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徐复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佛说十善业道经-净空法师讲解 (含159集全文下载)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4 08:19:00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第五集﹞</strong></p><p>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十善业道经》,雍正皇帝「上谕」第二面,第一行最後一句看起。</p><p>【何尚之对曰。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千室之邑。百人持十善。则百人和睦。持此风教。以周寰区。则编户亿千。仁人百万。而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於家。万刑息於国。洵乎可以垂拱坐致太平矣。】</p><p>我们看这一段。这段话是雍正皇帝引用过去宋文帝跟何尚之的一段对话,这些人都非常明了儒释道三家在那个时候教学的成果,对於社会安定、政权的巩固、和平和人民的安乐,有积极的贡献。所以文帝说「六经本是济俗」,《六经》就是指儒家的教学,如果讲到「性灵真要」,这是属於佛家讲得清楚,要是全国人民都能够接受儒跟佛的教导,他说我就可以坐享太平,就是太平天子。</p><p>接着何尚之这一段对话很重要,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信心。『百家之乡』,一百家,在当时我们用概略的估计是一家四口,百家就是四百人,这四百多人里面,他说只要有十个人持五戒,这十个人淳厚、谨朴(谨慎、朴素),他就能感化这一百家。我们想想,这是百分之一的数字,百分之一、二,一百个人里头有一两个人,真正接受儒、佛的教育,真正能够理解,依教奉行,对於社会风俗就能产生这麽大的效果。『千室之邑』,邑是一个都市、一个城市,这个城市有一千户,这一个城市里面有一百个人持十善,真正能依十善业道去修学,这一百个人和睦,他就能感化这个都市。</p><p>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这个世界乱了,人心坏了,感觉到失望无救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我们自己要认真努力修学。他们做不善,我们行善,要有耐心,时间久了必定能够感化这些人。我们看上古时代,中国历史里头记载的舜王,他的父母、兄弟都是很恶劣的,时时刻刻要置他於死地。他能够尽孝,真的像六祖能大师所说的,「不见世间过」,只看到别人的好处,而不看别人的缺点。父母对我不好,他总是反省「我做得不如法,我做得不好,才让他生气」,天天在反省,天天在改过,这样三、五年下来,全家被感动了。这一家和睦之後,就感动他的邻里乡党,最後感动到国王,是尧王,尧王听到这个事情,特地来访问他。所以中国讲孝,舜摆在第一个。尧王把两个女儿嫁给他,把王位让给他,孝感天地!一个人积行,以真诚心积集一切善行,能感动一家,感动一乡,感动一国。这在佛法里面叫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所以我们不要看到社会风气不好,自己就灰心,就退转了,这个错误的,要更积极舍己为人,做社会、做大众的好榜样。</p><p>佛家的教学,它的根本跟儒家讲的完全相同,在「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这三句就落实在十善业道。如果没有十善,这三句是口号,是空洞的,用十善来落实孝亲尊师。在佛家里面,这个意思讲得更深更广,「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佛家讲的孝顺是孝顺一切众生。谁做到了?在中国历史上舜做到了,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不是没有人做到,不是没有效果。佛菩萨做到了,在经典里面的记载,那总是外国。舜做到了,舜是中国人,中国历史上有明确的记载。这样的人历代都有,诸位如果读《二十五史》,你就能发现。现在在新加坡,我们常常提到的许哲居士做到了。你看她一个人,不仅影响整个新加坡,讯息传播出去之後,影响东南亚整个地区,可惜能够这麽做的人太少了。我们今天虽然学佛,五戒十善没有做到,要真做!一个人做就能产生这麽大的效果,所以我们相信何尚之的话,如果这个地区有十个许哲,新加坡不是这个样子。我们亲眼看到了,我们要发心学习,舍己为人,为整个社会,为一切众生。我们今天持五戒、学十善,不是光为自己,光为自己这个心量太小了。希望来生得福报,这一生能改善自己生活环境,这个意义太小了。我持五戒,我修十善,是为一切众生。所以佛菩萨心量大,他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我们今天只要把心量放大到整个地球,我今天修行是为他们修的,是为他们做一个好样子,希望他们从自私自利回过头来,一切能为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为众生造福。</p><p>我们这个人的身体,我常讲、讲了很多次,身体在世间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一个工具,不是「我」,一切为我就错了,这个世界没有前途,一片黑暗。一切为众生,决定没有自己,念头转过来,一切众生是主人,我是仆人,我是伺候主人的,这是佛菩萨。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为一切众生服务,做个好样子,这就是救度一切众生。这种人在中国很多,我们常常听说,没有被发现,没有人去宣扬,要宣扬才能产生效果。所以许哲居士,我还想找专门的摄影师,给她录一套记录的录像带,向全世界流通。她虽然没有读过佛经,没有接触过佛法,佛经上所讲的她全做到了。一百零一岁才发心皈依,在我们讲堂皈依的时候,我连五戒证书都送给她,她全做到了。这要像一般打分数的话,她满分,她打一百分,这是我们的好样子。</p><p>这种『风教』,风是风气,教是教化,这样良好的风气教化。『以周寰区』,寰区是讲国家。『则编户亿千,仁人百万』,这个仁人就是能够持五戒、持十善的,只要有一百万人能够做到,整个国家风气就变了,就能够改过来了。下面举例来说,人能够行一善,他就去一恶。譬如说能持不杀生,杀生之恶他就不做了;能持不偷盗,偷盗这种念头行为,他就断掉了。『去一恶,则息一刑』,国家的刑法是制裁那些违法之人,人人都守法,刑法也就息了,没用处了。『一刑息於家,万刑息於国』。所以人,尤其是佛的学生,一定要做社会最好的榜样,怎麽样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先要从本身做起。善恶的标准,就在这个小册子上。