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徐复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佛说十善业道经-净空法师讲解 (含159集全文下载)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07-3-13 13:06:00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ee1111" size="5"></font></strong>&nbsp;[attachimg]56522[/attachimg]</p><p align="center"><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ee1111" size="5">常存育人心,</font></strong></p><p align="center"><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ee1111" size="5">俗世扫尘埃.</font></strong></p><p>再贴大悲咒随喜此贴:</p><p align="center"><!--ubb-begin--><!--[WMV=200,100]http://www.xslh.com/fy/qiyu/dbz.wma[/WMV]--><object classid="clsid:6BF52A52-394A-11D3-B153-00C04F79FAA6" type="application/x-oleobject" codebase="http://activex.microsoft.com/activex/controls/mplayer/en/nsmp2inf.cab#Version=6,4,7,1112" width="200" height="100"><param name="url" value="http://www.xslh.com/fy/qiyu/dbz.wma" /><param name="autoStart" value="false" /><embed type="application/x-mplayer2" pluginspage="http://microsoft.com/windows/mediaplayer/en/download/" name="MediaPlayer" src="http://www.xslh.com/fy/qiyu/dbz.wma" autostart="false" width="200" height="100"></embed></object><!--ubb-end--></p><br/><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3 13:12:43编辑过]</font></div>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02#
发表于 2007-3-13 16:17:00 | 只看该作者
齐豫唱的,很好听.
103#
 楼主| 发表于 2007-3-14 09:39: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玉观音</i>在2007-3-13 13:03:00的发言:</b><br/><p>一直在等着坐&lt;&lt;十善业道经&gt;&gt;的第一百楼沙发, 终于等到了,呵呵...</p><p>每日一贴,这部经贴了100天,大师兄诚心育人,功德无量!.<img src="/static/legacy-emoticon/Dvbbs/em23.gif" /></p></div><p></p><p>谢谢玉观音妹妹谬赞。</p><p>自己在去年年底有幸读到这部经及讲记,感觉很有收获,就想推荐给各位CDer,希望大家也喜欢。</p>
104#
 楼主| 发表于 2007-3-14 09:39:00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第七四集)</strong></p><p>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一面第一行,最後一句看起: </p><p>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p><p>  这是说断瞋恚,将这个功德不求世间的福报。诸位同修必须要知道,不求世间福报,不是没有福报,而是福报更殊胜;福报虽然现前,决定不能放在心上,决定不能生欢喜心,这就是说不受福报,福报再大也不享受,把这个功德回向无上菩提;到成佛之後果报就殊胜,这种殊胜是没有方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所以佛在经上常讲「不可思议」。 </p><p>  『得无碍心』,「无碍」是无障碍,就是孔子所谓的「随心所欲而不踰矩」,这是「无碍心」。在大自在当中又能与一切众生相应,不违背世间法,这是佛家常讲,「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如果我们对世间法有妨碍,那就有障碍了。於佛法、於世法、於出世法都无障碍,才叫做无障碍法,才是真正解脱,《华严经》上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观者无厌』,这是殊胜的果报;凡是跟你接触的,闻名、见面,都能生欢喜心,这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十善业的果报。再看底下一段: </p><p>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 </p><p>  『邪见』是愚痴,愚痴表现在外面就是邪知邪见。邪知邪见是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你的想法、看法与自性完全违背,这叫痴;所以痴就是邪见。能够远离愚痴,这是最困难的事情,比前面两条难得多了。十善前面七条都容易断,唯独末後这一条难断。佛在经典上有个比喻,断痴惑好比是藕断丝连,很不容易断乾净。断烦恼,戒跟定,持戒修定就行,这十条里面前面九条,能持戒,身、口可以不犯;能修定,定能够断贪瞋。可是痴没有法子,痴一定要开智慧,智慧开了之後,痴才能断得掉,不开智慧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可是我们要晓得,愚痴是所有烦恼的根本。为什麽会有贪?为什麽会有瞋?痴,愚痴!为什麽身会造杀盗淫、口会造妄语两舌?都是愚痴。由此可知,开智慧重要。佛法修学终极的目标是在开智慧,开智慧断根本的愚痴烦恼。 </p><p>  智慧怎麽个开法?一定要依戒得定,因定开慧。佛跟我们说了这个层次,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修学的过程,我们想修也不能例外。许许多多人想修,修一辈子都开不了智慧。原因在哪里?戒不清净,定都得不到,哪来的智慧?没有戒定的智慧,在佛法里面称之为「世智辩聪」,儒家所讲的「记问之学」,不是智慧。