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不会有人跳出来为涨学费叫好吧?我说得对不对啊?毕业工资就来个PPP,20万算成10万美元。估计还是把入学前的工资按人民币算的吧。可不是涨个三四十倍。学费应该除以4才对。收个5万人民币就可以了。
PPP是FT在计算,跟中欧也没关系。其实,商学院学费每年涨5%-15%很正常,跟供求有关系。至于21.8万贵不贵,可以跟国内的商学院比较一下:
BiMBA: Full-Time 12个月, 14.5万 (2008年)中欧: 18个月, 21.8万 (2009年)长江: 12个月, 24万 (2009年)
LZ瞄准的是北美商学院,中欧学费涨价, LZ应该是不受影响的,不必为此动怒!
举报
另外, 在多说一句,Parfour有空可以去学校多了解一下中欧,多接触一下一些中欧的在校学生及校友,可以对学校更全面的了解。
其实,对于商学院的排名,每个学校都会利用一下对本校有利排名进行宣传,中欧也不例外。
香港科大网站的宣传是进入FT 16名,香港唯一一所进入FT 100强的商学院(不知道港大,中文看了怎么想?)
南洋理工(NTU)的宣传是新加坡唯一一所进入FT TOP 25的学校, 把NUS凉在一边,呵呵!
其实在中欧校园内,谁也没把这排名当一回事, 中欧的学生多数还是蛮务实,低调。每年很多学生去国外知名的院校交换,也了解自身的差距。其实,学校更关注的是学校是否在一直进步。参加排名及认证,也是对自身的一种约束,也有一定的积极因素。
最后,祝你今年申请成功,进入理想的商学院!
News:
2月14日,这是来自哈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教授,同时又身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国际管理学客座教授的约翰•奎尔奇奎尔奇教授抵达中欧的首日,他刚下飞机不久,便赶来为中欧学子做讲座。这位所著案例在全球卖出270万份,至今已撰写25本专著以及大量论文,创新地将案例制成广播剧的营销学专家,在中欧管理论坛上对EMBA同学解读奥巴马竞选中的营销制胜之道。作为蜚声世界的营销学专家,奎尔奇教授此次演讲吸引了大量的中欧EMBA学生和校友,以及媒体界的人士。“几近完美”是哈佛商学院高级副院长、营销学大师约翰•奎尔奇教授对奥巴马竞选的评价。哈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国际管理学客座教授的约翰•奎尔奇奎尔奇47岁、只有两年联邦参议员的微薄政治资本、黑人,奥巴马如何能够成功当选美国总统?面对希拉里•克林顿和麦凯恩两位政治基础深厚的竞争对手,政坛新秀奥巴马在长达20个月的总统竞选活动中以“几近完美”的竞争策略和个人表现,赢得了美国民众的心。在总统竞选中,竞选人就是产品,获得选民的投票就像获得顾客的青睐和市场份额。“面对两位政治基础深厚、在政界广有人脉的对手,候选人奥巴马就像一家新公司,进入一个已经被占据的市场。奥巴马的做法,并不是从市场占领者那边抢夺市场份额,而是扩大市场。” 奎尔奇教授说。不同于通常美国总统候选人所采用的“由上而下”的竞选策略,缺少政治根基的草根新秀奥巴马采用了“由下而上”的策略,与普通民众建立直接的接触,将竞选的砝码更多地放在了年轻一代的美国人身上。不过,不同于商业世界的是,一家公司只要抓住一个缝隙市场,抓牢这一市场中的小部分人,就可以获取很大的赢利。而在政治竞选中,必须要抓住尽量多的大众市场。在竞选中,奥巴马对民众非常强调“你们相信我,但也要相信你们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鼓励民众一起参与,大众化、全员化的策略让奥巴马赢得了更多民众的支持。不同于希拉里在竞选中只关注重点州的做法,奥巴马对每一个州都倾注了同样的努力,扩大“产品”认知度,即使是那些希拉里的支持州。奥巴马的种种努力的结果是:他拥有最庞大的志愿者队伍----3万5千个志愿者团队,300万赞助者----相当于美国总人口的1%,其人数规模和所集资金量都是美国总统竞选史上史无前例的。而在确定他为民主党候选人之后,很多希拉里的支持者转向了他的阵营。那么,让我们看看作为产品的奥巴马本身。他富有领袖魅力、具有非常好的倾听和沟通技能,他举止从容,从不失态。45岁之前,他就已经出版了两本自传,这是他人所没有的优势。