强的同学还是有不少的,IBM、ALSTON、SHELL都有;事实上还有很多07的同学原来是500强,觉得在500强也就那么回事转而寻找其他机会的,包括HP、BP、SONY、P&G, SAINT-GOBAIN、ALCATEL等,现在这些同学在国内金融行业的居多。

你不要跟我说是我们这些同学回不了世界500强,因此得出CK没有增值反而让大家贬值了啊,那我实在没话说了,在500强工作5-6年的人回500强好象不难吧。

我只想说去500强的多少真的不是衡量国内MBA就业指标好坏的一个标准,自己喜欢自己想做才更重要,或许这个是为什么CK07的同学对目前就业还酸满意的原因。

现在和中欧07的一个兄弟很熟,他在一家民营企业工作,做海外销售总监,他说这份工作唯一让他动心的是有机会为这个公司成为这个细分行业最优秀的公司之列。在这一点上,中欧和长江的同学都是一样的。

27#
发表于 2009-8-12 14:14:00 | 只看该作者

老实说去外企还是民企真的不是衡量就业好坏的标准。创业学生多少也是一样。

28#
发表于 2009-8-12 14:17:00 | 只看该作者

偶本科大三时还觉得500强挺牛掰的,后来就没觉得进500强企业有啥了不起。

也请google2008了解一下500强的评选标准,了解一下500强的薪资待遇等。

如果您还未本科毕业,对500强带有崇敬之情,那可以理解。但如果您已经工作了几年了,仍拿500强说事,,就小有点不可理解了。

另外,请不要把素质和收入划等号。

相信清华和北大以及全国绝大部分的高校的教授们很少有年收入超过40万的,难道他们的素质比中欧的毕业生低上2、3个档次?山西小煤窑的老板们每天的收入就有好几万,他们的素质是全国最高的?

29#
发表于 2009-8-12 14:1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whatismba在2009/8/12 14:14:00的发言:

老实说去外企还是民企真的不是衡量就业好坏的标准。创业学生多少也是一样。

老实说 就如你名字提示的一样 读没读过MBA 甚至是哈佛商学院还是杭州师范毕业的都不是衡量人才的标准

30#
发表于 2009-8-12 14:2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google2008在2009/8/12 14:18:00的发言:
单个指标说明作用有限,不过整个MBA没几个去著名公司,还是很说明问题的,同样的MBA,同样的城市,有人去MONITOR,有人去MORGAN,有一大批人去著名外企,有人就只能去无名没发展的小民企(著名民企如万科,腾讯没长江MBA的份),此外,学生年薪有的超过40万的30%,有的只有1,2个,应该还是很说明问题吧。

目前来说中欧比长江好没有问题 全世界没有一个独立榜单把长江排在中欧前面 GOOGLE兄你急什么

问题不在于中欧是否比长江好  问题是中欧和长江都还不够好

什么时候国内的高盛高华 瑞银证券 瑞信方正 中德证券 麦肯锡 波士顿 贝恩 能够不用从海外商学院大量招人 而是能够就地取材 才是我中华俊才之幸时

在这样的平台发展几年后再去帮助发展民营企业(而不是学校一毕业就去) 才是我中华商界之幸事

呜呼哎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2-22 11:12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