这个小册子,佛家经典分四大类:教、理、行、果,这是属於行经,是教我们要拿行为去落实,这个不是研究讨论的,是要切切实实去做到。</p><p>佛菩萨是九法界一切众生的好样子,我们今天讲的模范、表率,「学为人师」,师是表率;「行为世范」,他的行为是一切众生的模范、榜样。於是我们就要想到,我们起心动念有没有想到,我这个念头能不能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如果不能做好榜样,这个念头不能起。我的言语对社会大众有没有正面的利益?没有利益,这个话不能说,我的行为、一切造作都要利益社会大众。不利於社会大众的,不但是不能做,念头都不能起,这才是佛弟子,这才是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否则的话,我们的书念到哪里去了?我们到底学的是什麽?</p><p>雍正皇帝用这一段对话,换句话说,他肯定。在过去中国社会是儒释道三家的教育,他有智慧,他看得清楚,三家教学虽然在手段方法不尽相同,根本是相同的。我们今天把这个意思展开来,新加坡九个宗教,九个宗教在形式上不一样,教化众生方式上有差别,理念上是相同的,所以九大宗教可以团结,可以合作。不相同的是枝叶,根本相同,哪有不能和睦相处的道理!我们试验试验,这两年来成果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新加坡九个宗教就像兄弟姊妹一样,往来这麽样的亲切,确实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道虽然不相同,但是不违背,这是我们在此地亲目所睹的,这是在全世界做了一个好的样子,好的开始。李木源居士我称赞他,他是菩萨,他是真的菩萨,九大宗教这些领导人、传教师,也都真正是菩萨,为这个地区、为全世界人做出好样子,这就是贡献。希望永远化解种族的冲突、宗教的战争,你说这个功德多大!</p><p>末後这一句话说,『洵乎可以垂拱坐致太平矣』,「洵」是深信的意思,我深深相信。这是国王大臣在讨论,宋文帝相信,何尚之也深信不疑,可以垂拱坐致太平,只要把「儒释道」这三种教学好好的推广。中国历代帝王,那个时候学校不普及,怎样教化众生?这是治国平天下第一桩大事。就像一个家,你的家庭,你要想希望家庭兴旺,做父母的一定要懂得小孩,你的儿女他每天想什麽?他说什麽?他做什麽?你要好好的诱导他,要教导他,去恶为善,破迷开悟,你的家庭怎麽会不兴旺?国家也是这个道理,国家的领导人:帝王、大臣,他要懂得人民在想什麽,人民在说什麽,他在做什麽。如果这个要不懂,没有办法去疏导、诱导他、教化他,这个国家社会怎麽可能安定?</p><p>用什麽方法教他?道德教育,「儒释道」都是人文教育。今天讲人文教育,在中国古人讲是德行的教育,教导你明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是生活教育。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天地鬼神是什麽?就是与世间所有宗教,不是别的。讲天地鬼神,就是我们要懂得世间有许许多多宗教存在,他跟我们是什麽关系,我们跟他怎样相处,是说这麽一桩事情。都是现实的,都是在我们生活周边,没有办法离开脱离,只要你把这三种关系处好,你就真正过幸福美满的生活。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就能做到。中国古圣先贤为我们说的宝贵教训,《礼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哲学,最古老的教育哲学,里面两句名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个意思用现在的话说,建立一个政权,领导全国人民什麽最重要?教学。在现在的话来说,建立共识,这是属於现在人讲思想的教育,教你怎麽去想;想要想善的,不要想恶的。</p><p>释迦牟尼佛在这个经上讲得太好了,我们把这一段最重要的话,我把它写出来放在这个本子最前面;放在最前面,这是最重要的。这可以说是佛法教学的总纲领,教我们什麽?昼夜常念善法,昼夜思惟善法,昼夜观察善法。这个善法就是十善为标准,常念善法是心善,思惟善法是念头善,观察善法是行为善,这个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人要这样修,他怎麽会不作佛?他怎麽会不作圣?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个「不见」是绝对不把世间一切过失、不善放在心上,不可以!让你的心纯善,你的念头纯善,行为纯善,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你的生活自在安乐。即算过最贫穷的物质生活,也快乐无比,就像夫子赞叹颜回一样,颜回的物质生活缺乏到极处,颜回天天快乐无比。他乐个什麽?他明了「道」,就是心善、念头善、行为善,不在乎物质生活。所以社会才能够永久的安定和平,不会去争利,争名逐利这个事情,他决定不干。</p><p>後头一句我们把它念掉:</p><p>【斯言也。盖以劝善者。治天下之要道也。】</p><p>到这里是一个大段,这是这一段的总结,这一段是雍正皇帝说的。「斯言」是指上面宋文帝跟何尚之的对话,这个对话是劝善。能够劝全国人民行善,这是治天下之要道。清朝初期开国的君王都非常聪明,都很有智慧,他们推行宗教教育,那个时候佛教还是教育。佛教变成宗教,大概是嘉庆以後的事情,在乾隆时代佛教还不是宗教,还是属於教育。所以佛教变成宗教,非常不幸,变成宗教的时间也只是两百多年而已,这个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我们学是学释迦牟尼佛的教育,绝对不是搞迷信,搞迷信我们得不到佛法真实利益,只有教学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好,今天就讲到此地。</p>
12#
发表于 2007-1-4 12:27:00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for Updation.<img src="/static/legacy-emoticon/Dvbbs/em01.gif" />
13#
发表于 2007-1-4 12:50:00 | 只看该作者
