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119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3-1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百团大战<br /><br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在中日战争中第二战区部队在华北游击区发动对日伪的大规模的突袭作战。 <br /><br />1940年夏,日伪加强对华北敌后游击区推行“囚笼政策”,为了打破日伪军对敌后游击区的封锁,争取华北战局的好转,第十八集团军前方指挥部在华北敌后发动了破击作战。8月8日,前指下达战役行动命令:第一二九师破击正太线平定至榆次段,重点为阳泉至张净镇段;第一二○师破击同蒲路平遥以北及汾离公路,随着战斗的展开,陆续参战部队增加到105个团,约20万人,故称为“百团大战”。它是战局发展的结果,并不是战前就有这样规模的整体计划。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 <br />第一阶段,自8月20日起至9月10日止。主要是交通总破袭战,破坏敌人的交通线,重点摧毁正太铁路。各参战部队按计划对华北各线敌伪军据点同时发起进攻。第一二九师主力攻克了芦家庄、上湖、张净镇等车站和据点。第一二○师以主力攻占了康家会及阳方口等据点和车站。第一二九师在榆社西北之双峰歼灭敌人一部。9月10日,作战部队转入休整。 <br />第二阶段,自9月22日起至10月上旬止,继续破击交通线,第一二九师主力于9月23日发动榆社辽县一线的进攻,攻克榆社县城和据点多处,由于和顺、武乡之援敌到达,遂停止对辽县的进攻,并从榆社撤退。第一二○师主力在同蒲路北段忻县、宁武、朔县间展开破击战,因日军大量增援,遂结束破击战。这个阶段作战,国军虽然取得许多战果,但由于以主力攻打深入根据地内、设防比较坚固的敌人据点,结果造成敌人力量内调,打了一些得不偿失的攻坚战,伤亡较大。 <br />第三阶段,自10月6日起至12月5日止。日军调集大批兵力对游击区进行大规模的报复性“扫荡”10月6日,日伪军首先对前指和第一二九师师部所在地的太行区进行“扫荡”。从10月20日开始日伪军近万人对游击区进行第二次“扫荡”,第一二九师主力包围进犯左会之敌的一个大队,经过激战,付出了很大代价,遂撤出战斗。从11月1日起,敌7000余人又对榆社、辽县地区进行第三次“扫荡”。第一二九师以一部作掩护,主力适时转移,敌扑空后分路退回。11月17日敌7000余人“扫荡”太岳区,企图合击沁源。第一二九师主力跳出合围,转移至沁河两岸;12月上旬敌伪军分路退回。晋东南根据地历时40天的反“扫荡”作战即告结束。日伪军从11月9日开始对北岳区“扫荡”,集结兵力达1.2万余人,先由北向南,再由东向西,分路平行推进,21日侵占阜平、王快等地。1941年1月1日,国军收复阜平,4日收复王快,反“扫荡”作战结束。在晋西北,1940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国军粉碎了日伪军4000余人的“扫荡”。 <br /> 此次战役共毙伤日军6000余人,伪军17000余人,俘虏日伪军1600余人,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和车站、桥梁213座,隧洞260多处,摧毁敌人碉堡和据点293个。国军伤亡1.8万余人2万余人中毒,尤其在第二阶段的几次攻坚战损失较大。蒋介石贺电朱德,并予嘉奖。<br /><br />点评:此次战役虽给日伪以有力打击,并牵制了部分日军在华北游击区,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但是却震怒了日军华北大本营,他们高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于是对华北游击区地实行"三光政策"有意杀害无辜群众,烟火冲天,烧尽田地房廊,让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蒙受了无可估量的损失。<br /><b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