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正要申请美国商业分析硕士呢?如果是的话,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这是商业分析硕士项目申请的第2篇文章~~ 本篇主题:申请过程每步骤攻略
在正式开始前,先介绍一下自己吧 我是18年毕业于南加州大学商业分析项目的,目前留美做data scientist,对于商业分析留学及留美工作方面比较了解。这篇文章结合了大家经常私信我的问题,以及我当时申请时遇到的各种纠结时刻,相信会解答大家关于这个专业大部分的问题。纯手码,觉得不错的话记得点个赞让更多人看到哦。
另,该文在知乎/小红书平台均有发布过(我用户名:0100), 留学机构号请勿转载!
常常接到大家私信,咨询怎么选校、怎么选项目、怎么写文书等等~ 首先感谢大家的信任,然后发现,大家问的问题是有很多共性的,所以决定写一篇申请过程中每一个步骤我当时以及身边厉害的大神们都是怎么做的,算是一个经验贴吧,希望能对大家申请起到一点帮助。
这篇文章,会介绍以下内容: 1. 如何确定申请的项目:商业分析硕士OR数据科学硕士? 2. 如何确定申请的学校:参考哪些方面的信息 3. 硬指标刷分策略 - TOEFL, GMAT/GRE, GPA等刷分的timeline
- GMAT/GRE到底考哪个
- GPA刷分策略
4. 软指标 - 实习怎么体现在文书中
- 数据类专业知识怎么补足
- 问谁要推荐信
- 本科期间国际交流经历
5. 什么时候投递application?
那么下面正文开始 1. 如何确定申请的项目:商业分析硕士OR数据科学硕士?
已经看到这部分的你,应该是已经确定了要申请商业分析或者数据科学硕士的。 如果还没确定是否要申请这类硕士项目的话,可以参考一下我这篇文章了解下该项目的一些基本信息:学习的内容、毕业后就业情况等:
对于已经确定了要申请这类项目的你,也许会有个疑问:我本科是统计/数学/金融,应该申请哪个项目呢? 答:本科为理工科的同学推荐申请Data Science,而本科为金融,经济,accounting、文科等business方向的同学推荐申请Business Analytics。 为什么呢? 这主要是由Business Analytics和Data Science两类项目的学习侧重点决定的 - Business Analytics = 25% 统计 + 25% 建模 + 25% 商业思维 + 25% 数据可视化
- Data Science = 40% 统计 + 40% 建模 + 20% 数据可视化
两者毕业后就业职位: - Business Analytics = 30% Data Analyst + 20% Business Analyst + 20% Marketing Analyst + 20% Product Analyst + 10% Data Scientist
- Data Science = 80% Data Scientist + 20% Data Analyst
两者工作中用到的软件: - Business Analytics = 60% SQL + 30% 数据可视化工具 + 10% R/Python
- Data Science = 60% R/Python + 20% SQL + 20% 数据可视化工具
所以,根据以上Business Analytics 和Data Science平时学习内容、毕业后就业职位、以及大家本科的专业背景等,大家可以酌情考虑具体要申请什么项目
2. 如何确定申请的学校 确定目标学校就是要找哪些学校开设这个专业。 寻找合适学校的的途径主要有:
- QS News排名。这个是世界排名,里面可以自己筛选学校,地区等,这边附上链接: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business-masters-rankings/business-analytics/2020
- 学校项目的官网。去看开设的program的时间长短,毕业之后薪资水平,课程设置是否合适
- 校友推荐。认识的亲戚朋友、论坛上结识的学长学姐,还有领英上搜索到的学长学姐们,大家可以多和他们交流
- Informatica session。很多学校在YouTube上会有Information session,项目的director或者professor会来介绍一下他们项目的概况,另外学校的官网上也会放出Informatica session的信息
--- 下面这段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 ---------- 很重要事件分界线 ------------
另外,如何得知自己的背景能申请到什么学校呢? 告诉给大家一个小窍门: 大部分学校的项目官网上都会有过去两年招收学生的student profile,里面列举了录取学生的平均GPA, 平均GMAT/GRE, 平均托福雅思等,大家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照自己的条件,看看是否达到了项目历年的平均录取条件。 这边以USC MSBA举例,官网上大家可以看到:去年招收学生的平均GPA是3.67,平均GMAT726,另外还有人口信息等。
![]() ![]()
所以说,如果你目前的情况是GPA 3.7以上,GMAT 730以上,并且有一定的实习或者全职工作经验,那么明年就有较大的概率能申到USC的MSBA项目。 这边是以USC举例,别的学校的项目也同理,大家可以在项目官网上好好找找这个student profile。 ---------- 很重要事件结束分界线 ----------
3. 硬指标刷分策略 - TOEFL, GMAT/GRE, GPA等刷分的timeline
关于托福和GMAT哪个先考,大家可以先考托福再去考G类,因为托福考完之后,大家的学术单词会得到很大的积累,之后再去考GMAT,基本不用特意再多背单词,考GRE的话再适当多积累些词汇。 关于TOEFL和G 类时间线的问题大家也经常会疑惑,我可以以自己为例给大家提供个参考,我当时托福是大二大三考出来的,GMAT是到了大三下学期考出来的。这个时间线不会申请的时候太紧张,当然,也不能太早考,毕竟TOEFL是有两年时限的。