<p>境界太高了。。。。。进来熏陶熏陶</p><p>多行善,多结善缘。</p>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1-5 08:13:00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第六集﹞</strong></p><p>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二面,雍正皇帝「上谕」最後的一段,倒数第三行第二句看起。</p><p>【而佛教之化贪吝。诱贤良。其旨亦本於此。】</p><p>到这个地方这是一小段。前面说过,中国自古以来,儒释道三家肩负起社会教育的使命,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每一个朝代执政的这些帝王,没有一个不推崇三教的教学,帮助这个社会达到长治久安,也帮助帝王垂拱坐致太平,这在历史上很明显的能够看到。诸位如果仔细去观察,不是说某一个时代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佛教就兴旺;国家衰弱,佛教就衰败。你如果从这上面看,因果就颠倒了,好像佛法的兴衰是随着时局的,而不知道佛法的兴衰决定社会的治乱。佛法兴旺,善人多,社会安定,所以天下大治;佛法衰,学佛的人少,善人少,社会就动乱了。所以三教的教学是因,治乱是果,一定要在这个地方辨别清楚。</p><p>儒家《礼记.学记》里面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就是懂得因。建立一个政权,建立一个国家,领导人民,什麽事情最重要?教育,教学为先。只要把教育搞好,人民能够和睦相处,能够平等对待,能够修善断恶,岂不是天下太平吗?社会安定,人民幸福,最重要的是教育。治国如是,治家也不例外。你要希望你的家庭兴旺,家庭兴旺必定出好子孙,好子孙从哪里来?还是从教育来。你不教,儿女怎麽会好?一定要教他。由此可知,无论哪个环境,教育最重要。工商界里面能够发达,事业能做得很成功,是对员工的教育。如果疏忽了教育,制度再好,都有弊病。我们看到外国许多大公司,老板出了问题,公司就倒闭了。你要问什麽原因?失败在教育,疏忽了培植接班人,疏忽了对全体员工的教导。</p><p>所以儒家提出来,「作之师,作之亲,作之君」,这三个字是一贯的,并不单单指对於国家各级政府领导人而说的,是对於每一个众生讲的。任何一个人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德行,成就事业,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作之君」,是领导他。什麽叫领导?领是率先,领队他走在前面,後面人跟着他,领是率先。导的意思跟领很接近,你带他走一条正路,跟在你後面的人不会走上歧途。领导的人要有智慧,要有德行,要有善巧方便。「作之亲」,亲是布施恩德。我们在佛家三种布施来讲,领导是无畏布施,「作之亲」是内财布施,「作之师」是法布施。你要以父母爱护儿女的那个心情,爱护别人。你做一个公司的老板,对你的员工看作是你的子弟,所有员工看作自己子弟,以亲情的爱护照顾。你想想看,员工哪有不尽忠的道理?「作之师」,师是教导他。人有这三个使命,这三个字都能做到了,你没有不成功的。你个人德行成功;「立德、立功、立言」,这是三不朽,儒家所赞叹的事业。人人都能做得到,你做不到是你不懂这个道理,你没有认真去奉行,你没有把它做到。</p><p>历代帝王明白这个道理,他有人教,从小最好的老师来辅导他,他明了,他懂得,知道所有圣贤的教学,理论基础是相同的,方法善巧不同,那是对象不一样,方向目标决定是相同,都是劝善。还举出宋文帝跟何尚之的一段对话,这一段对话说得非常明确。在总结里面,他说劝善才是治天下之要道。佛家对於劝善的理论方法,说得非常透彻,非常周详。</p><p>『佛教之化贪吝』,「贪吝」是一切众生的病根,三途地狱的根本。人能够离贪瞋痴,就决定不堕三恶道,所以贪吝要连根拔除。吝是吝啬,自己有的舍不得帮助人,不知道帮助人是真正的福报。</p><p>我们在没有接触佛法前也不懂,这些大道理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我对他老人家相信,相信是什麽原因?「君、亲、师」这三个字他做到了。我们年轻亲近他,真的把我们当作儿女看待,非常关心。我那时候有工作,只有每个星期天去跟他见一次面,接受他的教诲。初学佛,有时候也偷懒,朋友邀约要去玩,就不去了。不去,过几天就打电话来,他问我:「你怎麽没有来?是不是生病了?」非常关切,搞到以後不能不去。你想那种关心、那种爱护,慈悲摄受,爱心!我们真正生感激。教导我,我才明白这个道理。教我一定要放下悭吝,要放下贪爱,这个东西没有好处,只有害处,害得你生生世世出不了六道轮回,害你堕三途地狱。多少次的教诲,这才唤醒了,才明白了,然後依照他教导的方法去做,果然有效。</p><p>昨天晚上我跟刀会长他们三位、李木源居士,我们几个人在一起会谈,悟泓师也在。他们谈到中国边缘落後地区很可怜,也谈到如何帮助他。我说我希望在贫困的地方办小学,帮助他建学校。昨天晚上我跟他讲,用「中国佛协」的名义去办,我拿钱,办一百间小学。我说这是我第一个阶段,先办一百间小学,後续再有力量,我再多办。办教育,你不教人怎麽行?这些小学由「中国佛协」来监督,佛教办的,小孩从小就对佛教有个好印象,将来长大可以接受佛的教诲,我们要认真努力做。钱放在那里,放在那里是罪业,多少人需要,你把它放在这个地方扣到不给人用,这就是罪过。「我没有做坏事」,这就是做坏事。很多人做坏事,自己不知道,不知道做坏事,他自己以为这是正常的,没有罪恶感。钱放在手上,不给需要的人用,就是罪过。</p><p>昨天我跟刀会长建议,谈到培训佛教的人才,应该分两个部门,一个是培养管理寺院的人才,这是行政业务的人才;一个是培训弘法人才,要分开来。管理行政的不必学讲经说法,弘法人才决定不管理行政。弘法人才要清高,要放下,名闻利养统统放下,专心做学问,一生讲经教学,除这个之外,什麽都不管。不要叫我们将来培训这些人才,请回去将来作方丈、作住持,那就完了,我们前功尽弃。所以我们谈到底下第五届的招生,我就特别要求他,跟学生要讲清楚,将来想作方丈、想作当家、住持的不要来,还想有名闻利养的不要来。</p><p>我们这批人培训出来之後,请国家组织一个弘法团,毕业出来之後,讲经这些人员都是弘法团团员。弘法团将来就是我们的家,我们这一生生活由弘法团来照顾。不讲经的时候,自己在弘法团练习讲,同学们听。总而言之,我们讲经绝不中断,天天讲。哪个地方需要听经,向「中国佛教会」、「佛协」去请法,「佛协」派团员去讲经;讲完了,回来,不住他的地方,这样才行。昨天刀会长听了也很欢喜,他说这个好,将来培训弘法人才,由「北京佛协」来主持;培训管理人才,让各个省他们这些佛学院去培训。我说这就对了,我们要求的,真的,三不管,好!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你心多清净。</p><p>我答应建一百个学校,也要不少钱,钱从哪里来?有一些人专门喜欢做功德,不愿意出名的,我电话跟他们联络,告诉他们「行不行」?「好,没有问题」,这个钱就来了。一个电话,一百所学校的钱马上就来了。钱不一定经过我的手,学校接洽好了,你们自己去送。一定要多做好事,多积德,你这个福报就无量无边。</p><p>你们谈到回国讲经,到哪里去讲?你们也提出意见了,今天下午再聚会的时候要提出来。刀会长就讲,他说从北京广济寺开始,我们先一个点,在广济寺讲。我说行,你广济寺如果要开放讲经,我叫你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不间断。他呆了!我说行,我现在这里有十多个学生,每一个学生回去讲一个月,轮流去讲,你一年都不会缺乏了。这是个好榜样,我们去讲一个月,讲完之後回来,第二个同学接着去讲。昨天议定,从今年八月开始,你们同学要积极做准备。