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345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3256|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江的托解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20:29:00 | 只看该作者

长江的托解密

首先得感谢这么多朋友关心长江,虽然把我也评为校托,但我现在上网的频率和对长江关心的程度远不如这些批评我们这些托的人积极。有的还是其他学校的,有的可能还是其他学校的工作人员(以前也确实遇到过),也有伸张正义的申请者,挺好的。

 

最近这个词频频出现,还用无耻、可耻等词形容。我可能是最受攻击的一个,我没有用对骂的形式回应,这些年的工作经验,我基本上不对一个基本不了解的人进行人格的评价,有些武断。当然这里的人也许都是火眼金睛,一眼能看穿我们的阴谋诡计和人格的瑕疵。我自己也不自诩为道德高尚,骂两句就骂两句,我只说长江如何,尽量不参与其他学校的讨论,也不那么了解。也很惭愧,没有这些朋友那么博爱和有正义感,除了自己的事对于其他学校的事及人间正义那么关心,值得提倡。

看到有些疑问,我大概回答一下(难免提及其他学校,不是为了挑起纷争,是否有理自己判断,我说的只是一家之言,不是什么真理):

1.      关于长江的就业:通常所说的长江的不足莫过于就业了,看看长江的就业报告,平均薪水比所有传统商学院都高,我估计和中欧中间80%相当,以前也有过很多讨论,目前没有进顶级投行和咨询公司的,但去VC的还是有一批的。有朋友讲长江学生进的都是二流外企,我估计除了顶级投行和咨询公司其他世界500强的公司都有可能,大家可能定义不同,我觉得IBM/GSK/诺华等还算得上一流的。看性价比,长江和传统商学院投入产出,并不差,传统商学院两三年加上学费整体成本不少,长江学生还多挣一年钱。我去长江前就明白,大陆最好的一二十个肯定在中欧,由于历史长、名气大、招生是长江的三倍,最优秀的人几率更高,。其实长江从建校以来职业发展报告是最客观的,至少前三届时没有其他学校披露信息比长江详细。

2.   我对申请者的回答:我一般会说中欧MBA的影响力目前肯定是最大的(这点可能不相信是我这个托说的),但哪个更适合你最好自己去看看,毕竟关系到一生的发展。我这个托从来不会说推荐谁上长江(当然也会有人说你推荐别人也得去呀)。我也很坚定地说,长江教授在国内肯定是最好的,长江的EMBAEDP更强。

3. 关于我这个拖的身份。有的人认为我是长江的工作人员,如果是工作人员,那明显就是托,更该千刀万剐。如果看过以前的帖子会看出我是长江的毕业生,第二届。既然不是工作人员,估计有人认为我闲极无聊才常来,我其实很忙,比如最近一两年,我除了上班,还考了CFA三个级别和FRM

4.      我为什么常来这里。上学那段时间,很自然作为在校学生答疑;前两三年长江MBA走了些弯路,作为校友有责任帮忙,以前我还常参加座谈会等。现在来的少多了,长江已经开始平稳发展,估计明后年就更少,或者不一定来了。

5.       我的信息来源。我很少说我自己的观点,我的帖子一半以上是转发的。其他的,有的基于和院长、教授的不同形式的交流,参加长江的活动,还有从长江工作人员得到的信息。

6.       我为什么会经常转发有关EMBA/EDP的信息?这和长江的战略相关,我有一段时间对长江的战略也很怀疑,后来和院长座谈过几次,再看看近几年的发展,我很信服。通过吸引高端的学员,在国内甚至在全球的影响力才能很大,MBA的学生毕竟太年轻。我几次给院长发邮件说MBA为什么不和沃顿交换?目前长江和哥伦比亚、INSEADLBS等合作这些学校对长江很刮目相看,派几个MBA学生去交换,影响力远远不够。

7.       我为什么经常提到长江的教授?很多人说其他学校教授远没你长江强不是就业也不错吗?说的没错,但要看长远。目前中国商学院很多是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长江的目标是全球顶级商学院,看看全球前20的商学院教授的水平都是顶级的,至少在顶级刊物上发表若干文章,中国教授在全球的影响力远远不够,这是一个学校的基本面。顶级商学院能和这么年轻的长江合作,很大程度也是看中长江的教授。我仍然觉得顶级商学院要有顶级教授,长江这点对。

