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SSE(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大中华区第一迷弟,最近收到很多小伙伴关于申请,择校的咨询
为了信息共享,把问题和回答贴出来,希望帮到更多人!
关于楼主的背景和就读体验,可以移步
[BG]14种国籍,49位神奇伙伴:2019 SSE MIB+CEMS 两周月就读体验 (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
现在已经6周月了,SSE还是如瑞典超市里巨型牛奶冷柜一般的新鲜存在,永远有新的惊喜等待发掘
每周还在接触新的信息,认识新的人,我可太满意了(葛优瘫脸)
废话不多说,进入Q&A正题!
Q: 为什么在其他 CEMS offer里选择 SSE
1 项目时长 因为考虑以后在外企工作,对接中国和海外市场,所以我需要知道怎么和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 知道各种社交场合怎么应付。这种逻辑下,相比排名和知名度,我比较在意实际体验,和能不能真的了解和融入当地文化。所以相比大部分CEMS项目,SSE两年的项目时长能给我更多机会去参加不同活动,社交。
举两个例子: (1)因为历史原因,在波兰同学面前说我喜欢“克拉多夫”胜过“华沙”,是需要三思的 (2)当瑞典同学把手篡起来举过头顶,可能是在开意大利同学的玩笑 理解这些细节需要长期积累,否则很容易尴尬。。。
实际体验下来,SSE的各类活动(讲座,公司宣讲,晚宴,派对)都很注重给不同背景的同学创造社交机会,所有质量也都很高。另外,SSE市中心的位置创造了很多机会去接触校外的Star-up, 各类展览演出讲座,比如 (1)SSES里从public speaking, fintech到digital marketing的各类Weekend Workshop (2)Self-leadership课程,学生和在职前辈一起探索职业兴趣,包括很深入地反思个人价值,总结个人优势
1年半的时间创造了足够机会去体验不同的可能性,剩下半年去想去的国家交换。
2 学校口碑 当时同样纠结SSE&NUS的时候,和CEMS一位学姐打电话聊了一个小时。她在NUS, SSE和HEC都待过一学期,最后告诉我对她个人而言,SSE课堂体验, 及每个人能享受的资源都是最好的;
所以最后我结合有限的信息,权衡了一下,选择了SSE;
相信NUS, HEC, 悉尼大一定有相当的教育实力和足够精彩的生活,才能够达到今天的世界排名和知名度。我不知道放弃它们的沉没成本有多少;
但单单考虑SSE MIB这一学期给我带来的新鲜,紧张,焦灼,喜悦,反思,成长,我大概不会后悔这个选择。这会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两年之一
Q: 项目期间什么时候比较有机会做实习,大家会边上课边实习吗?
项目期间可能的工作机会分两种:
第一种是CEMS实习,要求在本科毕业后,连续8+周且海外; 大部分同学选择在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暑假完成;
第二种是日常兼职。日常上课期间,有一部分同学选择在咨询公司,银行,快销兼职(比如我的室友印度小哥,每周在Zara兼职20小时足够cover一个月的房租);
但项目官方是不鼓励大家这么做的,因为1)项目本身的节奏已经很强了; 2) MIB的课程非常强调groupwork; 所有课的考核里小组作业,小组展示都很占比很高,也很耗时间(几乎没办法靠某个成员carry全组)。所以这种情况做兼职,一则需要牺牲休息和社交时间,二可能会因为没法投入小组作业引发抱怨;
当然个人的权衡和处理方式不一样,大家自己把握啦
Q: 大家实习大概会做哪些方向? MIB同学绝大多数会去咨询实习(BCG,Bain...),部分去金融(弱: 还不是因为抢不过Fianance和Account的同学...),快消(H&M...)。也有去教育(英孚...),Startup的
当然根据CEMS的政策,去NGO 做慈善,去其他感兴趣的行业都是可以的。只要时长(8 week+)和地域(非瑞典,非原国籍)满足就行
Q: 瑞典给到 English-speaker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怎么样?如果想要留欧的话有什么推荐的路径吗?(比如在哪里做实习、大家会往哪个国家投简历、从什么时候会开始准备、入学前和在校时可以具体如何准备和利用学校资源等…)
个人认为,瑞典的对于国际生工作机会不算欧洲最丰富的。举个例子,可以去领英搜索skill requiremetn为English/Madarin的Internship,把国家设定成英国,德国,瑞典,会发现瑞典的岗位数量真不太能比得上;
在瑞典,国际化的大公司更多地提供English Speaking的实习,但因为盯的人多,竞争也相对激烈。中小型公司竞争少,但专注本地市场,因此要求瑞典语作为工作语言;
但留瑞典条件可以说比较宽松了。国际生毕业后,签证继续管用一年,供找工作。一旦到手工作签证,剩下的就是安心工作等4-5年年限到了申请永居了;
括号里的问题展开来说可以写本书。不过开学第一周,MIB就会详细科普这些问题,我就不在这班门弄斧啦。之后学校和CEMS频繁的讲座,Social让大家了解信息,积累人脉,和搜寻工作机会。好好把握啊!
(第一个学期也许会有各方面不适应,社交&学习&语言,但是为了不错过学校金库般的资源,多接触新的活动,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吧!)
Q: 实习和就业机会一般是靠SSE资源还是靠自己去找?
一句话结论是, 学校给的平台资源足够丰富了,剩下的看个人的语言能力&社交主动性
在瑞典找实习和工作需要有一点心理建设: 八成以上的工作机会是通过熟人介绍,在职员工Reference达成的。所以要想避开社交,纯粹闭门修炼GPA和skills是很难拿到面试机会的。更好的途径是主动抓住和目标公司接触的机会,多认识不同背景的同学,多聊天;
在这一点上,SSE已经呕心沥血在做了,想方设法让大家接触企业的人(各类event,banquet,job fair,case cracking眼花缭乱),或接触不同背景的同学(每次Banquet的席位表都有意打乱; 连瑞典语课都鼓励不同的人坐在一起练习对话)
具体的信息渠道,不完全列举一下:
学校 CEMS
遵循同样的思路,如果有合适的校外Reference和人脉,多多关注校外的活动,以及校外的求职信息也是一条道。(比如校外的Nordic-China Tech Start-up forum, 以及FB上的各种International internship 的 Groups)
Q: 之前看CD有学姐总结好像MIB最初一批中国学生很多都留欧了,想问下这块现在也是差不多这个情况吗?
目前没统计,不过身边留下来的中国学生案例一直有陆续有听说(BCG, Bain, 留下读博,金融...)
但我觉得能否留下,很大程度取决于个人选择和积累,知道比例的意义,其实不太大...
如上所述,学校的平台和资源个人觉得已经很丰厚了,但个人的选择会很不同。一些华人小伙伴可能因为语言和社交的不适应,或纯个人偏好,更多和其他华人同胞相处; 也有小伙伴一开始就下决心留瑞典,于是自学习瑞典语,尝试接触不同国家的人,参加各种企业活动(没有优劣,纯粹看个人选择和感受)
当个人选择不同,每届MIB的华人又屈指可数,这个时候用前辈的留欧情况推断自己有没有机会,是挺有风险的事情;
更好的策略: (附图,SSE日常)
如果有留欧的想法,来了之后,想办法多和留欧的前辈交流,多尝试新鲜事,探索和接触自己想去的行业和公司;
SSE的机会多到超乎想象,撒开丫子跑吧!
学生宿舍附近Hesselby的凌晨
情人节的学校校门
以上就是一些小小的答疑,和MIB日常(图)!如果想详细交流的伙伴,可以LinkedIn我:Garon(Jinlong) Yu
祝大家一切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