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Ny_Founde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校信息] 【哥大ERM】CU ERM的撕逼终结帖

  [复制链接]
351#
发表于 2017-4-27 21:47:19 | 只看该作者
cheesechan 发表于 2017-4-27 07:45
Northwestern 算個X?  又不是Ivy,  說不定被人問是不是去做中國的西北大開發呢~ ...

在中国是会被当做马蓉的母校的=,=
352#
发表于 2017-4-27 22:03:52 | 只看该作者
注册了真好 发表于 2017-4-27 21:27
就拿我们管理学项目今年在读的同学举例,基本都去了管理咨询。不能说本科毕业读管理学就没用吧=。= ...

=.=w
我意思是这些soft课程并不具备职业敲门砖的作用。诚然这些课程会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相信你这些朋友去管理咨询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读了管理学项目吧?我也在咨询实习过,觉得soft skills还是在实践中才有价值体现。对于绝大多数本科生,这些soft course并不值100w啊。

仔细回想了一下当时回帖的逻辑可能还是拘泥于这个贴主强调ERM的价值了= =!一直出于性价比的考虑~
MBB也不会因为读管理学的本科生而开绿灯吧。这些相对而言只是附加值,不是主要因素。
353#
发表于 2017-4-27 23:30:27 | 只看该作者
Lutece 发表于 2017-4-27 17:38
楼主如果聪明的话,其实不应该来开这样一个帖子,所谓“闷声发大财”。你要知道虽然你口口声声说客观,但是 ...

这位朋友我稍微跟你说一下我对这个楼发展成现在这种样子的看法哈~

楼主发这个贴子初衷还是不错的,不过在我看来,楼主抓错了隔壁那篇“怼人贴”想表达的真正观点,而过于narrow down在了隔壁贴子不恰当的语气上面。

你可以看到最初几楼,大家都还觉得楼主的文章比较中肯,只是对其中部分论断持不同意见罢了。
但是之后楼主又发表一些在很多experienced professional或已经在美国读书的坛友看来略微武断、无稽的逻辑论述,比如(哥大是ivy,ivy是好学校,所以哥大所有专业都非常666)。而反观,楼主尚且连常青藤是什么,MIT和斯坦福不是ivy league成员等简单客观事实都不清楚。由此可见楼主对美国学校整体环境等方面并没有完整全面的认识,更不用说楼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了吧。
而后如果你爬一爬楼你可能会发现,楼主开始以所谓“资格论”,“申请结果论”来judge在这篇贴子下面发表意见的人(不论来者为善还是不善)。其中又犯了很多初级的错误,比如:(此处因为楼主对部分论述已做修正并道歉,就不多提了,你有兴趣可以自己看一看,没兴趣就算了哈~)。在我看来楼主就是陷入了本版版主所说的confirmation bias之中不能自拔。
之后这个楼就歪到现在这样了,大家都想看楼主还有什么高谈阔论,又或者怼一怼楼主“减压”,并没有什么人真正关注点在哥大SPS是不是正规学院,哥大ERM到底是不是好项目(其实一直也没人否认SPS是正规学院,哥大是好学校呀)。
在整个过程之中有几位前辈或大神不时的发表一些比较能称之为“干货”的贴子,让我等围观群众颇为受益。

其实说到最后,就像你说的,作为围观群众,看到哥大这届ERM的admitted student的一些论调论调;或者说你看到我这样的凑热闹的有什么“垃圾”言论,只能越来越让你觉得ERM是一个不好的项目,录取的人或关注它的人都十分没水准咯,感觉楼主有点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354#
发表于 2017-4-27 23:31:45 | 只看该作者
cathyluyuan 发表于 2017-4-27 12:12
这世上大致有两种尊重:一是你讲的对于所有人一律平等的,无论出身,whatever(这个简爱早就讲过,虽则我 ...

十分感谢前辈分享人生经验啊,长知识了。
前辈说的,excited
355#
发表于 2017-4-27 23:45:21 | 只看该作者
ekko404 发表于 2017-4-27 22:03
=.=w
我意思是这些soft课程并不具备职业敲门砖的作用。诚然这些课程会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相信你这 ...

