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春琴抄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战必胜,胜必果!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3-29 09:51:00 | 只看该作者
南昌会战<br /><br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3月至4月,在中日战争中,第9战区部队在江西省南昌地区对日军华中派遣军的防御战役。<br /><br />南昌东依鄱阳湖,西傍赣江,它既掩护着联系第3、第9两个战区的浙赣铁路,又是威胁沿江日军的战略基地,而且还有中国的飞机场。因此,日军占领武汉(参见武汉会战)之后,为巩固其占领地,维护长江中下游交通运输线,决定发动南昌会战。日本华中派遣军为切断浙赣铁路(杭州至株洲),调集第6、第101、第106、第116师团,在海军和航空队一部配合下(兵力共计12万人),由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以一部牵制中国鄂南湘北部队,主力于3月向南昌进攻。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所属部队10个军33个师计20万人展开防御。<br /><br />17日,日军在其海军一部及航空队掩护下,在南浔路(南昌至九江)两侧向南昌发动进攻。日军第116师闭一部从湖口乘50艘艇船横渡鄱阳湖,向修水南岸阵地东端吴城进攻。国军第32军第141师第721团和预备第5师英勇抵抗,经巷战肉搏后,于23日夜弃守吴城,退守赤岸山二线阵地。20日,日军第101师团一部向涂家埠进攻;第101师团一部及第106师团向永修、虬津市方面进攻。日军在200门大炮火力掩护下,强渡修水河,一举突破守军阵地。国军第32军之第142师、第79军之第76师和第49军之第105师与进犯之日军展开激战,伤亡惨重,被迫向后撤退。<br /><br />21日,第19集团军急调第98师,第118师、预备第9师驰援南昌右翼守军,因雨后潦河水暴涨被阻。24日,日军第101、第106师团攻陷万家埠、奉新,并向高安、安义前进,逼近南昌。25日,第19集团军令第32军由修水南岸火速回守南昌;令第79军和第74军向高安西北、东北地区集结。27日,日军渡过赣江后从北、西、南三面会攻南昌,守军第32军第141师与日军经过激烈巷战,伤亡甚重,于28日2时奉命撤离,南昌失守。<br /><br />30日,第1集团军到来,与第74军、第49军一部在锦江南岸一起阻击日军,与日军形成相持。在武宁方面,20日晨,日军第6师团主力由箬溪向武宁东北进犯中国守军第73、第8军阵地;21日,日军以一部由津口南渡修水,攻击第78军阵地。中国守军顽强抗击,与日军激战至27日,第30集团军令第8军向南浔线日军后背瑞昌、德安等处攻击,策应南昌作战;第73军因伤亡过重,由第72军接替该军防地。日军乘交防之机向第72军、第78军猛攻,突破守军阵地,迫使守军后撤。29日,武宁失陷。第30集团军撤至武宁以西地区与日军对峙。日军攻占南昌后,以第101师团留守南昌,以第106师团置于南昌以西,并以一部沿湘赣公路西进追击,于4月2日攻陷重镇高安。至此南昌会战即告结束。<br /><br />点评:此战,是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日军队的首次交锋,日军纠集重兵,先发制人,攻势极为猛烈。中国守军奋勇抵抗,兵力损失达43000余人。<br />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3-29 09:51:00 | 只看该作者
随枣会战<br /><br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5月,在中日战争中,第5战区部队等在湖北省随县、枣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br /><br />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中国各战区发动“四月攻势”,积极袭扰牵制日军。第5战区从东、西两面向平汉铁路南段进攻,汤恩伯指挥的第31集团军主力,由湖北移驻枣阳,加强了第5战区的实力,使日军侧背受到威胁。日军为解除国军对其武汉和平汉线(北平至汉口)交通的威胁,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以第3、第13、第16师团和骑兵第2、第4旅团等,由信阳、应山、钟祥一线向湖北省西部随县、枣阳地区进攻,企图歼灭第5战区主力部队,以解除困扰。为牵制和阻击日军进攻,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所属部队编为左、右两集团军和江防军。制定了依托桐柏山、大洪山山区,据守重要城镇,持久消耗日军,伺机反击的方针,准备挫败日军的进攻。