我说我去开端,我讲三天,不能讲多,我讲三天,第四天同学们接着去讲,我们把中国寺院讲经的风气带动。</p><p>他们昨天看到居士林,感触很深,「百闻不如一见」,听不行,一定要亲自来。昨天向李木源居士要求,「北京佛协」的干部,「中国佛协」的干部,希望他们都能够到新加坡来参学,来住两个星期,仔细看看,仔细听听。李木源答应了,发邀请函邀请他们来。我们一定要有好的表现,一定要做出个好样子给人看,把这个好榜样向全国推动,将来在全国弘法,在全世界弘法。你们有什麽意见直接可以说,一点都不要客气,发言愈踊跃愈好,让他多听听;确实他们有决心在改进,希望把佛教教学提升。</p><p>佛教不但是讲善,是究竟圆满的大善。不但教我们成为一个贤人,一个安分守己的良民,佛终极的目标是要帮助我们转凡成圣;不是说贤良而已,是要帮助我们转凡成圣。下面说:</p><p>【苟信而从之】</p><p>『苟』是假设、如果,如果你真正相信;『从』是依教奉行。</p><p>【洵可以型方训俗。】</p><p>『洵』是深信,一丝毫怀疑都没有,深深相信可以型方;『型』是模范,是社会、是大众的好榜样,好模范;『俗』是一般平民、俗人;『训』是训导,可以训导黎民百姓,转移社会风俗。</p><p>【而为致君泽民之大助。】</p><p>『助』是帮助,很大的帮助;『君』是国家的领导人,『民』是人民,『泽』是恩泽,国家领导人布施人民恩泽。如果推行三教的教学,对他来讲是最有利益的助力。所以历代帝王哪一个不是在全心全力推行三教,他们自己以身作则。中国历代帝王大部分,差不多十之七、八,都是佛门的皈依弟子,都礼请当代高僧大德在宫廷里面教学,称为「国师」。章嘉大师就是清朝的国师,从康熙一直到清朝的末代,慈禧太后也是皈依章嘉的,可惜迷於权力,对於佛陀的教诲阳奉阴违,导致亡国。她要果然能够深信,依教奉行,学她的祖宗,雍正是她的祖宗,我们相信今天还是大清帝国,它不会亡国的。所以这才明了真正遵守古圣先贤的教诲,是多麽重要!後面说:</p><p>【其任意诋毁。妄捏为杨墨之道之论者。皆未见颜色。失平之瞽说也。】</p><p>这是社会一般对於三教教义不了解的,互相毁谤。佛教毁谤道教,儒家毁谤佛、道,这前面都说过了,这是绝大的一个错误。『其任意诋毁』,这是说佛、道之间;『妄捏为杨墨之道之论者』,这就是讲佛跟道是异端,这一句是讲儒家的。雍正说的一个公道话,『皆未见颜色』,没有见到真实;这是失去公平,『瞽说』就是瞎说,胡说八道,这是错误的。</p><p>他在《十善业道经》前面加上这一篇文章,等於是序言一样,可见得他对於《十善业道经》的重视。我们就想到,《十善业道经》在前清教学,在佛法教化众生,这是最重要的一部经论。经文不长,普遍流行,利益国家,利益社会。这一篇我们就讲到此地,明天<br/>我们就可以讲到经文。</p>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1-6 08:09:00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第七集﹞</strong></p><p>诸位同学,大家好!这一次新加坡九大宗教组成一个访问团,接受中国「国家宗教局」叶局长的邀请,正式做十六天的访问,这其中包括在香港的三天。这一次的访问很成功,九大宗教其中有许多宗教的代表们都是第一次访问中国。我们去的时候,正好遇到中国放长假的期间,我们是五月二号抵达北京,他们放假是从五月一号放到五月七号,没有人上班,当然也没有人接待我们。所以「宗教局」给我们特别安排了旅游,三号叶局长宴请我们的团体,四号我们就飞往宜昌,由「国家宗教局」外事司的司长和一位处长陪同我们,他们做了全陪。到达宜昌我们就上船,从宜昌往重庆逆流去游览长江三峡。我们沿途所看到的村庄,在抗战期间农村里面那一种茅草的房子,现在一间都没有了,都看不到了,所看到的都是钢筋水泥砖瓦的建筑,而且三、四层楼很普遍,这个说明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跟十年前完全不相同。十年前我去的时候,沿途还看到茅草屋子,这一次我仔细去看,看不到了。</p><p>三峡风光依旧,可惜的就是森林没有了,像这样长的河流,两岸必定是原始森林,森林被砍伐之後,才有洪水泛滥的灾害。现在中国政府极力提倡造林,现在是决定不可以砍树,鼓励大家种树。我们看到三峡水利的工程,大坝工程,这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将整个长江造一个大坝,把水截流下来,这是外国水利专家、工程师都很不容易做到的。现在中国做成了,我们看了之後,对於中国科学技术、造桥造路,我们充满了信心。他们现在的高速公路,谚语常讲「後来居上」,确实比美国的高速公路造得好,後来居上。而且公路相当普遍,我们从重庆乘车到成都,走高速公路。在成都住了两天,我们游览了峨嵋山,我到「万年殿」去礼拜普贤菩萨,这是多少年的一个愿望,无意之中「宗教局」给我们安排,我们非常感激。因为我们现在正在讲《华严经》,在香港讲「五十三参」,与普贤菩萨的关系非常密切。</p><p>我们九个宗教的代表们,在这一次旅游之中收获甚多,大家有个感叹,所谓是「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亲眼看到中国进步的快速,实在是令人非常惊讶,十年之中超过我们想像之外。北京的机场都是新建的,它的格局类似香港的大屿山机场,我们上一次到吉隆坡,看到马来西亚首都的机场建得都非常之好,令人赞叹不已。在中国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都访问当地的宗教道场,在重庆、在成都,我们访问了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在中国只有五个宗教。重庆现在是特别市,从四川里面划出来做特别市。四川副省长接见我们,他说原本四川这个省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有一亿一千万人,现在重庆划成特别市,特别市的人口有三千多万人,现在四川人口是八千多万人,物产也非常丰富,古人常讲「天府之国」。古蹟之多,让我们叹为观止,我们时间太短了,没有办法仔细的去游览观赏。</p><p>从成都飞回北京是十号,他们政府机关都上班了,就安排接待我们。我们在北京看了白云观,道教的道场,现在正在恢复;看了天主教的道场,伊斯兰的清真寺。道场的建筑都是一百年以上,现在正在恢复。我们仔细看到它的碑记、匾额,都是敕建的,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的。在过去只有佛教的寺庙是敕建的,敕建是皇帝下命令建的。所以在那边看到天主教教堂也是皇帝下命令敕建的,伊斯兰教的清真寺也是帝王敕建的,我们看了很欢喜,可以肯定过去帝王时代,国家政策对於许许多多宗教都一视同仁对待,正是突出多元文化的社会教学。我们仔细去观赏,与各个宗教交谈,在北京还特别举行了一次座谈会,我们新加坡九个宗教跟中国大陆的五大宗教,我们谈得非常欢喜,也很有受用。十四号我们离开北京,在离开之前,十三号,国家领导人司马义先生在中南海接见我们的宗教访问团,这是给我们很高的礼遇。</p><p>十四号我们到香港,香港有六个宗教。我就奇怪,怎麽会出来六个宗教?到以後一打听是孔教,儒家也变成宗教,这是我头一次听到的。