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qq5402562在2008-7-16 12:34:00的发言:多谢waterteller的指点 呵呵,也许对牛人来说,那几步路是很容易,但是对于一个非名校,非外企,而且我现在所处的公司是属于创业型的,在职位上的升迁是很难,毕竟我们是业务为主导,运维管理方面的事务还是很少,最多的也就是对于项目的控制,我只所以感觉和oracle还有ibm等外企的人素质差别不大,可能是因为业务能力稍微强一点吧。而且我们公司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是全能型的,售前,商务,项目管理都要抓起来,一个人负责。 但是我也知道自己的缺陷,首先不是名校,而且专业也不对口,口语也不是很标准,就因为口语不好,所以丧失了很多的机会 联考曾经考虑过,但是联考的学校的值得不值得上呢?看坛子里的朋友好像很少谈到。 中欧或者长江,我真的很自卑,上次有幸参加了长江的交流会,当时参会人员,基本上全是外企,名校,自卑的很,呵呵。 还想咨询一下,如果为了进MBA,我需要跳到外企吗?这个是必需的吗?
1. 首先不想很猥亵的告诉你,“不要自卑!”。在自己没有取得成绩之前,自卑是一种很难避免的负面情绪,刻意避免,反而会加重自己的心里负担。所以顺其自然好了。毕竟社会有主流价值观在那里放着,想得多了反而对人不好! 2. 不太明白你的道理,一般来说创业型的公司比较容易升职,像我们公司。升不了是我自己的机遇、能力不行,不能去埋怨别人。也许上辈子好事做的不够吧!当然如果你的公司确实不容易升职,那确实会对录取有影响。总不能说一个经理不如一个职员吧。那样对经理岂不是很不公平。 3. 你说自己业务比较全面,这个是你的优势。放心,任何一个合法的mba项目的主录取官都有至少几千人的面试、录取经验。他或者她会衡量这个的。当然,怎样把你的能力表现出来,是你的问题。谁也不是你家亲戚,没有挖掘你潜力的义务。 4. 再说一遍,个人认为中国的名校就那么4个,其它的扯什么名校都没啥意思。如果遇到必须和这些名校的XDJM PK的时候,那也就认了。我们做到自己最好就OK了。国家每年给名校那么多的资源,人家也没有都扔太平洋里去。你说呢?不是名校确实受影响,但那就是你自己啊!必须接受的。专业就是扯淡了,这年头,有几个专业对口的。尤其是在btob项目导向的技术公司做市场和销售的,往往是技术起家,不然你知道给客户做的是啥呀,呵呵! 5. 中欧长江确实挺N的,(那个,那个为啥不提提北大国际呢?咱好歹也是人家的申请人呢。呵呵!)申请人也不错,所以我们要努力努力,毕竟能和这些优秀的人在一起学习对自己也有帮助啊!你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说实话,作为一个mba的申请人和商业人士,我们应该学会用数据说话,你应该去研究研究这三个项目的录取人的背景,就不会有这样的印象了。(各自网站上都有)混合背景,本来就是mba项目的立足点之一。譬如说如果申请长江的都是外企的,就你一个民企的,那你希望大大的! 6. 英语口语,一年就能入门(我说的入门是指基本可以free talk的水平),如果你为此损失了很多机会的话,为什么不去学好它呢?千万别说什么自己没有学习语言的天赋!中文能说好,英文肯定行。你不是至少还有一年时间吗? 7. CD不太谈论联考是因为CD本是GMAT的天下。从逻辑上这个并不说明联考的学校不好。别忘了,联考的学校里可是包括北清交复(或者清北复交、交清复北、复北交清.......顺序自理,我就不写全了,不然总要得罪人的)。也许在HBS,Warton的人眼里。这几个学校的mba不过尔尔。但是在中国人看来,绝对不差的。至于值不值得上的问题,那不是你现在要考虑的事儿。人家录取你了吗?呵呵!不信你去看看数字,清华的竞争度(录取/申请)远大于中欧、长江和bimba。 8. 最后总结:你就是你,不一定要一定跳到外企去,一年时间在外企混,不如把自己的业务做的精深,说不定你拿到了期权,就连读Full Time MBA的兴致都没有了。就是跳,也必须是TOP(IBM和甲骨文够用了,呵呵!)加油!!! 最最后想再谈一下关于TOP外企的问题,这个问题我问过Yale、UCLA、中欧、长江、北大国际还有好几个记不起名字来的商学院的招生老师。回答基本一致:这个不一定,比如说一个TOP外企的职员和一个小企业的经理,还是要衡量一下的。听明白了吗?作商业的人,一定要能听出别人的话中话,那就是在业务、职位相似的情况下,TOP外企绝对比民营小企业有优势的多!这个是事实!我们需要接受的。当然,再次强调是TOP外企。像我们公司,全球IT100强(中国6个入选),从全球3万多个IT企业中选出。还是比大多数作IT的外企强的吧。哼哼!可是面对G、M、A。。。照样歇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