可能在我看来,性价比还是应该分经济上的和心理上的两种。不同人追求不同方面的性价比,因此才有人去不“知名”学校读solid program,另外有人一定追求“知名”而读一些所谓“水”项目吧。

不过我觉得master program在美国应该算是过渡(提升)阶段?就比如说工作了两年想在自己的硬实力上有所提升,但是又没兴趣读类似MBA这样的,才会选择读个master精进一下技能。在商院里表现为会有很多Bschool的非常solid的MS项目都要求工作经验什么的;真正本科结束想就搞学术的一般都去phd(可能特指商科,CS什么的不太了解,而且好像也有很多master,比如CMU)。所以我觉得可能读master首先还是要看整个项目是不是能在硬实力上给自己带来直接的显著提升,其次是再建立一些network。soft skill在我看来不是一个master program的时间里就能培养的,而且还跟人本身的性格啊、生长环境什么的有很大关系。当然作为去美国的国际学生,能找到一份在美国的工作那是最理想不过的,而且鉴于国内很大程度上排名至上的就业环境,因此择校时还会考虑学校title、place、alumni等因素。

不知道我的这个观点是不是正确。
356#
发表于 2017-4-27 23:48:09 | 只看该作者
ChrisYU924 发表于 2017-4-27 16:45
可能在我看来,性价比还是应该分经济上的和心理上的两种。不同人追求不同方面的性价比,因此才有人去不“ ...

请读到这里的各位先看358#做背景阅读,不重复这些基础。另disclaimer:长贴,95%非ERM相关(我今天之前连program structure,course description都没有看过一眼),很多言辞会在一些人眼里有炫耀,看不起人的味道。会被offend到的话,先抱歉。连续三天带着烧每天工作18小时也有伤到我的逻辑连贯性乃至对有些东西的记忆,为了public interest而写,需要clarify的请回帖。

1. PhD:

美制商科PhD确实可以本科直接申请,然则录取的偏好各个项目大相径庭。我的field,management/strategy,因为很多方向涉及到高管会consider的内容,其实会偏好work experience或者master至少其中之一。有些学校,比如NYU Stern,是有录取数据可查的。链接在这里:http://www.stern.nyu.edu/programs-admissions/phd/admissions/admission-statistics

大家可以看得到申请者当中,70%都是硕士毕业生或者在读,然而录取者当中只有56%是。这看出资质极好的本科生申请(美制)商科PhD的优势。
一个非常普遍的误解是商科博士需要专业对口,就是金融,管理etc的本硕可以衔接相对的博士——这是错的。Generally商科PhD需要的好本科背景准备是社科理论+数据分析,经济/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统计/工程/CS两边mix加上一些商科课程才是最fit商科PhD的。极端的例子,我本校有个会计PhD是政治学本科。

我自己是政治+历史本科(课下读了很多社会学跟一些心理学),欧洲研究的硕士(有一些经济相关内容),本是非常介意自己缺乏商科背景,不过所有人都告诉我没关系的,我现有的这个管理学硕士足够补了,反而是我本科读过的社科训练,一般的商科本科很难很难补出来。

2. Master in Management/soft skills training/network:

我自己是MiM在读,申请Management PhD,其实相当于同时读两个并不相关的master,很不推荐。然则我们的MiM有许多academic theory,刚去查今年的课程,organization那门课(core必修)甚至改作全部seminar base的大讨论,theory+case。

各大MiM项目,应当都配很多soft skills training。我筛选我program director给我的推荐信中关于此的内容来佐证这些内容对我个人的效果。

As Program Director, I have been responsible for a skills development track that runs in parallel to the courses, called Leadership Skills Track. In this position, I have read and assessed three reflection papers written by Cathy, where she evaluates and discusses her personal development as a productive team member and as an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leader. Her papers have shown Cathy’s advanced ability to go beyond the superficial obvious, to critically assess a situation and to develop deep insights about it. The papers also include interesting reflections about what Cathy has learned from previous experiences (field projects, groupworks) and how she plans to use this learning to become better in performing future tasks.

另加一段关于course work和group project的:

Finally, in January and February 2017, I have also had the chance to interact with Cathy in class, as I have taught five lectures in the MBM course Innovation and Business Renewal. Cathy was an active participant in these sessions, sharing her thoughtful view on cases and theories with the rest of the class. Her spot-on comments have definitely contributed to the quality of the lectures and so to the learning of her colleagues. Cathy has shown great enthusiasm about the topic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This clearly emerged in her project work, where she, together with her teammate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an online platform to bring together refugees and Swedish volunteers in order to organize joint sport and leisure activities.

这里显示出某些欧美看重的soft skills(推荐信是推我去一个selective的business conference,在美国):你是个好的team player吗?如何平衡你自己跟小组的观点?你是否在课堂上contribute to others' learning process(在我的case,多次involve跟老师直接争吵——自然不是这门课,而是别的课程)?