他们参加香港的宗教联谊,我们也特别去访问,香港六个宗教我们都访问。我们传播新加坡宗教的团结、宗教的和睦,把这个讯息传达给他们。我们非常欢喜,中国在政府倡导之下,宗教也是一个团结联谊、互助合作的方式,在推动传教的工作,这在其他社会地区很少看到。但是宗教之间的交流,没有新加坡密集。新加坡我们九个宗教的代表领导人的交往,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一次;他们是几个月有一次,我们是每个星期都有。</p><p>我们回来正好赶到卫塞节,卫塞节的前一天,「居士林」举行传灯大会,我们刚刚下飞机,我们都参加了,九个宗教也参加。佛教庆祝佛诞,其他宗教都来参加,都来祝福,跟我们一样拿着莲花灯,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头一次,这个很希有。所以每一个宗教里头重要的活动,我们都参加,真正做到不分彼此。尤其是这一次的旅游,我们有十六天的时间共同在一起生活,所以我们谈话交流的时间非常之多,彼此交换意见,等於说是每天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上课。我告诉他们,佛法或者说是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其他每一个宗教又何尝不是?随着科技的发达,地球缩小了。现代的资讯,让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发生什麽事情,我们立刻就知道。交通的便捷,在过去要从北京到新加坡,坐船要走几个月才能到,现在飞机只要五个多小时,不到六个小时,所以缩小了。人与人往来的关系愈来愈密切,跟过去的时代不相同。</p><p>今天我们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能够与不同的国家,佛经里面讲国土,不同的国土,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怎样能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互助合作,使社会安定、繁荣、兴旺,人人都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是所有一切人共同的愿望。这个愿望如何落实,我们必须要知道。政治做不到,今天决定不可能有一个国家用武力来统治全世界,做不到的。政治做不到,武力也做不到,经济、科技也无能为力,只有宗教教育可以做到。所以我劝导所有宗教的领导人、传教士,我们要建立共识,要有一个传道宣教共同的方向目标,那就是祈求全世界的「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我们用这十二个字,做为我们宣教传道的方向目标。</p><p>宗教与宗教之间能不能融合?绝对可以融合,我跟他们讲解,做了一个比喻,东方五个宗教,像我们右手的五个指头,西方五个宗教像左手的五个指头,各个虽然不一样,走到掌心都是一个手生出来的。东方人讲心性,西方人讲上帝,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同一个上帝。东西方两个不一样,再往深处一看,是一个身体生出来的两只手,还是一家,所以我们要往深处去下功夫。我们今天不能够融洽相处,是我们所入的浅,深度不够;真正入到深处,晓得虚空法界是一家。</p><p>所以我在传灯时候,又重复的说明我们袈裟所表的表法,我在中国跟他们说,在香港跟香港六大宗教说。佛家讲法身,法身就是本体,哲学里面讲的本体,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大乘经上常说「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法身是根、是本,是能生。宇宙之间一切万法是所生,所生差别再多,它是一个根,哪有不能融合的道理?所以中国古大德常讲,「圆人说法,无法不圆」。那个「法」并不是限於佛法,我们今天能体会到,所有不同的学说,所有不同的宗教,真正到彻底开悟、见到根源的人,宗门常讲「彻法底源」,他来讲没有一法不圆融,法法皆圆。我们不能圆是没有见到根,没有见到本,这个才是格格不入,见到根本就晓得没有一法不圆融,十法界是圆融的。天台大师所讲的「百界千如」,显示出法法圆融。所以我们修学,无论从哪一个法门,包括其他宗教,问题是要深入,你入得愈深,你对於法法圆融你愈能够肯定,你才能欢喜接受,才能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的问题,才能真正帮助一切众生的需求。我们修学就有意义、有价值,我们也真正能够,在佛法里说,度自己、度众生,帮助自己、成就自己,帮助众生、成就众生。</p><p>所以我们觉得旅游非常好,旅游真正就是在一起学习,在一起上课,平常我们很难得有这麽长的时间,把各个宗教都能够聚集在一起,旅游是个非常好的方法,这很值得提倡。旅游就是上课、就是学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欢喜,确确实实有很大的进步。这是我利用这短短时间,将这一次的参访,做一个简单的报告。明天开始,我们就恢复讲《十善业道经》。好,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p>
16#
发表于 2007-1-6 17:58:00 | 只看该作者
<p>oh my budda</p><p>budda bless china</p>
17#
发表于 2007-1-6 22:15:00 | 只看该作者
好开心这里也有志同道合的人,有机会一起切磋啊!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08:52: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vivianchenwj</i>在2007-1-6 22:15:00的发言:</b><br/>好开心这里也有志同道合的人,有机会一起切磋啊!</div><p>CD上有不少兄弟姐妹是相信佛法,力行佛法的。</p><p>顺祝新年好!</p>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08:52:00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第八集)</strong></p><p>诸位同学,大家好!</p><p>【佛说十善业道经】</p><p>我们先简单的将经题做一个报告。本经的经题一共有七个字,「佛说十善业道」叫别题,後面这个「经」字叫通题,同学们都能够熟知。所谓别题是与其他的经名不相同,有区别,专指这一部经。末後「经」字是通题,通一切经,凡是佛所说的都称之为「经」。在别题六个字里面,在七立选题当中这是人法,题目里有人、有法,是人法立题。「佛」是人,「十善业道」是法。