<br /><br />5月1日拂晓,驻钟祥、京山方向的日军第16、第13师团主力和骑兵第4旅,在飞机、坦克的支援下,自钟祥向国军右集团军之第37、第180师发起进攻。4日,日军突破长寿店两侧守军阵地,即以主力沿襄河东岸向枣阳方向突击。激战至5日17时,日军突破守军阵地并向守军第45军第122师阵地攻击。守军第180师据守长寿店掩护主力退守黄起庵东西之线;第37师退守姚家河一线;第38师一部进驻流水沟。6日,日军攻占长寿店,突破黄起庵后向北急进,并猛攻第122师温家庙一带阵地。国军分别在奉乐河、姚家河、流水河、双河、张家集一带侧击日军。7日,日军继续向北突进,攻陷守军张家集、双河阵地。8日,日军续向茅茨畈、新集进攻;双方在茅茨畈、新集展开激战,至10日,日军先后攻陷湖阳镇、新野,并向唐河及枣阳东北地区推进。<br /><br />国军右集团军一部和江防军襄河东部队分别向日军后方进击,收复新野;第122师、第180师分别向唐河、樊成以北方向撤退;第37师、第38师及第132师仍固守襄河东岸。与此同时,日军第3师团主力自应山向守军随县地区之左集团军第11集团军第84军及第13军发起攻击。国军第84军与日军血战后退守塔儿湾阵地。5月2日,日军第3师团向高城第31集团军第13军阵地攻击。双方在塔儿湾、高城一带激战,塔儿湾阵地失而复得六七次。至4日,日军施放毒气,守军伤亡惨重,塔儿湾阵地失守。国军被迫放弃高城向西转移,高城为日军占领。<br /><br />5日,日军在飞机、坦克及炮兵火力支援下,向守军猛攻。国军在高城河两岸及历山至江家河一线与日军展开血战,至6日,被迫退守天河口、高城一线。7日,随县失陷。8日,日军突破第84军第二线阵地,攻陷枣阳;续向第85军江头店阵地猛攻,为防止陷入日军合围,守军奋勇抗击后,撤离江头店阵地;第84军向唐河;白河地区转移;第39军留大洪山游击。10日,第31集团军主力向唐河转进,于15日到达泌阳以北地区。在信阳方面,日军于5月8日向桐柏进攻;枣阳之日军于10日进抵张店镇、上屯镇附近。第1战区第68军以第143师守确山、明港;以第119师守桐柏,阻击日军后,于11日退守桐柏西北及西南阵地,掩护第5战区各部撤退。日军骑兵第4旅团向唐河进击,于12日攻陷唐河县。<br /><br />为变守势为攻势,第5战区令第31集团军会同第1战区第2集团军从豫西南下,将大部分日军反包围于襄东平原地区,进行猛烈攻击;第33集团军主力向枣阳攻击,其余部队向钟祥日军攻击,牵制其后方。国军在向日军反攻中将其击退;14日,收复唐河县,16日,光复桐柏,粉碎了日军的合围计划。19日,国军经4天苦战,予南返日军以重创,收复枣阳。左集团军第39军奉令化整为零,进入山区分散游击;右集团军河东部队及江防军连日发动进攻,袭击日军后方,切断交通,完成任务后于21日撤回襄河西岸。22日,向随县迫进,23日收复随县。日军退回钟祥、应山等原驻地,恢复战前态势,会战宣告结束。<br /><br />点评:此役,国军在兵力上占较大优势,能协同配合,但兵力使用欠灵活,曾一度处于被动局面,后经全军将士浴血奋战,恢复原态势。此役毙伤日军13000余人,达到了牵制消耗日军目的。中国军队伤亡2万余人。<br />
13#
 楼主| 发表于 2005-3-29 09:51:00 | 只看该作者
长沙会战<br /><br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9月至10月,在中日战争中,第9战区部队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br /><br />日军第11军为打击国军的抗战意志,消灭第9战区部队,集中第6、第33、第101、第106师团及3个旅团约10万兵力,在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下,采取奔袭攻击的方针,发动了“湘赣会战”,进攻长沙。为打破日军战略企图,9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6个军30多个师约40万人的兵力,采取逐次抵抗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在长沙附近消灭进攻的日军。此次会战,主要在赣北、湘北、鄂南三个方向作战。<br /><br />在赣北方面:9月14日,日军第106师团由赣北奉新向会埠的国军第19集团军第60军发起进攻;以第101师团一部向高安国军第32军与第58军进行牵制性攻击。国军未抵抗住日军的进攻,阵地被突破,第60军和第58军分别向宜丰、凌江口等地转移;第32军转移至锦江右岸之灰埠、袁浦之线。18日,日军攻占上富、村前街、斜桥等,并向高安猛攻。19日,守军经激战后放弃高安,退守石鼓岭和石脑圩西南高地,阻日军西犯。21日,第32军向高安反攻,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战;22日,克复高安、高城,进占马形山、赵家山之线。第74军进占斜桥、南山何。日军第101师团由高安向东北方向及五桥何退却。第106师团主力由奉新向西进犯,突破守军第183师和第15师阵地,24日,占领横街、甘坊,并继续西进。