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在前面的话 在过去的几年里面,我曾经在业余时间独立帮助过20+同学修改金融工程硕士申请和求职简历,这些同学拿到的录取包含了所有的 top金融工程项目 (princeton mfin, cmu mscf, columbia mfe, baruch mfe etc.)。 经我修改过的简历还被某几个top金融工程项目的director重点表扬过。 我本人现在不从事任何有偿文书工作,这次写这篇文章,纯粹是为了分享经验。 文章本身读起来会比较枯燥,但对于有需要的同学来说,认真阅读之后应该还是会有获益的。
首先要说明的是,虽然下面的建议和方法对于大部分人都是有效的,但是效果多少,还是取决于自己本身的硬件和积累。 我简历写得比较好,一部分也源于我的学业、职业经历 —— 我自己是常青藤商学院博士,所做的研究和量化金融很相关,又有几段美国不错的投行、买方的工作实习经历。 因此看待同样的经历可能会有更广,更深的思考。但即便如此,这也并不妨碍大家从下面学到自己想要的,获得相应的帮助。
简历是申请硕士,找实习、工作里最重要的书面材料,也是面试官了解你最重要,直观,快速的途径 。 而其他的材料,比如essay,由于篇幅过长,往往都很难被完整认真的阅读。
很多人会认为,写简历只要按照差不多的步骤,最后就都能得到一个差不多的结果。 比如,网上找一个模板、找师兄师姐要一下他们的简历,照着把自己的经历拼凑上去——这其实是完全错误的。 简历写作是一门艺术,但更是一门有法可循的科学。 简历的好坏不是“玄学”,是有着清晰的差异。 对于绝大部分人,无论是什么样的背景,都可以通过严格的,科学的,清楚的步骤去大幅度的提高自己简历的水平。
我这几年看过了很多份背景各异的同学的简历。 其中有背景一般的申请者,也有已经是top mfe项目的在读学生。可是绝大多数简历都并不令人满意。如果把简历的效率定义成“传达出的实际背景的质量”的话,大部分同学初版简历的效率都是非常低的。这也说明简历写作的问题是非常普遍的。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大部分同学的简历都有很高的提升空间。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我的建议后,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切实的提高自己的建立水平。这前后的差别,不是70分到80分的小变化,而是60分到90分的大提升。 此外,虽然我所修改过的简历大部分都是金融工程相关,其中high level原则和建议也是适用于别的专业的,不过需要大家自行思考。 下面是正文。 先放一张自己的简介
2. 什么是好的简历──必须知道的原则
简历写作中要回答的最重要的问题是: 你写的简历是干什么用的? 我想很多人虽然在不同的阶段写过很多次简历,但往往并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更多只是把简历当作一个必要的申请材料而已。 不过,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简历写作的最高指导原则,也是写作过程中修改方向,权衡取舍的决定性因素。
简历的根本任务有且只有一个 --- 给对方(面试官,招聘者)展示你对于岗位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申请者。
这句话看起来很笼统很简单,但是却需要深入的思考。 第一: 它指出了简历最根本的任务是证明你对于申请的位置的合格与匹配。 也就是说,简历不是为了告诉别人你是谁,你做过什么,你喜欢什么爱好什么,而是要告诉别人为什么你的背景、你的经历对于你所申请的岗位(无论是硕士项目还是工作实习)是合格的而有竞争力的。 第二,这个原则说明了你的简历的对象是对面的招聘者,而不是你自己。 因此,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以对方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简历。 这就需要申请者去思考几个问题,譬如说简历写的经历招聘者是不是能够读懂并且理解? 即便能够读懂,会不会因为读的太费劲而不开心? 你所写的东西是不是招聘者在第一时间想知道的? 对于简历的任何一个部分,都要用这些标准去好好检视。 第三,这句话表示,你所展示的能力要与你申请的岗位所匹配。 那么,你对于要申请的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是不是足够了解? 你所展示的东西,是不是足够匹配? 以金融工程为例,需要的能力有统计,数学,计算机,金融等等。 你的各个经历是不是能够多维度展示这些能力呢?
对于大部分非博士非资深的申请者来说,简历只能写一页纸(a4或美国信纸)。那么这个就是一个天然的约束,纸张的篇幅就是一个稀缺的资源。 从一个优化的角度来说,简历的写作就是一个最优化问题, 即 maximize 展示和岗位匹配能力, under constraints of 自身现有经历加上一页纸的篇幅。 从这个角度来说,简历上各个部分的相对长短,不应该取决于你从事这些事情的时间长短,而取决于它们对于你所申请岗位的重要程度。 举一个例子,你在a公司实习了六个月,在b公司实习了两个月,但是b的经历和申请岗位最匹配,那么简历上b的长度就应该比a的要长。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永远不要假设别人能够很轻易的读懂你的简历。 我想我在量化金融领域算是比较了解的(起码对于junior level来说),但是我一次又一次发现读懂别人简历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耗时耗力的过程。 这不是因为简历上面的经历很复杂,而是因为写作的过程缺乏逻辑清晰的flow造成的。 申请者写简历的时候,是完全了解自己的经历的,因此写上去的东西怎么都能看懂。 但是,简历的阅读者是完全不了解这段经历的背景的,所以你的“平铺直叙”的写作,对方阅读起来很可能就是非常困难的。 对于面试官来说,如果简历读起来费力,我想他/她是不会也没有必要有我这种耐心的。 因此,写简历一定要非常注意别人是否能够理解。 一个小的tips是写完之后找同学或类似背景的人来读。 问问对方,你能在三分钟或者初次阅读中了解我做了什么,展示了什么能力吗? 如果对方说是,不妨问几个你认为对方应该理解的具体问题,比如说你认为我在这段实习中做了什么,难点是什么。 简历要修改直到这几个问题都能被清楚回答为止。
3. 量化金融方向简历的结构下面一页ppt是我所推荐的,或是说mfe领域比较常见的简历的结构。 我想对于大部分申请者来说,应该是比较熟悉的。 有几个地方可能需要注意一下,第一,教育背景对于大部分junior申请者来说都很重要,因为这时候的申请者往往业界经历并不丰富。 第二,科研或者课程项目的经历可以作为对业界实习经历的补充(尤其对于比较hardcore的专业来说),因此也可以考虑去放到简历上。 这对于实习经历困难户来说,会比较有效。 但是在写科研或者项目经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去突出和申请专业相关的能力。 比如说我做了一个偏物理方向的科研,但是我要申请的是金融工程的硕士,那么我在写这段科研的时候就要强调那些可以迁移到金融工程的能力,比如编程,数值计算等等,而要淡化偏物理的方面。 关于最重要的经历写作,我在下面的ppt会具体展开写。
分享一下我的知乎专栏量化博士经验分享 (https://www.zhihu.com/column/c_1437412663890931712),会不定期发布我日常的一些感悟,欢迎大家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