</p><p>我们特别要留意的,这个地方的「佛说」,与净宗的三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罗什大师翻译的小本《佛说阿弥陀经》,净宗的三经经题上都冠上「佛说」,这一部经的「佛说」跟净宗三经的「佛说」,意思相同。那就是不仅是释迦牟尼佛说,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说,差别在这个地方。其他经典在十方世界一切诸佛未必全都说,唯独净土三经跟这一部经,佛是决定要说的。由此可知,这部经的重要性。</p><p>首先跟诸位说明的是『佛』这个字,在现代社会许许多多人把这个字误会了,说成佛教是迷信,这是对这个字不了解。这个字的来源是从古印度梵文里面音译的「佛陀耶」,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尾音舍掉了,单单称个「佛」。在古时候没有这个字,这个字是佛教传到中国来新造的字。中国古字里面有「弗」这个音,是没有「人」字边的「弗」,中国古字里头有。但是从印度传来的这个「佛」是个人,所以就把它加上一个「人」字边,这个字是翻译经文新造的字,古时候没有,取「弗」这个音。</p><p>这个人是什麽人?现在大家都晓得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我们大家称他作「佛」,印度人称他作「佛陀」,我们简称为「佛」。「佛」这个意思,跟中国人讲的「圣」是非常接近的,中国人称「圣人」。中国人称「神」,意思也接近,「神、圣、佛」都是说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通达明了,都有这个意思。但是在程度上来讲可能有些不同,我们中国人讲「神圣」,这个意思比较含糊;而印度的「佛陀」,他这个意思非常清楚,一点都不含糊,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理事、性相、因果」彻底明了通达,而没有丝毫的错误,这样的人才称之为「佛」。谁做到这种功夫,他就称之为「佛」。所以「佛陀」在佛的教学当中,确实是个学位的名称,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是人。所以这个字旁边加了一个「人」旁,我们要认识清楚。</p><p>中国人称「圣」也有这个意思,但是并没有讲把宇宙人生性相、理事、因果彻底通达明了,没有这个说法,只说通达明了。通达到什麽样的程度,层次不一样。在佛法里面,我们在大乘经上看到,尤其是《华严》,《华严》上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个层次都称之为佛。诸位在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里面就看到,都称之为佛。他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性相、理事、因果,他们都通达,但是通达的层次不相同,所以有五十一个阶级。这个地方称「佛」是最高的一个阶级,我们通常讲的究竟圆满,没有比这个更高,他到了顶点,这称之为佛。在佛教里面,圆教称之为究竟圆满佛。</p><p>这个人就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说这部经。这个『说』,古人给我们讲解是生欢喜心,为众生说法。欢喜心从哪里来的?是看到一切众生缘成熟了,可以接受这个法门,可以接受这种教诲,用现在的话来说,可以接受这个课程,佛就很欢喜的来跟大家上课,教导大众,劝化大众,在里头生无量的欢喜。看到众生可以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佛看到欢喜,帮助一切众生当生成就。</p><p>净宗法门是一切诸佛说法终极的目标,而十善业道是一切诸佛说法,帮助众生在一生成就里头最重要的手段,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说什麽?说十善业。本经里面所讲的十条,这个『十』不是数字,我们要把它看作数目字,那就看错了。「十」跟《华严经》里面表法的义趣完全相同,它代表的是大圆满。大圆满的善法归纳为十个纲领,每一纲领里面它的境界深广都是没有边际的,我们要懂得这个意思。</p><p>『十善』,善与恶,佛在此地指示我们一个标准,什麽是善?什麽是恶?我们读这部经要细心去体会,如果没有十善业的基础,念佛是不能往生的。何以见得?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告诉我们,未修净业之前要先修三福,三福是大乘佛法的基础,像我们盖房子、盖大楼,这是打地基,十善业道是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就,所以它是共同的基础。</p><p>佛在「净业三福」上最後的结语说得好,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两句话我们要牢牢的记住。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当然修行成佛不是一个法门,无量法门,但是不管是哪一个法门,都要以三福做基础。好像你盖房子,不管你盖多高,不管你盖什麽样式,你的地基决定是相同的,你的地基打得牢,你的建筑才坚固。</p><p>「净业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跟大家讲过很多遍。前面三句是愿,後面这一句是行,如果没有行,前面这三愿就落空。你用什麽孝养父母?用什麽奉事师长?用什麽去做慈心不杀?就是十善业。所以《十善业道》这部经,在我们佛家常讲,经典有四大类:教、理、行、果,这是属於行,偏重在行门,我们要老老实实去做。真正做到了,前面的愿都满了,「孝养父母」这个愿满了,「奉事师长」也满了,「慈心不杀」也满了,完全要靠修十善业。</p><p>『业』这个字怎麽讲?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在日常生活,每天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所有一切的作为,正当在做的时候,我们称之为「事」。你现在在做什麽事?这个事做完之後,它的结果就叫做「业」。所以你做的事是好事叫善业,不好的事叫恶业,业是做事的结果。我们在学校念书,功课叫作业;课程念完了,叫结业;我们将学校给我们规定所有的课程都学习完毕,叫毕业。</p><p>业在哪里?看不见,听不到,也摸不着。佛告诉我们,业在阿赖耶识里面。这个话一般人不好懂,什麽叫阿赖耶识?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业在你的印象当中,譬如你过去做的一切善恶业,现在一回想就能记忆起来。你为什麽会想到昨天的事情、前天的事情、前年的事情、几十年前的事情,你为什麽会想得起来?必定有一个地方替你保存这些档案。这个保存档案的地方,在佛家讲就叫做阿赖耶识。