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春琴抄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战必胜,胜必果!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5-3-29 09:55: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次长沙会战<br /><br />1941年(民国三十年)12月至1942年1月,在中日战争中,第9战区部队在湖南省新墙河至浏阳河之间地区抗击日军第11军进攻的防御战役。<br /><br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当日,日军第23军为策应香港及南洋方面作战,在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挥下,由新墙河北岸向泪水之线攻击,牵制国军,勿使其南下广东。第9战区部队在司令长官薛岳指挥下,决心以主力使用于湘北方面,诱日军主力至浏阳河、捞刀河之间,以反击歼灭之。<br /><br />日军第11军于23日前集结于新墙河以北地区,其第6师团和第40师团推进至新墙河北岸进攻出发阵地。24日傍晚,日军第6、第40师团渡过新墙河发起攻击。25日,其第3师团也渡河攻击前进。在该地防守的第9战区第20、第58军逐次迟滞日军的进攻,并逐次向东侧山地转移,以诱日军深入。26日,日军到达汨罗江北岸。27日,日军强渡汨罗江,猛攻当面国军阵地。<br /><br />第99、第37军依然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逐次抵抗。至31日,日军已进展至三姐桥、福临铺、金井一线。日军在汨罗江以南取得进展后,判断长沙方面中国军队兵力薄弱,故决定扩大战果,迅速攻取长沙,并令各师团向长沙急进。据此,第9战区决心以第10军固守长沙,顿挫日军进攻,其余各部以长沙为目标,从南、东、北三面围攻进攻长沙的日军。<br /><br />1942年1月1日凌晨,日军第3师团从槊梨市及东山附近渡过浏阳河。2日,日军第6师团也由架梨市渡浏阳河。该两师团日军紧密配合向长沙守军发起猛烈进攻。国军坚守阵地,与之反复争夺,屡挫日军攻势。战至4日,日军进攻毫无进展,且伤亡惨重,补给困难。<br /><br />此时,国军之包围兵团已分别到达指定位置,原守汨罗江、新墙河各军切断了日军退路,形成对日军的合围态势。在此形势下,日军于4日夜开始撤退,第6师团退向架梨市;第3师团刚准备脱离长沙战场即遭国军截击,被迫向第6师团靠拢、在槊梨市附近渡过浏阳河。7日,第3、第6师团退至捞刀河北岸;第40师团向学士桥退却。8日,第6师团在福临铺方向连遭国军围攻,伤亡甚众,在第3师团救援下才突出重围。12日,日军冲破国军拦阻,退过汨罗江北岸;15日,退过新墙河,固守原阵地,至16日恢复原态势。此次会战,历时20余日。国军伤亡3.1万余人。日军伤亡56944人,被俘139名。但日方公布的数字仅为6000余人。<br />(个人认为2到3万比较合理)<br /><br />点评:此战,国军采用逐次抗击,诱敌深入,坚守长沙核心阵地,合围聚歼,动员敌后军民破坏日军补给线等战法,取得长沙会战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盟国的第一次大捷,引起了国际上的强烈反响。<br />
22#
 楼主| 发表于 2005-3-29 09:56:00 | 只看该作者
滇湎路战役<br /><br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3月至9月,在中日战争中,中国远征军在云南省西南部、缅甸·、泰国西北部和印度东北部地区,对日军第15军进行的防御战役。<br /><br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同苏、美、英及东南亚、大洋洲各国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年1月,在美、英两国建议下,设立中国战区(最初包括中国、泰国、越南和缅甸北部)统帅部,3月,日军进攻缅甸(时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守军告急。