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plateaubo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7 CUHK(香港中文大學)MBA申请—校友答疑

[精华]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6-8-24 09:32:00 | 只看该作者
节俭的中国,挥霍的美国&nbsp; ● 罗伯特·席勒 <p>  中国的储蓄率是所有大国里最高的。中国的国民储蓄率(未被立即消费掉的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包括公共储蓄和私人储蓄在内,大约是50%。恰恰相反,美国的储蓄率是所有大国里最低的,只占国内产值的约10%。其他所有国家几乎都处在这两极之间。 </p><p>  储蓄率的差异至关重要,而且毫无疑问是目前中国年经济增长高于美国整整六个百分点的主要原因。如果人们把一半收入都用来储蓄,那么他们的资金投入就能够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储蓄在很大程度上是良性循环:快速的经济增长带来了高额储蓄,而高额储蓄反过来又支持了快速发展。    </p><p><strong>中美储蓄率差距一直拉大</strong>    </p><p>  中美储蓄率的差距几十年来一直在拉大。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储蓄率是美国的两倍,而现在却是美国的5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p><p>  令人遗憾的是,对储蓄率的研究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有些国家的模式较为明显。产油国一般都乐于储蓄,而危机或内乱严重的国家则相反。但这两种模式都解释不了中美之间存在的差异。 </p><p>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民众对医疗、养老、教育的信心下降,以及就业安全感的减退可能是导致储蓄率居高不下的部分原因。但上述这些因素在美国也同样存在。 </p><p>  中国的高额储蓄也许更应归结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随着中国民众收入的快速增长,人们更容易想到储蓄,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习惯于更高的生活水准,对再多过几年苦日子也并不那么介意。他们也愿意容忍鼓励储蓄的国家政策。 </p><p>  举例来说讲,几乎在1979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同时,中国的储蓄也开始增长,储蓄的增长防止了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后人口的大幅反弹。已故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在发表于2004年的最后一篇重要论文(与Shi Larry Cao 合著)中认为上述人口变化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储蓄率的上升,原因是子女投资代替资本投资成了中国民众最主要的投资手段。 </p><p>  但收入增长和人口变化也并非全部的解释。归根结底,尽管收入增长、生育率下降是中国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色,但高储蓄、快增长的良性循环在中国的发展势头远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更为强劲。 </p><p>  事实说明中美储蓄率的巨大差异背后隐藏着其他的深层原因——它们反映了两国民众迥异的生活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对两国文化不同的渗透作用。 </p><p>  首先,尽管中国民众并不选举领袖,却对本国政府有着更深的信任。不久前的世界价值观念调查项目(World Values Surveys)显示,96.7%的中国民众信任自己的政府,而美国的比率仅为37.3%。同样,83.5%的中国民众认为国家由全民、而不是少数大的利益集团管理,而持这样想法的美国人仅占人口总数的36.7%。有了较高的信任度,中国政府和企业就能更好地推行严格的政策,促进储蓄和经济的发展。 </p><p>  不仅如此,尽管经济上的不平等在两国都呈上升之势,中国民众和美国民众的理解却截然不同。在被人们普遍誉为“机遇之国”(the land of opportunity)的美国,人们无法忍受贫困所带来的耻辱,特别是当整个国家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却没有任何一种文化能使贫困人口保留一点自尊。随着不平等现象的加剧,很多人为了保住脸面而消费,竭力维持着表面的成功。不仅如此,摆脱了窘困经济状况的暴发户尽情享受着刚刚得到的财富,他们的个人消费着实令人目瞪口呆。 </p><p><strong>中国人多把贫困看作过渡</strong>      </p><p>  恰恰相反,中国的贫困人口大多把目前的境遇看作一种过渡状况。文化大革命让人们记忆犹新,民众把自己看作这次共同劫难的幸存者,愿意为国家重建集体做出牺牲。只要想到子女或者孙辈能够成功和富裕,中国人就不会为自己的贫困而感到耻辱。就像战后的德国一样,人们把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奋斗看成一种骄傲,因为历史的转折正是在他们的手中诞生。 </p><p>  在美国,个人收入被看作绝对隐私,即使配偶也未必知情。而在中国,人们可以较为轻松地谈及自己的收入状况。特别是在中国农村,人人都清楚邻居的经济状况。如果人们已经知道你的收入状况,为了炫耀而大肆消费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p><p>  勿庸置疑,中国民众对高级轿车和品牌时装的消费日趋增长,但当在逆境中乐观向上、奋发图强的氛围还占据主流的时候,在公众面前炫耀高消费的乐趣会大打折扣。