</p><p>「阿赖耶」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叫「藏识」,仓库、资料库,你的点点滴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放在资料库里储藏,不会漏掉的。我们人死了,什麽都带不去,业会带去。为什麽?有形的东西带不去,业是无形的,它跟着你走。我们想到这一桩事情,就很可怕,世间没有什麽值得畏惧的,这一桩事情真正值得我们畏惧。我们的思想不善、言语不善、行为不善,阿赖耶识里头永远不会磨灭。你说这个东西,麻烦不麻烦!了解事实真相之後,我们决定不造恶业。</p><p>就像佛在这部经里头给我们最重要的开示,纲领的开示,我们把这几句经文节录出来,我们写在这部经本的前面,这是这部经最重要的几句话。我们断恶要把恶断乾净,我们修善要把善行修圆满,自己的事情,与别人无关。别人不管他用什麽方式对我,他对我好,我感激他;他对我不好,决定不可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所以佛在这部经上教导我们,「昼夜常念善法」,你的心善;「思惟善法」,你的思想善;「观察善法」,你的行为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你的恶才去得乾净,你的善才会修圆满。别人得罪我们、毁谤我们、侮辱我们、陷害我们,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何必把它放在资料库里头做档案?我们要学佛与法身大士,资料库一打开,全是善的,没有一点不善的东西在里面,这个人成佛了。十善业道修圆满,就是无上菩提,就是圆满的佛果。</p><p>我们常常看到佛像,佛像的圆光顶上有三个字,画的佛像上都是这个作法,有梵文写的,也有汉文写的,也有藏文写的,三个字是「唵、阿、吽」。这三个字是什麽意思?我初学佛的时候不知道,请教章嘉大师。我那个时候求章嘉大师他的墨宝,他老人家给我写了这三个字「唵、阿、吽」,送给我,他用藏文写的。这是什麽意思?告诉我是十善圆满。「唵」是身善圆满,「阿」是语善圆满,「吽」是意善圆满。十善业道,从初学佛开始学起,学到圆满就成佛了,比五戒还要深、还要广。因为人没有入佛门的时候,还没有受戒,先修十善。五戒是佛为弟子们传授的,十善是佛对一切众生的宣化,这个意思多广多深,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里面,处事待人接物,都要遵守这个原则。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题的意思还没讲完,明天我们接着再说。</p>
20#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08:10:00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第九集﹞</strong></p><p>【佛说十善业道经】</p><p>这个经题前面讲过一次,没有讲完,今天我们接着讲。「佛说十善」介绍过了,我们今天来讲「业道」。什麽叫做『业』?我们这一切的活动,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正在进行的时候叫做「事」,我们常常问「你现在在做什麽事」?事情做完之後,那个结果叫「业」。佛把我们所有一切造作分为三大类,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善业、恶业、无记业,分为这三大类,总不出这三大类。「无记」就是说不上是善还是恶,这个称为无记。譬如我们拿毛巾擦个脸、喝杯茶,这无所谓善与恶,这一类的叫无记业。</p><p>善恶有标准,标准层次很多,通常在佛法里面讲,我们讲「五乘佛法」,五乘佛法就是五个标准,人乘、天乘、声闻、缘觉、菩萨,每一个阶层的标准都不一样。但是它有一个不变的原则,有个原理,这个原理就是利益众生的事业,这是善业,利益自己的事业就是恶业。这个说法许多初学的人不能接受,哪一个人不为自己?我为自己,这有什麽不好?可是在佛法里面真的是不好。为什麽?因为佛法的目的跟世间的目的不一样,佛法的目的是要作佛,作佛一定是超越三界、超越十法界,你才能做得了佛。作佛何以不可以有自利?佛说你为什麽不能作佛,你为什麽会生活在六道轮回里面,就是因为你自私自利的心太重了。佛法讲你执着有个「我」,有「我」你就脱离不了六道轮回,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清楚。</p><p>所以佛法教我们要破我执。破我执,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要为自己想,这个「我」才能够淡化,才能够断掉。什麽事情,起心动念还想着有「我」,你这个「我」的念头天天在增长。换句话说,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修得再好,都脱离不了六道轮回。修得很好,也不过是享天福而已,出不了六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才晓得佛为什麽不许可我们为自己利益去着想,我们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世间人不懂。换句话说,你不想脱离六道轮回,那就另当别论,那就可以。如果你想超越六道轮回,「我」是非断不可。</p><p>《金刚经》上说得多好,「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菩萨超越三界,超越三界是小菩萨,要「无我相」才能超越三界。超越三界,出不了十法界,我们讲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四圣法界里面还有佛法界。他们是什麽原因?我执没有了,不再执着「我」,他执着「法」,所以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他还有。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没有了,他不执着,他还执着有人、有众生、有寿者,所以出不了十法界。必须四相、四见断尽了,那你超越十法界,你是法身菩萨。《金刚经》的标准是法身菩萨,不是十法界里面的权小菩萨,不是的。所以它的要求是要破四相,要破四见。</p><p>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佛的教学是真实的,我们要很认真努力在这里学习。怎麽个学习法?念念为众生着想,不要为我着想,为别人服务,不要求别人为我服务,要懂这个道理。这些话,回教《古兰经》里头都说,它说「施者比受者更有福」,《古兰经》上说的。这个话要用现代话来讲,我们替别人服务,比我们接受别人对我服务更有福。换句话说,什麽人是有福的人?为众生服务的人,这个人有福了。这个在《新旧约》里头也有。佛是更进一层,为众生服务这里头还没有忘掉「我」,佛家是为一切众生服务,把「我」忘掉了,於是这个福报就更大了,这个福报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我」没有忘掉,决定在六道轮回。