很多同学可能会问到底该考GMAT还是GRE 。 很多学校的商业分析或数据分析项目是两个都接收,但有的项目会比较prefer GMAT,有的是prefer GRE,所以这些大家要先去官网上了解好了再考。 对于GMAT和GRE 都招收的学校,建议大家自身逻辑能力比较强的考GMAT,单词积累量大的考GRE。
很多MSBA项目是非常看重GPA的,尤其看重大家专业核心课程的GPA。有些同学大二大三会去刷分,建议大家在刷分的时候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水课上,比如说像心理学啊,马哲这些,这些课程大家即使把分数刷上去了,使得自己整体GPA看上去比较高,也没有用的,学校招生委员会还是会非常看重大家核心课程的GPA。
4. 软指标 很多同学会问:我申请的时候已经到大三了,我大一大二就已经实习过了,所做的实习内容没有办法去改变了,那要怎么办呢? 答:如何在自己的文书里面将实习经历与所申请的专业紧密贴合起来也是一种技巧。 关于学校的project,文书里面体现出大家处理数据及分析数据的能力就尤为重要的,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用了怎样的软件、使用了什么模型、最后达到了怎样的结果,或者说获得了怎样的一种成就。
和大家说件事,半年前认识了一位学妹,她请我帮她写作各种文书。 她情况是:GPA 3.26 + GRE 312, 实习经历是在自己家公司帮忙,没有科研经历。这样的背景,大家了解的话应该能意识到申请不到大牛项目的,但是我在她文书中,着重凸显了使用的模型,使用的软件,以及最后的量化结果。 结果你猜怎么着: 她拿到了UCSD和UCI的MSBA offer,以及NYU的管理硕士offer,以及JHU的金融硕士offer,外加东北大学的经济offer。 关于文书具体写作技巧,我之后会另外写一篇文章详细讲解一下。
拿我自己来说,我本科是金融背景的,想申请的是商业分析专业,我当时研究了下各个项目的官网,发现大部分学校在项目期间会教授一些数据分析的软件,像是SQL, Python, R,而自己当时又是不具备这些软件技能的,这种情况下大家可以去上一些能够拿certificate的网络课程,我当时用的比较好的网络课程,有datacomp和cousera。
找有力度的推荐性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叫“有力度”的推荐信,或者说我们可以找谁要推荐信呢? 这边有以下几点建议:
- 一个是去找当时指导你做project的那位老师,他对你的project有一定了解,对你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的表现也有一定的评价,那么请他来写一封非常详细的推荐性对大家的申请是有很大帮助的
- 那另一个,就是请你本科专业领域的一些大牛来写推荐信,比如当时我找了我们学院的副院长来写推荐信。
这个因人而异了,如果大家的本科院校提供了比较好的国际交流机会,并且大家也有这个条件,还是建议大家去进行这种短期的或者一个学期的国际交流的,因为毕竟国际交流是大家第一次进入到一个英语环境里面去进行学习,这也为日后的研究生学习打下基础的,此外,在交流期间,大家可以请一些美国的比较权威的教授写推荐信以增加录取率。 以上是整个申请过程中自身profile上需要做的准备。
5. 什么时候投递application? 这个很tricky,时间点把握好了的话,是真的能’逆天改命‘! 我当时不太擅长面试,USC那年恰好有三轮录取,第一轮和第三轮都有面试,而第二轮恰好没有面试,我看准了第二轮的时机投递了application,然后就被录了。后来想想一直挺后怕的,我如果当时不小心投递到了第一或者第三轮,估计就没法去USC的MSBA项目了,大概率会读个金融类硕士,然后毕业后回国。
学校方面的录取过程,普遍是分为两种:rolling basis 和设立deadline
- rolling basis:学校给你一个时间跨度,让你在这个时间跨度中去申请那么从他开始接收申请文件开始有第一个同学去递交了,那申请委员会就会来审第一个申请人的profile,有第二个同学递交了,他就接着去审第二份。
- 设立一个deadline,在这cut off之前所递交过来的申请信,学校都暂时是不看的,直到deadline结束之后,学校也不再接收新的申请文件了,这时候学校就收集了所有的同学的申请内容,开始统一进行审阅和挑选。
很多同学可能会想花久一点的时间去对一所学校进行了解,使自己的申请文件更加的丰满以达到学校录取要求,但是大家在做充足准备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学校到底是rolling basis的,还是设置了deadline后统一审阅的,如果是前者,大家一定要注意申请的事情不能太晚,如果太晚的话,那些在你之前已经递交了申请的人,他们可能已经被录取了,一旦学校的录取名额招满了那你再去递交也没有用了,即使你的条件比之前任何一个招收的同学都好。
所以大家在进行学校研究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好学校的招生流程是怎样的,以此来合理分配好自己的整个申请过程,申请学校的先后顺序要在申请前就考虑好,自己列一张timeline来清晰知道每所学校的deadline。
以上就是申请过程的每个步骤。
大家千万不要被唬住,其实留学过程,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在这个当口,也许你正在做申请的准备,刷分很辛苦,无数次想放弃,很多个深夜辗转难眠,但是找对方法,是能事半功倍的!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些帮助,看完后对申请还有什么困惑,可以找我聊聊。
我也是那么痛苦过来的,当时还经历了被中介坑不给申请商业分析,自己又不甘心,遂决定自己来申请。如果你正在烦心或纠结或郁闷,希望看完这篇后,能让你对申请过程有个清晰的了解,知道该怎么去做准备,郁结的心情能舒缓些,看完记得赞一个哦,能让更多有需要的小伙伴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