我的观察是,大陆本科背景的peers,通常这些都是很不容易达到的。例外有没有,有,很少。我自己三四线小城出身,已经说过是近十年才可以改掉小时候学到的"读书好就可以了,其他一概不管"。个中的痛苦和挣扎难以计数。

在我个人的case,Network就是这个成长的直接反映。我美本四年,交到的好的美国朋友数量为零。SSE一年不到,好的瑞典朋友数量为七八个,欧洲的十几个,还被我瑞典航天署前chariman的mentor讲做如果离开瑞典是瑞典的损失——不是炫耀的意思,而是这个改变实在是花了我很大时间,很多精力,跨过几个大洋哭过无数次才换来的,shortcut有没有,也有,但是都会superficial,背后的hardwork,delay了还要补回来。

3. 钱+机会成本

我本科到今天花了家里15万美元,虽则拿到20万美元的各类奖学金。再来一次?我不知,读个现实点的科目,本科出去找工作赚些回来?可是那样的话,我不会甘心的。我还是会想要去念English Literature+Maths double major(我今天还是想,但是遗憾少一些)。

务虚的话:我初心想要什么,为何如此折腾?2008年汶川大地震改变了我出去念经济+数学,进麦肯锡的愿景——我在想,要什么才可以帮助到地震后那些迷茫的,目睹了亲人被压在瓦砾下的人们,可以减轻这些灾难的(心理)后果?从一个只管自己,一味为高考失意怨天尤人的小女生,慢慢转到几个要全身心投入的career path(public service,记者,non profit,到今天的academia),为了他人的利益advocate,不惜牺牲自己大把的时间跟精力,跟很多对文化差异一无所知的老师同学各种冲突(both Chinese and Western),如果不是有很强的关怀跟傲气,是做不下来的,早就会放弃了。

4. ERM (只谈soft side,完全非利益相关)

我看了下Managing Human Behavior in the organization跟Organizational Strategy and Learning (另外那些communication之类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因为我现在硕士论文是做Organizational Behavior的,可算半个内行。

这个setup对fresh grads基本毫无意义。我课表里也有门前者这样的课,课上讨论基本都是几个有工作经验的,还有几个特别会读case的,外加运气奇好之前读过我导师的research的我在讲话,95%的大陆本科,尤其商科本科(sorry cannot say this in any other way),培养不出这种讨论要的insight。也许有人说我做过咨询,可以接上?Maybe, I doubt it。我班上有咨询背景的学生都是欧美文化背景。万万不要小看这一点。

后者更是讲的很清楚,是executive level的讨论。这个,如果你没有manage过team,你要怎么谈?不可能接得上的啊。。。。。。文化差异什么的,就先aside了。。。

5. soft training的added value?

我记得我跟这里一位层主回复一个咨询PhD的帖子,他讲经济/金融,我大致讲社会学/管理,帖子长度看的话都差不多,他还多一些回帖,但我120%确定我花的时间要多出好几倍去,因为我写每一个字都要想,还要把那位楼主各种言辞一一拆开,把其中有用的点挑出来,忽略掉无数的胡言乱语,一直试图把有用的baby从bath water里面救出来。。。这就是soft的,难以衡量的东西跟hard side的区别。

我唯一可说的就是英语写作。虽则我三岁学英语,七八岁就背诵英国童话,十几岁就读公认极为难读的英国小说原著,我本科开始适应大量的英语读写还是极为痛苦,是通过每周一次跟当时的导师(哥大政治学系博士)不停讨论,不停课外阅读,不停加功课一点点改过来的。我大一大二的schedule经常把peers吓到不行,因为我跟现在一样,同时做无数件事,想把前十几年三四线小城背景所欠缺的基础几年之内补回来。其实很难讲我是否做到,虽则在很多地方被错认为是英语native speaker,但是我很清楚我词汇量小,用句子过于creative(小说念多了。。。),在很多圈子是会被小看的。

其实added value这个问题,真的应该是问本科教育,而非master教育。Master教育能否从根本上提高人的soft skill,上几个档次那样?On paper,答案是yes,我就是一个例子。去年八月来SSE的我跟今天的我是不折不扣的两个人。我从在课上,小组里不发一言,到站在全班面前拿着苏珊大妈的视频谈论中国经济发展;从methodology差点挂科,到一个solid PhD applicant;不要说network了——哪怕欧洲学生都很少可以短期交到这样多瑞典朋友,这个国家以闷骚的文化出名的。

但这是否适用于所有人,尤其大陆背景商科本科?Again,I highly doubt it。另外我必须补充一下,这些东西是否全是我个人努力的结果?不是。我的项目被setup的时候,就有意培养大家的community identity,我们还有一对尽职尽责的class ambassador,传达学生各种concern给校方。我们program director为了我们的利益,鞠躬尽瘁,最近的例子是我要在写thesis同时读两门经济系的课,加课必须过关的人不回复我email,他亲自帮我讲话,对方立刻回复了,顺利加到课。这种例子,不计其数。

我尤其幸运的是,在SSE有很多人毫无保留的相信我能力,在我根本没有完全适应的时候无私提供帮助,从我第一个小组到我导师,全是如此。我记得认识我导师一个星期听他对我说I am the past,you are the future的时候那份受宠若惊。那是我到今日的最大motivation。

我背景从program director的角度叙述:

As Program Director of SSE Master in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MBM), I have known Cathy since January 2016. At first, my knowledge of her was only “on paper”. In my role as responsible person for the admission process of the MBM program, I had the chance to carefully assess Cathy’s application and I was impressed by her performance in the GMAT test (760), one of the highest we have received; by her extensive and international exposure, with links to China, US and Poland; by her academic excellence and diverse background, combining studies in Political Science, European Institutions and History,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her strong motivation to learn and further improve.

