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ljyxjt在2006-10-28 18:54:00的发言:我对BIMBA 的2007在职MBA 感兴趣.通过和BIMBA 招办的联络,对这个项目感觉还不错. 但是,对于目前所面临的2007年后更换合作伙伴的事情,对于我们申请者来说还是希望学校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法,其实更换合作伙伴并不会说明这个项目不好,我们需要的是招生办能给一个比较明确的将来BIMBA 项目的发展方向.让我们看到BIMBA 的决心. 很冒昧提出这个问题,但我确实是想在不离开北京的前提下完成INTERNATIONAL MBA的学习.很希望BIMBA能够发展好. 谢谢! 我很理解你的心情。我们在工作中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因为公司给证交会提交了上市申请,所以公司高管不得不需要一段时间的静默期,结果竞争对手就利用这个机会窗大肆散布流言。回想起来,散布流言和盲目回应都是非常不 Professional 的做法。 学校如果有严肃的态度,就不会被流言所左右,不会做仓促的回答。我们要证明什么呢?我们又需要证明什么呢?是金子总会闪光。商学院终归还是商学院,既不会因为别人说几句好话而变好,也不会因为别人说几句坏话而变坏。因为我们是负责的人,所以就不要对没有发生的事乱表态。 尽管报考MBA的学友大多具有比较高的素质,但仍难免看不清方向和缺乏自信心(包括我自己),所以总想寻找依靠。打个比方,这就像很多女孩喜欢男朋友发誓许诺。但誓言和真实有什么必然关系吗?没有。这仅仅是一种暂时的快感和虚无的满足。往往那种信誓旦旦的才是大骗子。所以“誓言不敢听”“承诺不敢信”。同样,商学院的“誓言”和事实也是无关的。难道仅凭一个院长誓言,你就去报考吗?不见得吧。学员确实需要自我判断和自信心,需要体现一定的领导力。 BiMBA是一个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不仅林毅夫的中国经济分析,卢峰的管理经济学,马浩的竞争战略,西点军校合作的领导力培养,新生的Team Building ,等等,都是有特色,有深度的课程或活动。进一步讲,经济管理的分析能力不是一两门课就能培养起来的。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多样的学术活动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对MBA学员是一个难得的锻炼和熏陶。更进一步,BIMBA和CCER举办了大量的讲座,其中不仅有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顶级投行、跨国公司、咨询公司的主管。这些讲座往往浓缩了作者一生的精华,其中很多言语有如醍醐灌顶,恐怕会终生难忘。BiMBA的特点还有很多,诸如此类,就不一一列举了。 “远望方觉风浪小,俯视乃知海波平”。只要BiMBA的核心竞争力在,她就终将是一个一流的MBA项目。只要我们抱定了终身学习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任何暂时的问题都不会迷茫我们的方向。 回想入学几个月时间,BiMBA为我们做了大量尽心尽责工作,可以算有情有义。我们也定当无怨无悔,为BiMBA传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