8.       关于长江的不足:批评最多的是我在回避长江的不足,总挑着教授、EMBA这些无关痛痒的说事。我是经常给院长及有关负责教授写信提建议的,在这里说有什么意义呢?没人能解决,这里很多对长江的批评没什么深度,如果真的能切中长江要害我们还是很感谢的,这里的批评大多是骂娘式和泄愤式的。

9.       这里大多批评长江的方式:很多批评和谩骂我尽量不回应,我看了看大多相似。如同一个高中说一个重点中学的初中生,你看,你的老师是最好的,物质条件也是全国最好的,但你英语为什么不如我,数学也没我强呀,物理和我差远了。。。。。。长江是一个在发展的学校,用一个成熟的学校这样比,这种比较没有什么意义,这个过程任何学校都要经过。

10.   长江EMBA/EDP有用吗?这也是批评之一,虽然总是吹长江那些牛校友资源如何如何,但关我屁事?以前还真不好回答,但现在长江校友越来越多去这些企业,薪水、职位都不做,以前EMBA/EDP民营和国企的多,去年开了country manager项目以及国际部的系列活动,长江在外企的影响力也在扩大。其实基金公司都是国有企业、很多证券公司也是国有,这些地方的薪水比大多外企要高不少,上升空间也更大。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20:30:00 | 只看该作者

细节问题:

1.有人问:你既然不是长江的工作人员为什么会连续参加两次金融MBA的招生咨询会?

答:恰巧兄弟在长江所在的东方广场上班(注:那家公司的名字不叫长江商学院)。兄弟在金融领域工作,提些建议。其实在开这个项目之前大约半年到一年,我就经常和负责的教授讨论过很多次,包括给院长发过多次邮件,关注很久了。负责金融MBA项目的教授人不错,为长江做了很多贡献,校友帮个忙理所应当。

2. 当然您可能还会问:那为什么周末还去?

答:兄弟健身卡办的就在东方广场附近,兄弟也要保重身体的。

您可能还不信,兄弟前边提了,兄弟考CFAFRM,长江的工作人员对这方面是没有要求的。

当然,您也可能说我在长江上班,闲的才考的。其实无所谓,你怎么说都行。

3. 也有人说,在金融MBA中我有意删掉中文授课几个字,以用长江惯有的小伎俩欺骗广大申请者。

答:兄弟看了看,恰恰相反,兄弟在下面帖子15楼是用红色加深的,的确修改过,不过修改日期是413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16&ID=381263&star=2&page=

4. 我对金融MBA的质量是如何判断很好的:

答:兄弟的确看到申请者公司上有德意志银行、高盛高华、中金等,兄弟假设这些申请者不是扫地阿姨或者前台秘书,如果假设不成立,敬请原谅。是否属实可以问招生办。这些在全职MBA不是那么容易看到的,而且这是第一届。

另外,金融MBA和全职MBA不是很一样的,很多人拿以前全职MBA的信息在判断这个项目。我以前看过资料,说北大国际在职项目质量更好,至少薪水是,原因在于,在职项目的工作认为不错舍不得丢下或者认为读完全职的也就类似公司才读的。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20:30:0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欢迎批评长江,甚至谩骂,从上长江以来已经听了很多。我自己经常给院长写信,有建议,有批评,有时言语很重,我还群发过。项院长是个好院长,很大度(当然也许很多人说他水平如何如何,但我觉得他作为院长我觉得是合格的,能吸引教授、企业家、和其他合作者),长江其实改进了很多。比如交换学生,我们班当时10%,现在估计名额有70%

再举个例子,我上学时就建议开始中西哲学课程,我毕业一段时间后,项院长请来了杜维明教授,今年还开了多个模块的人文课程,后EMBA,涉及到中西哲学和宗教等。可能有人以为长江是作秀,我学过哲学,也做投资,其实商业背后是对人、对社会的理解,现在国际化环境,要对全球不同文化有理解,不同文化,消费者行为和投资者行为差异很大,这不是商学院课程可以解决的。我们有组织行为学、跨文化等课程,但基本上是应用心理学层面(兄弟也学过心理学),这对于做决策是不够的。

这里很多朋友对长江的批评,不少我都给项院长写过信,改进了非常多,包括很多内部大家不知道的。我现在为什么来这里不那么多,很重要原因,长江已经做了很大调整,已经走上正轨了,不那么需要我们这些托去解释了。

 

还是很欢迎对长江关注,允许用侮辱、谩骂等不同的方式,当然也欢迎心平气和来谈。

地板
发表于 2009-7-6 20:58:00 | 只看该作者

有涵养,很真诚!顶!

