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30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申请总结] 2024 Fall Finance PhD 申请总结

[精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18 20:3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phd申请的路上,从cd上面获得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因此也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给论坛添砖加瓦,帮助之后的申请者。我已经尽量披露有用的信息了,但是因为不想暴露身份,所以有一些信息还是有点模糊,希望大家能理解。(也请大家尊重个人意志,不要挖身份,感恩)

一、背景
教育背景:Top2金融本硕,有北美、欧洲交换经历,GPA ~3.8,TOEFL 109, GRE V160 + Q170 + AW 4

科研经历:本科阶段除了毕业论文外0科研经历。我是本科要毕业的时候才萌生读博的想法,研究生阶段才开始收集相关信息,某种意义上算是起步很晚的选手了。读研期间给校内老师做RA,主要工作是处理数据。在一个暑假还参加了一次暑研项目。因为起步很晚,很多跟科研相关的东西都是研究生阶段才开始摸索、累积,所以申请时没有任何publication或working paper。

经济学、数学课程:经济学课程只有中微中宏;数学课程只有基本的高数、概率统计、线性代数。这应该也算申请者里面比较弱的数理背景了吧,而我在申请的准备过程中也确实时常为此感到焦虑。但是从申请过程中和各种老师的交流来看,一些项目的老师还是相信这方面能力是可以通过phd阶段的training补上的,所以招生的时候也不会过分地emphasize数理背景。但不可否定的是,基本的数理能力还是得有的,比如GRE Q太拉胯就说不过去了吧?

二、申请材料

推荐信:本科毕业论文导师、硕士做RA的教授、交换期间的授课老师(只有课上课下的交流,没有跟老师做过研究)。

老师们帮忙提交推荐信的时候,似乎是有一些额外的信息需要填写的,所以还是有一些工作量的。我建议还是提前和老师沟通好,确认老师是否愿意帮忙填写所有的推荐信,并且发送推荐信链接的时候也可以尽量为推荐人们多想想,比如尽量集中地发送推荐信链接,这样老师也比较不容易漏掉。不过这会需要你提前了解每个学校系统发送推荐信链接的流程,因为有的学校是可以即时发送,有的学校是需要提交整个申请后发送,要不要做这部分工作大家可以自行斟酌。

不同项目对推荐信数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比如大部分项目都是要求3封,但是英国、亚洲的很多项目又只要2封,这些信息也需要大家自己提前收集。如果有多封推荐信可以选择的话,可以根据推荐人可能写的内容以及推荐人的network决定邀请哪位推荐人填写。

Statement of Purpose/Personal Statement:我的文书主要回答了这几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读phd?我为了读phd做了哪些准备?我读phd的时候打算做什么方向的研究?我可以给这个项目做出哪些贡献?我读完phd打算做什么?为什么我想要来你们这儿读phd?需要每个项目customize的就只有最后一个问题,这需要我们去翻阅官网了解项目的设置、教授们的研究方向等等。我个人觉得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了解自己是不是适合这个项目的机会。有一些项目最开始我并没有什么感觉,但写着写着觉得还挺喜欢的。有的项目最开始觉得还不错,写着写着觉得我们可能其实不合适(而最后也的确被脆拒hhh)。

篇幅上,我控制在2页,大概是800字左右。我猜测招生老师审材料的时候大概率不是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很可能是干活干累了,过来审审材料放松一下。这种情况下,我感觉如果太晦涩难懂或者太长的内容可能会直接放下?而事实上,我这么短的文书似乎也没有影响我的申请,所以感觉不需要有“以量取胜”的心态。

在美国的申请里面,有时候除了提交statement of purpose还会需要提交personal statement。仔细了解会发现,其实他们要的是类似于diversity statement的东西,就是讲讲你这个人是怎样的,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成长经历可以给项目带来一些diversity之类的。可以写的方向,一般会有一些official instruction可以作为思考的起点。

Research Proposal/Writing Sample: research proposal确实是申请材料的一块硬骨头,需要自己看大量的paper去找到可以做的课题。我个人是觉得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这苦可能还是得硬吃?至于writing sample,我有时候直接把我的research proposal作为writing sample提交了。如果项目同时要求research proposal和writing sample,那我会提交我本科毕业论文的翻译版。

CV/Resume: 我的CV只有一页,包括教育经历, research interest, 科研经历,实习经历,其他(语言、软件、兴趣)这几个部分。我觉得不需要花里胡哨的排版,可以参考别的phd学生或者教授的cv的格式来。我压缩到一页的主要考虑也是觉得太长了没人看。

三、申请情况

申请项目:考虑到商学院录取率不高,我申请的学校比较多。非常感谢我的推荐人都非常给力,没有限制帮我提交推荐信的数量,所以在确定数量的时候更多考虑自己的精力。

亚洲:CUHK, HKUST, SMU
欧洲:HEC Paris, INSEAD, SSE, SFI, Bocconi, Tinbergen
英国:LSE, IC, UCL, Warwick
加拿大:Toronto, UBC
美国:Cornell, Rochester, UMD, UIUC

