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08085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9-7-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这些日子忙完了申请,忙完了毕业设计,忙完了短暂的毕业在校日子,好像可以静下来回顾一下自己的申请过程了。在CD上获得了很多帮助,前辈以及同龄人的总结和思考对我帮助很大,也决定回馈一下CD。
Part1 背景介绍
楼主本科是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学的东西有点多,涉及到的领域也稍微多样一点。本科院校是一所工科985,今年刚刚庆祝了百年生日。
GPA:82;IELTS:7.0;GMAT:无
实习经历:一份一个月的制造业暑期实习,岗位是销售。(高大上一点是叫中国营销工程师)
国际经历:SRA(青年师生赴美社会调研项目)--在洛杉矶调研当地比如消防局养老院这样社会机构(体验感很好)
活动经历:有做过国际赛事志愿者;自己联合家乡企业办过读书会;还有一个没来得及成长起来的创业项目以及其它一些些许的活动参与经历
Part2 申请过程
有一说一可能我经历的东西要稍微多一点点吧。从决定跨专业开始,在很长时间的对于国家,学校的了解后,我决定全DIY申请ESSEC的GE项目,而且从头到尾也只申请了这一所学校这一个项目,孤注一掷的结果还好是我赢了。
ESSEC GE申请有四个批次,再加上一个提前批,所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批次申请就好。我是第三批,最不建议第四批最后一批申请。那个时候位子不多,学校也会些许怀疑你的申请动机,并且竞争激烈。参考今年第四批,官方宣布无G无面可申请GE后,大量学生申请但最终据我所知也只是录取了两三人...
自己DIY的话,因为没有机构的催促或者帮忙,所以时间要安排好。我之所以退到第三批才申请就是因为迟迟考不出GMAT成绩,一次次成绩都不满意导致只能推迟下去。ESSEC宣布第三批申请可以延迟提交GMAT成绩后我便决定先进行申请,之后再去考GMAT,不过随着现实状况的不断改变,学校政策也在不断调整,最终无G无面便拿到了Offer。
Part3 些许经验
文书
我是自己写的,在我看来写文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深入了解自己,和自己对话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你足够了解自己你便写出了只属于你的文书。我本身比较抗拒某些中介的写作模式:收集你个人一些浅层的信息后按照某种固定的结构写出最终的文书。我想招生官看到也会觉得有点单薄吧,好像在你眼前是僵硬的机器人,虽然要求的各个部件都有,但是却缺少一种生命力。这也是我决定自己写文书的一个理由。要怎么样挖掘自己呢:比如我转专业读商科,我会去思考到底是什么支撑我做出这样的选择,如果仅仅是因为本专业的不合适这个理由,我会觉得很幼稚,在这个过程中,我探索自己和商科之间的联系-个人性格也好,能力爱好也好,这些都需要我自己去验证;再比如选择去哪个国家读书,英美很火热,但这真的是我想去的吗?所以我会去思考我自己最真实的喜好,哪一个国家是我向往的,他们的生活节奏是什么样的。因为对我来说,留学不仅仅是去上课拿一个毕业证,更多的是我会去经历不一样的生活,更多新鲜独特的生活,在这之中我不断塑造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再比如选择去哪一个学校读书,真的就只看排名吗?我会去考虑这个学校的校风是严谨还是自由,这个学校的授课模式是怎么样的,这个学校的独特之处在哪里,等等。就是在这样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整个人对于自己的选择越来越清晰和坚定。
我不喜欢文书写很多看起来很fancy的东西,会让我觉得很假,可能这和每个人的写作风格有关吧,我喜欢真诚一点,细腻一点,然后再加上一点点感性的成分,慢慢将招生官引入到自己的语境和情感当中。这次免面试拿到申请,离不开我的文书。同时我的叙述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能因为本科学习了四年的工科,会无意识地寻求到一个最符合逻辑的思考来走下去,比如文书内容的选择和次序安排,都要符合逻辑。而不是一堆内容的堆积。
实习
我一直坚信一点:实习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质量的好坏,也就是你在实习中做了什么最后获得了什么。我是转专业申请商科的,比起其他同学一厚摞的实习经历,我只有一段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习。但是我知道我得到的不比他们少:在这段实习中我完成导师安排的课题;不断给自己设置新的任务;和前辈咨询这个行业的发展状况。第一天我去报道的时候,晚上我和公司的一个产品经理坐在路边的小摊吃饭,他给我讲了这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公司的相关产品线,和我聊他的工作经历;有一天中午一个前辈单独叫我去吃午饭,他很认真对我讲了他自己的处世方法,他的价值观等等。
也许因为我是一个擅长获得别人共鸣的人,所以他们会对我分享很多东西。但是你要很诚恳地虚心向前辈请教,同时保持自己的思考,不仅仅是思考你的工作和行业,也思考你的优势在哪里,你适合哪个方向。一份收获满满的实习远比很多个看起来厉害但实际只是花瓶的实习要好得多,甚至有一份就够了。
心态
其实很重要的,尤其是当我孤注一郑只申请一所学校而GMAT成绩却迟迟考不出来的时候,身边没有人去法国,甚至没有人转专业申商科,没有中介,这一切都是我一个人在做。其实后来我慢慢意识到一些东西:我们所有的经历都会帮助我们成长,而最后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某种程度上它要比结果还重要。我记得当时等R3出结果的时候,会紧张,但是已经不在意是否录取了。因为我已经认真准备了所有的东西,已经尽力做了全部,而在这过程之中我的认知,我的思想获得了很多的成长,就算失败了,我想我也会在当下做出一个适合的选择并再次为之努力。
这也是我在文书当中体现到的:与其大量篇幅去描写我做了什么,我更愿意写我获得了什么。尤其是那一段短暂的实习经历,我想一个懂得反思懂得吸收成长的人,应该会满足学校的基本要求吧,所以就要体现出这一点来。
一个人面对太难的时候,和朋友聊一聊,和家人吃一顿饭,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些都是你的联结,他们会给你力量。
Part4 写在后面
没有什么是顺利的,我现在这样写也是因为我已经上岸,所以可以比较轻松地去看待我经历过的东西,就像好像大多数成功的人会淡化那些失败的痛苦一样。所以决定做什么,就要勇敢地接受它带来的困难,你会发现这些之后你会变得更加勇敢坚定。
我拿到Offer之后,也帮助另一位DIY的同学梳理他的文书思路,包括进行了面试的一些沟通。(虽然我本身没有进行面试,但是在出结果前我本人也在一直准备,只是最后没有用上而已)他说发现我比较适合帮助别人梳理思路或者写文书等等,可能这也是我的那些经历赋予我的一项能力吧。所以自己也试着开始做一个文书/面试服务。我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有点高的人,所以我对自己所能提供的东西也是要求很高的。
可以试着联系我(Wechat:17863109962,备注CD啦)
要加油,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不是光说说哦,还要努力去做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