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21819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8-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现在觉得“留美工作”也不能一概而论。就像上大学一样,上北大是上大学,上三本也是上大学。如果指望上个名不见经传商学院1-2年的金融master就能一脚跨入美东精英模式--进投行、拿sponsor(还一次中签),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 这种还是早点抛弃幻想做回国打算的好。
不过对于另一种“我就是要毕业之后留下来工作两三年,无所谓薪水,无所谓职位,无所谓公司类型”,其实读个四五流商学院也就够了。美国并不是一个特别看重学校牌子的地方(尤其是研究生所在学校的本科排名),翻Linkedin能找到很多牛逼闪闪的公司的员工来自“莫名其妙”的大学,和国内985/211的风气很是不同。我曾经以为不会有很多抱着这种想法的人,直到在芝加哥发现很多美本/美硕毕业的人挂着OPT顶着高昂的房租在做一些和他们专业实际几乎没有关系,且薪水低到几乎可忽略不计的工作,目的就是为了留在美国。也许是为了刷简历上的美国工作经历,也许是觉得毕业就回国很没面子,也许是为了心中的美国梦,总之只要留在这里他们就很满足。
来详细说说这一种。虽然Finance一直是香饽饽行业,美国人也是争得头破血流,但是的确有那么些乍一听还挺高大上的finance岗位招人的门槛真心不高。举个例子,芝加哥就有很多小型的金融公司,时不时招聘Financial Advisory职位。不过美其名曰是Advisory,Job Description美如画,但实际上干的事情就是cold call/cold mail向他人推销自己公司的金融产品。这种职位几乎没有底薪,全靠commission提成。这种工作其实就挺适合“打死也要留美党”--门槛低,但乍一看不low。这楼里有人回复说到的合同工也具有这种性质,但是在芝加哥我的确闻所未闻唾手可得的GS、JP Morgan合同工,也许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太孤陋寡闻了。如果这是NYC独有,那也反映出NYC地理位置的优势。
当然,上述的那一类工作几乎是没有任何可能性被sponsor的(一般也只有大公司的所谓好工作才能被sponsor),这也就意味着99%读非quant Fin专业的人(在合法的前提下),一年OPT之内要么跳槽到能sponsor你的岗位且一次抽中,要么就打道回国。一年的工作经验回国重新找工作不可谓不尴尬,既不是应届生,对于社会招聘来说资历又太浅。所以一般来找我选校咨询的人也多表示目标是“留美2-3年,然后回国”。这个时候,29个月STEM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雇主sponsor我与否无所谓,我只要延期我的OPT就行了。如果新的政策批下来,STEM的OPT好像将延长到三年。那么对于那些想要毕业在美国工作两三年再回国的人来说,光自己的STEM OPT就足够用了,这样一来也不用非盯着极少数sponsor的岗位跟那么多优秀的人挤破头竞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假设这个人确实很牛逼,一毕业就找到了sponsor的工作,那STEM签证基本可以保证你找到了就找到了,不会因为抽不到签这种憋屈的原因必须回国。
最后来说说我认识的几个Fordham读Fin的人。这几个基本都是我本科的校友/同学。因为我们本科有和Fordham商学院的交流项目,所以很多人最后都去了那读master。我们学校经管专业学生普遍不厉害,这几个同学的BG可以说是妥妥不到CD的平均水平(G<660, T<95,GPA<3.5),实习经历几乎没有。他们自己表示如果不参加这个交流项目自己应该是录不了Fordham的(BTW他们也确实都被JHU拒了)。然而, 看他们的Linkedin发现,在读的在华尔街做part-time,毕业的在华尔街做full-tiime。虽然都是小公司,但是回国说自己“在华尔街工作过”也足够忽悠很多人了。如果Fordham的同学找GS这种等级公司的temporary service真的就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事情,那么用三年的STEM OPT把这几家轮流做一遍,回国忽悠的资本还是很可观的啊。也可以试试take the advantage of 这些经历在美国找个正式工作,总归是比美国工作经历一块白板的陆本美硕毕业生要有优势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