25日,国军调集几个师兵力向甘坊一带之日军反击,与其展开激战。至10月3日,日军进至大墩街、石街。国军进驻甘坊、横街,切断了西进日军的退路。6日,国军第1集团军和第30集团军奉命围攻日军,战至9日,进占沙窝里、九仙汤、上富、冶城等地,并乘胜追击,先后克复罗坊、会埠三都、修水。日军退回武宁、靖安、奉新。<br /><br />在湘北方面:9月18日,日军主力第6师团及奈良支队强渡新墙河,向新墙河北岸守军第15集团军第52军发起进攻。守军顽强抵抗5昼夜,于22日晚,被迫退至河南岸。23日拂晓,日军在猛烈炮火支援下,强渡新墙河南进;上村支队在汨罗江口附近营田登陆,对第15集团军形成夹击之势;第33师团由麦市南下,企图消灭湘北的国军。第15集团军依据新墙河、汨罗江阵地抗击日军,予日军以重创后,于24日撤至汨罗江南岸。26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电令第9战区在长沙附近与日军主力决战。各军遵令随即进占阵地,侧击、伏击日军。27日,日军分路南进,至30日,日军主力进至捞刀河北岸,直扑长沙以北永安市、金井、上杉市、青山市、桥头驿等地。日军由于孤军深入,中途遭到国军的阻击、伏击,被迫停止进攻。<br /><br />在鄂南方面:9月22日,日军第33师团向第15集团军第79军发起攻击,23日,进占麦市、桃树港,继向汨罗江上游进犯。第27集团军和第15集团军第79军在麦市附近与日军展开激战,歼其甚多。至29日,日军攻占南楼岭、平江,进抵朱溪厂、龙门厂、长寿街。国军第20军、第79军各一部在献钟、南楼岭、桃树港一带夹攻日军,主力向朱溪厂、龙门厂之日军追击。10月1日,第20军收复龙门厂后,向长寿街之日军侧击,第79军克复桃树港、麦市、献钟、嘉义。3日,日军第33师团主力与第13师团奈良支队会师于三眼桥,东趋渣津攻修水;4日,与第27集团军及第79军发生激战后,分别向南江桥、麦市、通城方向退却。第15集团军尾随日军追击,先后收复安定桥、长乐街、新市、泪罗等地。5日,日军全线撤退,上村支队遭到第54军新编第23师袭击后,由营田登船从洞庭湖上逃回岳阳;至9日,第6师团退向新墙河;第33师团撤回通城;奈良支队退回通城。(作战中,第27集团军第134师的一个团,在白沙岭一线阻敌时,打死一个不小的日军军官。日军突然像发了疯似地前来抢夺那个被击毙了军官尸体。国军见尸体竟如此贵重,必有原因,便也发了疯似地用猛烈的火力打退抢尸的日军。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抢夺尸体的恶战。结果,那尸体还是被国军给抢了过来,从尸体上的图囊里,搜出了第33师团的作战任务区分和标图,以及其他极为重要的文件。得知,敌第33师图将从 南岭攻白沙岭,再攻龙门镇,直下长沙,助攻长沙城。 <br /><br />当时杨森集团军是由西向东布防,重点放在准备阻击南昌方向来敌。杨森获得了这个情报后,果断地变更了部署,把主力都调来围攻由北而来的第33师团。结果,在长寿街地区,将敌围住,经一昼夜的激战,把第33师团主力歼灭大部,残敌遗弃辎重、马匹逃回通城去了)国军在全线追击中,收复了平江、南江桥等城镇。13日,会战结束。<br /><br />点评:此役,国军共毙俘日军2万余人,炸毁日军飞机20余架,粉碎了日军消灭第9战区主力的企图。作战中,国军伤亡3万余人。<br />
14#
 楼主| 发表于 2005-3-29 09:52:00 | 只看该作者
百团大战<br /><br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在中日战争中第二战区部队在华北游击区发动对日伪的大规模的突袭作战。 <br /><br />1940年夏,日伪加强对华北敌后游击区推行“囚笼政策”,为了打破日伪军对敌后游击区的封锁,争取华北战局的好转,第十八集团军前方指挥部在华北敌后发动了破击作战。8月8日,前指下达战役行动命令:第一二九师破击正太线平定至榆次段,重点为阳泉至张净镇段;第一二○师破击同蒲路平遥以北及汾离公路,随着战斗的展开,陆续参战部队增加到105个团,约20万人,故称为“百团大战”。它是战局发展的结果,并不是战前就有这样规模的整体计划。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 <br />第一阶段,自8月20日起至9月10日止。主要是交通总破袭战,破坏敌人的交通线,重点摧毁正太铁路。各参战部队按计划对华北各线敌伪军据点同时发起进攻。第一二九师主力攻克了芦家庄、上湖、张净镇等车站和据点。第一二○师以主力攻占了康家会及阳方口等据点和车站。第一二九师在榆社西北之双峰歼灭敌人一部。9月10日,作战部队转入休整。  <br />第二阶段,自9月22日起至10月上旬止,继续破击交通线,第一二九师主力于9月23日发动榆社辽县一线的进攻,攻克榆社县城和据点多处,由于和顺、武乡之援敌到达,遂停止对辽县的进攻,并从榆社撤退。第一二○师主力在同蒲路北段忻县、宁武、朔县间展开破击战,因日军大量增援,遂结束破击战。这个阶段作战,国军虽然取得许多战果,但由于以主力攻打深入根据地内、设防比较坚固的敌人据点,结果造成敌人力量内调,打了一些得不偿失的攻坚战,伤亡较大。 <br />第三阶段,自10月6日起至12月5日止。日军调集大批兵力对游击区进行大规模的报复性“扫荡”10月6日,日伪军首先对前指和第一二九师师部所在地的太行区进行“扫荡”。从10月20日开始日伪军近万人对游击区进行第二次“扫荡”,第一二九师主力包围进犯左会之敌的一个大队,经过激战,付出了很大代价,遂撤出战斗。从11月1日起,敌7000余人又对榆社、辽县地区进行第三次“扫荡”。第一二九师以一部作掩护,主力适时转移,敌扑空后分路退回。11月17日敌7000余人“扫荡”太岳区,企图合击沁源。第一二九师主力跳出合围,转移至沁河两岸;12月上旬敌伪军分路退回。晋东南根据地历时40天的反“扫荡”作战即告结束。日伪军从11月9日开始对北岳区“扫荡”,集结兵力达1.2万余人,先由北向南,再由东向西,分路平行推进,21日侵占阜平、王快等地。1941年1月1日,国军收复阜平,4日收复王快,反“扫荡”作战结束。在晋西北,1940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国军粉碎了日伪军4000余人的“扫荡”。 <br />  此次战役共毙伤日军6000余人,伪军17000余人,俘虏日伪军1600余人,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和车站、桥梁213座,隧洞260多处,摧毁敌人碉堡和据点293个。国军伤亡1.8万余人2万余人中毒,尤其在第二阶段的几次攻坚战损失较大。蒋介石贺电朱德,并予嘉奖。<br /><br />点评:此次战役虽给日伪以有力打击,并牵制了部分日军在华北游击区,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但是却震怒了日军华北大本营,他们高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于是对华北游击区地实行"三光政策"有意杀害无辜群众,烟火冲天,烧尽田地房廊,让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蒙受了无可估量的损失。<br /><br />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3-29 09:52:00 | 只看该作者
枣宜会战<br /><br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5月至6月,在中日战争中,第5战区部队在湖北省枣阳、宜昌地区对日军华中派遣军第11军进行的防御战役。<br /><br />日军为解除威胁,确保武汉,于4月中旬调集第3、第13、第39师团,第6和第40师团各一部及第18旅团,在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指挥下,采用机动奇袭、两翼包围、分进合击伪战术,企图将第5战区主力围歼于枣(阳)宜(昌)地区。 <br /><br />为阻止日军进犯,第5战区确定分为左、中、右3个集团军,采取分路挺进敌后袭击日军,主力向两翼外线转移,相机与日军决战的方针,并调集6个集团军,计21个军56个师兵力参加作战。会战分两个阶段。 <br /><br />第一阶段从5月1日至下旬,以枣阳为中心的作战。1日,日军由信阳、随县、钟祥地区向枣阳、唐河发动进攻。为阻击日军进犯,国军第2、第11、第31、第33集团军先后在唐河、田家集、枣阳、高城等地区与日军展开激战。至8日,枣阳失守。10日,第5战区对日军展开反击,从北、西、南三面对日军包围夹击,战至11日晚,迫使日军向枣阳以南收缩。国军跟踪追击、侧击日军,先后克复唐河、泌阳、明港、唐县等地;16日,克复枣阳。日军为打开南退之路,集中兵力在宜城东北之南瓜店附近对前来堵击的第33集团军进行南北夹击,在飞机、山炮支援下连续发动猛攻。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和特务营及第74师主力全体官兵,在与日军血战中为国壮烈捐躯。21日,日军再陷枣阳,并北进至邓县、老河口、樊城一带。国军转移到唐、白河两岸。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立即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继张自忠任第59军军长的黄维纲率部再渡襄河,与敌激战两昼夜,付出了二百多人的伤亡,终于在方家集寻得英烈坟墓,开棺将忠骸起出,重殓后再将灵柩运往重庆。先由陆路运至宜昌,停灵东山寺,事先并未公布。但消息一经传出,宜昌民众不期前来祭悼者逾数万人。当灵柩运至重庆朝天们码头,蒋介石率军政要员来到江边,亲自扶灵执绋,再拾级而上,护送灵柩穿越重庆全城,来到重庆北碚双柏树小山落土安葬,并追晋上将。冯玉祥把这里更名为“梅花山”,并亲自为自己的老部下题写“张上将自忠弟千古荩忱不死”的题词。<br /><br />第二阶段从5月下旬至6月24日。23日,日军第11军决心实施宜昌作战,并于25日下达渡河命令。31日晚,日军第3、第39师团强渡襄河,于6月1日攻占襄阳。