你是听得多、看得多、记得很多,不是从自性,全是从外面来的,这叫「记问之学」。儒家对於这桩事情说得就很好:「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可见得古时候选择老师,不选记问之学,选真正有修、有证的老师。所谓「有修」就是要把所学得的东西完全落实。不能落实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真修的人一定落实,这一点非常重要。落实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持戒」,持戒才能得定,甚深的禅定才开智慧,浅的定还是没有智慧。佛家讲的「四禅八定」都没有智慧,所以出不了三界。这个定功深。阿罗汉出了三界,阿罗汉修的是第九定,超越了,《楞严经》上所讲的「九次第定」。 </p><p>  所以学佛是以开智慧为目的。开智慧就不能不放下,不放下是开智慧最大的障碍。不肯放下,这个东西不是不能,是你不肯。放下是自己的事情,不是求人的事情。求人,人家未必答应你,难!这个事情求自己,自己不肯放下,那就没有法子;自己要肯放下,这不是难事。自古以来修行人能有成就的、能开悟的、能证果的,什麽原因?能放下的人。修行不能开悟、不能证果,是不肯放下的人,这个事实我们不能不知道。下面讲十种功德法,十种利益。 </p><p>  【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 </p><p>  这是第一个利益。你能够得真实的『善意乐』。「善意乐」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快乐,这是真乐,不是我们一般概念里面所讲苦乐之乐,苦乐的乐是相对的,不是真实的。佛对於这一桩事情,把它说作「坏苦」,乐是坏苦;苦是「苦苦」,乐是「坏苦」,那不是真乐。「真意乐」,佛经里面所讲的「常生欢喜心」。为什麽?因为他常生智慧,他得的是真正的法喜,法乐。『真善等侣』,这就是他决定会得真善知识;常常遇到真善知识,常常亲近真善知识,与真善知识做伴侣。这个「伴侣」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同参道友」。由此可知,如果有邪见,这个受用你得不到。你有邪见,肯定你起心动念都随顺烦恼,我们讲的是「常生烦恼」,忧郁、疑惑,无论做什麽事情都不敢确定,这是愚痴所造成的。断愚痴难,可是我们总是要学,再难也要学。能得一分,有一分的受用;能得两分,有两分的受用。 </p><p>  邪见的根本,就是把这个身体当作我,这是邪见的根本,叫「我见」。见思烦恼里面头一个,「我见」、「身见」。修行人,自古以来,修行一辈子,不能说他不用功,不能说他不精进,但是一生都离不开烦恼,都摆脱不掉习气。什麽原因?执着这个身是「我」,这是我们常讲的,起心动念自私自利。只要有这麽一个念头在,断邪见就不可能。邪见不断,贪瞋必定随之而起;只能够说把贪瞋压制一些,减少一些,决定断不掉。这个事情很麻烦,贪瞋烦恼伏不住,果报在三途。 </p><p>  一般人常讲,人死了去作鬼。明明有六道,怎麽能肯定人死了一定作鬼?既然大家都这麽说,说这个话必有原因。佛跟我们讲的,鬼道的业因是贪欲。第一个就是贪计自身,贪爱这个身体、这个色身;这是头一条的、根本的贪欲,不知道这个身是假的。佛说得好,「四大五蕴假合而生」,不是真的,「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我们把这个身当作自己,看得这麽重,坚固的执着,这一个因素就是堕落饿鬼道的业因。人为什麽死了就作鬼?就这样去作鬼去了。鬼比人苦,鬼比人可怜;人还能见到阳光,鬼见不到。鬼的境界里面,每天所见到的空间都是灰秃秃的,像浓云密布一样,永远见不到阳光。所以我们说它作「阴间」、「阴界」,就是这个意思。 </p><p>  我们在一生当中修行,要想得一个结果、得一个成就,你不随顺佛陀的教诲怎麽行?这比什麽都重要。佛陀对我们的基本教诲,就是这一部《十善业道经》,重要!佛在这个经上教的这十条,务必要认真努力去学习。十恶,是我们无始劫以来累积的业障、烦恼、习气。我们今天不必说断,断太难了。佛在经上跟我们讲「伏」,你能把它伏住,这十种恶业都不起现行,这是伏烦恼,我们念佛才能往生;这十条烦恼伏不住,虽念佛也不能往生。往生的条件是「一向专念」,我们烦恼不断,那就是一向夹杂,不是专念;夹杂,功夫不纯,不能往生。 </p><p>  自己不是真正的善人,你在这个世间就遇不到真善知识,你决定遇不到。佛菩萨来了,你也遇不到;佛菩萨天天跟你在一起,你也遇不到。为什麽?你心里头讨厌他,你心里头看到不顺眼。这是什麽原因?烦恼起现行。如果你心地纯善,你周边所接触的一切人物都是善知识、都是佛菩萨,这就是蕅益大师讲的:「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你有真智慧,诸佛菩萨都在你面前;没有真智慧,诸佛菩萨在你面前,你都看不顺眼。你怎麽会得到法喜?你怎麽会得到「真善意乐」?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佛法的教学实实在在是帮助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离苦」就是伏烦恼、断烦恼,得真善意乐。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p>
105#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12:24:00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第七五集)</strong></p><p>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一面第四行,从第三句看起: </p><p>  【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 </p><p>  这一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困难,只有具足真实智慧的人,对於事情真相真正通达明了,他才能够做到。『深信因果』不容易!我们对於因果之理与事,确实比一般人熟悉得多一些;现在社会一般人很少讲因果了。学佛的人对於因果是常常听到的,听得耳熟了,知道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一定有恶报。为什麽还不肯修善,还要去造恶?这就是信因果不深,不是深信。深信,是对於道理通达,事实真相了解。譬如说一个蚊虫、一个蚂蚁,我们一般学佛的人,学佛多年的人,往往还是有杀心,甚至於蚊虫来叮你,你一巴掌就把牠打死,这是习气。知不知道因果?知道,知道得不够深。我们无意当中杀了牠,有意无意的杀牠,将来果报免不了。 </p><p>  过去我们读安世高的传记,这是个真正修行得道之人,他曾经到中国来还两次命债;是个修行证果的人,过去生中误杀别人,这个果报还要自受。他还命债,他清楚、他知道,但是伤害他的人是误杀;他过去怎麽误杀别人,这一生也会被别人误杀。「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世间人没有说是事情发生没有因的,没这个道理,果报一定有因有缘。