中国以陆军第5、第6、第66军为主共10万余人组成中国远征军第1路,在司令长官罗卓英指挥下,进入缅甸与盟军并肩作战。<br /><br />8日,日军第15军在司令官饭田祥二郎指挥下登陆仰光,分路北进。一路以第33师团由仰光沿伊洛瓦底江东岸进攻卑缪:一路以第55师团由勃固向仰曼铁路北犯东吁、彬文那,企图切断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br /><br />18日,日军第55师团先头部队在彪关以南与第5军警戒部队接触。第5军骑兵团给日军以奇袭后转移至鄂克春地区。接着日军又发起进攻,经激烈战斗,鄂克春失陷。日军继续向东吁进攻,与第5军第200师发生激战,双方均有重大伤亡。日军一部向右翼迂回,第200师向北转移。此时,第5军新编第22师由黎达誓方向反击,给日军以重大杀伤,双方在斯瓦河畔对峙。4月11日,日军第55师团和增援第18师团各一部向黎达誓进攻,经激烈战斗,新编第22师逐次转移至彬文那。日军进犯彬文那地区,被第5军第96师击退。后因右翼英军后撤,阵地突出,第5军各部放弃彬文那向密铁拉、敏建方向转移。16日,日军第33师团在突破英军阵地后,将英缅军第1师及战车营一部包围于仁安羌以北地区。第66军新编第38师一部驰援,与日军鏖战两昼夜,击毙日军1000余人。<br /><br />日军攻陷东吁后,以第56师团分向毛奇、雅多进攻。第6军先后在毛奇、垒固、和榜、雷列姆地区阻击日军,并在萨尔温江以东的缅泰边境地区,对日军进行作战后回国。第200师在和榜地区阻击日军北犯,并克复东枝。在转移途中与日军发生激战,师长戴安澜受重伤后牺牲。此后第200师、第96师经腾冲、维西向怒江东岸转移。第5军直属部队、新编第22、第38师经太洛、新平洋转移至印度东北边境雷多地区。<br /><br />日军于24日攻陷雷列姆后,旋即分两路向腊戍突进,第66军逐次回援,节节失利,日军直向中国国境逼进。此后,退回滇西的远征军与滇西第11集团军各一部在龙陵、腾冲地区对日军实施反击,以一部进入日军后方游击,主力逐次退回怒江东岸,与日军隔江对峙。至9月16日,战役结束。<br /><br />点评:此战,远征军经一个多月作战,在保卫东吁、解救英军诸战中,英勇顽强为世人所赞誉。但由于出国时机过晚,盟军作战缺少协同,多头指挥等原因,使远征军始终处于被动态势,未能达成战役企图。<br />
23#
 楼主| 发表于 2005-3-29 09:56:00 | 只看该作者
常德会战<br /><br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11月至1944年1月,在中日战争中,第6战区部队在湖南西北部常德地区对日军第11军进行的防御战役。<br /><br />1943年夏,中国派遣军为策应其南方军的作战,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牵制国军向滇缅方面使用兵力,集中约5个师团、4个支队共8万余人的兵力和130余架飞机,在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的指挥下,对常德地区的国军发动进攻。第6战区在第9、第5战区配合下,集中28个师约19.4万多人、飞机100余架,在第6战区代司令长官孙连仲统一指挥下,进行防御。 <br /><br />11月1日夜,日军第39师团主力附古贺支队、第13师团等部,从沙市到石首一线西渡长江,攻击守军第6战区第10集团军5个师的正面;日军第116师团、第68师团附户田支队及伪军向第6战区第29集团军6个师及第9战区第92师左翼正面进攻。至5日,守军予日军以阻击消耗后,第10集团军转移至聂家河、棉马城、暖水街、王家场一线阵地,并以暖水街为中心,奋力阻击日军前进;第29集团军转移至永河镇、新马头、安乡一线;第92师退守狗头洲附近。日军除留一部于宜都、棉马城、暖水街一线掩护其北侧背外,主力向南转移;第10集团军即转移攻势侧击日军。21日,第79军第194师进抵桐子溪一带,第98师进出于柳溪口北岸、东岳关地区,暂编第6师向桐子溪急进。与此同时,第73军由石门向慈利以西突围,第44军向太浮山、太阳山、羊毛滩一带转移。第74军第51、第58师在慈利南北占领阵地,第57师附第188团守备常德附近地区,第100军由浏阳来援,其先头第19师到达漆家河,在黄石市南岸占领阵地。到21日,日军第13师团向慈利的第74军攻击,佐佐木支队迂回到该军左侧龙潭河附近。