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卓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致所有正在努力申请的朋友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11-24 15:59:00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就是要顶!

12#
发表于 2008-11-24 16:28:00 | 只看该作者

比较客观,谢谢分享!你的意思是说,中欧和北美TOP学校当前来看确实有差距,但在申请商学院时还需考虑:
1.将来事业发展的地点及business network;
2.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
3.中国和欧美国家日益缩小的差距。

上个月来中欧校园参加了一场学生经验分享会,中欧学生现场的表现足令我对这个学校刮目相看。感觉上他们的水平很高,不知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中欧学生的profile大概是什么样的,谢谢!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17:07: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0:3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davidxxdd在2008-11-24 16:28:00的发言:

比较客观,谢谢分享!你的意思是说,中欧和北美TOP学校当前来看确实有差距,但在申请商学院时还需考虑:
1.将来事业发展的地点及business network;
2.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
3.中国和欧美国家日益缩小的差距。

上个月来中欧校园参加了一场学生经验分享会,中欧学生现场的表现足令我对这个学校刮目相看。感觉上他们的水平很高,不知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中欧学生的profile大概是什么样的,谢谢!

学校的整体学生组成可以参见官方网站上的信息:http://www.ceibs.edu/mba/students/classprofile/14636.shtml

抛开数据,还有些个人的感受是入校之后比较印象深刻的:

1. 具备创业经历、目前正在运营公司、毕业之后需要回到自己公司(或者家族企业)的同学挺多,国内+国际有超过30人,

而且这部分同学大都很有Passion,特别是“can do attitude”,活跃于组织各种活动,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原先在大公司感受不到的东西。

2. 中国学生当中有家庭、子女的比之前在CD Workshop里要多不少,年龄也要长一些;

3. 国际学生里,企业资助或者奖学金持有者的比例挺大:

有不少发达国家的同学是拿到公司sponsor,或者政府全奖来到中欧的;

同样是投行/咨询,国际学生就可能来自像ML/MCK这样的一线企业;

同样是以进入PE/VC为发展方向,新加坡的同学就已经积累了一些在UBS的投行业务经验,并且有较佳的中文沟通能力;

可以看到,学校在吸引国际学生时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未来的就业需要兼顾中国和他们所来的国家。

15#
发表于 2008-11-25 01:32: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1:4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onystar在2008-11-24 10:42:00的发言:

在国内读的话,学到的都是五年甚至是十年前国外好大学教的内容。

这是一个清华MBA毕业后告诉我的。

其他国内学校Program的情况目前掌握不多,不过可以借你帖子说说中欧第一学期的一些教授以及他们同国内政界、企业界的互动的例子:

1.一位是 Xu 教授,是MBA班的基础课Economics的教授:

在Columbia拿到PHD之后,他在World Bank和IMF都有过Consulting的经验(http://www.ceibs.edu/faculty/cv/1110.shtml),也在Darden上过相关课程。从这些简历中你可能会认为他比起在美国的顶尖学院的同行来讲算不上出挑。但他已经回国定居4年了,现在会代表中欧参与上海市长召集的一些经济形式咨询会议。常与会的谢国忠、哈继鈱、胡祖六等人你可能也听过。上MBA课的时候,他当然会分享与会者的一些意见。

这就是在回国长期执教教授的优势:既具备较强的西方系统理论的训练,又具备国外学者所没有的语言文化优势,同时还不像投行等商业机构有很强的利益导向。他们对于国内宏观政策的理解、领会甚至说有时候的影响力也是国外教授恐怕及不上的。而结合基础知识,传递给全体学生之后,同学的收获当然也会和在北美课堂里不太一样。

我个人很不愿意判断:这样的一种模式比在北美要好,因为这种判断相当相当的“井底之蛙”,但我只能讲这种收获是我在进入中欧之前就想要的。

2.另一位是Organization Behavior 的 Lee 教授:

可能很多中国学生会OB原本就是一门相当虚的课,没有Finance课程来的直接,这种判断很合理。可正因为此,这门课的老师有没有企业管理经验、有没有给本国高级经理人培训的经验就很重要了。

这些东西来自新加坡的Lee教授都具备,并且研究不断,著作不断。她最近的一本书就是关于中国家族企业的一个发展问题,书名叫《富不过三代》,一起上大课的时候一位上市公司的“大非同学”(父母是创始人,他也是股东),针对此命题当然会发问求解。一问一答之间,可以让人感受到什么是“理论联系实际”!

3. Accounting的 Chen 教授:

他也在课堂上探讨过他在北美、香港、上海三地工作的差异。他觉得北美教授肯定要更注重一些理论研究,专注数量也多。而在内地和香港,他要担任两家上市公司财务方面的独立董事,这种情况在北美已经基本没有了。

而且,现在国内的许多公司高管都有需要到商学院来上一些财务面的课程:EMBA,专门的财务模块都有,他会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到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

在兼上MBA课程的时候,国内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经营的普遍情况,也自然也会多介绍一些给同学一些。

以上种种只言片语,仅供参考,无法涵盖课堂教学的全貌。而且老师讲多少是一回事,学生能领会多少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悟性。

17#
发表于 2008-11-25 02:05:00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胡总女儿写的essay是啥样。。。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2:4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koko2009在2008-11-25 1:32:00的发言:

是啊,别说和他们观点不同了,我想大多数人是和喽啰子女都PK不过的,跑到北美申请区奋斗奋斗。。。

我觉得卓如的帖子挺好,特别是对准备之后再申请现在只是想了解情况的同学们。

但对于已经考虑好的同志,现在这个时候了,就把这帖子当个乐和看,有肝火要动还是留着攒essay吧。。。

感谢你对于这篇帖子积极意义的肯定!

点出几位VIP校友之前,也征求过MBA Office的意见,考虑再三还是希望从正面给大家传递一些信息:

虽然他们只是极个别情况,但也确实是中欧学生群体中的成员。

另外,不光有国内的,08级学生会的主席Nixon同学,也来自一个对中国人民友好的家族,是Nixon总统的侄孙。我们经常开玩笑,让他也多介绍些共和党或者民主党的后辈过来,扩大扩大中欧在北美的影响力。

上CD已经三年多,三年多来接触了许许多多CD的同学,和我一期WorkShop的同学现在去哈佛、沃顿、芝加哥、MIT、塔克、杜克的都有。

说实在话,目前在北美版奋斗的同学实力自认为是了解的,大家对于国内商学院的看法当然也很清楚。

三年来在中欧的新贴不过10张,但现在发这第11张贴是希望给大家多一点对国内商学院的感性认识。

在北美版发,其实是因为知道很多人也不见得会去亚太版---因为我自己当年就这样:)

回头总结一个申请历程,过程远比结果的收获大的多,正因为此追逐梦想的人才很可爱!

可结果也是重要的,申请就有可能不成功。如果不是因为实力,而只是因为今年申请形势的困难,贷款难度的增加,更多的朋友最终无法成行。

大家都会很遗憾!

在中欧第一轮截至之前,提醒大家一个选择的存在,是希望让更多朋友的知道梦想可以由许多种方法去实现!

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总会有一流的商学院可以吸引到最好的学生。

为了这个长远的目标,我们可以坚持努力!

19#
发表于 2008-11-25 04:2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fengxiaoma在2008-11-25 2:05:00的发言:

不知道胡总女儿写的essay是啥样。。。

我是胡的女儿,请给我offer,谢谢。

20#
发表于 2008-11-25 07:59:00 | 只看该作者
不觉得这个帖子放到北美版好像不合适吗?喜欢中欧的自然会到亚太区自己去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5 7:59:53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NTU MBA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10-22 06:5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