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1714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9-8-2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标化成绩:
申请经验
本科:上海大学,社会学,3.6/4
T:105, R:29,L:26,S:27,W:23
G:V:154;Q:164,AW:4.5
??我的申请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发现自我,三维提升和申请文书。
?在我看来,在出国留学这条路上,发现自我是最重要的一步。
因为本科专业是社会学,而社会学作为一门致力于研究人和社会的学科,在本科这样一个打下基础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各方面的内容,也和经济学、历史、文学、传媒等学科息息相关。很多人在出国准备的前期都会比较迷茫和纠结,想法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比如今天觉得BA(商业分析)特别火,就想去学BA,明天觉得传媒火就想去学传媒,这种心态恰恰是申请的大忌,反而在申请过程中会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内容,没办法体现出自己的特点。拿我自己来说,就是在大学的一节节课程,实践活动还有实习中一步步发现了自己对社会学的兴趣,才选择继续在这门学科上进行深造。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是提升自己的最好平台,也是发现自己真正兴趣所在最重要的途径。有些人可能在这一阶段会比较焦虑,但是要放平心态,年轻是我们最大的资本,我们还有很多试错的可能性,只有尝试过体会过才能知道适不适合自己。
?三维提升主要就是一些硬指标,比如标化成绩,还有软实力的一些内容。GPA取决于自己专业课学习是否努力,托福最基本的一个要求是100+之类的。标化考试基本没有什么捷径,就是认真背单词,刷题,考试,什么保过班保分班都是不可信的。标化考试是出国留学的基础,如果在这个上面都想着注水的话,等你真正在国外上学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我觉得在准备标化考试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前开始看学校的要求,比如有些学校是要口语26以上,写作25以上,也可能是简单的100+,对学校的要求有了最基本的了解以后才能更好的准备标准化考试。像我就吃了这个亏,选校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一个学校要求口语26+,最后没有办法一边准备文书一边刷口语,整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所以在整个申请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进度,绝对不要压着DDL或者赶时间去做一件事,欲速则不达,不仅效率不高还容易出错。对于GRE来讲,准备起来就需要比较有针对性。虽然国内很多机构声称GRE要330+,325+,但在实际的申请过程中来说,总分并不重要。比如对于文科生来说,一个有竞争力的Verbal和AW成绩远远比一个V+Q325的成绩更有价值。(毕竟中国学生的的Q很难下165.)。而更需要避免的就是一个只有3.0的AW,国内很多GRE培训机构在讲AW的时候都说不重要,套套模板就好了,但是你真的能拿3.0的成绩申请么?19%的比例落在你的成绩单上实际是很难看的,而且AW的准备也不是简单的看一看提纲就可以的。GRE其实是检验逻辑的考试,更像是智商测试而不是语言测试,所以只要多练习,写出来的东西有逻辑,就可以跳出3.0或者3.5的怪圈。所以在准备标化考试的时候绝对不可以敷衍了事的。
还有其他一些软实力的部分,一定要利用好学校的资源,多和老师交流,对自己是有帮助的,比如实习和科研。我本科阶段比较多的是研究经历,自己有完完整整的做过田野,完成了两个大创项目,投过一些本科生的学术论坛。大三的时候也在老师的帮助下完完整整完成了一篇论文,投了一个会议,对于文科生来讲这些经历都特别有帮助。其他时间我也在给老师做助教和助研,也对自己的学术能力是有提升的。在找助教和助研方面一定要和老师多交流,多沟通,很多老师也是特别愿意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的,所以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吧。
像实习的话主要选择两类,一种是和自己未来的方向特别匹配的,或者一些比较有风格有特色的公司,另一类就是一些比较大的平台。比如我曾经在青年志实习过,这是一家通过人类学田野方法做商业研究,消费者研究的公司,在这家公司的实习经历让我对我的专业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收获了一段特别宝贵的经验。其次一些比较大的平台,大家一是可以关注一下学长学姐们的朋友圈,他们可能会离职找继任,这类实习投中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另一种就是各类微信平台,APP推荐的实习岗位。像在上海就有上海实习等等这些平台,还有一些趣实习,实习僧这一类APP,上面也有很多岗位可以试着投一下。如果在这些平台上还找不到合适的实习,也可以多上学校的就业辅导中心这些平台上看一看,还可以看一看和自己学科相关的一些公众号,也会有一些专业编辑,写手这一类实习生的招募。
?在申请过程中需要准备的材料就是ps,cv,推荐信和writing sample。先说writing sanple,这个其实是你学术能力的一个展现,毕竟你交上去的是一篇专业的论文。这个是要尽早开始准备认真打磨的。像我自己的writing sample是从大三就开始准备的。这个时候也可以多看看学校有没有一些全英文的课程,一般这类课程都是海归教授开的,要求可能相对高,但是对自己也是一个提升,而且最后一般都会有一篇全英文的论文当作期末作业,拿这篇论文多和老师交流,打磨,拿来当作writing sample是很合适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那就要自己好好的尽快开始准备了。其次是ps,ps其实是像学校说明你为什么要学这个专业,你的优势和特点在哪里的一个过程,不是简简单单的套套模板随便想想的过程。这个时候你在发现自我的思考就很有用了。或者你可以自己做一个思维导图,把自己的每一段经历都写下来,再进行挖掘。
还有就是思考一些小问题,比如你想做什么,你喜欢什么,你为什么要出国,你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是什么,这些小问题都可以帮助你来完成你的ps的。
还有推荐信,大部分学校要求是3-5封,三封左右就够了。推荐信要的并不是你的推荐人职位有多高,学术成果有多惊人,而是他有多了解你,他的推荐信能不能从各个方面表现出你的能力。我一共找了5个推荐人(因为脸皮薄怕麻烦老师传推荐信或者转邮件转的烦了)。因为我自己比较倾向于以后读博做学术,我的推荐信也主要侧重于论文和学术表现上。也请实习时候的前辈出具了一封和工作相关的推荐信。如果老师愿意写推荐信那是最好的,如果是自己写推荐信,可以找身边一样出国的朋友来帮忙,这样推荐信的语气和行文方式都能有比较大的变化。而且推荐信尽量不要套模板,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不走心的推荐信基本没什么用处。在文书写好以后也可以找一些专门修改文书的机构在语言和结构上帮忙把把关,这样是最好的。
我的申请经验就是这些啦,希望能帮助到后面申请的同学吧。最后想跟大家说一点我自己的感悟吧,我觉得在二十岁这个年纪,应该去多多探索这个世界,多多探索自己,看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的可能性,才知道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自己将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大家也不要用过于焦躁的心态看待申请这件事,当你有所收获的时候,你会发现焦虑也好,焦躁也好,都是没有必要的事情,耐心一点,都会有好的结果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