Now, after almost 9 months since her enrollment in MBM, I can confidently say that she has proven her high potential and we are very happy that she is a student of the program. Cathy has passed all the five courses in MBM curriculum so far with brilliant results. In two of these courses, Managing and Organizing for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Shaping Markets for Growth, she has achieved the highest grade, “Excellent”.

6. What am I talking about?

我出国多年,对国内早已生疏。我在CD是为了不要太生疏中国,因为我要做中国相关的研究。我走过的路,跟99%的CDer差异甚远,我作为一个特别崇尚diversity带来的learning experience的人,愿意为此尽微薄之力。另外我很清楚自己的privilege,分享给愿意听的他人简直是必须。

以上。

Bonus:
这是我夏天要去的那个business conference:global.lehigh.edu/iacocca/globalvillage
隆重推荐给所有对soft business skills感兴趣的同道。如果有谁碰巧也是今年的参与者,请立刻联系我。我在PS里写了要跟项目里每一个人交朋友,从现在开始最合适了。

357#
发表于 2017-4-28 00:51:51 | 只看该作者
注册了真好 发表于 2017-4-27 21:47
在中国是会被当做马蓉的母校的=,=

那也總比被人當是去了南美哥倫比亞準備做毒梟的一起讀書好.....
358#
发表于 2017-4-28 01:02:03 | 只看该作者
ChrisYU924 发表于 2017-4-27 23:45
可能在我看来,性价比还是应该分经济上的和心理上的两种。不同人追求不同方面的性价比,因此才有人去不“ ...

1. PhD: 美制和非美制的很不一樣(all discipline). 美國PhD有bachelor就能申, 先上兩年coursework再research phase. 其他的基本都是先來一個1 or 2 year (academics) master, 才能申PhD的. (所以non-US style PhD 時間比較短.)

2. 英美制, 和歐陸制的MiM很不同, 不同類比. 英美制的MiM很多都一年的, famous univerity, 畢業直接找工作/intersnhip. (well其實讀managment本身也不是搞academics/technical的了anyway.). flagship依舊是MBA.
歐陸制的MiM, 多數最少兩年. 很可能方便延修, 中間夾internship. 時間較長, 也方便一點exchange.
中式的較近後者, 所以如果是弄了個英美制的MiM回國, 很有可能對著一堆已經有一年part-time/internship的local student.

背後的difference就是英美澳加港星之類, 主流都是學士畢業工作. master沒幾人會畢業full time讀的.
而continental式的就是以master為主流, 或是要masster才能拿core position (imagine how many position in China require a master. and how things was before Bologna accord in EU)

這個mismatch, 是有需要想想的.

3. STEM很多role要master是全球通例. 不用多講都知道會是technical interview了.
其實基本節奏就是本科學technical / solid major (whatever art science engineering soc sci), pre-experience master就要不STEM, 要不就是幫人reallocation / switch to specifided field.
要network 就等post-experience professional master.

4. 贊成soft skill之類, 與personality 有很大關係. 至於能不能用soft skill在外國找工作, 家景很重要. 自己會心在有數的.


P.S. 找項目時, 如果別人黑他的主要缺點時(黑的內容是有根據的), 某某人很在意, 很惱火的話, 這就是一個不fit的訊號.
如果fit的話, 某某人是不會care那些點的. (e.g. 某人去讀一個management master, 別人說課程太易學術太水, 反應正常是"who fxcking cares?")
359#
发表于 2017-4-28 01:08:00 | 只看该作者
ChrisYU924 发表于 2017-4-27 23:30
这位朋友我稍微跟你说一下我对这个楼发展成现在这种样子的看法哈~

楼主发这个贴子初衷还是不错的,不过在 ...

不瞒你说我也是爬楼过来的哈哈。给我的感觉是读了这个专业的人好辛苦,要一次一次来向别人证明自己不是水项目,之前疙瘩统计被黑的时候也没见到这么正面在论坛怼人的。或者我觉得其实说服别人的过程也是想要说服自己?反正满心累。
360#
发表于 2017-4-29 00:49:54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闲的蛋疼竟然大概翻了一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11-16 07:3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