5#
发表于 2009-7-6 21:22:00 | 只看该作者
长江有这种校托,看来水平还是可以
6#
发表于 2009-7-6 21:31:00 | 只看该作者

贊一個。 被罵是一件好事。
7#
发表于 2009-7-6 21:36:0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师兄!

8#
发表于 2009-7-7 09:42:00 | 只看该作者

每个学校都不是完美的。如果抬杠,哈佛和沃顿也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心态有很大关系。这也是成功学中提到的积极的心态和消极的心态。退一万步说,就算楼上提到的缺点都存在,也没有挡住长江的进步,亦没有挡住学生申请的热情。关键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长江的发展壮大自然有它的道理。作为学生,更应该关注的是自己,如何趋利避害,如何最大限度地享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包括教授,校友和同学。在一年的学习中做到有限资源效益最大化就够了。在细节的问题上纠缠不清,而忽略整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关注细枝末节而忽略MBA对人整体的提升,也许是楼上二位的通病。

很遗憾,读了MBA看待问题的眼界还停留在局部和细节,这也许是您二位工作不好找和读了MBA反而倒退的第一个原因。

其次,对于你们来讲,似乎应该多关注自己的工作,刚刚MBA毕业或即将毕业,在工作中有很多要学习的东西,时间应该是不够的。如果精力还是有余,用有限的业余时间多关注中欧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和院长多交流多提建议,以使今后的师弟师妹能更多受益于中欧,也算是对中欧的回馈。可是你们每天都泡在CD上,总是关注别人的事情,估计当初GMAT考试逻辑得分不高,因为你们的目光总是停留在不相关的选项上。这是你们毕业后工作难有起色的原因之二。

其三,你们还没有体会到积极地心态带来的对自身的潜移默化的变化。在看待长江的问题上你们是消极的,在看待中欧上,你们的观点也是相似的。Wenronhui说过别人问也不推荐上自己的母校--中欧,小沈阳更是在各种场合否定MBA教育本身。这其实是可悲和可怜的。我不相信中欧的其他一百七八十人也都是相同的腔调。楼上提到的长江的缺点貌似都是中欧的优点,如美丽的校园,教授办公室,麦肯锡合伙人,专门的中欧招聘会等等,可遗憾的是这么好的资源你们没有利用好,没有做到有限资源效益最大化,浪费了钱和时间。如果中欧的学生只有为数不多的和你们的想法相同,那很遗憾你们是中欧的垫底生;可如果大部分同学和你们的眼界,看问题的角度和心态都相同,那一定是中欧教育的失败。

其四,在你们的字典中没有“感恩”这两个字。“To appreciate, benefit,and contribute. ”想一想,你们做到了几样,没有从中欧最大限度的收获,导致没有感恩,更不要提贡献。都不推荐自己的母校,这是遗憾的。有问题可以和院长提,提的人多了就改啊。不以自己的母校自豪,如果进了哈佛,我想你也会说没用的。因为你就没有那颗心。当然,你们没有必要认同长江的文化。可长江的学子是先感恩,再努力获益,最后最大限度的回馈。这才是积极的学习,工作和人生的理念。“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长江就给了我们这么多,就是这些米,一样可以做一顿好饭。缺乏这些似乎是你们工作差强人意的有一个原因。

第五,你们的胸怀似乎是小了点,没有理解朋友的概念。中国的商学院不是太多,而是不够。中欧长江都是正在努力成长的学校,对待别人的发展,成长不宽容,没有容人之量也使你们难成大器。你们对于“和谐”二字的理解还远没有到位。这就决定了你们在社会中不入流。中国的文化讲究“共生”,而不是消灭。太极的阴阳鱼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欧的多几个长江的朋友,长江的多几个北大清华的朋友有什么不好。如果你们的眼中只有你死我活,只有绝对的好和坏,对和错,那你们离你们梦想中的成功还有一段距离。

第六,欢迎你们今后更多的用自己宝贵的时间关注长江。关注长江的缺点,并毫不讳言的提出来,有利于今后改进,亦可让学子们趋利避害,早作打算。同时也欢迎深入关注长江的文化,交几个长江的朋友,看看能否看到些不同,如果一句话,一种想法能够有所启发,那是值得的。其实你们的年龄不大,小沈阳可能只有二十五六岁吧。试试收起消极的心态,慢慢就会明媚的。

如果你们真的能理解我上述所说,恭喜你们。如果不能,放一放,想一想。祝你们工作早有起色并收获一个明媚的人生。

9#
发表于 2009-7-7 11:4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abcd121在2009-7-7 9:42:00的发言:

