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了北京入冬的第一场雪。各个商学院明年招生的工作又启动了。真是一个春秋又一个春秋,没完没了的爱与恨啊(想学没完没了的词儿,记不全了,赫赫)。刚才浏览这篇帖子的时候,注意到有个朋友写了句,说BIMBA走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精品路线。赫赫,谢谢这位朋友如此的理解。北大国际的招生规模比较小,做精品倒是有条件的。但是这个年头,酒香也恐巷子深啊!BIMBA也许在外界看来没到招生季并没有铺天盖地的启动宣传攻势,但是BIMBA肯定是有自己的市场策略的,不过每年的名额就这么些,针对性一定比较强。 在BIMBA学习了有半年了。想起刚刚开学的时候写的一篇帖子,依然不能相信已经过去半年。对比申请时和入学后到现在的种种体会,我完全能够理解正在申请以及各位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对中国的MBA项目感兴趣做研究的朋友的心态(之前看到一篇叫做MBA八荣八耻的帖子,哭笑不得)。多数受过教育的人都倾向于认为自己可以做到客观。无论是没读过或者读完了,在申请或者不申请,在这个商学院或者那个商学院,发表评论的人都会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可以算作客观的。但是我在这篇帖子里,要说,我的看法带了很多个人感情。 首先,我觉得在中国办商学院的,都是牛人。实际上,在中国做任何事情,要做成气候,都不容易。而且商学院不是可以用来随便糊弄人的,因为它的目标市场是这个社会里最不好糊弄的人群。所以那些华而不实,企图用学位证书来蒙人的,肯定在这个市场混不下去。我始终认为中国现有的几个商学院,都是各有千秋,机会成本不相上下。所以,各位大可不必怀着敌对心态用所谓的各种指标来排位。竞争,也要友好。 再来,纯属个人体会。因为身在北大国际,对其有感性体验。感觉北大国际传承了北京大学的人文情结,整个项目,不仅强调商业,也非常重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也许对于我们这些辞了职,几乎花光了以前工作所有积蓄的全职学生来说,谈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显得不切实际。但我必须“不切实际”地说句公道话,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是人生的一部分,它可以完整你的人生,使你为工作做牛做马的日子充满意义。而且当你的心里不再被薪酬和各种数字堵满的时候,反而更能放手一搏。明天晚上,是北大国际一年一度的慈善拍卖会。感谢05PT的同学的尽心工作,懂得关怀别人的人才是更有竞争力的社会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