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22921|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友答疑] 走不同的路- HULT MBA 校友答疑

[精华]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14:23:00 | 只看该作者

走不同的路- HULT MBA 校友答疑

非常感谢大家关注Hul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今天无意间发现论坛上有很多对于HULT的误解和偏见. 很多朋友是从一个主观的角度来对HULT做评价,所以我想以一个毕业校友及校方代表的角色来说明. 希望给论坛上的正在准备申请的朋友们一点参考意见.

我个人加入CD是04年, 也是五年前的事情了, 从GMAT备考到申请, 很多酸甜苦辣都是在CD上寻求CDer的意见以及受到鼓舞. 最后05年在多方考虑过我个人的需求后, 我选择去HULT就读一年制的国际MBA.

06年毕业之前不久, 我在美国的两间咨询公司已经有一个 last round interview 和一个offer, 但是学校新上任的President (之前是 渣打银行的GM和Mckinsey的合伙人) 最后说服我留校工作, 负责亚洲的Admission和international projects.  

做为校友,我十分愿意与大家分享在Hult学习的经历,也十分乐意帮大家解答一些在申请Hult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谢谢!

James Chen,
an alumnus and the Head of Admission in Asia of HULT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14:42: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15:20:00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感谢关注, 要是有任何疑问 欢迎提出一起交流、探讨

若是个人申请的问题 欢迎利用站内短信 或email: james.chen@hult.edu

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9 15:25:51编辑过]
地板
发表于 2009-3-19 15:46:00 | 只看该作者

帮顶!

5#
发表于 2009-3-19 18:03:00 | 只看该作者
帮顶,说的比较中肯。
6#
发表于 2009-3-20 11:41:00 | 只看该作者
三个校区,看来中东很富嘛,好地方!那个叫阿布扎比的是阿拉伯人吗?为什么要在迪拜设校区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1 0:24:41编辑过]
7#
发表于 2009-3-20 23:16:00 | 只看该作者
春节前参加了贵校的招生信息会,获益匪浅,因工作太忙,最近才确定是4月10号考GMAT,希望能赶上今年的末班车
8#
发表于 2009-3-21 01:47:00 | 只看该作者

终于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说实话我也不了解HULT,但看了楼主的介绍,感觉得到HULT对自己商学院的品牌塑造采取的是类似"非可乐"的品牌区隔策略,但短时间内没有让更多的目标人群了解以致产生了误解。建议LZ多传达一些:

1,HULT专业上的可信赖度:

LZ已经提供了一些信息与链接,最好再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阐述,比如这个:

Entrepreneurship教授更被Business Week选为90年代对美国中小企业最有贡献人物

LZ可以提供:该教授如何将以前关于中小企业的丰富知识与专业资源,针对HULT学生的特点,采取了哪些独特的教学来引导、帮助有创业理想的同学获得更专业的能力,提高创业的成功概率?最好引述已创业学生对这门课的真实感受。

(看到LZ介绍学校有很多国际学生,那这里应该有国际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

这样有血有肉,生动而有说服力。)

2,HULT与传统商学院做了品牌区隔,但HULT又与同类商学院竞争品牌(同是一年制的INSEAD, IMD等)

有何不同之处(定位、优势、劣势等)?

是采取“No.2”战略追随INSEAD,IMD还是真正走“不同寻常路”?

这个“不同寻常路”的涵义请用一两句话概括阐述?

另外,HULT近期将采取哪些措施使HULT尽快实现品牌愿景?

。。。

申请的同学听到双方不同的声音与事实的陈诉,自会辨别良莠。

无论如何,祝每一所真诚帮助学生进取的学校获得好的发展,

愿每一个挑战传统的后来者能真正“后来居上”,

而这首先建立在诚信、良知、与崇尚知识的基础之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1 1:52:13编辑过]
9#
发表于 2009-3-21 18:30: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MBA申请人大部分还是奔着耳熟能详的那几所去的,其实全球一百名之内的商学院,90%都不未中国人所知,但其实每一所都有自己的特色。关键是学生和学校之间要找到一个好的match点,否则即使进了HBS,也是会有心理失衡的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20:19:00 | 只看该作者

Alumni Q&A

Ellen Lin is the Global Strategic Marketing Manager of Becker Industrial Coating, one of the market leaders for coil coating paints in Euorpe.