每个学校都不是完美的。如果抬杠,哈佛和沃顿也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心态有很大关系。这也是成功学中提到的积极的心态和消极的心态。退一万步说,就算楼上提到的缺点都存在,也没有挡住长江的进步,亦没有挡住学生申请的热情。关键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长江的发展壮大自然有它的道理。作为学生,更应该关注的是自己,如何趋利避害,如何最大限度地享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包括教授,校友和同学。在一年的学习中做到有限资源效益最大化就够了。在细节的问题上纠缠不清,而忽略整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关注细枝末节而忽略MBA对人整体的提升,也许是楼上二位的通病。

很遗憾,读了MBA看待问题的眼界还停留在局部和细节,这也许是您二位工作不好找和读了MBA反而倒退的第一个原因。

其次,对于你们来讲,似乎应该多关注自己的工作,刚刚MBA毕业或即将毕业,在工作中有很多要学习的东西,时间应该是不够的。如果精力还是有余,用有限的业余时间多关注中欧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和院长多交流多提建议,以使今后的师弟师妹能更多受益于中欧,也算是对中欧的回馈。可是你们每天都泡在CD上,总是关注别人的事情,估计当初GMAT考试逻辑得分不高,因为你们的目光总是停留在不相关的选项上。这是你们毕业后工作难有起色的原因之二。

其三,你们还没有体会到积极地心态带来的对自身的潜移默化的变化。在看待长江的问题上你们是消极的,在看待中欧上,你们的观点也是相似的。Wenronhui说过别人问也不推荐上自己的母校--中欧,小沈阳更是在各种场合否定MBA教育本身。这其实是可悲和可怜的。我不相信中欧的其他一百七八十人也都是相同的腔调。楼上提到的长江的缺点貌似都是中欧的优点,如美丽的校园,教授办公室,麦肯锡合伙人,专门的中欧招聘会等等,可遗憾的是这么好的资源你们没有利用好,没有做到有限资源效益最大化,浪费了钱和时间。如果中欧的学生只有为数不多的和你们的想法相同,那很遗憾你们是中欧的垫底生;可如果大部分同学和你们的眼界,看问题的角度和心态都相同,那一定是中欧教育的失败。

其四,在你们的字典中没有“感恩”这两个字。“To appreciate, benefit,and contribute. ”想一想,你们做到了几样,没有从中欧最大限度的收获,导致没有感恩,更不要提贡献。都不推荐自己的母校,这是遗憾的。有问题可以和院长提,提的人多了就改啊。不以自己的母校自豪,如果进了哈佛,我想你也会说没用的。因为你就没有那颗心。当然,你们没有必要认同长江的文化。可长江的学子是先感恩,再努力获益,最后最大限度的回馈。这才是积极的学习,工作和人生的理念。“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长江就给了我们这么多,就是这些米,一样可以做一顿好饭。缺乏这些似乎是你们工作差强人意的有一个原因。

第五,你们的胸怀似乎是小了点,没有理解朋友的概念。中国的商学院不是太多,而是不够。中欧长江都是正在努力成长的学校,对待别人的发展,成长不宽容,没有容人之量也使你们难成大器。你们对于“和谐”二字的理解还远没有到位。这就决定了你们在社会中不入流。中国的文化讲究“共生”,而不是消灭。太极的阴阳鱼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欧的多几个长江的朋友,长江的多几个北大清华的朋友有什么不好。如果你们的眼中只有你死我活,只有绝对的好和坏,对和错,那你们离你们梦想中的成功还有一段距离。

第六,欢迎你们今后更多的用自己宝贵的时间关注长江。关注长江的缺点,并毫不讳言的提出来,有利于今后改进,亦可让学子们趋利避害,早作打算。同时也欢迎深入关注长江的文化,交几个长江的朋友,看看能否看到些不同,如果一句话,一种想法能够有所启发,那是值得的。其实你们的年龄不大,小沈阳可能只有二十五六岁吧。试试收起消极的心态,慢慢就会明媚的。

如果你们真的能理解我上述所说,恭喜你们。如果不能,放一放,想一想。祝你们工作早有起色并收获一个明媚的人生。

这话说的,赞一个。

积极的心态,说实话,也是我最近的收获之一,源于我的领导指正,呵呵。之前也有些消极。

10#
发表于 2009-7-7 14:23: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是近期在本版看到的为数不多的实在贴,顶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2-22 05:3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