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电令第5战区部队反攻襄阳,并将战区部队分为左、右兵团,由李宗仁、陈诚分任兵团长。3日,克复襄阳。日军遂南下进攻宜昌。5日,第13师团及第6师团一部也渡过襄河,直取宜昌。国军第77军及江防军一部在荆门西侧至江陵之线竭力抵抗。10日,日军对宜昌发起进攻。守军奋勇抵抗,与日军激战至12日,宜昌失守。日军第3、第39师团由襄阳南下时,国军第2、第31集团军尾随其后,收复襄阳、宜城,进至当阳、荆门以北地区。16日,日军准备撤离宜昌,国军立即反击,于17日克复宜昌。日军在撤退中又接到其大本营确保宜昌的命令,突然回兵于24日再次攻占宜昌。 <br /><br />此后,日军将兵力配置于宜昌、当阳与襄河附近地区国军集结在信阳、钟祥,随县、荆门、宜昌、江陵以北之线,与日军形成对峙局面,枣宜会战遂告结束。<br />
16#
 楼主| 发表于 2005-3-29 09:52:00 | 只看该作者
晋南战役<br /><br />1941年(民国三十年)5月至6月,在中日战争中,第1战区部队在山西省南部中条山地区对日军第1军进行的防御战役。<br /><br />日军为消灭中条山地区的国军,消除对其山西交通线的威胁,从苏北、豫东、赣北、晋西等地抽调主力第2l、第33师团,第9、第16混成旅团,骑兵第4旅团及驻中条山第35、第36、第37、第41师团,共计6个师团和3个旅团兵力共10余万人,另调第3飞行集团主力等航空部队支援作战。在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统一指挥卞,企图以迅速的歼灭战和反复“扫荡”,将中国第1战区部队主力包围歼灭。<br /><br />为确保晋南战略要地,国军在中条山驻守第5、第14集团军所辖第3、第17、第“、第15、第43、第93、第98军及第9、第27、第80军等部队约18万人,由第1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统辖指挥,对日军作战。<br /><br />5月7日,日军从东、北、西三个方面向中条山区发起进攻。在中条山东侧,日军第35、第2l师团及骑兵第4旅团一部,由泌阳、博爱分两路向孟县、济源的国军第9军阵地猛攻,飞机狂轰滥炸。第9军阻击后,于8日夜放弃孟县、济源,撤至黄河北岸封门口既设阵地。9日,日军增兵后再次发动猛烈进攻。第9军与日军激战至10日晨,封门口阵地被突破,遂向西转移至济(源)垣(曲)大道南北地区夹击日军。11日,第9军主力奉命在关阳、狂口南渡黄河担任河防,留一部担任掩护任务,后分散开展游击战。12日晨,日军第21师团主力沿封门口西进至邵源附近,与由垣曲东进之日军第41师团一部会合后,续向横河镇方向攻击;第35师团于10日突破守军龙王窝阵地,沿黄河北岸向西突进,于12日占领并封锁了黄河北岸各渡口。<br /><br />在中条山北侧,日军第33师团主力,于7日下午在董封东西之线向国军第98、第15、第43军阵地发动攻击,于8日拂晓突破第43军18盘阵地后,继续南进,新编第27师师长王竣、副师长梁希贤、参谋长陈六祀均在激战中殉国。守军顽强抵抗,与日军激战至12日,仍坚守阵地,并全歼侵入董封的日军一个大队。13日,日军得到增援,攻陷董封。守军第98军、第93军第lo师、第15军奉命北进,遇日军阻击后转移到横河镇东南地区,第98军一部到达沁水以北;第43军西移被围于云雾山,之后向西北方向转移。<br /><br />在中条山西侧,日军第41师团及第9混成旅团,分由桑池、横岭关发起进攻,以中央突破的战法直指垣曲。国军第43军、第17军奋起抗击,由于日军兵力绝对优势,正面阵地于8日晨被日军突破,被迫向东转移。日军遂向垣曲突进,是日黄昏,垣曲失陷。9日和10日,日军由垣曲分路向东、西推进。东进之日军于12日晨进至邵源,与济源西进之日军会合后,又向北攻击第14集团军。日军第36师团主力、第37师团及第16旅团各一部,由闻喜、夏县向张店镇以东的中国守军第3军和第80军阵地猛攻。守军与日军激战至8日,阵地被突破,边撤退边抵抗,于9日退至台寨村附近坚持苦战。日军攻抵黄河北岸后,又返转向北进攻,并于11日开始进行南北蓖梳式扫荡。<br /><br />12日,国军第5集团军和第14集团军主力陷入日军重围,在中条山各山隘内坚持顽强苦战;第3军和第17军分散向西突围。由于补给不足,腹背受敌,各军于当日奉卫立煌电令开始向太岳山、吕梁山及黄河南岸突围转移。至20日,第43、第93、第98军分别突围到达稷山、乡宁和沁水以北地区,后奉命留太岳山区游击,与日军周旋。<br /><br />突围中,国军指挥混乱,损失惨重,奉命渡黄河南撤的部队,由于沿途遭到日军截击,至6月初,第14集团军总部及第15军军部才脱险南渡黄河整训。第9军新编第24师、第93军等迄20日才渡过河,会战遂告结束。在会战中,八路军执行蒋介石之命令,进行交通破袭战,开展大规模游击战,牵制了日军,掩护撤退。<br /><br />点评:此战,由于国军疏于防守,临战又缺乏物质和精神准备,因此遭到惨败,退出中条山。
17#