日军第3师团进击漆家河以东配合其空降部队袭取桃源,并向常德南面突进,截断守军后方交通线;日军第116师团、第68师团进出于常德附近地区,向第57师攻击。守军江防第18军已由熊渡渡河。22日,第10集团军各部分别向王家场、仁和坪、石门进攻,并西渡澧水,向慈利东南攻击日军侧背;第29集团军各部在道水、黄石河地区抗击日军,除以一部留置太浮山、太阳山外,军部退至黄石河南岸地区与第100军转取攻势。此时,第74军的第57师在常德郊区给日军重大杀伤后退守城垣。到25日,常德陷于四面包围之中。 <br /><br />江防第18军袭取刘家场后,沿澧水北岸推进至澧县附近,攻克新安,渡过澧水,进抵石门以南地区,随后向河口转移。第9战区第10军渡过资水向常德急进,欧震兵团9个团由修水、分宜一带来援。第10、第29集团军分向石门、慈利、龙潭河、桃源一带的日军围攻,进至热水坑、九溪、河湫附近,并一度占领石门、澧县、临澧。第57师据常德城抗击,日军由东、北两门突入城内,双方展开逐屋逐巷的战斗。第10军第3师突入德山,一部突入沅江南岸的南站,主力在肖家冲、谢家铺一带向日军第3、第68师团猛攻,双方伤亡惨重。第5、第9、第6战区部队于江北方面的策应作战,给日军以打击。中美空军配合地面部队作战歼灭日军。至12月9日,第9战区欧震兵团由常德东西两面击破日军,攻入城内。日军开始退却,守军转入追击作战。 <br /><br />第10集团军各部击破当面日军,到14日分别进抵聂家河、仁和坪、赤溪坪、子良坪、暖水街、易家渡、龙口峪、范家咀一线;第29集团军各部击破当面日军,到13日进至太浮山、常德、临澧、金鸡山、陬市一线;第9战区部队除以一部守备常德城外,主力击破当面日军后,到16日分别进至新洲、渡口、安乡、涂家湖、南县一线。19日,日军终因补给困难,开始由澧水一线退却,守军又发起全线追击。第10集团军第66军自20日至25日,先后光复仁和坪、百里洲、米积台;江防第18军于20日在卸甲坪伏击由仁和坪附近东退的日军,到25日先后收复暖水街、王家场、西斋、公安等地,并以一部尾追日军。此时,第10集团军恢复战前态势;第29集团军在澧水以南地区遭遇日军顽强抵抗,激战至20日,日军向藕池方向撤退。到25日,先后收复澧县、津市,并于26日恢复虎渡东、西两河中间地区的原阵地。27日,第10、第29集团军奉命乘胜收复长江右岸、惋市、藕池口等要点,于30日开始攻击当面的日军。到1944年1月5日,国军奉命停止攻击,战役乃告结束。此次会战,日军死伤:25718人,毙伤和缴获战马共1384,击落敌机四十五架,击毁敌汽车75辆,击沉、击伤敌舟艇122艘。<br />
24#
 楼主| 发表于 2005-3-29 09:57:00 | 只看该作者
豫湘桂战役<br /><br />1944年4月17日至12月10日,在中日战争中,国军在河南、湖南、广西等地抗击日军进攻的作战。<br /><br />1943年,同盟国反法西斯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屡遭失败,使南洋(东南亚)各地军队的海上交通线受到威胁。日本大本营为保持本土与南洋的联系,决定打通从中国东北直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同时摧毁沿线地区的中美空军基地,以保护本土和东海海上交通安全,遂令中国派遣军使用累计约51万兵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以共约100万兵力进行抗击。<br /><br />豫中会战 1944年4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第12集团军共5个师又3个旅、1个飞行团(飞机168架)、第1集团军和方面军直属部队各一部,共14.8万余人,在第11、第13集团军各一部配合下,以攻占平汉铁路(北京一汉口)南段为目标,向郑县(郑州)、洛阳地区发动进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指挥8个集团军1个兵团共17个军约40万人,在第八战区和空军(飞机156架)各一部支援下,以第28集团军依托黄河南岸既设河防阵地抗击日军;第4集团军在河南汜水县(今并入荥阳)、密县(今新密)间山区构成防御地带,进行坚守防御;第31集团军集结于禹县(今禹州)、襄城、临汝(今汝州)地区,待机歼敌。18日,日军第37师配属独立混成第7旅从中牟新黄河(今贾鲁河)东岸向第28集团军暂编第15军河防阵地发起攻击。19日,日军第110、第62师由郑州黄河铁桥南端向第28集团军第85军邙山头阵地发起攻击。