这是我们讲到善的标准,善业的标准在此地。</p><p>我们就要自己好好问问自己,这一生想不想脱离轮回?轮回太苦了。想不想离苦得乐?真想离苦得乐,我们一心一意奉献给一切众生。这种奉献,跟诸位说,决定有好的果报,种善因一定得善果。不需要求,不求得到的更多,你要有求得到的反而少,不求得到的更多。这个道理很深,可是事实呢?如果我们冷静观察,很明显。你看看我们周边的这些人物,凡是行好事的一定得善报。有些人在这一生当中得大富贵的果报,我们看起来好像他并没有行什麽善,甚至於还做很多恶事。这是什麽原因?善是他前生修的,前生修的因,这一生得果报。这一生当中很可惜,他没有遇到善知识,没有遇到明白人教他,於是他迷惑了,迷惑才造业,才造这个不善的业。由於造不善的业,过去生中修的福报很容易消失,到来生福报就没有了,他所造的恶业,恶报就现前。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你要看透了,无非是一个因缘果报的循环、转变、相续,这一句话把世出世间所有的现象都说尽了。</p><p>诸佛菩萨明了真相,「体解大道」,体是体会,通达明了;解是解说,他能够跟别人讲解得很清楚;大道就是这麽一桩事情。『道』,跟我们佛法里面讲的「法」是一个意思,「道」也是包括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切性相、理事、因果,这是道,在佛家叫法。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善业,这部经虽然佛教初学,但是它直通如来果地。换句话说,这里面所说的,是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始终都是在奉行,没有一天、没有一刻远离它。这是佛法的基本法,也是佛法的圆满法,我们不能不重视。</p><p>经不长,你看这薄薄的这麽一个小册子,我们现在开始学习,如来是完全做到了,做得圆圆满满,这个人就叫佛陀。虽然说了十条,这十条前面讲过,不再重复了。每一条里面理甚深,事甚广,深广无有边际,从初发心到如来地都学不完,所以不可以把它看得太轻;看轻了我们就疏忽了,以为这些都是老生常谈。我们常常在犯过失,对自己修行造成重大的障碍,就是连佛法里面的易行道∣念佛求生净土,都被它障碍住了,恶业障碍住了,念佛不能往生,这个道理要懂。佛在三部经上都讲得很清楚,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善的标准就是这部经上所说的,我们佛念得再好、念得再多,我们不是善人,所以极乐世界去不了。阿弥陀佛再慈悲,要接你去,那一边的大众不欢迎,都是善人,你这个不善人在里面,那人家怎麽能容纳你?所以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念佛决定要修善。实在讲无论在佛法里面修学哪一个法门,都得要修善。</p><p>「道」是双关语,一个是从理上讲,这是大道,宇宙人生的大道;另外从事上讲,事上讲就是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看你十善所修的标准。修十善也分高下,也分等级,上上品的十善作佛,一真法界里作佛;上中品的十善,十法界里面作菩萨,这样一直往下降,降到下下品十善,下下品的十善是饿鬼道,地狱道没有善,地狱道这是很糟糕!如果十善统统没有,这是地狱道。这是我们必须要清楚。</p><p>你能把这部经典参透,自己起心动念落在哪一道,很清楚,很明白,不必去问人。不但是来生到哪一道,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现在我们这个身体住在哪一道也清楚。可是现在住在哪一道,很多人不知道,我们不都是人道吗?不尽然。天台大师讲的「百界千如」,人道里面有人中之佛道、人中菩萨、人中的声闻缘觉、人中天道、人中畜生、人中饿鬼、人中地狱。我们现在在人道里头,这个十法界里头,我们是哪一道,也清楚,也明了。人一定要做个明白人,不要做个糊涂人,作糊涂人就坏了。所以处事待人接物,在生活工作里面,记住古人一句教训:「吃亏是福,难得糊涂」,那个糊涂是假糊涂,不是真的。决定不可以存占便宜的念头,占便宜那你就吃了大亏。</p><p>我在讲席当中跟大家常说,我说的是比较要深一层,我常讲到持戒,有占便宜的念头戒就破了。这个戒是什麽?偷盗戒,占便宜的念头是偷盗戒,你就犯了,这是我们特别要小心谨慎的。我们还有这个体力,还有这个智慧、有这个能力,多为一切众生服务,多为这个社会服务,多为世界服务,你服务的面愈广,福就愈大。我们不是希求福报而服务,我们是希求佛果,我们是希求无上菩提,决不是求福。所以希望大家深深体会这个大道理。</p><p>末後这个『经』字,经是常讲的,可以省略。今天我们有不少从中国来的新的同修,我把这个字略略的说一遍。中国人称书本称「经」,这是非常尊重,极其尊重才称它为「经」。这个字在佛法里头的解释很多,《华严经》有十种解释,太繁了。一般古代讲经的法师,常常用四个字来解释它:贯、摄、常、法。</p><p>「贯」是讲它的语言文字有层次、有条理,一点都不乱,从头到尾都能够贯穿。特别在「科判」里面能看出来,真的,它的文章做到不能加一个字进去,也不能少一个字,少一个字它断了,加一个字是累赘、多余的。好文章,好言语,这一点世间的文人、高明的也都能够做得到。像我们中国自古以来传下来的这些作品,这个字几乎都能够做到。第二个字是「摄」的意思。这个意思深,它能够摄受人心,让你接触之後,欲罢不能,就像磁石吸铁一样,它有这个能力。我们看一般报纸,看一遍决定不想看第二遍,它没有这个能力。可是佛经看一辈子看不厌,愈看愈欢喜,这是「摄」的能力。「常」是它里面所讲的道理方法永远不会变。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在哪个环境,它都是正确的,它对你都是有利益的,这是「常」。「法」是法则,无论在什麽处所、在什麽年代,任何一个众生修行,依照这个法则,决定能成就。所以具足这四个意思,称之为「经」。</p><p>这整个题目:「佛说十善业道经」,我在前面跟诸位说过,这个地方的「佛说」,不同其他经典,它就像净土经里面所讲的「佛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说,不是一尊佛说,所有的佛都说,说这十种善法的业道,帮助我们,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甚至於无论你修学的是哪一个宗派,在这个基础上用功夫,你决定成就。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经题就讲到此地。</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所属分类: 小分队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8-3 07:54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