除了Bocconi, Tinbergen, Cornell以外,都收到了interview invitation,最后在不同的地区都有一些offer, waitlist和rejection。有些面试来得比较晚,而手头已经有比较理想的offer,就没有参与面试了。关于面试,我觉得论坛里前人分享的信息已经很充分了,没有太多要特别补充的。其实大部分面试的问题都大同小异,几乎都是self intro,why phd, why finance, why our program, research interest, research experience. 我觉得要特别整理好自己对过去的研究经历以及研究兴趣的理解,这些都是会被深挖的内容,随便画大饼一抓一个着。我觉得面试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最后的Q&A,它是一个你能够获得项目非公开信息很好的机会,有哪些你觉得你很关心的东西而官网没有写的,你就可以借这个机会问一下,比如department culture, 非常规学术互动等等,不要浪费这个了解对方的机会。申请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关于选校: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方法。我先是通过一些research ranking(e.g. UTD, ASU),选取金融刊物(e.g. top 3 journals),整理出一个最初的list,我最开始的list去到top50的学校。然后开始做加法,比如推荐人建议申请的学校,比如一些北美外在自己国家还可以的项目等等。然后再做减法,比如我自觉top10这种级别的学校跟我是没什么关系的了,所以先铲走。然后就是一个个program的网站去翻,主要是看几个东西:(1)current phd students' profile. 你的profile纸面上跟他们过去的学生差多少?这个可以用来评估成为炮灰的概率。(2)项目的average placement是不是你觉得能接受的?如果你无法接受的话,可能还是别报比较好?(3)教授们的研究方向匹配吗?比如more theory or more empirics? more assets pricing or more corporate finance? 当然还可以继续更加细分,但是主旨就是看看你进去后,有没有可能找到老师指导你做你感兴趣的题目。当然,我们也不能期望自己在读phd之前就已经把自己的定位找准,但是我个人经验是,大概方向能match上,其实会对获得好的申请结果很有帮助。毕竟,如果对方都不觉得能够在你喜欢的方向上给到比较好的指导,为什么要收你而不是更匹配的学生呢?一些项目,如果你自己了解完后,自己都不觉得适合的,不如就不申了吧。如果你都没法说服自己,又怎么能说服对方呢?(4)项目设置、funding等关键信息。

当然,我的方法仅供参考,因为它确实会给自己提前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但无论如何,大家可以灵活地根据自己的精力、risk appetite调整策略。

关于陶瓷:在网上经常看到人说申请前去陶瓷教授,我申请初期也疑惑了很久。我了解了一下,金融的项目大部分都是admissions committee做决定,感觉陶瓷的意义不大?而我自己也是没有陶瓷任何老师。除非说对方院校有什么老师你非跟不可的,或许可以提前问问人家未来有没有收phd学生的计划?其他的话,我也不清楚陶瓷的意义大不大了。

在我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我只了解到mcgill是导师制的,最好是提前陶瓷老师,进去后好像不太方便换导师。

四、一些不知道有没有用的信息

最后也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申请季和不同项目教授们互动了解到的信息,当然有些东西是比较主观的,大家可以看着参考。

CUHK根据我和CUHK老师们的接触,我感觉他们的department culture还是比较友好的,老师和学生也会有一些学术上的合作。他们甚至有的课会邀请其他top school的学者来上,对于学生来说是建立connection很难得的机会。

SMU面试的时候,提到他们算是亚洲高校里研究方向比较全面的department了,另外也有pure theorist and pure empiricist,这很难在其他亚洲学校找到。这对于想要在头两年继续探索不同方向的人来说还是非常有益的。(我并没有一个个翻阅不同亚洲院校的老师的profile来验证这个信息,大家有需要的可以自行验证。)

SSE我接触下来感觉他们挺友善的,并且也有很努力地在改善他们的phd program,比如会创造更多跟学生的informal interaction,e.g. weekly lunch。平时也有不同方向的reading group,可以让学生跟教授有比较轻松的对话机会。他们让学生有supervisory committee with 3 professors,让学生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搭配不同的professors,从而不会过分地跟一个supervisor绑定。我感觉这样的安排也挺有吸引力的。phd coordinator跟我说他们实施这些改进后的学生逐步会开始上market了,预期placement可以看到改善,大家可以多多留意、考虑申请。

INSEAD:INSEAD有新加坡和法国两个campuses,资源是共享的。Department culture感觉不错,教授和学生的office很近,interaction非常多。不同专业的phd之间的interaction也非常充分,甚至会达成一些学术合作。他们也有very dynamic life, 较多地邀请不同的学者到学校来。另外,我觉得他们也有比较强的growth mindset,更加相信很多技术上的东西是可以phd期间跟上的。