突破阵地后,至23日相继攻陷郑州、新郑、尉氏、汜水、密县。25日,日军第13集团军以2个旅由安徽正阳关、凤台攻向阜阳,作出向河南漯河进攻态势,以牵制豫东守军,打通平汉铁路后撤回。30日,日军第12集团军以3个师又2个旅向许昌发起攻击。守城的新编第29师抗击至5月1日失守。日军第12集团军旋以一部沿平汉铁路南进,主力转向西进,寻找第一战区主力决战。第31、第4集团军予日军以打击后,于5、6日分别撤往伏牛山、韩城。至9日,西进日军攻抵龙门附近。随即以一部进逼洛阳,大部向伊河、洛河河谷进攻。同日,由许昌南进之日军第27师,与由信阳附近北上之第11集团军宫下兵团(相当于旅)在确山会师,打通平汉铁路南段。同日晚,日军第1集团军以8个营从山西垣曲(今古城镇)强渡黄河,攻占河南英豪、渑池后,沿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东西分进。至14日,与西进日军击退第36集团军和刘戡兵团,包围洛阳。18日,日军菊兵团(第63师一部)攻击洛阳,守军第15军配属第94师依托城防工程,顽强抗击一昼夜,使敌攻击受挫。华北方面军令第12集团军司令官指挥第110师一部、坦克第3师主力、骑兵第4旅和菊兵团攻击洛阳。守军孤军奋战至25日分路突围,洛阳失守。在日军第12集团军主力西进后,第五战区第55军、第十战区豫南挺进军等部,向平汉铁路南段实施袭击,一度收复确山、漯河等地,以牵制日军。6月2日,第一战区主力、第八战区一部发起反击,战至中旬,将日军逐至陕县、洛宁、嵩县、鲁山一线,双方对峙,会战结束。<br /><br />长衡会战 1944年5月,日军第11集团军司令官横山勇指挥8个师、1个飞行团和海军一部,共20余万人,以攻占湘桂铁路(衡阳-来宾)为目标,向长沙、衡阳地区进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4个集团军(共15个军)另2个军共约40万人,在空军(飞机181架)、友邻战区支援下,以一部依托湖北通城东南山区、湖南新墙河南岸、沅江和益阳地区的既设阵地,节节抗击,消耗、迟滞日军;主力分别控制于浏阳、长沙、衡阳及宁乡等要地,相机歼敌。27日,日军以5个师由湖南华容、岳阳、湖北崇阳沿湘江两岸和湘赣边山区分三路发起攻击,以3个师集结于湖北监利、蒲圻待机。另以1个团又5个营进至江陵以南松滋河沿岸进行牵制,以掩护军右翼。防守新墙河的第20军予日军中路第68、第116师以持续抗击后,转至湖南平江以东山区待机。防守崇阳东南山区的第72军、挺进纵队对日军左路第3、第13师逐次阻击,迟滞其行动。防守益阳的第73军抗击日军右路第40师。6月1日,日军中、左路强渡汨罗江,突破河防阵地后,分路向捞刀河、浏阳河进攻。守军第37军采取边抵抗边后撤的战法,撤至浏阳附近山区待机。至14日,日军相继攻占沅江、益阳、浏阳。16日,日军第34、第58师、第68师一部攻击长沙城区。第4军坚守至18日下午,伤亡殆尽,长沙失陷。第九战区为阻敌深入,保卫衡阳,从20日起向日军发起反击,至27日,将日军左、右路分别阻滞于醴陵、湘乡;对日军中路在渌口、衡山间虽给以打击,但未能阻止其南进。28日,日军第68、第116师攻击衡阳。守军第10军(4个师)依托工事以正面和侧面火力掩护,连续实施反冲击,战至7月2日,予敌以重创,迫其停止攻击。11日,日军第68、第116师得到增补后,以15个步兵营、12个炮兵营第二次攻击衡阳。守军以固守阵地与机动防御相结合,加强阵地间的互相支援,实施短促近战和反冲击,战至20日,迫敌再次停止攻击。其间,被阻滞于湘东山区的日军第3师先后在醴陵、茶陵、安仁遭重创。后在第27、第34师和第13师一部支援下,战至月底,始突破围阻。8月4日,日军第11集团军集中4个师第三次攻击衡阳。守军抗击至8日,伤亡惨重,且孤军无援,被迫放下武器,衡阳陷落。会战结束。<br /><br />桂柳会战 1944年8月,日军侵占湖南衡阳后,为准备进占广西桂林、柳州,以第11集团军6个师又1个旅,于29日由衡阳沿铁路向湘桂边界推进;以第23集团军2个师又1个独立混成旅,于9月6日由广东清远等地沿西江向广西梧州进攻,另1个独立混成旅由广东遂溪向广西容县进攻。10日,第6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奉命指挥第11、第23集团军、第2飞行团(飞机约150架)和第2遣华舰队一部,共约16万人,在南方军一部配合下,以打通桂越(南)公路为目标,向桂林、柳州进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指挥9个军、2个桂绥纵队、空军一部(飞机217架),共约20万人,在黔桂湘边区总司令部的3个军支援下,以分区防御抗击日军。