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同意楼上double大哥的讲法.如果再申请,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提高,无论是硬件或是软件。 从GMAT的角度上讲,其实反复提过很多次了,这是一个权重影响很小的因素。 如果把中欧每年没有录取的同学里选180个GMAT最高的申请人取平均分,那一定比已经录取同学的GMAT平均分要高。 就academic而言,过去毕业的大学、专业、GPA,在校期间是否拿过奖学金,什么级别都是考虑因素。 08级一些拿奖学金的同学,可能整个大学期间就没有交过学费。另外,是否考过CFA、CPA等证书也都是考虑因素。 当然就整个申请而言,过去职业发展的经历及面试表现都是决定性的。 其中自主创业的申请人会有加分,当然一些已经拿到过风投的创业者会多些加分。(07级就有一位,现在和一批同学一起继续做企业) 其他的如果是家族一直有经商的也会有加分。商业是一种习惯,不只是靠学校教育,家庭传承也是会产生推动力的。 剩下的都是打工的,除去CICC/MS 之类名字比较响亮的雇主,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面试来突出自己的优势。 面试基本都有量化的标准,很多问题都会有直接打分。比如7个问题里,有5个的答案是最不希望得到的那种,那可能就很难了。 主要的面试官都有10年以上的面试经验,很了解申请人的想法。 可能LZ之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一些中欧的情况,对自己的情况有个评估。个人很难判断LZ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但说一句心理话吧:自己进入中欧之后发觉自己“严重高估”了自己的申请条件。所以还是很感激招办容忍我的“年少轻狂”。记得拿到OFFER之后,还问过为啥没奖。自己进来之后看看身边的同学,实在没觉得有理由该给奖了,录取已是庆幸。 如果你现在希望继续申请中欧,我会建议你报考一个年底的CFA一级,然后争取明年6月再过CFA二级。 对于传统行业的申请人而言,如果能够主动学多一点Finance的知识,不但会证明你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拓展未来的就业渠道,同时还可以实打实证明你为Reapply作出的知识储备。即使不从事Finance行业,CFA也是一个预习MBA课程的很好方法。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其实如果准备的更充分了,晚一年读或许会对职业发展更有利:) 无论如何,感谢LZ还在继续考虑中欧!祝LZ一切都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