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本申请商学院如同盲人摸象,迷茫无助之时,在这里收获了很多善意的建议和鼓励,遂记此贴,希望能对我们的academic community有一点点小小的贡献。我尽量写的简洁,略去了个人经历的部分,留下可能是共通的经验/教训。
I. 准备申请的教训 —— 不要过度焦虑
相比申请季这一两个月,准备申请的一年多我过得不太开心。现在回头看时,发现当时焦虑了很多根本不值得焦虑的事情,压力和焦虑影响了自己更投入地学习和研究,也让自己没有做更有价值/对申请更有帮助的事情(比如口语)。
a. 没有必要过度焦虑时间 对于陆本申请者,准备申请时间有限是客观情况。当申请季跟更多的学长学姐聊我才发现,大部分本科申请者研究经历的积累都集中在当年三月份至十一月份。所以直到提交申请前的时间,都是做背景准备/提升的有效时间。
b. 没有必要过度焦虑connection 在太多地方看到“connection >>..."的评论,以至于申请季开始之前我对自己没有北美强connection这件事产生了深深的焦虑。Connection在PhD申请时确实很重要,但亲身体验是: 对于大部分target Top 20以后的申请者而言,除非是极其直接的connection (比如你跟着这个program的chair做研究),否则平均意义上而言connection绝对不是dominant factor。这意味着: - 平均意义而言,connection只能确保面试的门票,陆本申请者完全可以凭借本身的profile冲进面试圈;
- 到了面试圈,本身的profile更重要:老师更关心你接受了什么样的训练,做了什么样的工作,有什么思考,感兴趣的方向,以及在面试过程中呈现的personality。
- 由于是平均意义,陆本同学把注意力/精力/希望花在某一两个dream school/target school上风险会很大。
c. (也许)没有必要过度焦虑publication/research experience 加上“也许”是因为这取决于不同项目的选人偏好:是更appreciate mature research skills还是research sense/potential。从自身面试经历和最后结果来看,有相当一部分program是十分关心后者的。他们也好奇我们在研究学习中的出发点和思考的脉络,基于这些思考我们做了哪些努力/工作,这些不一定非要通过完整的文章体现。事实上,不一味地叠RA buff呈现出来的信息或许更加personalized,也更容易出彩。其实我很早就知道这点但不听,现在跪着给某老师唱征服..
II. 面经
从我的面试体验和结果来看,最重要的确实是是否跟项目合适。我申请了一些蛮好的但其实自己并不太契合的项目,从体验上讲确实浪费钱也浪费老师和我的时间...
1. 需要强connection的:Uchicago Booth, Upenn Wharton 2. 普通陆本不要浪费钱的: Stanford GSB (可以试试Standford MSE), CMU OM 3. 可能更appreciate mature research skills的:面试时间短的(比如Duke OM, Yale SOM) 4. 宝藏好项目:Purdue QM, Colorado Boulder OM 5. 十分十分supportive/positive(说明系里重视PhD的培养,我觉得是个好信号; 在好氛围里学习应该也会更可能开心), 同时有宝藏老师的:IU Kelley OM, UTD OM,UCLA DOTM 6. 最好要(交申请前)陶瓷的: GT ISYE, Umich IOE 7. 喜欢optimization/theory sense 好的同学可以(据说,非实际经验)试试:CMU OR/ACO, GT ACO, Duke DS, INSEAD DS 8. 比较appreciate business sense/ industry experience: INSEAD TOM, 以及大多数跟INSEAD有关的老师
III. Other tips
1. 避免无效信息过载. 2. Keep professionalism, 重视自己做出的commitment. 3. Keep positive, supportive, and friendly.
感恩感恩,以及大家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