菩萨做此示现,就是告诉我们:「你造作的因,一定有果报,果报一定要自己承受。」我们讨厌一个人,人家也讨厌我们,这是果报;我们喜欢一个人,人家也喜欢我们。儒家都讲:「爱人者,人恒爱之。」你爱别人,这是你修因,社会大众都尊敬你、爱护你,这是你的果报。你恨别人,你讨厌别人,社会大众同样也恨你、也讨厌你。如果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这个话就能做到,宁愿舍自己的身命,也不肯造恶。 </p><p>  古德比喻得好,现在社会上有个很高的位置请你去做,请你去作国王,只要你杀一个人;这个人并没有罪,你能杀一个人,这个王位你就可以得到。深信因果的人不干,叫我杀一个无辜的众生,得什麽样的利益他也不肯干,深信因果的人才能办到。这个必须要离邪见才行。邪见是愚痴,糊涂人不信因果。换句话说,信因果信得不深,还是个糊涂人,不算是明白人。明白人哪肯干这种傻事?要知道蚊虫蚂蚁也是一条命,牠为什麽会去作蚊虫、作蚂蚁?过去作人的时候恶业造得太多了,堕在这一道里头,牠的罪报报尽的时候,牠也会转人身。我们自己罪业造多了,也会变成蚂蚁、变成蚊虫。实在讲,无量劫来,六道里面种种的身相我们都曾经经历过,现在这一生得人身,佛家常讲的「隔阴之迷」,过去世的事情忘记了;虽然忘记,这个忘记是迷惑,业因种子在阿赖耶识里面永远不会失掉。所以不是说做了以後就没事了,这是邪见,完全错误的见解。 </p><p>  由此可知,不要说是言语行为,就是起心动念,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因果可畏,这个话是真的。谁知道?诸佛菩萨知道,声闻缘觉知道。经上记载的阿罗汉听佛讲经,佛讲到地狱的时候,这一些阿罗汉们还心有余悸,听到身上都出血汗,过去曾经经历过的;佛一说,想想从前在地狱里的状况,恐怖依然能够现前。我们是无知,几时我们要是离开愚痴了,断贪瞋痴了,诸位要晓得,断贪瞋痴就证阿罗汉果,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事情都能够记得,恢复了记忆。想到过去在六道里的状况,你也做过天王,也做过畜生,也做过饿鬼,也堕过地狱,哪一道都去过,哪一道里面的众生与自己都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今天讲是亲属关系。我们要是杀害众生、侮辱众生、轻视众生,佛说得好,就是对付自己的父母、诸佛没有两样;我们跟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过去无量劫中都有亲属关系,互为父子。这些话决定不是荒唐,是实实在在的真话。所以到真正不作恶,连恶念都不生,阿罗汉才做到。我们要认真努力学习,你要是能做到,你就证阿罗汉果,十恶业完全断了。</p><p>  【三、惟皈依佛,非余天等。】 </p><p>  这个地方的『皈依』,意思就是以佛为老师。诸天善神他们的智慧比我们高,也最能够教导我们,我们对他要尊敬。诸天善神多半也是皈依佛的,也都是佛的学生。我们在经典里面常常看到,大梵天王、忉利天王,常常请诸佛菩萨到天宫里面去讲经说法,所以我们知道诸天善神也是佛的学生。我们一定要以佛为老师,随顺佛陀的教诫来修学这就对了。天道虽好,见思烦恼没有断尽,只可以说他们的烦恼比我们轻,他们的福报比我们大,所得的果位不是究竟的、不是圆满的。我们要找一个老师,要找一个真实智慧、圆满功德的老师就好。 </p><p>  我们以佛为师,这些诸天善神会不会怪我们?不会的。我们要以为:「从前我是拜神,现在我皈依佛了,不拜神,这个神一定很生气,一定要找我麻烦了。」我们这样想法错了,殊不知那个神要是看到你皈依佛,依佛为老师,神很高兴,非常欢喜赞叹:「你做得很对,你没有做错。」这些神都变成你的护法了。神比我们聪明,比我们正直。如果这个神看到你皈依佛,他还找你麻烦,不欢喜,还报复你,这不是正神,那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会害人,正神会保佑人。我们以佛为老师是决定正确,但是对於其他的天神决定要尊敬,尊重赞叹。 </p><p>  普贤菩萨教导我们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我们对於一切天神、鬼神,尊敬、赞叹、供养,这个一定要有的。对鬼神是这个态度,我们对於不同的族类、不同的宗教,也应该是礼敬、赞叹、供养,这是普贤行。你要问为什麽?佛在大经上讲的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里面有男、有女,畜生道里面我们讲有雄、有雌,「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道理就是这个。你看看这个心量多大!这个知见是正知正见,所以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爱护一切众生,比爱护自己的生命看得还要重,为爱护众生、为救护众生,舍自己生命也在所不惜。生命尚且能舍,何况身外之物,哪有不能舍的道理?哪有不能供养的道理?别人来找我们,除非我们自己没有能力,有能力一定要做到。 </p><p>  非洲那边天主教徒来找我,要我送他一辆汽车。是一个医院,非洲地方很苦,病人很多,距离医院很远,交通工具缺乏。来找我,我当然要送他;不能说那是外国、非洲人,那是天主教、不是佛教,我不是这样看法的。所有一切众生,不同宗教、不同国土、不同族群,都是一体。没有能力,那就没有法子;有这个能力,一定尽心尽力的帮助他,应该的。何况人家提出要求?不提出,我们看到、听到,都要主动去帮忙、去帮助。我们能这样对人,人家一样这样对我。必得要深信因果才行,随顺佛陀的教诲。 </p><p>  「皈依佛」,「皈依」如何落实?就是经里头常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你能把这句话做到,你是真正皈依,佛在经典里面教诲,我们全盘接受。「持」是永远保持而不丧失;明知故犯,「持」字就没有了;「持」是永恒的保持,依教奉行。「读诵」是自他两利。自己每天读诵,温故知新,天天接受佛陀的教诲,展开经卷就如同佛在面前一样,听佛说法,听佛的教诲。「为人演说」,「演」是要做到。佛教给我们这一部经《十善业道》,我要把十善业道做到,这是演;做到给社会大众看,做给人看。「说」是为别人演说。「演」是身教,「说」是言教,这就是真正皈依佛。如果只是在经典里面学习,不能落实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这个没有皈依;这个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实质一定要为人演说。演在前、说在後,先要做到,做到之後再说到,这叫真正学佛,真正的落实。好,今天时间到了。</p>
106#
发表于 2007-3-15 16:23: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heilonghrb</i>在2007-3-13 16:17:00的发言:</b><br/>齐豫唱的,很好听.</div><p>谢谢分享!<img src="/static/legacy-emoticon/Dvbbs/em23.gif" /></p>