 楼主| 发表于 2005-3-29 09:54: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次长沙会战<br /><br />1941(民国三十年)年9月至10月,在中日战争中,第9战区等部队在湖南省长沙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br /><br />日军为打击第9战区主力,摧毁国军的抗战意志,第11军在湘北岳阳以南地区集结了第3、第4、第6、第40师团和4个旅团,配有战车第13联队,野重炮第14联队,独立野战重炮第15联队第1大队及部分工兵、空军、海军部队,计有步兵45个大队,炮兵26个大队,总兵力达12万余人;并配有军舰20余艘,汽艇200余只,飞机100余架。在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挥下,采取将主力并列于狭窄正面上,以纵深突破的战略,向长沙进犯。<br /><br />为了阻击日军南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第3、第5、第6战区对当面之日军发动攻势,以牵制日军兵力调动,第9战区对日军实施袭击,使其不能集中兵力,然后借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三线阵地,诱敌主力深入至长沙东北地区围歼。第9战区参加会战的部队共计40个师,50余万人,由司令长官薛岳指挥。<br /><br />9月7日,日军第6师团向湘北大云山守军游击根据地发动扫荡,以掩护其第3、第4、第40师团在新墙河右岸集结。国军第4军进行抗击后撤守。10日,第58军增援大云山,收复该地区;13日,与日军第40师团在甘田地区遭遇发生激战,至17日,日军主力于新墙河北岸展开,完成了对湘北攻击的部署。18日拂晓,日军第4师团沿粤汉路向长沙前进;独立第14混成旅团向洞庭湖南岸进出;第3、第6、第40师团由港口至新墙市一线强渡新墙河,迅速突破守军正面防线,续向南进,国军凭借新墙河英勇阻击后,向右翼山地转移。19日,日军抵达汨罗北江岸地区。<br /><br />为阻止日军向长沙推进,第9战区电令第37、第99军坚守汨罗江南岸,阻击日军;第20军协同第58、第4军于19日拂晓向日军侧击;第26军由金井向捞刀河以北急进;第74军向浏阳河附近急进;准备于长沙以北三姐桥、金井之线实施反击。此时日军破译了第9战区作战命令的电报,决定放弃原作战计划,命令各师团向东挺进,于捞刀河以北地区围歼从东面侧击日军的国军。24日,日军强渡汨罗江,企图围歼右翼守军。21日至23日,第58军在洪桥,第20军在关王桥,第4军在洪源洞以南,与日军展开激战,第37军和第10军与日军第4、第3师团激战于神鼎山、密岩山、班召庙一带;第2军与日军第6、第40师团各一部激战于瓮江、蒲塘地区。突破了第37军阵地。第37军被迫向安沙地区撤退。第26军被日军包围于蒲塘地区。该军于25日夜,奉命向更鼓台、石湾方向突围;24日晨前来增援第10军,遭日军攻击,苦战至午,陷于混乱,26日,被迫突围转移至石鼓牛及天雷山之线。第74军从江西赶来增援,在春华山、永安市附近地区与日军遭遇,展开激战,又遭日机袭击,损失甚重,被迫向南撤退。日军第4师团于26日渡过捞刀河。27日下午该师团一部渡过浏阳河,并于傍晚从长沙城东南角冲入市内,28日占领长沙。29日,日军第3师团攻抵株州附近。<br /><br />第9战区已于27日奉最高统帅部电会,转移攻势,从各方调集增援部队陆续赶至战场投入战斗,将日军包围于捞刀河、浏阳河之间。与此同时,第3、第5、第6战区部队分别向当面之日军发动了攻势。长沙被围之日军与后方联络线已被切断,补给十分困难,遂于10月1日傍晚向北撤退。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筇9战区部队追击;第79军向长乐街、新市方向跟踪追击,第58军、第72军向关王桥、杨林街,方向追击;第4、第20、第99军主力在马鞍铺、青山市、金井一带截击日军;第26、第74军和暂编第2军清扫浏阳河、捞刀河间战场。5日,中国截击部队在汨罗江以南地区与日军展开激战,迫使其北渡汨水向新墙河以北退却。6日,追击部队渡过汨罗江;8日,越新墙河,继续向日军攻击。11日,国军恢复了原阵地,与日军对峙于新墙河,会战结束。<br /><br />点评:此次会战历时月余,国军共歼灭日军4.8万余人,击落飞机3架,击沉汽艇7艘,使其妄图一举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计划遭到失败。<br />
18#
 楼主| 发表于 2005-3-29 09:54:00 | 只看该作者