通过两本自传,他向民众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这远比竞选宣传材料可信和富有说服力得多。作为竞选人,他沉稳自信、精力充沛、干练而有决断力。中欧学子济济一堂奎尔奇教授指出:“产品”进入市场的时机非常重要,而奥巴马参选正当其时。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美国民众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加深了美国民众对布什政府统治的不满,他们急需变革。奥巴马,这位沉稳自信、精力充沛,没有太多政治背景、少数裔候选人将带来新鲜血液。正是利用了自身的背景和特点,奥巴马展开了“产品差异化”的策略,奎尔奇教授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选择奥巴马是选择变革,选择麦凯恩,就等同于选择了“布什第三任”,虽然实际上,麦凯恩是共和党内反对布什政策比较多的人士。选择麦凯恩等于留在过去,而选择奥巴马是选择未来。同时,奥巴马为自己打造了一个优秀“管理者”的角色,而不幸的是,麦凯恩选择做一个“独行侠”(Maverick)。显然,优秀的“管理者”更能引起民众的共鸣,民众急需一个带领他们走出低谷的管理者。奥巴马没有太多的政治资历,他是一个华盛顿的“局外人”,没有受到华盛顿的“污染”。这也成了他的优势,8年共和党治理下倍感不满的美国民众正需要一个“局外人”,而希拉里和麦凯恩都是“局内人”。在持续20个月的竞选活动中,奥巴马始终保持着正面、开明、平易近人的形象,保持着一致的“品牌形象”。与之相反,麦凯恩却有不少反面营销手法,揭竞争对手的疮疤、故意贬低对手,“这可不是高明的营销法”,奎尔奇教授告诫道,这会让大众觉得你非常的小心眼,这不是一个领导者应该有的素质,而麦凯恩却偏偏屡屡选择这一手法,反而对自己造成了不利。与两位竞争对手固守传统宣传方法不同,除了使用传统的宣传手法之外,奥巴马大量借助了创新的营销媒体。他极大地利用了网络媒体,使他的口碑得到了极快的传播,并在年轻一代中造成很大的影响。他的支持者甚至为他制作了一个广为传播的奥巴马游戏。奎尔奇教授认为,奥巴马在当选之后,也需要继续利用好网络媒体,做奥巴马2.0。在竞选中,奥巴马还注意“提前布局”,尽管共和党在最后的48小时表现出咄咄逼人之势,其实大势已定。从与希拉里的党内提名开始,奥巴马就不遗余力地在各个州努力宣传,同时花精力在大选前的提前选票上作努力,而在最后的48小时中将精力集中在剩下的选民身上。奎尔奇教授最后强调:就像任何产品一样,产品送到顾客手中,必须符合营销时的承诺,奥巴马赢得了总统大选,在接下来任期中,他需要实践自己的承诺。奎尔奇教授此次来中欧,将作为客座教授在中欧进行为期1年的学术活动,同时担任中欧学术委员会主席。他现任哈佛商学院高级副院长、Lincoln Filene工商管理教授,曾任伦敦商学院院长。 在对奥巴马的总统竞选进行了分析之后,奎尔奇教授与在座的EMBA、MBA学生和校友们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问答,共回答了近10个问题。有听众问到奥巴马获胜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也有人将美国政府和公司做比喻,提出公司治理的问题,还有人问到奥巴马的竞选团对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奎尔奇教授一一给于详细的回答。比如,他比较了美国和欧洲公司的公司结构,指出美国公司中CEO通常兼董事会主席,而在欧洲公司中这种现象很少。欧洲公司的CEO权力要小些,但是欧洲公司的监管比美国公司更加有效,同时欧洲公司的结构更容易使年轻有为的人当上CEO,而在美国公司则比较难。演讲结束时,全堂掌声三度响起。奎尔奇教授的分析,令听众无论对于营销学还是美国总统大选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发表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9-9 18:0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