人们想得更多的是有朝一日要对儿孙们讲述当年的艰苦奋斗和在经济领域中的英雄故事。 </p><p>  中国储蓄超过美国的状况可能还要持续很多年。但随着下一代接管对国家的控制,这种状况将会发生改变。今天的孩子不会让国家曾经历的困难影响自己的生活态度。随着变化的出现,储蓄和容忍高储蓄政策的巨大意愿将会逐渐减退。 </p><p>   </p><p>·作者Robert J. Shiller是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宏观证券研究有限公司(MacroMarkets LLC)首席经济学家、该公司创始人之一,著有《非理性繁荣》和《金融新秩序:21世纪的风险》。 </p><p>文章原题:Thrifty China, Spendthrift America </p><p>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2006。</p>
22#
发表于 2006-8-24 09:36: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jeremy2000</i>在2006-8-24 9:17:00的发言:</b><br/>明天回香港,不知道谁还在学校,撮一顿 :)</div><p></p>Jeremy: 你回来了么?有没有时间小聚一下?我把手机号通过网站信息发给你
23#
发表于 2006-8-24 09:57:00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66" border="0"><tbody><tr><td class="globalHd" width="345"><span id="phdArticleTitle"><p><a href="http://www.gmac.com/gmac/ResearchandTrends/SurveyResearch/MBAAlumniPerspectivesSurvey.htm"><a href="http://www.gmac.com/gmac/ResearchandTrends/SurveyResearch/MBAAlumniPerspectivesSurvey.htm" target="_blank">http://www.gmac.com/gmac/ResearchandTrends/SurveyResearch/MBAAlumniPerspectivesSurvey.htm</a></a></p><p>MBA Alumni Perspectives Survey</p></span></td><td width="12" rowspan="3">&nbsp;</td></tr><tr><td height="15"></td></tr><tr><td class="globalTxt"><a name="Link1"><h1>What is the MBA Alumni Perspectives Survey?</h1></a><p>The MBA Alumni Perspectives Survey&nbsp;is a&nbsp;biannual follow-up study of past participants of the Global MBA&reg; Graduate Surveys.&nbsp; Each year, about three-quarters of those surveyed express interest in participating in longitudinal studies tracking their career decisions and job satisfaction.</p><a name="Link2"><h1>Latest Report</h1></a><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in 0in 0pt;"><span style="FONT-SIZE: 8.5pt; FONT-FAMILY: Verdana; mso-bidi-font-family: Arial;"><p><a href="http://www.gmac.com/gmac/ResearchandTrends/Tools/MBAAlumniPersp_Apr06_DataReport.htm">April 2006 Comprehensive Data Report</a><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span></p><p>The <em>Comprehensive Data Report</em> is a useful reference tool that provides data tables and summaries of the overall findings.&nbsp; </p><p>Major findings from the April 2006 MBA Alumni Perspectives&nbsp;Survey include:</p><ul><li>74% of MBA alumni are employed as managers, and 45% have received a promotion since completing their degree. </li><li>MBA alumni&nbsp;earn an average of $87,170 in base salary&nbsp;with a&nbsp;total compensation package equal to&nbsp;$113,959. </li><li>94% of the respondents state&nbsp;they made the right decision in pursuing the MBA degree.</li></ul></td></tr></tbody></table>
24#
发表于 2006-8-24 10:46: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Sherman_2003</i>在2006-8-21 11:35:00的发言:</b><br/><p>楼上的 soso8 兄弟已经在交换了吧?感觉怎么样?好玩么?</p></div><p>很好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谢谢师兄关心,以后还要多多请教啦。</p><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4 10:50:33编辑过]</font></div>