上高会战<br /><br />1941年(民国三十年)3月至4月,在中日战争中,第9战区部队在江西省上高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br /><br />年初,中国派遣队为加强华北治安战,决定将驻江西安义地区的第33师团调往华北,并利用调动之前对驻上高地区的第9战区第19集团军发动一次进攻,以巩固华中战略要地南昌外围。3月14日,日军调集第33、第34师团及第20混成旅团,分北、中、南三路秘密集结。在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挥下,企图对上高实行分进合击,打击和削弱国军。由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指挥,集中了第49、第70、第73、第74军约11个师的兵力参加作战。 <br /><br />15日,北路日军第33师团由安义向奉新、上高方向进犯,国军第70军在奉新城东西设防,凭借潦河两侧高地抵抗,在日军飞机和炮兵的猛烈轰击下,被迫撤守奉新。日军攻陷奉新后,强渡锦江,续向上高进击。南路日军第20混成旅团,由赣江北岸发起攻击,于夜间两次强渡锦江,遂由独城以北地区沿锦江南岸西犯,受到守军第70军第107师和第74军第51师的阻击重创。16日,中路日军第34师团沿锦江北岸向高安方向进犯,企图协同北、南两路击破守军第70军,再以3路围攻第74军。第70军第107师在日军强烈攻势面前丢城弃地,仓皇突围。18日,第34师团侵占高安又西进龙团圩。第33师团进至上富、若竹坳附近,19日,遭到第70军一部伏击,经苦战突围撤至奉新。 <br /><br />日军第34师团突破第70军右翼部队阵地后,向西突进,在棠浦、泗溪之线受到第74军的阻击。日军第20混成旅团由灰埠附近北渡锦江与第34师团会合。21日,中国军队第74军英勇抗击日军的进攻,固守上高外围阵地。第49军与第74军之第51师将日军第20混成旅团击退至锦江以北;遂渡江向北,协同江北第70军主力攻击日军第34师侧背。22日至24日,日军在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上高以东第74军阵地发动猛攻。国军奋勇抗击,主阵地失而复得3次,为实施两翼对日军包围争取了时间。国军第70军、第72军和第49军适时赶到主战场,由南北两面包围日军,形成了南北5公里、东西15公里的包围圈。 <br /><br />在此情况下,日军第34师团长大贺茂中将一面向汉口日军第11军司令部急电求援,一面命令所部突围撤退。第11军司令部急令第33师团驰援解围,并同第20混成旅团掩护第34师团撤退。25日,退至奉新之北路日军第33师团一部向官桥街、棠浦急进,被围第34师团亦向东方向突围,两路日军得以会合。26日夜,第74军攻克泗溪,并协同第72军等部将日军压迫于官桥街、南茶罗一带。27日,日军向奉新、南昌方面突围、狼狈溃逃。第49军、第70军分两路对日军实施侧后追击,予以重创。28日,国军主力进攻官桥街,与日军激战至下午,将日守军600余人全部歼灭,并毙日军第34师团少将指挥官岩永,收复官桥街。31日克复高安,截断了日军东逃归路。4月1日,日军以15架飞机掩护突围,向斜桥方面逃窜。国军乘胜追击,收复了沿途城镇。2日,国军克复子西山、万寿宫、奉新等地,8日和9日又克安义外围的长埠、宋埠、平洲、弓尖各要点。日军受到重大伤亡后撤回原驻地。双方恢复战前态势,会战结束。此役,毙伤日军1.5万余人。<br />
19#
 楼主| 发表于 2005-3-29 09:55:00 | 只看该作者
昆仑关战役<br /><br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2月至1940年1月,在中日战争的桂南会战中,国军在广西省南宁地区对日军进行的攻坚战役。<br /><br />昆仑关,为南宁北侧之天然屏障。1939年12月16日,桂林行营下达了反攻南宁的作战命令。国军参战部队序列为:第38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所部:第5(是当时全国唯一的一个机械化军第5军)、第6、第99、第36等五个军,共约十三个师。 <br /><br />第16集团军总司令夏威所部,第31、第46两军,共约六个师。蔡廷锴部,四个步兵团。邓龙光第64军二个师。叶肇第66军二个师。第43军一个师和教导总队。空军飞机一百架。总计:154642人。总指挥为白崇禧。<br /><br />18日拂晓,国军第5军荣誉第1师在战车及炮火支援下,对昆仑关发动猛烈攻击,日军第5师团第42联队第2大队纷纷向核心阵地退却。至中午,第5军攻占金龙山、老毛岭、罗塘、同兴等高地,并进至九塘附近。19日凌晨,罗塘及同兴北方高地被日军夺去。荣誉第1师猛攻昆仑关东北之635高地,夺回该制高点。与此同时,新编第22师在五塘阻击增援昆仑关之日军。20日,第5军军长杜聿明命令第200师强攻昆仑关受挫。21日和22日国军队连攻昆仑关未克。23日,荣誉第1师第2团向昆仑关西侧高地罗塘发动攻击,于24日晨克复该高地。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前来增援,被荣誉第1师第l团和第3团阻击在九塘东北枯树岭地区,旅团长被击毙。25日,国军对昆仑关之日军连续发动包围攻击未克,日军仍坚守阵地顽强抵抗。28日夜,第5军主力再次对昆仑关发动围攻,与日军在昆仑关隘口周围的丛山峻岭上展开激战,反复争夺厮杀。<br /><br />30日,国军增援部队到达,向日军发起更猛烈的进攻,相继攻占了同兴、界首及其东南各高地,打破了昆仑关日军的防线。31日拂晓,杜聿明军长把指挥所推进至大坟岭,指挥官兵向日军猛攻。