107#
发表于 2007-3-15 18:27: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徐复朴</i>在2007-3-15 12:24:00的发言:</b><br/><p><strong>(第七五集)</strong></p><p>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一面第四行,从第三句看起: </p><p>  【二、<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cccc33;">深信因果</font>,宁殒身命,终不作恶。】 </p></div><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3f3f3;">刚要离开,看到这几个字,不得不再顶一次.</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3f3f3;">快final了,暂时留个书签在这里,&nbsp; 不过请放心, 待大师兄大功告成再聚.</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3f3f3;"></font>&nbsp;建议为此贴加个精华吧.<img src="/static/legacy-emoticon/Dvbbs/em23.gif" /></p>
108#
 楼主| 发表于 2007-3-16 09:19:00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第七六集)</strong></p><p>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一面第五行,从当中看起,第四看起: </p><p>  【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 </p><p>  离邪见就是智慧。这一段佛说的「邪见」就是三毒烦恼里面的「痴」,贪瞋痴,转愚痴为智慧,智慧现前,自己就能做得了主。《楞严经》上佛所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佛法修学,最高的目标就在此地。智慧开了之後,世间一切吉凶祸福你都清楚,你都明了,你不会疑惑了。需不需要趋吉避凶?不需要。为什麽不需要?你能转境界,你可以转凶为吉,转祸为福,有这个能力,跟世间人就完全不相同。世间人没有能力转境界,什麽原因?贪瞋痴不断,所以你会受境界拘束。贪瞋痴断了,定慧现前,这一切命运、际遇全都转变过来,真的是转十法界为一真法界,这确确实实的。条件,佛在此地说得很清楚,『直心、正见』,这四个字就是大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 </p><p>  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告诉我们「至诚心」,「直心」就是至诚心。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讲「直心」,菩提心的心体是直心;佛在《观经》里面讲的是至诚心。由此可知,「直心」就是真诚到极处。这样说法我们还是很难体会,究竟怎麽真诚?怎麽样正直?标准在什麽地方?前清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面将「诚」下了一个定义,这个定义下得很好,跟佛法讲的相当接近。他说:「一念不生是谓诚。」由此可知,有念就不诚,一念不生才叫诚。我们要问:无念是不是诚?无念也不是诚。如果无念是诚的话,无想定菩提心就现前了。佛告诉我们,无想定修成之後,真的叫一念不生。果报在哪里?在四禅的无想天,在外道天。 </p><p>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有能力辨别。「一念不生」这句话的意思不能错会,一个是「一念」,一个是「不生」,你才能真正懂得它的意思。「一念」就没有第二念,有二念就不是「一念」;「不生」是不生第二念。这一句话要正确的把它理解,他不是堕在无念,他所谓「一念」,他并没有堕在无念。「一念」,佛大乘经上常讲:「寂寂惺惺,惺惺寂寂。」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无想定是死的,无想定不是活的,所以无想定是无明,不是菩提。 </p><p>  菩提究竟是什麽?其实这一桩事情就在我们面前,连儒家都讲:「道不远人,人自远之。」有什麽法子?楞严会上佛讲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那就是一念不生。六根门头,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意能知。我们眼睛一张开,看到外面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一念;耳朵听外面的声音,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叫一心。「不生」是什麽?不生妄想、不生分别、不生执着,这是至诚。无想定虽然好像是妄想分别执着都没有了,他是什麽都不知道,什麽都不清楚,所以那叫无明。千万不能把无明、无想定说成至诚心,这就大错特错了。 </p><p>  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就是人家能够永远保持一念,不起第二念,这了不起。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念,但是那个一念时间太短了,刹那之间就起分别、起执着,这就把智变成了识。一念是智,真智慧;第二念起来了,把智转变成识,识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佛法修学修什麽?相宗大德常说的「转识成智」。识跟智的分别:识里面有妄想分别执着,智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由此可知,离妄想分别执着,那个心叫「至诚心」,叫「直心」,灵明到了极处。它不起作用的时候,好像是无知,《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知就是至诚心,就是直心;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无想定它也无知,它起作用的时候它什麽都不知道,这个不行。起作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正见」就是直心起用,如果用儒家的话来讲,「直心」就是诚意,「正见」就是正心,它讲「诚意正心」。在佛法里面讲,「直心」是真诚心,「正见」是深心、大悲心,《观经》里面讲的回向发愿心。这是正知正见,世间一切吉凶祸福全都明白了。怎麽明白?业因果报清清楚楚,一点都不迷惑,所以是『永离一切吉凶疑网』。 </p><p>  我们世间人,你看看现在这个社会,看风水的、看相的、算命的,生意都不错。