14日,日军第11集团军攻占全州,随后调整部署,准备攻击桂林。22日,日军第23集团军陷梧州,至10月11日相继攻占平南、丹竹和桂平、蒙圩。第四战区鉴于全州地区日军尚无行动,遂调整部署,将所部编组为桂林、荔浦、西江3个方面军,南宁、靖西2个指挥所,以大部兵力固守桂林,集中一部兵力先击破西江方面之敌。21日,第64军配属桂绥第1纵队向进占桂平、蒙圩之日军独立混成第23旅实施反击;另以第135师等部向平南、丹竹攻击,策应反击。战至28日,日军第23集团军主力逼近武宣,国军遂停止反击退守武宣。与此同时,日军第11集团军突破桂林、荔浦方面军的防御阵地,主力于11月4日进抵桂林城郊;一部向柳州进攻。7日第四战区将3个方面军编组为左、中、右兵团,集中兵力保卫桂、柳。9日,日军第40、第58、第37师和第34师一部,向桂林城发起总攻。同日,日军第23集团军第104师、第11集团军第3、第13师突破中央兵团的防御阵地,攻向柳州。11日,防守桂林城区的第31军大部牺牲,小部突出重围,桂林陷落;坚守柳州城区的第26军伤亡过半,奉命撤离,柳州失守。随后,日军第3、第13师沿黔桂铁路(都匀-柳州)向西北进攻;第23集团军沿柳邕公路(柳州-南宁)向西南进攻,24日占南宁。28日,日军南方军第21师一部从越南突入中国,向广西绥渌(今属扶绥)进攻。至此,从中国东北直至越南河内的大陆交通线,终于被日本侵略者打通。国军溃退入贵州。日军以3000余人的兵力沿黔桂公路追击,如入无人之境。沿黔桂铁路进攻的日军至12月2日攻至贵州独山,逼近四川,震动重庆。在遭到黔桂湘边区总司令部部队的反击,撤回广西河池。10日,日军第21师与第22师各一部在绥渌会合。至此,大陆交通线全部打通。中旬,双方逐渐形成对峙,会战结束。<br /><br />点评:此战持续近8个月,国军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人,丢弃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等省的大部或一部,使20余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丧敌手,在这次大溃败中,中国人民生命财产所受的损失是无法统计的。河南损失88家工厂;湘桂粤3省的工厂占大后方工厂的三分之一,全部落入敌手;湖南著名的钨、锑等重要战略物资,全被日军攫夺;豫湘桂是重要农业地区,也被日军掌握。日军所到之处残暴地烧杀抢掠,仅萍乡一地,被杀害者1.9万余人,被虏者2万余人,妇女被侮辱者6000余人,房屋被毁700余间,农具被毁值4700余万元,米谷被劫5万余担,棉花被劫9500余担。战争中几十万难民颠沛流离,每天数百人死于疾病冻饿。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军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由于战略指导失误,战役指挥失当,湘、桂大片国土被占,空军基地、场站被毁。使部队大部丧失抵抗信心和战斗力其军事上的溃败,日军尽管达成作战企图,却无力保障大陆交通线畅通,也未能阻挡美机空袭日本本土。由于分散了兵力,为国军反攻提供了条件。<br />
25#
 楼主| 发表于 2005-3-29 09:57:00 | 只看该作者
缅北滇西战役<br /><br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10月至1945年3月,在中日战争中,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的进攻战役。<br /><br />1942年春,日军入侵缅甸。中国应英军要求,派远征军入缅支援英军作战。此次入缅甸作战失败(参见滇湎路战役)后,中国远征军一部进入印度,编为中国驻印军。另一部退守滇西,扩编为两个集团军。1943年10月,为执行盟军魁北克会议关于在缅甸对日军发动攻势和打通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的决定,驻印军在总指挥史迪威指挥下逐次集结于印缅边境的雷多地区,准备向缅北日军发动进攻;驻滇西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决定以腾冲为目标对日军发动进攻。