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心态可以,承认中欧的进步也可以,但承认中欧的排名恐怕大多数人还不能接受。 其实没必要太在意MBA的排名,FT排名的依据并非每个申请人选择学校的依据,再加之购买力平价(PPP)的影响(该项权重达到40%),中欧的排名在计算上高不难理解,做个假设,如果把中欧搬到埃塞俄比亚,早就世界排名第1了。 我看到论坛上大家成天讨论这个学校好,还是那个学校好,CEIBS PK HKUST,其实看你从什么角度看,每个人有自身发展的要求,我也仔细研究过这两个学校,至少我觉得中欧和科大有这么一些区别吧: 1)位置:上海 vs 香港,将来想在那里发展,和干什么在哪里最合适很重要。 2)program大小: 180 vs 60-80(不确定),规模小朋友关系好,但同时认识人少 3)纯商学院 vs 综合性大学里的商学院,综合性的接触的面广,纯商学院有focus. 4)academic strength focus: marketing vs finance (当然这个是我个人感觉) 我觉得一个人要选中欧和HKUST那么难吗,有这么多区别还选不出来吗。 相反我觉得大家关心的比较多的是奖学金,就业情况。 先说奖学金:是未来的发展重要还是一时的收益重要?真的觉得“CEIBS和HKUST没区别去哪个都一样就看有没有钱”的想法绝对错误,大家不妨冷静。 就业情况:大家喜欢拿统计数字说话。我想说,statistics shows nothing.一年和一年情况都在变化,每个人的情况也不同,有人总是找到很好的工作,有人总是找不到工作。 最后说:MBA不是金库钥匙,不是保险箱,不是高收入的保证。很难想像一个人大学毕业工作两年读个MBA就deserve一个年薪几十万的工作。凭什么啊(当然你确实是商业奇才除外,问问自己你是吗?)MBA能给你的只是机会,靠你自己去抓住这些机会,套用周润发的广告:MBA,我才刚上路哎。将来的挑战比你现在选一个MBA高100万倍。怕什么。你有的是机会证明,你比北美商学院一点不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