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dcc617在2006-7-23 11:33:00的发言:极其牛X的推荐(必须要让管录取的人认识)>极其牛X的论文(发表在管录取人知道的刊物上)=极其牛X的工作经验(8-10年,高职位,例如宝洁大中华区销售总管)> 一般工作经验(5-7年,大公司中层)=极其牛X的GMAT(750以上)> 较少工作经验(2-4年,大公司小头)=一般GMAT(700-750)=极其牛X的TOEFL(650 以上)= 比较强的学生活动社会活动(学生会主席之类)> PS =GPA = 正常TOEFL(620-650)= 小论文(国内刊物)> 推荐信(找谁写都一样,只要人家不认识) 以上是对申请者背景的基本评价,这些都是正评价,就是给自己加分的,比如GMAT700以下没说,是因为不给自己增色 过度没有明显分界,比如T647就和T650差不多,这个还是主观判断比较主要 各个学校有各个学校的偏好风格,不过美国强调DIVERSITY,一般各种背景都有机会,只是某种背景会比较多而已。 完全是个人观点,其实疏漏太多,欢迎补充。 请个别以理工申请为依据的人不要拿理工的论据或者案例来说明问题 感觉商学院录取中国人,尤其是MASTER,越来越看中硬实力了,因为软的都能吹,他们也很难考核。 学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