驻缅北和怒江西岸的日军共4个师团,辖9个步兵联队、8个特种兵联队,在第33军司令官本多政材指挥下实施防御。 <br /><br />14日,驻印军新编第38师击破日军第18师团一部,攻取新平洋,进入缅北。12月攻占于邦。1944年初,新编第38、第22师分别攻克大白家及太洛,3月上旬又攻占孟关和瓦鲁班。日军退守杰布山隘,凭险顽抗。新编第22师在新编第38师与美军第5307支队(两个营)策应下,经14天战斗,攻占长达10公里的杰布山隘(参见孟关杰布山隘间战役)。日军残部向孟拱河谷撤退。随后第5307支队与新抵达太克里地区的新编第30师、第50师各一部混合编为中美突击支队,继续向密支那挺进;新编第38师向高利前进。 <br /><br />退守孟拱河谷的日军得到增援,据守高利、英开塘及卡盟等地。4月末,新编第22师在新编第38师一部配合下向日军攻击,经月余苦战,于6月19日将上述各地全部攻克。接着,新编第38师向孟拱急进,新编第22师由西侧向孟拱迂回(参见孟拱河谷战役)。 <br /><br />此时,远征军第20集团军由滇西栗柴坝至双虹桥间渡过怒江,经月余激战,攻克马面关、北斋公房、江苴街等日军据点,迫近腾冲外围。第11集团军为支援第20集团作战亦以一部渡过怒江。5月22日,远征军根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迅速攻占腾冲、龙陵与驻印军会师缅北,打通中印公路的电令,以第20集团军为右集团攻击腾冲,以第11集团军为左集团攻击龙陵、芒市。6月初,第11集团军对日军发动全面进攻。第71军主力渡过怒江,向龙陵进攻,激战至21日,双方形成对峙(参见强渡怒江战役)。 <br /><br />第2军主力渡过怒江,以一部围攻平戛,以另一部配合第71军进攻龙陵。远征军总预备队第8军于6月初逐次渡江,加入第71军对龙陵之攻击。与此同时,新编第38师在孟拱东北攻歼日军一部,解除遭日军攻击之英印军第36师一部之危,并进迫孟拱城;新编第22师连克孟拱外围各据点,对孟拱城形成包围。经两昼夜战斗,于25日攻克孟拱。日军残部向密支那方向撤退。缅北重镇密支那驻守日军两个联队。驻印军与先期到达该地近郊的中美混合突击支队对日军展开攻击,经过两个多月的激烈战斗,于8月5日攻克密支那,日军大部被歼,少数向八莫撤退(参见密支那战役)。 <br /><br />远征军第20集团军对腾冲发起攻击,日军据险顽抗,经苦战,于9月14日攻克腾冲,日军全部被歼。7月13日,第1l集团军再次对龙陵发动进攻,在第20集团军的支援下,于11月6日攻克龙陵,日军大部被歼,少数向芒市撤退。尔后,第11集团军向芒市、遮放、畹町、芒友进攻。驻印军攻克密支那后,将所属部队分编为新编第1军(辖新编第38、第30师)和新编第6军(辖新编第22、第14、第50师),经过整训补充后,于10月15日开始南进。11月14日,新编第38师抵达八莫附近,在新编第22师和空军的配合下,经过20余天的战斗,击溃日军第2师团一个加强联队,攻占八莫。新编第30师于1945年1月15日攻克南坎,日军大部被歼,残部向腊戍撤退(参见南坎战役)。 <br /><br />第50师在芒卡附近接替新22师任务后,向南进攻,在万好击破日军一部继续向茂罗前进。英印军第36师一部向乔梅方向前进。攻克南坎后,新编第38师、新编第30师分别向芒友、老龙方向进攻。新编第38师连克滇缅路(从昆明起经南坎到腊戍)沿线残余日军据点,27日攻克芒友,与远征军会师,完全打通了中印公路(从雷多起经南坎到昆明的统称)。新编第30师在新编第38师一部支援下,经50余天的战斗,于3月8日攻克腊戍(参见新维腊戍战役),续向康沙追击,27日与第50师一部会合。第50师另一部与英印军在乔梅会师。残余日军向景东方向溃退。至此,战役结束。 <br /><br />是役历时一年半,国军以阵亡31443人、负伤35948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5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br /><br />
26#
 楼主| 发表于 2005-3-29 09:57:00 | 只看该作者
