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感谢这么多朋友关心长江,虽然把我也评为校托,但我现在上网的频率和对长江关心的程度远不如这些批评我们这些托的人积极。有的还是其他学校的,有的可能还是其他学校的工作人员(以前也确实遇到过),也有伸张正义的申请者,挺好的。
最近“托”这个词频频出现,还用无耻、可耻等词形容。我可能是最受攻击的一个,我没有用对骂的形式回应,这些年的工作经验,我基本上不对一个基本不了解的人进行人格的评价,有些武断。当然这里的人也许都是火眼金睛,一眼能看穿我们的阴谋诡计和人格的瑕疵。我自己也不自诩为道德高尚,骂两句就骂两句,我只说长江如何,尽量不参与其他学校的讨论,也不那么了解。也很惭愧,没有这些朋友那么博爱和有正义感,除了自己的事对于其他学校的事及人间正义那么关心,值得提倡。
看到有些疑问,我大概回答一下(难免提及其他学校,不是为了挑起纷争,是否有理自己判断,我说的只是一家之言,不是什么真理):
1. 关于长江的就业:通常所说的长江的不足莫过于就业了,看看长江的就业报告,平均薪水比所有传统商学院都高,我估计和中欧中间80%相当,以前也有过很多讨论,目前没有进顶级投行和咨询公司的,但去VC的还是有一批的。有朋友讲长江学生进的都是二流外企,我估计除了顶级投行和咨询公司其他世界500强的公司都有可能,大家可能定义不同,我觉得IBM/GSK/诺华等还算得上一流的。看性价比,长江和传统商学院投入产出,并不差,传统商学院两三年加上学费整体成本不少,长江学生还多挣一年钱。我去长江前就明白,大陆最好的一二十个肯定在中欧,由于历史长、名气大、招生是长江的三倍,最优秀的人几率更高,。其实长江从建校以来职业发展报告是最客观的,至少前三届时没有其他学校披露信息比长江详细。 2. 我对申请者的回答:我一般会说中欧MBA的影响力目前肯定是最大的(这点可能不相信是我这个托说的),但哪个更适合你最好自己去看看,毕竟关系到一生的发展。我这个托从来不会说推荐谁上长江(当然也会有人说你推荐别人也得去呀)。我也很坚定地说,长江教授在国内肯定是最好的,长江的EMBA、EDP更强。 3. 关于我这个拖的身份。有的人认为我是长江的工作人员,如果是工作人员,那明显就是托,更该千刀万剐。如果看过以前的帖子会看出我是长江的毕业生,第二届。既然不是工作人员,估计有人认为我闲极无聊才常来,我其实很忙,比如最近一两年,我除了上班,还考了CFA三个级别和FRM。 4. 我为什么常来这里。上学那段时间,很自然作为在校学生答疑;前两三年长江MBA走了些弯路,作为校友有责任帮忙,以前我还常参加座谈会等。现在来的少多了,长江已经开始平稳发展,估计明后年就更少,或者不一定来了。 5. 我的信息来源。我很少说我自己的观点,我的帖子一半以上是转发的。其他的,有的基于和院长、教授的不同形式的交流,参加长江的活动,还有从长江工作人员得到的信息。 6. 我为什么会经常转发有关EMBA/EDP的信息?这和长江的战略相关,我有一段时间对长江的战略也很怀疑,后来和院长座谈过几次,再看看近几年的发展,我很信服。通过吸引高端的学员,在国内甚至在全球的影响力才能很大,MBA的学生毕竟太年轻。我几次给院长发邮件说MBA为什么不和沃顿交换?目前长江和哥伦比亚、INSEAD、LBS等合作这些学校对长江很刮目相看,派几个MBA学生去交换,影响力远远不够。 7. 我为什么经常提到长江的教授?很多人说其他学校教授远没你长江强不是就业也不错吗?说的没错,但要看长远。目前中国商学院很多是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长江的目标是全球顶级商学院,看看全球前20的商学院教授的水平都是顶级的,至少在顶级刊物上发表若干文章,中国教授在全球的影响力远远不够,这是一个学校的基本面。顶级商学院能和这么年轻的长江合作,很大程度也是看中长江的教授。我仍然觉得顶级商学院要有顶级教授,长江这点对。 8. 关于长江的不足:批评最多的是我在回避长江的不足,总挑着教授、EMBA这些无关痛痒的说事。我是经常给院长及有关负责教授写信提建议的,在这里说有什么意义呢?没人能解决,这里很多对长江的批评没什么深度,如果真的能切中长江要害我们还是很感谢的,这里的批评大多是骂娘式和泄愤式的。 9. 这里大多批评长江的方式:很多批评和谩骂我尽量不回应,我看了看大多相似。如同一个高中说一个重点中学的初中生,你看,你的老师是最好的,物质条件也是全国最好的,但你英语为什么不如我,数学也没我强呀,物理和我差远了。。。。。。长江是一个在发展的学校,用一个成熟的学校这样比,这种比较没有什么意义,这个过程任何学校都要经过。 10. 长江EMBA/EDP有用吗?这也是批评之一,虽然总是吹长江那些牛校友资源如何如何,但关我屁事?以前还真不好回答,但现在长江校友越来越多去这些企业,薪水、职位都不做,以前EMBA/EDP民营和国企的多,去年开了country manager项目以及国际部的系列活动,长江在外企的影响力也在扩大。其实基金公司都是国有企业、很多证券公司也是国有,这些地方的薪水比大多外企要高不少,上升空间也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