至8时,第159师占领653西南高地;上午11时,新编第22师攻入昆仑关,迫使日军向九塘方面退却。<br /><br />1940年1月1日,日军增援部队到达九塘,与昆仑关溃败之残余部队汇合,企图再取昆仑关。第5军决定乘胜攻击。2日拂晓,第159师、新编第22师、荣誉第1师向九塘、八塘日军攻击。3日,国军克复了控制九塘至昆仑关公路的战略要点441高地。4日,新编第22师攻克九塘。5日,第5军继续追击日军,进攻八塘,战至11日未果,双方在九塘至八塘之间形成对峙状态。至此,昆仑关攻坚战结束。<br /><br />点评:此役,昆仑关战役是国军正面战场自武汉失守以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国军共毙伤日军8100余人,中国军队阵亡27041万余人。<br />
20#
 楼主| 发表于 2005-3-29 09:55:00 | 只看该作者
桂南会战<br /><br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1月至1940年2月,在中日战争中,国军在广西省南部地区对日军的防御战役。<br /><br />南宁位于邕江与桂越公路之交点,是控制国际交通线的战略重镇。日军为截断越南河内至南宁的西南国际补给线,并夺取向中国内地实施航空作战之基地,决定攻取南宁。针对日军的意图,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决定集中兵力,重点守备战略要点,以确保西南国际交通线。 <br /><br />11月15日,日军第21军司令官安藤利吉指挥第5师团、台湾混成旅团,在海军协助下,于广西省钦州湾强袭登陆。国军第46军新编第19师顽强抗击,终因寡不敌众,弃守防城,退守钦县(今钦州)阵地。17日,日军攻占钦县,随即分兵3路北上直趋南宁;连陷大直墟、稔子坪、久隆、小董等,21日进抵邕江南岸。 <br /><br />为阻挡日军进攻南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电令白崇禧“固守南宁”;同时电令第5军及第36军、第99军等增援桂南,向南宁、宜山、柳州集中。22日午刻,日军在火炮、飞机支援下,强渡邕江,直攻南宁。国军由于城防配置尚未完成,仓促应战,未能阻止日军渡江。24日,日军主力渡江后分由东、西向南宁、二塘、凤山攻击,并围攻南宁。国军第135、第170、第200师经过奋勇抵抗,反复冲杀后,被迫向邕武路三塘、高峰隘退却,南宁失陷。12月4日,日军攻占南宁东北处的军事要地昆仑关。10日,日军向邕钦路(南宁至钦州)以东之第46军进攻。守军利用丘陵高地顽强抵抗。13日,日军抽调兵力进攻龙州,遂退回邕钦路。中日两军在高峰隘、昆仑关一带形成对峙局面。 <br /><br />为收复南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从湖南、广东、江西方面抽调14个师、100架飞机,计15万人向桂南集结。18日,国军分东、西、北3路对日军实行反攻。东路军第46军及挺进第3纵队和第66军在日军后方破坏交通、袭扰打击和牵制日军行动;西路军第1纵队和第2纵队向高峰隘攻击,并袭击吴村墟、大塘等地之,日军,协同北路军围歼昆仑关之日军,尔后围攻南宁。19日,国军克复绥渌、山墟,并对越绥渌西进之日军进行追歼,以主力在绥渌附近伏击回撤之日军,战至29日,攻克苏墟结束战斗。北路军以第5军和第99军围歼昆仑关之日军。12月18日拂晓,第5军荣誉第1师在战车和炮火支援下,对昆仑关发动猛烈攻击,切断了日军南宁至昆仑关补给线,日军增援部队均遭截击。双方激战10余日,伤亡惨重。31日,国军克复昆仑关及东西两侧高地,将日军第5师团之第21旅团大部歼灭(参见昆仑关战役)。 <br /><br />1940年1月初,第5军乘胜追击向九塘溃退之日军,一举攻克了战略要点441高地和九塘。7日,日军第21军从广东抽调第18师团、近卫师团1个旅团等增援桂南;22日,日军安藤利吉司令官从广州到达南宁指挥作战。28日,日军近卫旅团和第18师团经甘棠向宾阳迂回攻击;第5师团及台湾旅团对高峰隘、昆仑关一线攻击。国军在第4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指挥下虽经奋勇作战,但由于第38集团军司令部被日军飞机炸毁,联络中断,被迫撤退。2月2日,宾阳失陷。3日,昆仑关等地再次被日军攻陷。8日,武呜陷落。桂南日军深入作战,战线延长,补给困难,并受到国军不断袭扰,被迫收缩战线。9日,第18师团陆续由钦县及龙门港乘军舰返回粤北。国军乘机追击,14日,再次克复昆仑关,并进至五塘等地。日军固守南宁外围,在四塘、高峰隘、蒲庙之线与国军形成对峙。会战结束。<br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所属分类: 小分队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7-23 17:24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