强渡怒江战役<br /><br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6月至7月,在中日战争的缅北滇西战役中,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在云南西部怒江西岸对日军第33军所部的进攻作战。<br /><br />中国远征军为迅速攻占腾冲、龙陵,与驻印军会师缅北,打通中印公路,命第11集团军对龙陵、芒市的日军第56师团发动攻击。6月初,第7l军(配属新编第39师)及第2军主力分由惠通桥、毕寨渡、三江口一线渡江。第71军第28师主力于4日攻克腊猛向松山进攻,因日军工事坚固,久攻不下,乃沿毕(寨渡)龙(陵)大道南侧向龙陵突进,10日进抵龙陵近郊。日军据守城垣及外围据点,顽强抵抗,战斗激烈。15日,第28师获得少量补充后,再度开展攻势,连克日军外围据点。残余日军仍据守城内外据点顽抗。此时,日军约1500余人由腾冲向龙陵增援。第71军第87师在龙陵以北地区予以阻击。该师右翼为日军击破,侧背受到威胁。同时芒市方面的日军约600人亦向龙陵增援,与新编第28师一部激战于马桥附近。至18日,日军集中龙陵的兵力约5000余人,从21日开始向第7l军各师进行反扑。第2军渡江后,以第76师攻平戛,其余部队向象达前进,并以一部向龙陵挺进。第71军获得第76师一部增援后,战局并未好转。与此同时,中国远征军总预备队第8军于6月初逐次渡江,其荣誉第1师加入第71军对龙陵之攻击,战局遂告稳定。28日,第7l军展开攻击,至7月7日,予日军以严重打击。日军向龙陵城郊撤退并形成对峙。<br />
27#
 楼主| 发表于 2005-3-29 09:58:00 | 只看该作者
桂柳反攻战役<br /><br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4月至8月,在中日战争的抗日战争中,第2、第3方面军在广西省龙州、南丹、全州、阳朔地区对日军第6方面军进行的反攻作战。<br /><br />4月,日军第22、第58师团及第13师团一部,根据其第6方面军撤退西江两岸及南宁的计划,准备缩短防线,集中兵力,以防国军反攻。守军为把握时机,乘势收复桂柳,乃集中第2、第3方面军6个军14个师和地方团队,在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指挥下,发动桂柳反攻作战。27日,第2方面军以第46军一部攻占都安后,主力向都阳山脉进击,节节迫近南宁,地方团队蜂起响应,部队进展迅速,于5月27日攻克南宁。日军一部向龙州、大部向柳州撤退。第64军随即以主力向柳州东南迂回攻击前进,连克宾阳、迁江、桂平、武宣,于6月上旬向柳州攻击前进。第64军一部向龙州追击,连克思乐、江明,在地方团队协同下,到7月3日,克复龙州、凭祥,将日军驱于国境之外。6月19日,第46军一部已迫近柳州。第3方面军5月初,以第29军向河池、黎明关攻击,并以一部攻取天河,复沿柳(州)宜(山)公路北侧,山地前进,以策应主力作战;到21日晨,占领河池县城,并沿黔桂铁路(贵阳至柳州)向宜山追击,连克德胜、宜山。在收复宜山后,日军曾数次由柳州增援,第29军与其反复争夺,到6月14日再度克复宜山。日军第13师团向柳州撤退,第20军跟踪追击。同时第2方面军第46军主力于24日攻抵柳州南侧,会攻柳州。30日,收复柳州。尔后,第3方面军第20、第29军兵分3路沿桂柳公路和湘桂铁路(衡阳至南宁)向桂林并进,至7月17日,克复雒容、中渡和黄冕,日军退守永福,凭险顽抗;24日,攻克桂林南方门户永福;此时,一部沿桂柳公路克荔浦、白沙、阳朔,直逼桂林近郊;另一部攻克百寿,遂三面会攻桂林。第94军向义宁,第26军向全县、兴安间攻击前进,7月10日袭取南圩,26日克义宁,向桂林近郊推进。在各路部队总攻下,27日收复桂林,续向东追击。8月17日收复全县。时日本业已投降,作战遂告结束。此战,国军共击毙日军4000余人、击伤5000余人。<br /><br />
28#
 楼主| 发表于 2005-3-29 09:59:00 | 只看该作者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29#
发表于 2005-3-29 12:10:00 | 只看该作者
<>好.</P><img src="/static/legacy-emoticon/Dvbbs/em05.gif"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所属分类: 小分队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7-22 15:2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