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单行线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国内MBA大家首选哪家??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7-1 17:4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yzy1010在2009-6-29 11:06:00的发言:

为什么没有复旦和交大的MBA项目啊

有达人介绍一下这两个如何

选读体制内的MBA同学应该很少来这里吧;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09:25:00 | 只看该作者

看来还是CEIBS的优势比较明显

23#
发表于 2009-7-25 22:28:00 | 只看该作者

拜托某位学校的朋友不要老注册一个新马甲上来投票!

“CK1/CK0/参考2”之类的ID。。。一批6月底7月注册的ID出现在投票栏内,好多都只登录一次。

单行线同学只是希望做一个新调查,“新调查”不等于注册ID来投票的成本低,Co-Branding也不是依靠这样的手段来拉近距离的。

诚信真的很重要,很多时候做事都要有底线。

否则很多真心投票的同学也会淹没在一堆投票ID里,将来某校参与的调查还有谁信啊?

24#
发表于 2009-7-26 15:2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卓如在2009/7/25 22:28:00的发言:

拜托某位学校的朋友不要老注册一个新马甲上来投票!

“CK1/CK0/参考2”之类的ID。。。一批6月底7月注册的ID出现在投票栏内,好多都只登录一次。

单行线同学只是希望做一个新调查,“新调查”不等于注册ID来投票的成本低,Co-Branding也不是依靠这样的手段来拉近距离的。

诚信真的很重要,很多时候做事都要有底线。

否则很多真心投票的同学也会淹没在一堆投票ID里,将来某校参与的调查还有谁信啊?

这个太强了,还真是

其实这样做对学校真的没好处:

1. 有实力的申请人不会只通过本论坛了解情况就随便报考MBA,而申请人和在读学生的水平是一个商学院最关键的因素

2. 即使真有某些CDer因为本论坛而报考,那如果学校本身的基本面不行(如果),则他们进去后反而会对学校产生不满情绪

3. 短期的宣传可以扩大学校影响力,但长期的声誉还是需要切实的数据来说话

25#
发表于 2009-7-26 15:5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lmichael在2009/7/26 15:26:00的发言:

1. 有实力的申请人不会只通过本论坛了解情况就随便报考MBA,而申请人和在读学生的水平是一个商学院最关键的因素

你真的认为二流的教授团队光靠学生能撑起一个真正一流的商学院吗?为什么中国学生在中国不在乎教授团队,而去美国是总是选最好教授团队的学校。

26#
发表于 2009-7-26 22:3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grossman在2009/7/26 15:51:00的发言:

你真的认为二流的教授团队光靠学生能撑起一个真正一流的商学院吗?为什么中国学生在中国不在乎教授团队,而去美国是总是选最好教授团队的学校。

我真的认为从MBA的角度来看,同学比教授重要。

从个人经验来看,上课的时间只占到MBA的三分之一,其他时间都是和同学讨论。我在准备M&A模拟面试时,请教了在BP等做战略收购多年的同学,在实习中碰到供应链问题时,请教了HP新加坡、ibm、联想WW等专门做供应链和采购的同学,参加CFA竞赛时,请教过四大、投行的同学,在咨询练习时,请教过麦肯锡、Monitor等做过咨询项目的同学,遇到不懂的非亚洲的case时,我可以询问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同学当地的真实情况。当然在互联网、通信等方面我也会提供一些我的帮助。我觉得这才是我读mba最大的收获。

教授也很重要,但我觉得教授,尤其是在“美国是总是选最好教授团队”的学校,主要是起到一个facilitor的作用。教授水平的显示,主要靠让学生来主导课程体现(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M7招人严格的原因)。正如老外的教科书和中国的教科书,前者是把书写的浅显易懂显示水平,后者是把书写的深奥难懂显示水平。

也许理工科的学生比较土,我觉得1年多的时间学那么多且泛的课程,学术性的东西真正不能有多大value,而学习的过程才是真正有用的。我们学的那么多理论,将来工作中能用多少呢?除非去真心喜欢做研究的同学,那可以选择phd继续深造。

“为什么中国学生在中国不在乎教授团队,而去美国是总是选最好教授团队的学校”,我觉得也不一定都是这样。做金融财务的中国学生,如果同时拿到哈佛和Wharton的offer,你说ta会选哪个?如果是美国学生肯定是Wharton,如果是中国人,呵呵。。。

27#
发表于 2009-7-26 23:44:00 | 只看该作者

个人感觉,同学和教授都很重要,我比较偏重教授。

毕竟是读书,牛人教的话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我本科所在的学校在所在领域里也是数得上的,但是牛老师跟一般的老师教课的差别是相当的明显的。

今天中午跟学长吃饭时还提到这个问题,有好老师指导的话,学到的层次是不一样的。

当然了,同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周围一帮牛人的话,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优点。

我觉得国内的人在选择国外学校时也不是很盲目啊,我同学就有把HBS拒掉而去哥伦比亚的啊。所谓一些一提肯定就选HBS的人,更多的是普通大众吧,毕竟他们并不会真的去申请。

28#
发表于 2009-7-27 00:24: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选教授为什么不首选中欧呢?

每一级MBA的全体中国同学都有机会上吴敬琏老师的中国经济课,这是一次真正的思想盛宴!

一个在中国经济决策领域内浸润超过50年的老人,一个参加过无数政策制定的具有真正影响力的学者!

他能够将政治局、国务院探讨实际问题的前因后果引入课堂,难道不是收获吗?

海归才是专家?美国才懂中国?呵呵

29#
发表于 2009-7-27 00:3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卓如在2009/7/27 0:24:00的发言:

呵呵,选教授为什么不首选中欧呢?

每一级MBA的全体中国同学都有机会上吴敬琏老师的中国经济课,这是一次真正的思想盛宴!

一个在中国经济决策领域内浸润超过50年的老人,一个参加过无数政策制定的具有真正影响力的学者!

他能够将政治局、国务院探讨实际问题的前因后果引入课堂,难道不是收获吗?

海归才是专家?美国才懂中国?呵呵

恩,说实话,我回国前确实是打算申中欧的。中欧的一些教授我很喜欢,比方说许小年教授。

不过,我在国外时联系过中欧,当时可能是快临近春节了吧,也可能是国际长途并不是太清晰,招生办接电话的那个人都不怎么鸟我~~~~

然后回国后由于其他的一些机缘巧合,我选择了另外一家商学院。

来这个版面混了一段时候后,对其他的商学院也了解了些,我回国前在国内的商学院中是只认中欧和清华的。主要是因为周边的人给我讲过这两个学校的一些事例。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中欧的,不过,,,这个版面的一些人和一些事,让我那原先的崇敬之情打了不少折扣,也对国内的MBA现状稍有些惊诧。甚至小怀疑过自己决定在国内读MBA是否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不过刚才看了一个牛人的帖子,加上这几天与本科时的老师,本科学校的学长们交流,觉得决定在国内读应该还是比较正确的吧。

虽然不会去中欧了,但还是很感谢您的推荐!

30#
发表于 2009-7-27 00:3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卓如在2009/7/27 0:24:00的发言:

海归才是专家?美国才懂中国?呵呵

这一点,是我决定在国内读书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我看好中国的未来,我会扎根在中国发展,因此,我放弃了刚毕业时做的那些去美国读书的准备。

我觉得中欧和长江在这一点上做得都不错,给自己定的位也非常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2-21 09:1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