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届MBA比较不幸”,今年(2009年)4月才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毕业的胡妍婷说道,她的毕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资银行今年几乎没招过人,VC、PE更都“歇菜”了。但她更“懊悔”的是,自己在判断经济形势上“摆了个大乌龙”。2007年,在招商银行杭州分行工作的胡妍婷,觉得经济增速已到顶峰,再加上并非科班出生,职业生涯遭遇“瓶颈”,在两方面作用下,决定读个MBA作为躲避经济危机的“避风港”。“结果经济危机迟来了一年”,胡妍婷笑着说道,而在入学后,她发现自己班级里很多同学都有类似的想法。
但从事金融业的胡妍婷并不后悔读MBA,因为在计算“投资回报率”、“机会成本”后,发现选择回学校读书是明智的。她先生就是最好的例子,2005年中欧MBA毕业,“半年就收回成本”,薪酬更比原先翻了3~5倍。而在中欧的学习生活中,胡妍婷学到了很多,“对外企来说,MBA学位也非常重要”,胡妍婷补充道。更重要的是,目前胡妍婷已在渣打银行找到了现金管理和贸易融资部副总监的新工作,“我对投资回报率,相当满足”。作为过来人,如今总有朋友向胡妍婷咨询MBA的情况,而她的建议是,商学院的兴衰是反经济周期的,经济环境不好将大大降低读MBA的机会成本,“强烈鼓励朋友去读MBA,特别是现在”。
“截至目前,中欧报名MBA的人数增幅20%”,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主任李媛媛表示。而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部主任Lim Yue Wen也表示,自去年10月开始的录取周期起,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在申请人的数目以及质量上已经看见一个令人鼓舞的趋势。
最近李媛媛就对报考中欧优秀生源的比重大幅提高,而感到高兴,报名学生中不乏雷曼兄弟副总裁等让人眼前一亮的人物。李媛媛觉得,中欧采取全球招生,学生采用全英文授课,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去海外留学非但成本更高,而且就业未必有保证,导致不少优秀的中国学生选择去中欧就读。
而另一个趋势是,今年外籍学生报名人数大幅提高。在中欧2008~2009年的招生季,MBA国际学生的报名人数增加了50%。“现在中欧学生中,40%是外籍人士”,李媛媛表示,外籍学生报考人数大幅增加,一类是对中国的经济成就和文化等感兴趣,一类是想寻找自己国家之外的发展机会,在2008年中欧招收的新生中,10%是来自华尔街的投行精英。
正是由于报名人数的急速增加,商学院也成了经济危机中,少有几个还在急速扩张的产业。以中欧为例,随着考生人数增多,中欧准备扩大“产能”,2009年完成北京校园的建设和装修,并启动上海校园的三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