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ansonzeng在2007-9-25 9:06:00的发言: 我有时觉得有些口语题目简直就是强人所难。如果不是事先准备,我想就算是native speaker,他也要无语结舌。反正个人感觉就是要事先做好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啊。 个人来说吧,虽然还没出成绩,但是对口语也是有点感觉的。 其实上面这个引用,我为什么要用呢?意思是说这位兄弟其实错了。不要因为xdf或者哪里的人告诉你说老外一听这个问题也是无话可说,或者问你,你用中文说香蕉如何算是好食物。因为你不能回答,或者没有任何考证,就乱下结语说口语最难。其实我觉得不是的。 真的不要觉得说老外遇见这样的题就没话说了。这也是没有绝对因素的,一个是你碰见的是什么老外,再一个他到底有没有认真的听。你真正找一个会教书的,或者是不要太老,到4 5 十岁那种,这都不好。找一个会教的,会说的,然他准备15秒,说说,你就知道他们45秒说的东西太多了。理由和我们想的不太一样。我举个例子吧。比如说问你最喜欢的颜色。 我说:我最喜欢是蓝色,因为它给我一种自由的感觉,让我心情舒畅,轻松,得到解脱。并且我也可以放下心中的负担,来自于社会以及工作的负担。我可以更好的得到缓解,并且有更好的激情。 老外说(不是全部的阿):我最喜欢的是蓝色,因为我小时候就一直喜欢它。我小时候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发给了我一套天蓝色的带领衣服(blouse),我一直很喜欢这件衣服。后来我上高中的时候,学校的校服也是蓝色的。这件衣服陪我走过了高中的几年。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我们说的时候总爱往大的说。说想去什么城市,就说爱北京,因为是首都,因为文化,因为人们,因为我们的祖先。太广了。他们说,怎么说?想去北京,因为原来没去过,因为很有名,想尝尝小吃,看看风景,看人们的生活,感受夜生活。 都是个人的东西。 说了这么多,lz知道什么意思了吧,我就是估计你可能没活说了。可是真正要练的是什么?是段子?是感觉?是张口就来? 其实我认为应该要多说。这个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多说’。举个例子。lz提到和老外有对话,其实这个很棒。ETS出的书上写的阿,最好的方法是找本地人说英语,这样提高最快。短期内lz注意结构,并且不要出太简单的错。其实口音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谁都避不开这个话题。不要觉得说老外都没口音,我们也向他们学习。这个想法是好的,可是真的很容易吗?不见得吧。你也是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有些请老外上去座谈,节目的。再好的老外,说中国话都没有 一个是溜到你把眼睛闭上听不出来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的水平。不可能。这样我们也就不可能。有除非吗?也许吧,我不确定。有本事你这辈子从看见这篇帖子以后不再说中国话,不再写中国字,只说英文,见谁都是,只用英文,恐怕不出3 5年,也有很大的提高了。至于到什么水平,都是个人修行了。可是我们不愿意,所以就不要害怕口音这个问题。我们很多人实际是这样的。自己和老外说,没问题,因为老外还夸你英语好。(你看老外说中文,你夸不垮?说的再烂,你都觉得很好了不是?到什么 时候老外和你对话,随便找一个,说完对你英语没评价的,就差不多了。)可是当我们和别人一起的时候,就不好意思了。不是觉得不好意思说,就是觉得别人比你音正。这有什么的?只要你放开胆子说,就没有什么的。关键是不能怯。我们太怯了。 我们说英语的时候,也是用英语想的。其实很多人说我们先想中文,再想英文,都是这些人:你看他们说话反映是特别慢的。就是说一句话, 半天不反应的。他们确实是在转换。可是更多的人没有这一层,我们自己重新建立起了一层联系,就是英语-脑的联系,而不是英语-中文- 脑的联系。这样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思想停留在小学水平上了,说话也很没有水准了。我们不能够经常运用,所以不能够提高。短时间内 太难提高。 还是回到主题吧。如何提高口语?因为这个东西本身是取决于判断者,就是给分的人,也就是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可是都遵循着原则。你得合情合理,口齿清楚。那么如何提高?找老外练是个好办法,因为本身你就在说英语,不像和中国人说,将两句就变中文了。再一个,要有话说。为什么我们不会说?因为我们说的太少,我们说的不够,没有感觉。可是什么能帮助我们呢?自己没事练练,自己说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