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237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申请总结] 翻到了自己n年前的MIT申请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15:3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翻看人人网,看到了自己n年前写的MIT申请总结文,不禁感慨。当年的自己是那么青涩,那么装逼。贴上来供大家一笑并参考之。

《申请经验》

最近看了好多朋友们申请国外学校的经验分享,都写得非常好,我本也不打算写了。受@**邀请,要我给学弟学妹讲讲申请经验;我已经入职工作,无法到场,那就写点东西给学弟学妹参考吧~

首先介绍下个人情况,我来自**,申请金融、金融数学之类的项目。这次申请到了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的MFin。同时我还找了工作,最后签了中金公司销售交易部-衍生品组。所以我没有出国。

有学妹问过我的以下几个问题:“哦对了学长~如果打算出国的话是不是推荐信也很重要呢?是不是做学术的时候先抱住老师大腿比较好?”“学长,你说找中介是不是会起到反效果啊?”“你觉得要申到好学校最重要的是神马因素?”“所以关键就是刷高绩点?”

有这些困惑很正常。但是我觉得,这个思考方式,基本上已经和好学校绝缘了。如果每个人都绩点很高,G/T很高,CV很好,那学校录取谁?

第一,我觉得,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思考”。

申请到好学校只是一个过程,不是目的。你的人生目标不是去MIT,而是通过去MIT,获得一些你必需的、MIT也能提供的东西,从而在毕业之后,继续人生的征程。所以把GPA、G/T等等弄得好看,只是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必要条件;接下来的,在于你对人生的思考:你已经有了怎样的阅历和知识结构,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做过什么、擅长做什么、以后想做什么,你还需要什么东西来帮助你实现,学校能给你提供什么从而与你契合,你今后有何打算,如何不会失业给学校丢脸等等。这些思考又要与你详尽的生活经历相映衬,才显得真实。想通了这些问题,personal statement是分分钟的事,面试也有话可讲。再比如,平时做做科研是挺好的一件事,太功利了反而容易把自己给限制住了,不值得。应当在科研过程中积极思考,你对金融学的认识,对金融业的认识,对某个方法、策略的应用的认识...title、证书什么的不重要;那些在项目过后仍留在你心里的,才真正构成你这个人的一部分。

第二,我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能“做你自己”。

人与人之间三观相差太大了,每个人对“理想”的定义都不一样。拿我自己来说,就没什么想法,偶尔能听听李云迪啊,周杰伦啊,就满足了。“无人不自得”,你得相信,你生来是有一定的天赋和使命的,就看你能否有足够的行动力去把握机遇,有足够的智慧去思考未来。你喜欢做什么?小朋友可能会说:“啊...我都不了解很多行业啊...”那就抓紧时间积极接触呗~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做投行咨询的,而且也不是很赚钱;做你喜欢的事,做出你自己的特色非常重要,所以现在交叉学科才流行。你在网上看到的各种学长学姐的经验、经历,那都是学长学姐在自己的资源禀赋下做出的选择,来自他们的视角,对你不一定有价值。

第三,我发现,任何事情,都有“方法”,要善于利用所在平台和周围资源。

大家高中时都知道学习要讲究学习方法;找工作、申学校、洗衣服、换电灯泡,也都有方法,然后就简单了。我觉得很多学弟学妹把简单的事情做得太复杂。比如选校,咱反正也不申请博士,选校就是半个小时的事情嘛,参考下学长学姐的去向,看看学校官网,平时逛逛论坛,马上就好了。不赞成找中介。再比如要申请I-Banking的Summer Internship, 就去熟读WetFeet、Vault Guide, 找几个业内校友沟通下,然后面试时穿得正经点、笑得灿烂点,就好了。复旦所能提供的资源非常多,好好利用.

下面是我的一点碎碎念:

我自己真是挺幸运的,碰到一个非常好的导师,**老师真是对我太好了,难以报答...我做过2个科创1个莙政,科研经历让我对行为金融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还要感谢**老师、**老师,帮助很大。后来我去摩根士丹利做Summer Analyst的时候,在**校友那里学习,非常投缘,帮我写了推荐,带我的**姐也非常照顾我。当时我给亚太区MD们做的一个报告也和行为视角下的几个量化策略有点关系。

<结束>

哈哈,不知道有没有人会认出楼主...一年后,楼主又申请了一次,又被录取了,于是不敢辜负美意,就去读了。现在已经从事过几份不同的工作,做过卖方(衍生品销售)、买方(量化投资),带过团队(量化投研团队),也找到了现在的方向(在一家国际组织工作)。回顾这几年,重要的还是思考“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个人经历很大程度上是在机遇(外因)和思考(内因)的共同影响下决定的。曾经一位领导经常这么说:世界上最难的是两件事:一是把别人的钱装到自己口袋里,二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脑袋里。很多事情归根结底就是“讲一个让人信服的故事”。然后是做自己,因为人和人之间的背景差异是巨大的,成长经历不一样,没法比。高中班主任常说,教育是农业而非工业,学生是需要灌溉栽培的,而非流水线上的零件。所以完全不必因为自己的长短而或喜或忧,因为你就是你。
收藏收藏2 收藏收藏2
沙发
发表于 2017-7-11 23:55:30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这份工作做起来感觉怎么样?哪方面很吸引人?
板凳
发表于 2017-7-13 00:27:23 | 只看该作者
厉害。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5:41:19 | 只看该作者
现在能够接触到很多不同领域的事情,感觉到金融之外还有政治因素,感受到世界之大以及复杂关联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4-27 04:5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