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背景】211本科,GPA专业前三,国家奖学金获得者,GMAT 750,TOEFL 114. 十年工作经验(consulting + M&A).
【纯DIY申请】没找顾问的原因: 1. 关于是否要读MBA还有很多顾虑,不想为申请投入太多成本; 2. 其实有咨询一两个中介顾问,最后觉得由于本身自己工作习惯,增加和顾问沟通这一环节实际上会降低自己的效率;3. 对于顾问的好坏也有很大顾虑,了解到有很多申请人因为遇到不靠谱顾问甚至被误导的情况;4. 申请过程中发现整个MBA community的免费资源太多了,反正读MBA必须要networking,不如申请过程就开始练习发掘资源。Afterall, beingresourceful is a leadership trait;5. 自我感觉英语写作能力还不错,对写essay甚至有点期待。
【R1申请学校】Wharton, Sloan, Kellogg, Tuck, Darden, Ross, Johnson
【录取学校】Wharton, Kellogg($), Tuck ($$$), Darden ($$$$全额奖学金), Ross ($),Johnson ($$)
【关于英语和GMAT/TOEFL】本身英语基础不错,从高中起就获得过不少英语演讲奖项,读过大量英文原著小说和非虚构作品,另外工作中直属汇报老板是美国人,日常讲英语也比较多。其实我建议大家对英语重视起来早早准备,因为MBA对英语的要求不要仅限于G/T,未来读了MBA参与Case谈论以及找工作中英语能力都非常非常重要。
【回击申请中种种误导人的传言】
- 大陆背景申请难:请注意,难的不是大陆背景本身,而是缺乏多元化和跨文化的工作经历,或英语不够好。现在MBA的recruitment从Day 1甚至没开学就开始了,没有时间让你学英语,英语不好在一定是限制未来找工作的重大因素。另外,MBA主要的教学方法是case method, 之所以在招生过程中组建一个多元背景的班级,就是希望每个不同背景的人能够分享不同的perspective,英语不好的话在课堂上很难有contribution。有些学校,比如HBS和Wharton,会觉得只有托福分数是不够的,会在申请表里专门有地方让你解释你的英语能力、平时的英语使用情况等等。所以,一定要从头开始重视英语。
- 大龄申请人难:除了我自己的经历,还认识好几个其他优秀的大龄申请人,并不觉得会比其他年龄难,虽然各个学校的录取的大龄学生会偏少,但本身大龄申请人也比average age的申请人少,整体录取率应该差不多。实际上大龄申请人一般可以展示更多的leadership experience,是会比其他人能够有更多的contribution的。
- GMAT决定论:GMAT truly只是申请的一部分。低Gmat的申请人,尤其是非美国教育背景的国际学生,学校录取你的话需要take a risk,你需要想办法展示自己的intellectualvitality。靠700左右GMAT成功录取M7和S16的中国人也有不少例子。
- 对中介机构的宣传文章take a grain ofsalt:很多中介的宣传文章往往把申请人写得条件非常一般,录取某某学校全靠中介拯救;或者只写出申请人的一部分情况,不提其某些特殊点,让你看到我们可以把这样的人都送到某某学校。实际上当你了解这些申请人背后的故事之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很多申请者本身就非常优秀,这些文章实际上极具误导性。甚至,某些机构的顾问发出的意见说是一派胡言也不为过。举个例子,前几天Wharton R2面试发了后,我看到某大机构的某知名昂贵机构的一姐级顾问对Wharton面试侃侃而谈,说中国人都太nice了群面中一片祥和,鼓励学员“sharp、较真、出彩、脱颖而出”,并遗憾的说可惜学员大多“不愿冒这个险,情愿平庸”。我看到这篇文章惊呆了,此“知名顾问”对于Wharton TBD群面的理解竟然完全错误还敢误人子弟,幸好他们的学员,可能下了更多功夫,远远比这个顾问聪明。Wharton TBD 的初衷就是改善学校的cut-throat的名声和文化,TBD不是用来选拔出彩和脱颖而出的人,而正是用来淘汰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强、要“胜出”的人. It’s about inclusivity and empowering team-members. 并且,我在准备Wharton面试的过程中,一共在CD申请群、clearadmit和GMAT club等参加了十几场mock,不是只有中国人nice,每个国家的人都是一片祥和(大家都比这种所谓的知名顾问聪明得多)。
【申请中的一些经验分享】
- 如果是R1申请,尽量申请参加各个学校的为期两三天的各种Diversity Conference,比如:Tuck Darden Ross和Johnson的Diversity Conference和Women in Business Conference等,这四所学校的我都有参加,其programming和一些学校录取后的活动比如Day at Kellogg(DaK)类似。这些会议都需要提前申请(一般提交简历+写一篇essay),但太值了,有的学校对参会者免申请费,而且这种两三天的会议是绝佳的和AO深度互动、和校友及current students networking的机会,并且会提前认识未来的同学。按照我的经验,参会者由于经过了初步筛选,加上这个深度互动的两三天,最后基本都得到了录取。
- 关于Essay, 我个人坚信觉得经过深入的乃至非常痛苦的reflection, 每个人是都能挖出来好的故事的。在Round 2, 我帮助一个非常非传统背景的一个朋友进行了痛苦的挖掘(实在是因为是多年好友才倾情相助,说实话帮他的这个过程连我都很痛苦,比我自己搞申请都要难),他在Round 2申请了Darden Tuck Wharton HBS,目前除了HBS都拿到了面试。
- 多Networking校友自不必说,我也建议多结交其他申请人、交流经验,我自己虽然DIY,但是在申请过程中结交了两三个紧密相伴的姐妹,互相学习、互相分享、互相鼓励,有非常大的帮助。当然,这个过程你也可能遇到很多乱七八糟的申请人,对于一些没礼貌不、自己不愿努力、啥也不会光想让你帮忙的人,就尽早远离吧。
- 如果有需要申请帮助的人可以私信联系我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少走一点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