1.        您原来是大致经历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会选择出国念MBA?可以给你带来什么?

我原来是在国内念的大学,毕业以后就去了加拿大,头一年是学语言,第二年就在那工作了一年。那时候干的还不错,公司都开始为我安排移民签证的事情了,但是我觉得加拿大的环境过于安逸,太缺乏挑战,加之这个时候国内发展趋势很好,所以很想回来干一番事业。于是就回国了。自己开了一个贸易公司,向美国出口油画,这样干了两年。之后有一个机会,于是去了一个跨国公司做市场,一干又是三年。这个时候我慢慢开始到了一个职业发展的瓶颈。工作开始变得模式化,变得无聊,没有挑战性。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尝试换换工作内容,公司内部也帮我换了部门,但是这种没有挑战性的感觉依然存在,应付工作是绰绰有余了,但是大脑像是被掏空的样子。那时候我就想到要去学一些东西了,于是我想到了MBA。想出国去深造一下。

2.        您是如何选择MBA的?标准是什么?

一开始标准也很简单,可能和大多数开始想出国的朋友们一样。就是想出国念个MBA学位,最好是欧美的发达国家,排名不错云云。但是后来一年制的项目也成为我的重要标准。因为我觉得像我这样已经工作几年的,再出去读书的,目标已经很明确,就是学习,并不是去感受所谓的大学生活。所以选择了效率最高的方式。我要读的是MBA,说白了就是应用商学硕士,就更应该向个商人一样考虑投入和产出。再加上接触过一些读完MBA 的同事,发现他们的逻辑思维不一样,但那时候不知道到底怎么的不一样。

3.        为什么会选择HultHult最吸引您的是什么——在我选择的时候,不是一年以后的感觉?)

Hult很符合我原来选择学校的标准,首先在国外学习,而且学校选址很好,就在哈佛和MIT的旁边,我觉得这点对学习上课很有帮助,在那,你可以感觉到很强的学习氛围。然后,排名也不错,国内的人可能不太听说这个名字,我原来也没太听说,因为学校不太在中国招生。但是在欧美地区,甚至西亚和南亚都是非常知名的学校。再次,一年的项目也非常符合我对效率的要求。

HULT最吸引我的一点,就是它的国际化,同学来自世界各地,学校里有来自四五十个国家来的学生,在这一年的学习生活中可以经历不同的文化,背景,思想。我觉得这个是给我附加值最大的一点。
    

介绍一下MBA的学习吧,跟您想象的有什么不一样?

很辛苦,不过我原来的工作经验,包括创业经历,给了我很好的帮助。虽然辛苦,但是我觉得还可以接受。因为一年的项目学的东西跟两年的还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的课业负担比较大,特别刚开始的前两个模块,白天一天的课,晚上还要赶作业和预习,每天大量的案例阅读,很累的。不过习惯就好了,其实现在很多人工作也跟这个差不多。还有就是我们同学间的感情。我们联系紧密,感情很好,我们经常要五六个人一个小组去完成项目,最后一起面对教授和同学的挑战,不管到最后是拿了高分还是低分,都让我们在彼此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会经历为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争辩,你的观点需要有足够的说服力,和实际的数据资料去说服你的同学,跟在公司不一样,你是经理你说了算。在学校里人人平等。。

4        一年的MBA给您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1。参加上海项目。我们有一个选修模块可以选择到上海来上。对我来说,我是回到了我熟悉的环境,但是我同学的反应给我很大的启发和思考。先是对中国,国外对中国真实情况的了解其实很少,很多人还认为中国相当落后,但是来了之后,说实话上海跟波士顿没什么大的差别,老外对此很惊讶。另外,学校会安排本土企业和国际公司派驻中国的高管来分享他们对中国,对商业的理解。我很多同学都对留在中国工作表示出了很大的兴趣。这说明中国的形势很被看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现在学校又有了迪拜和伦敦的校区,国际化程度更高,这使得学生更加便于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经济体的情况。我觉得这点很好。不仅可以从你的同学身上去了解这些国家,如果能够身临其境那就更好了,就像我的同学来了中国,才真正对中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才称得上真正的国际化。

2。每一个同学的成长过程,从一个个人能力很强,充满棱角的企业经理,到一个以逻辑思考和分析为主,谦虚听取他人建议,调动整个团队一起成功的领导者。MBA填补了我们从一个经理转变到了一个领袖台阶。

5.        你觉得这一年你学习最大的,对工作最有帮助的地方是什么?