这些人生意好,证明世间人对於吉凶祸福疑虑重重,都想知道一些,得到一些讯息,怎麽样能够趋吉避凶,都存一个侥幸之心。你有灾难,你能够逃避得了吗?逃避不了的,果报一定要自受。你有福,你那个福想不要、想丢,丢不掉,福会跟着你走的。佛不许我们去做这些事情。《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佛对於占卜、看相、算命、风水一律不准我们去问,他说这是世间意,学佛弟子「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这话讲得这麽清楚、这麽明白。 </p><p>  可是佛真是慈悲到了极处,众生有这个迷惑、有这麽个根性,总是想占卜问问,所以佛也顺从众生的习气,说了一部《占察善恶业报经》,这是佛教我们佛弟子,如果对於吉凶有疑惑,如何去占卜。所以我们看到这部经典,想到佛真的是慈悲到了极处,为我们这些人大开方便之门。但是那个占卜的方法,前面都教你怎麽样去修,你才能得到感应;你要没有修学的功夫,是得不到感应的。在中国,我们看到有一个小册子《观世音菩萨灵课》,那也是占卜的。前面印光大师有一篇序文,写得很清楚,占卜之前要恭恭敬敬、诚诚恳恳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一百零八遍,这求感应,这个很有道理的。为什麽?诚则灵,你这一百多遍佛号念下去,心定、心诚了。 </p><p>  如果我们永断贪瞋痴,这个心是真心,是直心正见,你的菩提心就现前,所以一切吉凶祸福不用再去过问了。一切时是好时,一切日是好日,一切处是好处,没有一样不吉祥。还是佛在这个经上所说的原理,「境随心转」,你的心纯善无恶,你的境缘统统都转过来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再看底下这一句: </p><p>  【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 </p><p>  我们一定要知道,恶道可怖,那真的是非常恐怖。地狱最苦,决定不能去。《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说得很多,无量无边的苦楚,任何一种我们都受不了。可是地狱实在讲是很容易堕落,很难出离。哪些人堕地狱?佛在经上讲的「五逆十恶」,十善业道的反面是十恶业。「五逆罪」里面,「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古时候讲的阿罗汉,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好老师。阿罗汉、菩萨在这个世间舍己为人,教化众生,是人天眼目,确确实实是无量功德;这样的人你要以恶心害他,等於杀害阿罗汉。 </p><p>  第四条「出佛身血」。佛的福报大,护法神很多,任何人要想杀佛不可能,但是让佛受一点伤、流一点血则可能,释迦牟尼佛都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提婆达多害佛,出佛身血。我们今天恶意谤佛,毁坏佛法的形象是出佛身血。我们造的佛像,我们用瞋恚的心、厌恶的心把佛像破坏,这是出佛身血。这个大家懂得,更深的意思大家不懂得,我们常常在造,不知道。是什麽?破坏佛法的形象。我们是个学佛的人,受过三皈五戒,所做的事情,做一些恶事,社会大众看到:「不能学佛了,你看看学佛的人是这个样子。」我们造地狱罪,把佛法的形象破坏掉了。造这种罪业的人很多,自己并不知道,「我没有造五逆罪」!不知道这就是五逆罪。 </p><p>  佛法的形象是什麽?最简单、最明显的教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们今天不能修善,天天还造恶业,让社会大众看到佛教徒就骂释迦牟尼佛、就贬低佛教,我们在破坏佛教形象。所以学佛、为佛弟子,在一切场合当中都要小心谨慎,要给大众做一个好榜样,不能做坏样子。我们做了坏样子,怎麽能对得起释迦牟尼佛?我们皈依阿弥陀佛,如何能对得起阿弥陀佛?念念要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行行要与看破、放下、自在、随缘相应,这叫「拥护佛法」,这叫做「礼敬诸佛」。我们所表现的是不是这个样子?所以造作许许多多罪业,自己并不知道,将来堕落到阴曹地府,阎罗王跟你算帐,一笔一笔跟你说出,那个时候已经太迟,後悔莫及了。 </p><p>  第五条叫「破和合僧」,破坏僧团,特别是破坏弘法的机缘、闻法的机缘。法师讲经说法,你把这个道场破坏;众生有机缘听佛法,你去障碍他,不让他听法;这叫破和合僧。这五条罪都是阿鼻地狱,极深极重。我们造这种罪业,那还得了吗?《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得详细,业因果报都讲得细,我们常常读诵,要常常记住,一定要回头,要断恶修善,一定要懂得「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菩萨是我们的师长,展开经卷,听佛菩萨的教诲,一定要随顺佛陀教诲,不能随顺自己的意思,随顺自己的贪瞋痴慢决定堕落。佛在经教里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没有证得阿罗汉之前,决定不能随顺自己的意思,不要相信自己意思,你自己的意思是错误的;证得阿罗汉果,那就是见思烦恼都断了,十恶业都没有了,你所行的都是十善业,你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十恶没有断尽,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 </p><p>  人能断恶修善,断得乾净、修得圆满,就是没有遇到佛法,不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来生也『常生人天,不更恶道』。虽然不能出离轮回,都在三善道受生,决不会堕三恶道。三善道里头的人天,没有阿修罗,修罗也不好。我们《华严经》今天讲阿修罗,跟诸位介绍什麽叫「阿修罗」,阿修罗不好在哪里。好,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p>
