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了个挺大标题,下面的文字其实配不上。 每个考GMAT,念MBA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初衷,这些初衷支撑我们一路走了下来。但是,考GMAT和申请MBA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初衷。我想如果真的录取上了,念MBA对我们的改变一定会更大(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越来越相信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小时候,我觉得人和人都是差不多的,现在我觉得人和人真是差别太大了。先不说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带来的相处上的不容易(特别是非血缘的爱情),就这个人自己,他是什么样的人,就只能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或者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会最优。 我想这个坛子上的人,很少有人玩WOW(魔兽世界)吧,我推荐大家去玩一下,里面有一个天赋系统。每个玩家到在某个级别会有相同的天赋点数,然后你可以分配这些天赋点运用到每一种天赋里面去。而同样是30点天赋,不同的分配方式达到的效果完全不一样,有的分配方式出来的角色简直是垃圾,有的分配方式和这个人物结合得相当出色。这种分配方式必须结合你选的种族、职业方向、目标角色(比方说是单干还是下副本)、装备、任务、甚至包括玩家自己的性格。另外,洗天赋(各项天赋归零,玩家可以重新分配)的费用非常高,而且每洗一次就高一倍。真实的人生也是如此的,转换行业、改变生活方式同样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当然了,没有哪个玩家没有洗过天赋的,再贵也要洗。同样,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换专业,换生活方式。 但是网络游戏没有终点,人生只有区区的几十年,没有太多重来的资本。 如果了解自己,我想MBA这条路会走得轻松很多。 比方说,是不是要念MBA呢。有一个很简单的衡量——GMAT考试。我坚决认为,考试是一个筛选人的工具,而不是一个目标。排除语言的障碍,GMAT天生就对有的人很容易,对有的人很难。也许绝大多数人都能通过三个月甚至更长的全职复习达到一个740以上的高分,但是我觉得那并不真实,反而会自己蒙骗到自己。GMAT所考的那些逻辑能力,有的人天生具备,有的人天生就没有。没有的人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提高这个能力,但是这个过程,说好听就是迎难而上,说不好听就是拔苗助长。觉得考GMAT很费劲的人我建议就别考了,你的天赋不在这里,为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呢?我一直相信一句话“每个人的天赋都是相等的,只是分配到了不同的方面”,就像WOW这个0和1编出来的网络游戏一样。本来就没什么逻辑能力的人非要去GMAT,MBA,他们朝着这个目标付出的同时,他们的另外的天赋就浪费了。我以前有个朋友,我屡次教她统筹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她还是会守着等水烧开,然后拿杯子洗杯子找咖啡找奶精——弄完了水已经凉了。可是很多次,我们坐在茶馆里聊天,她一边说话一边心不在焉的画画,我们聊完天,她的画再润润色就值3千块了。 如果了解自己,准备GMAT考试也会更容易,有的人适合慢慢的稳扎稳打的复习(顺便说一句,这种性格的人在任何社会都最有可能成为稳当的中产阶级),有的人适合突击——我看过有的人的帖子,说他复习到某一个阶段的时候感觉奇好,考试前反而状态下降了,这种人就是这一类的。我也是这一类人,比方说,念小学的时候,老师教大家写一个字,我必定是第一个学会的,但是一堂课之后,我是写得最丑的。不过,我们这一类人有个长处,就是能承受压力,一个星期也能把GMAT考出来——某种还过得去的成绩,并且不一定会比1年准备的结果差到哪里去。 MBA和其他的学习是不一样的,说白了,它是一种很功利的求学,这个对人的成熟度的要求非常高,我究竟要什么?我究竟要干什么?其他的课程把人领入知识海洋,然后我们就放任去探索。MBA把人领入知识的海洋,而我们入了海就要做目的明确事情——捕鱼或是收集海水,事先都要想好了。要是看风景,那一两年就浪费了——当然了可以拍照片,但前提是你是一个很好的摄影师并且准备好了足够的器材。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我想,我们还是等吧,等自己认识自己的那一天。人生并不只是向左走或者向右走,我们还可以停下来。等待也是一种决策。
PS:昨天晚上12点前夕我submit了我的资料。我只申请了中欧。其实我对中欧和长江的了解都不多,但感觉中欧更能包容我这种奇怪履历的人。 再PS:写这个帖子的时候MSN弹出了一个邮件信息,一看,是中欧发的面试通知。激动啊,但是我忍住激动还是把这个帖子写完了,希望没有错乱的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