学习最大的是文化,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各有特点,思考方式也不尽相同。这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之一。学校的学生构成在这点上非常有优势。这点在工作上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现在负责一个跨国公司的全球市场策略,要跟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跨文化的交流对我来说已经是驾轻就熟了,因为我同学也许就来自那个国家的。另外,心态和思维方式上也对我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现在会以平和的心态,就事论事的态度来处理问题。特别是思考问题的角度,现在更加会以整个公司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说我市场部要怎样怎样的。当然,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也更加得心应手了。

6.        回过头来看,你觉得读MBA需要做哪些准备?

第一个,当然是语言。国外读书,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上课,语言跟吃饭一样是必须的。听不懂意味着上课跟不上,对一年的项目来说,压力会很大。其次是你的学习目的和态度。你读这个MBA是为了考全A,还是为了一份好工作或者其他等等,要目的明确,态度摆正。并不是为了读书,或者说为了出国而去读书的。我想出去读MBA的目标基本都是为了事业,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这个方面自己要想清楚,到底读MBA为什么,读完了要干什么。第三,多了解校友的情况。以后他们都是你的朋友,你的资源,中国人也很看重人际这块。另一方面,看看校友就业的领域,你就可以大致知道这个学校的强项在什么方面了。

7.        找工作的情况是怎样的?学校在这方面有什么帮助?

当然,学校会有职业发展办公室,专门协助学生找工作,联系雇主。但是我觉得找工作其实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包工作、包分配那是中国以前的做法。学校帮你联系得再好,最后还是要你去面试,还是要你去展现自己的实力。所以学校做得再多,也只是协助,还是要靠自己。所以,要抓住能接触不同人群的机会。对了,我现在的老板就是我在读MBA认识的,他来我们学校作了一个小时的演讲。

8.        对现在出国热有什么想法吗?

   中国现在在发展,在一种受教育阶段,或者说在学习。在这段时间,一些外来的东西在中国会发生没有顾及的膨胀。比如留学,留学需求的膨胀,一定程度上已经把留学变成了一种时尚,觉得别人都去了,我也要去;都说国外好,我也要去看看。结果出去之后,发现跟想象的不一样。我去波士顿倒是还好,有些去美国中西部读书的,那就是乡村,跟我们印象中的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去甚远。我不是反对出国,出国有出国的好处,你会对国外、对世界有更加正确的认识。可以很好地培养中国人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特别像我们学校这么多国家来的学生,借用邓小平的一句话:我觉得有点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感觉。所以当很多人会认为出去的人就不会再回来,我倒是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点根本不用担心,出去了大多数总会回来的,现在海归不是越来越多了吗?看多了,也就是些不一样的城市,毕竟根在这。世界的未来也在这。

     9.对要准备去国外念MBA的学生有什么建议吗?

不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这可能跟中国人的固有思维不一样。但是这里说的学习是指狭义上的书本、课堂的学习。我觉得要学习,要从更加广义的方面去学习,读MBA很重要的是要去融入周围的这个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社会环境。从环境中,从身边的同学和教授身上学习东西。中国学生读书很猛,但是这个就比较弱。但是我觉得这是读MBA最大的学习之一。你身边聚集着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为什么不从他们身上学一点东西呢?其次,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要学会清晰地表达你自己的意思。特别在跟外国同学交流的时候,一些我们平时约定俗成的东西,老外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理解。最后就是看人。看人要有两面镜子:好的一面,我们当然要学习。看到不要的,我们要拿来警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5 23:22:54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NTU MBA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8-31 18:5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