25#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7:15: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jeremy2000</i>在2006-8-24 9:17:00的发言:</b><br/>明天回香港,不知道谁还在学校,撮一顿 :)</div><p><font color="#2121ef"><strong>Count me! Some guys in class2008 will join us!</strong></font><br />&nbsp;&nbsp;&nbsp;&nbsp;</p>
26#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7:23: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modern</i>在2006-8-23 18:08:00的发言:</b><br/><p>剛從今年的outward bound 回來</p><p>有太多好玩的可以說 可以寫了 </p><p>所以....先不寫</p><p>等照片齊了文章好看了再post上來</p><p></p></div><p><font color="#4141f1"><strong>modern负责文字工作吧!</strong></font></p><p><font color="#4141f1"><strong>我收集大家拍的照片.挑些精彩的贴上来.大概需要3-5天时间.</strong></font></p>
27#
发表于 2006-8-24 22:05: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modern</i>在2006-8-23 18:08:00的发言:</b><br/><p>剛從今年的outward bound 回來</p><p>有太多好玩的可以說 可以寫了 </p><p>所以....先不寫</p><p>等照片齊了文章好看了再post上來</p><p></p></div><p></p><p>Modern大哥,以前一直觉得CUHK是很多不去欧美的人的最好选择之一,不过最近看了一些报道(估计是托,来指责中大的所谓10个问题之类的东西),虽然觉得言过其实,但也觉颇有可取之处....你也看过那个文章的,不知道如何评价?希望从你那里能够得到更多信息。谢谢....</p><p>well..我已經回了</p><p>請看我最新一篇回文&nbsp; (我回了這麼多 這麼認真&nbsp; 你卻來跟我說你沒看到我文章&nbsp; 這樣不行喔&nbsp; 我會說 "很不認真喔"</p><p>go and view it &nbsp; )</p><br />
28#
发表于 2006-8-25 13:33:00 | 只看该作者
<p>This is Jenking, one of the only 3 guys from mainland in CUMBA class of 2008.</p><p>Once I get my laptop, I think I can pay more time here with Morden, Plateauboy, and all alumni to help others. </p>
29#
 楼主| 发表于 2006-8-25 23:10: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Jabils</i>在2006-8-24 22:05:00的发言:</b><br/><p></p><p>Modern大哥,以前一直觉得CUHK是很多不去欧美的人的最好选择之一,不过最近看了一些报道(估计是托,来指责中大的所谓10个问题之类的东西),虽然觉得言过其实,但也觉颇有可取之处....你也看过那个文章的,不知道如何评价?希望从你那里能够得到更多信息。谢谢....</p><p>well..我已經回了</p><p>請看我最新一篇回文&nbsp; (我回了這麼多 這麼認真&nbsp; 你卻來跟我說你沒看到我文章&nbsp; 這樣不行喔&nbsp; 我會說 "很不認真喔"</p><p>go and view it &nbsp; )</p></div><p><font color="#1a1ae6"><strong>那篇文章的确是一个class2006的cumba学生写的(我们这个班算class2008).我觉得你用平常心去看待它就可以了.</strong></font></p><p><font color="#1a1ae6"><strong>办商学院就如同办企业一样,起落沉浮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们欣喜的看到,今年开始cumba有了很大改观.在课程设置和学校资源投入上较之前面几年有很多改进.至于产生的效果,我估计要等到明年年中才能见分晓了.</strong></font></p>
30#
发表于 2006-8-26 02:41: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Sherman_2003</i>在2006-8-24 9:36:00的发言:</b><br/><p></p>Jeremy: 你回来了么?有没有时间小聚一下?我把手机号通过网站信息发给你</div><p>Sorry, Sherman, I just logged on CD today and am&nbsp;already&nbsp;back to&nbsp;hongkong now. Hope to see you sometime in SZ in near future</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所属分类: 小分队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11-10 06:42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