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两年的MBA生活就要接近尾声,真的很不舍得告别这段旅程。两年前的自己也曾经惴惴不安,该怎么选校,该怎么写出自己的故事,又该怎么去面试,很庆幸自己在申请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现在也想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后来的人,这个帖子会分享我自己申请的经验,MBA学习的体验,实习的经历,求职的感悟等等。大家也可以在帖子中给我提问,我尽量回答。本人经验视野有限,说错的说的不对的,请各位海涵。谢谢!
(一)选校 很多中国同学都对排名很执着,尤其执着于所谓的M7/S16,但殊不知外国同学大多根本不知道这两个阵营,他们甚至也没有像中国同学那么在意排名。我身边就有朋友放弃了HBS/Wharton去Kellogg/LBS的,也有放弃Ross去Johnson的, 等等。美国/欧洲的商学院并没有一个官方的排名,只有许多媒体根据各自不同的methodology来对学校做出对比,他们只能给你一个概念,哪些是比较不错的学校,并不代表排名相差四五名的学校会有很大的不同。 就我个人经验来说,中国学生的主要就业放向有三类:Banking, Consulting, and Corporate. M7/S16/E2 (LBS, Insead)一般都会是这些公司的目标院校。拿投行来说,无论是纽约还是香港,那些BB投行会招Wharton, CBS这样M7的学生, 也会招Yale, Tuck, Johnson的学生。再以科技公司为例,虽然LBS好像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学校,但据我所知Amazon每年会在那里发30-40个offers,而LBS总学生人数大约为450个。所以说M7/S16/E2的学生都有机会拿到各行各业顶尖公司的面试,关键就看个人的能力是否能拿到offer.
如果说S16 & E2这18所院校主要就业资源(注意我这里用了主要资源,还是有些不同地方的,后面会提到)差不多,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选校呢?首先,Fit真的很重要,每个学校都有每个学校的个性,比如非常注重diversity/community的Kellogg/Duke,学生一般比较包容谦和,比如非常强调创新的Stanford/MIT, entrepreneurial的学生会多一点,我听说曾经麦肯锡去Stanford做分享遇冷的情况。建议大家多去和校友聊,拿到offer后多和其他的offeree接触,你能很大程度感受到这个学校的个性,如果不想在接下来两年很痛苦,fit方面的调查是你必须要去做的事情。其次,那就是地点,乡村or城市,欧洲or美国。自己做做research每个学校在哪儿周围有什么,美国学校如果想要留美就要经历痛苦的H1B抽签,但是现在很多美国学校的MBA都申请成了STEM专业,所以会有两次到三次的抽签机会。欧洲方面,只要能找到工作,一般不存在签证的问题,而且英国现在也恢复了PSW签证,留学生将有2年的时间找工作哦。留海外还是回中国,相信这一点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考虑,我就不赘述啦。最后,也就是我说的非主要就业资源了,相信不少同学在毕业之后不想做Banking, Consulting, Corporate中的任何一个,那么你可能就不会参加那种structured recruiting,这时候学校的brand name和校友数量就会比较重要。比如说有些同学可能毕业想要去做PE/VC,那么每年都会由北极光创投牵头发起有十来家国内著名的投资公司参与的PE/VC trek,这个trek只会邀请来自Wharton, LBS, Stern, Haas, HBS, CBS, Yale, Kellogg, Duke, Sloan, Booth, Stanford这12所学校的四五十个学生参与,参观交流还有面试。对于这种非传统的recruiting,大家在选校前要根据自己的career goal好好做下研究。
(未完待续,原创文章,请勿转载,转载必究,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