109#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20:06:00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第七七集)</strong></p><p>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一面,倒数第四行,当中第六看起: </p><p>  【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 </p><p>  大家都希求福慧增长;不但是福德,智慧也是从善业而生的。中国古老的谚语常讲:「福至心灵」,福报现前的时候,智慧也就现前了,心思特别的灵敏,说明福跟慧的关系。为什麽?因为它们的根都是一个善心、善念、善行。如果心行不善,这种人哪有福报?世间不善之人,我们也看到有很多在享福的大富贵的人,我们一定要明了,他这个福报是前生修的,不是这一生。这一生所修的,果报在来世,这是佛在经上常跟我们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不是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吗?决定不是作恶多端的人有福报,那你就完全看错了;不知道这一生的果报是前生修的。我们今生所作所为,果报在来生,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我这一生没福,前生没修,这个不能怪别人。所以真正明白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决定不会怨天尤人,心是安定的;所谓是「心安理得」,理明白了,心就安了。我们想不想求福报?想不想求智慧?今生修因,来生福慧就现前了,因果通三世,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 </p><p>  世出世间法你都搞清楚、搞明白了,修福、修慧是当然之理。我们要不要享受?不要享受。把我们修行的果报回向给一切众生,布施供养一切众生,让大家去享受,自己不要去享受。为什麽?这个福报,是有漏的福报。如果你要享受这个福报,你的功夫、你的道行决定会退转。你要不享受,拿它来布施供养一切众生,你的道业会天天在增长。所以诸佛菩萨他们所享受的是无漏的果报,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有漏的福报决定不享受,去享受无漏的福报。 </p><p>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做出样子给我们看。他老人家示现在世的时候,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法布施,讲经说法是法布施、法供养;用身体、用劳力,这是财供养,内财布施、内财供养;财法两种供养。自己一生生活所需,吃得饱、穿得暖,足矣!所以他享受的是无漏的福慧。後人也依照佛陀的教诲修行,而不能有佛陀那样的成就,原因是什麽?不能放下有漏的福报,让有漏的福报障碍了无漏的果德,毛病出在这里。如果我们真的把毛病找出来,再将这个毛病消除,诸佛菩萨果地上的受用,我们虽然不能够圆满的得到,也能得到少分。这在大乘经论里,佛常常提示我们、常常教诲我们。 </p><p>  我们今天在此地看到,十善业是佛门修行的基础。这一大段的经文,都是讲修十善业殊胜的果报。离愚痴,这个邪见是愚痴,十种殊胜的果报。怎麽晓得它是修行的基础?向下经文还有几个大段,文字不多,里面跟我们讲的「六度」,以十善为基础修六度,这在第十二面就是的。六度是菩萨行,菩萨没有十善的基础,六度不能成就,我们要觉悟。六度後面,这是在第十五面第四行,「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最後一行「四摄法」。再翻过来从念处、正勤到正道,这是第十六这一面,「三十七道品」。第十七面头一个字是错字,大家改正过来,「止庄严故」,它是止观,止、观、方便。诸位看看这个经文的排列,大、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全都在其中,全都是以十善业为基础。不认真修十善业就不是学佛,可以说,你在佛法里搞一辈子,你一无所成。你再仔细观察真正念佛往生的人,无论他是什麽身分,无论他是哪一个行业,在家、出家,决定具足十善业;不能具足十善业,决定不能往生。 </p><p>  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往生西方净土,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要做到,然後你才可以拍拍胸脯,肯定有把握往生。你这四句做不到,这个四句,我们过去讲的时候讲得很详细,孝亲尊师、慈心不杀,就是落实在十善业道上;如果没有十善业道,孝亲尊师都是假的,你也没有慈悲心,前面三句统统没有;都是落实在修十善业。所以希望同修们要特别的注意到,决定不能够疏忽,这个是佛法修学的根本戒里面的根本戒。 </p><p>  「受持三皈,具足众戒」,是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你没有这个基础,三皈五戒都没有办法落实;没有基础。所以,三皈五戒全是假的,都落於有名无实,说得不好听一点,自欺欺人,自己以为怎样怎样,到最後还是搞三途六道。印光大师教诫学人,他说得好!有人向他请教:「怎样能入佛法?」他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诚是什麽?诚就是具足十善业,这是真诚。心与十善业不相应,诚在哪里?诚,绝对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定要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落实在生活当中就是十善业,十善业的圆满就是如来的佛果。 </p><p>  诸位如果细心的话,我们常常看到佛菩萨的画像、佛像,菩萨像都没有,你看看佛的画像,佛颈子部分有一个圆光,圆光上面写了三个字,我们常常见的有用中文写的、有用藏文写的,也有用梵文写的,都是一个意思,念「唵、阿、吽」。「唵阿吽」是什麽意思?唵是身,阿是口,吽是意,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纯善,这三个字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圆满,成佛。大家不要看轻,等觉菩萨还要修,何况我们初发心?十善、五戒,常常连起来讲的,这是行门的根本,从初发心到如来地都不能离开,须臾不可离者,这叫道。这是正道,这是佛道,我们怎麽可以掉以轻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想想与这十个纲领相应不相应?不相应,那就是恶业。翻过来就是十恶业,造作十恶业的是三途地狱。佛在经上常常教诫我们,上品十恶,地狱的业因;上品十善,生天的业因。我们果然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我们自己将来往哪里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要想修福、要想修慧,今天总算是搞得更清楚、更明白了,决定不能够违背。 </p><p>  【七。永离邪道。行於圣道。】 </p><p>  这一条殊胜的利益,不必解释我们就能够清楚了。十恶是邪道、是三恶道,跟诸位说,不是人道。我们起心动念要落在十恶里面,你就是行邪道;你也修道,修三恶道,三恶道很容易修成就,果报在三途。你要不愿意堕三途,不愿意去当饿鬼、地狱、畜生,你就行正道;远离邪道,行圣人之道。诸佛菩萨都是走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佛道,十善业道是菩萨道、是圣人之道,我们要走这条路。走这条路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觉悟的人,真正回头的人,回头是岸。从哪里做?要从起心动念处做,这是你真做。 </p><p>  起心动念,一般凡夫、凡人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在自私自利里面生了一个根,根就是贪瞋痴慢,还有一个疑,这五种叫思惑;思是思想,你的思想见解迷惑了。疑是什麽?怀疑圣道、怀疑圣人,这才起贡高我慢,轻慢圣贤、轻慢圣道。十善业道是圣道,没有放在眼里,没有放在心上,轻慢,所以果报在三途。三途果报是自作自受,不是别人给你的。人天福报、三乘圣果,也都是自己造作、自己享受。虚空法界里面谁作主?自己作主。佛菩萨、大圣大贤,他也不作主;阎罗王跟上帝,也不给我们作主;都是自己造作,自己受报。这个道理佛讲得清楚,在世出世间一切圣教当中,唯独佛法讲得透彻。我们有幸得人身、闻佛法,这个殊胜的机缘不可以错过,真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所以一定要记住,「离邪道,行圣道」,这才是如来真实弟子,诸佛赞叹,天神敬仰。希望我们同学共同勉励。好,今天就讲到这里。</p>