HEC Paris: department culture非常好,教授们也都非常supportive。课程设置方面,头一两年的课程是跟ecole polytechnique和ensae一起上的,可以选的课挺多的。他们的培养方案相对很多其他的项目来说,更加灵活。其他的信息感觉他们官网的信息还是挺全面的。

SFI-EPFL: SFI的申请是各个campus自己收人的,也就是说提交一份申请,每个学校都有可能捞你。EPFL跟the University of Lausanne共享一个楼,所以可以接触到的professors and peers会比纸面上的更多。他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相对flat,大家相处都挺好。同样地,他们不过多地把学生和某一个教授绑定,给予学生更多的flexibility. 因为教授们许多都有较强的US connection,他们的学生在上job market前如果想去美国高校visit,教授的network也是可以帮到学生的,他们表示自己的学生大部分都会上US market,感觉对学生资源上的支持还是不错的。

Toronto: department culture非常好,教授们还挺真诚的。听说如果事先修过三高,可以申请免修。另外因为是加拿大最大的公立学校,学术资源还挺多的。

如果我的分享里有任何错误的想法,也欢迎前辈们及时指出,避免我把以后的申请人误导了。希望大家在追求学术梦的路上也都一切顺利,共勉!
收藏收藏6 收藏收藏6
沙发
发表于 2024-3-18 21:54:09 | 只看该作者
好厉害,感觉总结得很好!
板凳
发表于 2024-3-20 23:43:10 | 只看该作者
请问lz 推荐信的强度怎么样啊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4-3-21 08:34:14 | 只看该作者
Adam_Kafka 发表于 2024-3-20 23:43
请问lz 推荐信的强度怎么样啊

从结果来看,应该强度都还不错吧。我其实也不知道推荐人写了什么,但是在跟他们的交流中,感觉他们的态度还是挺认可并且支持我走这条路的。
5#
发表于 2024-3-21 09:11:58 | 只看该作者
lingling1998 发表于 2024-3-21 08:34
从结果来看,应该强度都还不错吧。我其实也不知道推荐人写了什么,但是在跟他们的交流中,感觉他们的态度 ...

lz申请结果真的挺好的 祝贺 可以问一下lz的校内ra做了多久吗
6#
 楼主| 发表于 2024-3-21 13:48:09 | 只看该作者
Adam_Kafka 发表于 2024-3-21 09:11
lz申请结果真的挺好的 祝贺 可以问一下lz的校内ra做了多久吗

谢谢~ ra的话,抱歉我很难给一个很精确的回答。因为是校内的老师,我approach老师之后一直都有断断续续地做一些事情,所以很难给出具体的时间。
7#
发表于 2024-3-22 00:17:55 | 只看该作者
lingling1998 发表于 2024-3-21 13:48
谢谢~ ra的话,抱歉我很难给一个很精确的回答。因为是校内的老师,我approach老师之后一直都有断断续续地 ...

感谢lz 不好意思因为今年秋季我应该申请所以有点焦虑 可能多问一些 想问lz推荐人的connection怎么样呀 有牛人推吗
8#
 楼主| 发表于 2024-3-22 08:18:14 | 只看该作者
Adam_Kafka 发表于 2024-3-22 00:17
感谢lz 不好意思因为今年秋季我应该申请所以有点焦虑 可能多问一些 想问lz推荐人的connection怎么样呀 有 ...

理解。这要看你怎么定义connection了,是互相知道、互相认识、还是铁哥们儿?实话说,我也不知道推荐人跟不同的学者connection去到什么程度,我也不知道他们的connection能发挥多大作用。或许你跟推荐人直接探讨是最理想的?

我国内的推荐信都是海归年轻教授,我猜relatively weak connection可能有点儿?relatively strong connection就算有也绝对不多。我认为这几封推荐信的优势在于推荐人跟我有与科研相关的interaction,能够从科研表现、科研潜力等方面入手去评价我。我国外交换期间拿的推荐信,必然是有relatively strong connection,欧美之间的学术交流比较多是undeniable fact,多少互相会认识、熟悉得更多一些。但是信的劣势在于,我没有跟推荐人有直接的科研相关的interaction,所以推荐人写什么内容是我难以捉摸的。
9#
发表于 2024-3-22 12:03:53 | 只看该作者
lingling1998 发表于 2024-3-22 08:18
理解。这要看你怎么定义connection了,是互相知道、互相认识、还是铁哥们儿?实话说,我也不知道推荐人跟 ...

谢谢lz 祝lz学术生涯顺利
10#
发表于 2024-3-27 23:52:50 | 只看该作者
总结得挺好,那到底有哪几个学校给了OFFER,用实力说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4-27 20:4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