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7/12 29+29+22+27=107 二战8/9 30+29+24+27=110 拿到成绩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之前很多事情耽搁了,我自己吸取了不少CD上的经验好贴,饮水思源,和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我是在职考试,没有报过ibt班,之前刚考完GMAT,一战的材料就是delta(红+蓝)两本书加上Barron的模考软件,二战再加了一本OG,这些新东方门口的摊子上都有卖的,不过我OG是正版,因为觉得之前买的Delta盗版写起来不舒服,纸毛毛的。个人意见不用买正版。省下的银子可以多送一个学校的分。
复习时间: 一战,6/15到7/12。当时是想考完GMAT趁热打铁,速战速决的。其实我有点低估了ibt的烦人程度,因为完全不熟悉ibt的题型,尤其是口语,也不知道评分标准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临场一片混乱,口语不知所云,结果也很正常,三个fair。 二战,7/28-8/9。时间不是很多,我做的事情也很少,就只是看了07年所有还没考过的口语题,在看的时候自己都说了一段,然后花了三天听了American Accent Training。 关于阅读 我的阅读自认还可以,做GMAT的时候就不错,ibt的阅读对我来说词汇并没有什么大问题,稍微新一点的就是多选题,连线题和综合主旨题,所以特别注意这类题目的总结。阅读我的Delta蓝一道题都没有错,红错了六道题,三道是主旨题,对这个有了一点心得,那就是一定要放弃细节,什么是细节?1。从篇幅上考量。如果选项的中心词出现在文章的一句话中,以后就再没有出现过,那么,把它叉掉吧,哪怕你觉得这个论点在你以常理看来很重要;2。从题目上看。主旨题的一个好处是,它会在题目上说,这篇文章说了XXX的特性或是叙述了XXX的历史,所以,只需要选中心词是XXX的选项(切记是中心词而不是修饰词),再看看它是不是在说特性或是历史发展的。一般来说,这两步做好了六个选项里至少有两个选项已经被排除了,剩下的只要原文回去找找就不会有问题。至于词汇,无它,眼熟而已。我是靠着五年前的GRE基础,混过了GMAT和ibt,相信大多数人没有这么多精力,但我觉得,背一点词汇绝对没有坏处,不仅仅是对考试。 关于听力: 以前我参加过PBT,听力也就62分,ibt的听力不能看题目,让我刚开始也有点不适应。这时我就要推荐红Delta啦,它把题目印在背面,就避免了我预读题的问题。我的听力笔记还是很仔细的,那种开承的招呼啊什么的就不要花时间了,除了内容后我会偏向于记每句话的中心名词,然后记一个characteristics或是几个分类。每句话一行,也不会乱掉,在我的经验中,中心名词就可以帮我回忆起那句话的内容了,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试试看,如果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就不用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有个考试的小tips,考试时答题时间每个section都是10分钟,也就是说每道题差不多半分钟,但是不用急,因为听力的选项一般都很短(在我两次考试的经验下来),一定要看完再选,第二次点confirm的时候不要急,我二战的时候就是惯性,又有点心急,看了前三个就选了个觉得挺好的,然后想当然ok+confirm连击,结果confirm的同时看到了D选项,明显是正确的,手比脑筋快……那时有点欲哭无泪。 关于口语: 说到口语,我其实没有什么发言权,因为两次分数都不高。第一次完全手忙脚乱,压根没想到会是这写题目(前一天看了北美jj,以为会重复的,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过,在一战考完,又买了OG听了sample以后,我倒是对听力放心了很多,因为觉得不是我想象中的高不可攀,不是必须要口音excellent,内容excellent的(当然如果要拿30分的话还是需要的),我只需要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自然会有不会很差的分数,大家也可以放轻松。我听过一个小mm的口语录音和一些建议(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19&ID=279956&replyID=&skin=1),很好,觉得一定要在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发挥的自如,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自然放松。 关于作文: 我的作文是很standard的三段论加开头结尾,因为GMAT考了6.0所以觉得应该没什么很大的问题,毕竟我对作文的要求不高,只要能过就可以了。结果两次都是27,所以大家放心,老掉渣的段落分配也不会被批得很低。如果有新意当然最好,不过这个是有代价的,你必须非常认真和充分的准备不少段子。 关于考场: 我二战是在宁波大学,考场很大(我估计有上百人),老师也很多,走来走去的人声音也多,不过集中注意力做题的时候应该不会受影响。当然,我还是喜欢一战的浙江工商大学,考场小一点,只有二三十个人,没有考场压抑的感觉。 考试之外,一点感想: 在准备一战的前一天晚上,刚出了两周差回上海,在机场等车的时候接到消息,亲爱的奶奶离我而去了。守着长明灯,陪了一夜,让我有很多感触。我们现在努力为自己的将来奋斗,如果有机会出去,当然是最好的结果,但其实,要知道这之中的代价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汗水,还有从小照顾我们的家人。将来,他们见不到你的时间会更多:如果他们想你,只能透过屏幕或是电话;如果他们有什么病痛,我们将没办法尽孝床头……请在我们还来得及的时候,珍惜身边疼惜我们,爱着我们,又无法和我们一起飞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