110#
 楼主| 发表于 2007-3-18 10:14:00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第七八集)</strong></p><p>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一面,倒数第三行,从第二句看起: </p><p>  【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 </p><p>  这是断愚痴第八种利益。愚痴就是邪见,邪见就是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六道凡夫都执着这个身是真实的、身是自己的,佛告诉我们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身要不是自己,什麽是自己?有许多人听佛这个说法就生起疑问。这个意思很深,必须要很细心的去体会。依照佛法教诲去修行,修行就是逐渐修正我们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执着、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身确确实实不是我,它是什麽?是我所有;就正如同我们身上穿的衣服一样。衣服是不是我?不是我;这个大家知道,衣服是我所有。所以佛家讲「我」与「我所」,同样一个道理,这个身也是我所,不是我。 </p><p>  诸位要知道「我」是永远不生不灭,「我所」它有生灭,我们衣服时间穿久了、穿脏了、穿破了,不要了,换一件;「我所」有生有灭,「我」没有生灭。「我」有没有身?也有。佛法里面讲「法身」,法身是真正的我。所以佛在大经中常说:法身是不生不灭、无始无终。佛教诫弟子们,终极的目标就是教我们证得法身;证得法身在佛家就叫做成佛。什麽人证得法身?证得法身的人很多,在中国历代各个宗派里面,像禅宗明心见性的,这证得法身,所谓是大彻大悟。悟的是什麽?悟的是有一个不生不灭、无始无终的真我;悟的是这个身是假我。彻底搞清楚、搞明白了,不再疑惑了,他就能得受用。这个受用,大乘经教里所讲,如来果地上的依正庄严,这是他得的受用。 </p><p>  佛又跟我们说「报身」,报身是有始无终。报身是什麽?报身是智慧,能证法身的智慧。你证得之後,你觉悟之後,永远不会再迷失了。第三种讲「应化身」,我们现在这个身叫应化身。佛的应化,根本的原因是诸佛如来的本愿,一切诸佛如来在因地上,都曾经发愿度一切众生,这是因;缘,是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哪个地方有感,佛就在哪个地方应。再跟诸位说,法身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没有形相;虽没有形相,能现一切形相。我们今天所讲的,一切动物是法身变现的形相;一切植物、矿物,也是法身变现的形相;另外一切虚空自然现象,还是法身变现的现象。在佛教称「法身」,现在哲学家他们所称的叫「宇宙万有的本体」。佛法称作「法身」,这个是不生不灭。它所现的相,怎麽现的?大乘佛法讲得清楚。法身能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包括自然现象,是所现,能所是一不是二。如果把能现跟所现分成两类,这就是世间讲的哲学。 </p><p>  过去欧阳竟无大师说佛教不是哲学。为什麽不是哲学?佛法是一不是二,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一法身,能所是一不是二,哲学里头没有讲到这个事情。所以它不是哲学,它也不是宗教。宗教里面决定要崇拜一个神、一个造物主;佛法里头没有神,也没有造物主,佛法承认有神的存在。神是什麽一回事情?还是法身所现的。现的这些相差别这麽多,经论上常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怎麽回事情?唯识所变;是由於一切众生迷失了自性。什麽叫「迷失自性」?不知道事实真相,不晓得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这叫迷失自性。迷失自性之後,就产生了妄想分别执着。所以十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是这样变现出来的,叫「唯识所变」;於是自性性德不能作主,谁作主?妄想分别执着作主。这就是法相宗里面所讲的「八识五十一心所」作主,那就造诸恶业;纵然造一切善,在佛法里头,在大乘佛法他还是造恶业。为什麽讲造一切善还是恶业?因为它是八识五十一心所造的。八识五十一心所是妄心,不是真心;不是真心造的还是恶,真心造的是善。 </p><p>  由此可知,十法界里头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家讲的藏教佛、通教佛都是十法界里面的佛,他们造的都是恶,都不是善。为什麽?没有明心见性,不是用真心。用真心造一切恶都是善,所以绝对的善恶是从这个地方建立的标准。用妄心造一切善也是恶,没有见性;换句话说,你造作一切善业,你出不了十法界。用真心的,一真法界里面的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就是佛;分证佛,他们造恶也是善。怎麽知道?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胜热婆罗门做的行业,愚痴;甘露火王,杀、瞋恚;伐苏蜜多女,淫慾;杀、盗、淫,他是善。他为什麽是善?用这个手段度一切众生,帮助众生明心见性,帮助众生超越六道十法界,他用的是手段,所以他是善。这个佛在经上常讲的,这是诸佛如来的密义,太深密了,我们不懂,我们看到感觉得很奇怪,不是我们的境界。 </p><p>  所以佛讲这些事情,为度娑婆世界众生、为度十法界众生。他也有权巧方便,就是善财童子去参访,有礼敬没有赞叹;用的手段不善叫恶度,恶的方法能度一类众生。这看众生的根性,应当用什麽方法帮助他,就用什麽方法,佛没有定法,佛有能力观机,我们凡夫不能学。凡夫为什麽不能学?你没有离妄想分别执着,没有离妄想分别执着,你要学这个方法就堕地狱。这些话佛都讲得清楚,都讲得明白,我们要用心去体会,要细心去观察。 </p><p>  佛教化众生是分很多等级的,就像办学校教年轻人一样,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有研究所,每一个阶段强调某一个阶段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认识清楚,我们现在在佛教只能算是在小学,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麽我们修学,学了这麽多年,不能说不努力,不能说不认真,何以功夫不得力?何以不能跟古人相比?原因在哪里?我们没有从根本修。根本是什麽?十善业道。试问问,这十善业道我们做到了没有?这是佛法小学一年级的课程,无论大乘、小乘,显教、密教,都是用这个做基础。 </p><p>  我们讲净土,净土最基本的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唯有真正修十善业,前面三条才有,孝亲尊师慈悲才落实;如果没有十善业道,前面孝亲尊师慈心全是假的。这是第一个条件。具足这一个条件念佛,才生凡圣同居土;净业三福三条,具足两个条件,往生的时候生方便有余土;三个条件圆满具足,生实报庄严土。所以我们最低限度要把第一条做到,第一条就落实在十善业道。古人是走这个路子,所以他在短短几年时间就有成就。 </p><p>  我们今天疏忽了,不晓得这个道理,在修学上没有紮根,起心动念都落在自私自利,这怎麽行!换句话说,贪瞋痴慢没有舍掉。别人赞叹我们,我们欢喜;别人骂我们、侮辱我们,我们心里很怨恨。这就不行。这样搞法,功夫怎麽会得力?我们看看古人对於顺逆境缘的心态,听到别人赞叹,自己感到恐惧;「我做的是不是像他赞叹的?」不会生欢喜心。听了之後,人家赞叹我好;「我做得不够好,差得很远。」别人毁谤我们,自己一定回过头来反省,决定不怨恨别人;「他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一定是我做得不好,不能令他满意。」回过头来反省,改过自新。所以修行人的心地清净、平等、慈悲,没有一个恶的念头,没有一个不善的行为。与大众相处,只记别人的好处,只记别人的恩德,决定没有不善、抱怨的念头,这样才能修到纯善。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要不是上善,虽然具足信愿行也不能往生,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善心、善行从哪里培养出来的?是从一切顺逆境界、善恶人缘,从这里头修养成功的。 </p><p>  何以法身大士没有过?法身大士见一切众生、一切万物,只见性不着相,原因在这里。一切众生的性都是佛性,所以《华严》、《圆觉》里头说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现在是不是佛?当然是佛;佛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他从性上看的。凡夫看的就不然,凡夫是从相上看的;凡夫着相,佛不着相。这个说法,大家要是一下不能够体会,我们举个比喻说,比喻也是古来祖师大德所讲的。像贤首国师他老人家说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用黄金做器皿,做什麽器皿?造像。我们用黄金,同样的成分、同样的重量,我们造一尊佛像、菩萨像、声闻像、缘觉像、天像、阿修罗像、人像、畜生像、饿鬼像、地狱像,这十个摆在面前。佛见性不见相,全是黄金,价值相等,没有分别。我们人着相,这是佛菩萨,赶紧拜三拜;那个是饿鬼,讨厌得不得了,就起妄想分别执着。着相不见性,你心里头生好丑、生分别,这就是过失。 </p><p>  诸佛菩萨帮助我们,终极的目的在哪里?最终的目的,是教我们也要见性不着相;我们心就清净,心就平等,心里头一个念头都不生,善恶念头都不生。晓得什麽?晓得这个佛像跟饿鬼像、跟地狱像是平等的,一丝毫的差别都没有。金是真的,像是假的,我们不喜欢这个像,我们把像熔化之後,可以再做别的像,这就是讲性永远不变,相会变;相有生灭,性没有生灭。 </p><p>  诸位从这个比喻里头细细去体会,一切众生,在有情众生说佛性,无情众生说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所以诸位要从性上看,你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自然就生出来了,这是性德。如果落在分别执着上,你就迷失了自性,性德突不出来;生起是非、邪正、善恶,起这些妄想分别执着,全都是妄想分别执着。 </p><p>  佛在此地教导我们,如何能『不起身见,舍诸恶业』。这一条跟大家说,最低限度的地位是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小乘须陀洹果,初果,「不起身见」。我们要不在这上真正用功夫怎麽行?然後才体会到十善业对我们多麽重要!必须认真修十善业道,念佛才能往生;修学任何一个法门,你的功夫才得力。如果舍弃十善业道,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功夫不得力,就像盖房子一样没有地基。十善业道是基础,一定要知道。「舍诸恶业」,是要修十善业道,你才能够舍诸恶业;不修十善业道,你这个恶业舍不掉。换句话说,你生生世世随业受报,在六道轮回。这是常说的,善业你生三善道,恶业你就生三恶道,随业流转,苦不堪言,这是六道众生的真相。 </p><p>  学佛要开智慧,一定要觉悟,要了解这个世间事实真相。世间什麽都是假的,佛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经,圣怀法师、谢道莲居士他们两个人启请,我到香港他们两位接待。有一次谢居士她要送一个手表给我,那一天到街上去买手表,先到银行里面去拿钱。她银行里面有两个保险箱,打开来让我看,里面一些金银财宝装满了。谢居士前年死了,一样都带不去。我当时说了一句很难听的话,我说:「这都是你的?」「是!」我说:「太少了。」她感觉得很惊讶,她说:「法师,难道你有?」我说:「我有的比你多得太多了,我的没有法子计算。」她说:「在哪里?」我说:「你看看,你这麽多金银珠宝在这里,又不敢戴」,戴了走在街上怕人家把她的手砍断;「又不敢在家里放,放了怕有人偷。放在保险箱里,一个礼拜到这里来看一看、摸一摸就算是自己的,那太简单了。哪个珠宝店,我叫他拿出来,我看看、摸摸,都是我的,跟你有什麽差别?」人就糊涂到所以然,不知道用这些钱财去布施做好事,那是真实的功德,那是带得走的。放在保险箱,关在里头,一个礼拜看一下、摸一下,带不走的。世尊说众生愚痴、颠倒,愚痴颠倒就在这些地方。 </p><p>  所以我们自己要反省、检点,我们有没有这种愚痴、颠倒?要看破,要了解事实真相。财不要积,财要散,愈散愈多,愈多愈要散;决定不能积,一积就成病了,就成了罪恶。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所属分类: 小分队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9-27 23:04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