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进入世界top10一定有她的道理!
作为一个申请中欧者我曾经从角落里偷偷瞄过她,也正面与她对视过,并且将要与她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距离产生美,目前还没有与她相处,对于她表面的美我有发言权。
秘密 1 矜持,不卑不亢 我申请中欧时,一直到最后递交essay 前,中欧都没有理过我。我那个敬仰得,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我对她好感一直延续着,(热销楼盘售楼小姐都这样)。不得不提长江,递交essay后,我想长江也得申请一下吧,一看 deadline比较模糊,于是填了一下mail 与电话。结果那个长江的宣传邮件几乎每三天一封,还接到一个长江的电话说有个candidate茶话会希望我参加在北京,我想"我啥都没填你怎么知道我够 资格?".我说我是上海的,他说哦你没填,上海mba班取消了,要不来北京读吧。我那个心凉了,我想非中欧不进了。不过从这个事件上反映出两个学校的心 态。中欧是大宅姑娘不愁没人嫁,长江虽美但是心态不好有点急。
秘密 2 学校与学生互相利用 还没开学前,就去参加了几次中欧办的活动BGRC和China Innovation,使人诧异的是,所有的活动都是由学生一手操办,教授只是给学生提供便利。学生完全可以用学校的名义进行各类信函发送。每个活动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特长自发组成财务,市场,总裁,媒体等特管职位. 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名气给自己贴金,联络自己社交圈给学校组织活动,并拓展了自己的交际圈。就比如我收到的信函落款: BGRC president XXXX 中欧MBA08。多好的资源互利呀,一个愿挨,一个愿打,大家其乐融融。机制有效,运作完好。
秘密 3 学校的好就是我的好 几乎我与所有的中欧学生交流,他们都是对中欧赞不绝口,往死里赞。我问,她总有不好吧?回答”总是”已经够好了,亚洲无二的”。转而言之就意思是他们是亚 洲无二的,于是反正就是往学校拼着命的贴金,就等于是在贴自己。于是只要是能帮得上学校的,就拼命帮。无论EMBA还是MBA都神叨叨的跟我说”第一就是 第一”。恩,贴~!
秘密 4 往学生身上投钱
市场营销学上最有效的传达是知心朋友的推荐,world of mouth(WOM)。中欧我想她算过一笔账,往电视上做广告,网站上做banner不如口碑有效。于是不见她猛投广告,把钱省下来。她把钱拼着命给校友 机会,给他地位,给他发言权,给他造声势。校友自然感激涕零,心存感激,逢人便说,两者又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机制有效,运作完好。
秘密 5 争名用MBA,夺利用EMBA。
MBA对将来未知,无奈,得拼命学习,期望华丽转生。好比奖学金学生,刻苦为报个好前途。把最好的教授用在他们身上,让他们为学校冲锋去PK国外名校。就好象搞web2.0等将来有了关注度,再想怎样赚钱容易些。 具我知道中欧对EMBA除了有钱的要求还要有势,个个脸上得光彩,花个钱买个俱乐部入场券,于是俱乐部进入正循环,越光彩越贵。
EMBA一个礼拜上三天课,平时这么大个中欧就180个mba学生确实有点奢侈。也许这就是氛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