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2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爱CD] 纪念国立中央大学的110周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09:5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两天复旦毕业的某女生写了南大, 勾起很多人的回忆. 今年恰逢该校与同城的东南大
学庆祝所谓建校110周年. 很多人, 包括南京人或者学术界的人, 对这里面牵涉的历史
比较迷惑. 我也不见得多了解多少, 就我知道的说一说, 谨以纪念下.

那个中央大学在叫中央大学之前叫东南大学, 但在中央大学之后是叫南京大学的, 院校
调整时工学院改做南京工学院, 也就是现在的东南大学的前身. 在南大的校史上说'分
出工学院', 是合理的. 但从校址来看, 却是文学院理学院从四牌楼搬出来迁到原来的
金陵大学的地方. 前些年, 两校门口的路打通, 骑车也就10分钟路程, 我上学的时候步
行来往要穿过很多弯曲的巷子, 需要半小时, 晚上不小心的话, 能踢到几次南京市民的
痰盂.

80年代末90年代初, 高校的独立性增强, 海峡两岸的空气缓和, 所以当时的南大东大江
苏省乃至教育部的领导层提出过很多方案, 试图利用中大的历史地位去获得些东西, 起
码是中央和地方的注意吧. 有次我带女生在鸡鸣寺临湖吃素面, 临桌就是南大东大的一
些人在接待一个台湾代表团, 热烈地讨论着诸多方案都流产的遗憾, 一旁服务的尼姑大
概在想: 你们那90年的历史还不如我们这寺院的一个零头呢.

南大迫切想扩展工科, 记得90年代时, 工科的经费特别是横向课题非常多, 东大很多老
师骑摩托了, 南大那边还骑自行车. 所以南大给中央施加了很多压力要求加大对基础学
科对文理等学科的支持, 国家后来搞985乃至973与此不无关系. 在90年代末, 东大的实
力还是属于全国前10, 起码是前15, 而现在经过各高校的重新组合, 基本和同济等学校
一样稳居20以后了, 特别是学校的名字造成很多误解, 我有时对别人说我是东南毕业的
, 总被人安慰'出身不重要'. 今年一位校友获得国际建筑大奖, 还是有很多人以为这是
曲阜师范或者杭州电子学校那种属于有特长的学校, 后来再说起来那个奖的评委也是东
大毕业的, 可能才有人去研究下历史, 什么吴良墉, 杨廷宝, 原来都是这个学校(中大
或南大)的.  

其实去了台湾才知道, 哦, 原来... 恩, 出身不重要, 那些说了没意思. 不管南大东大
, 后来发展不如清北复交,除了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 两校自己的管理层也有很多值得
反思的地方. 对我个人来说, 那也就是一段成长的必经阶段, 现在自己混得差, 也不好
意思说什么中大以我为荣之类的话.

所以说纪念实际是纪念青春. 南京是非常可爱的城市, 有很多颇有典故的古迹和幽雅的
公园, 我经常利用周末去游玩, 最好玩的就是散在城东田地里的历朝的石头们, 煞风景
的就是一起去的女生往往要求骑上去拍照片, 好在没想和她们谈恋爱. 我始终觉得历史
可以抚摸, 不能骑踏. 不过后来到欧洲旅游看到不同人种的人骑在古迹上拍照片, 我就
思念南京. 我猜想如果我的大学是在北京或者上海读的, 大概我现在在内蒙种树或者墙
街炒股. 我在梦里倒是一直梦见上的是军医大学, 可能与我自己对医学感兴趣有关. 说
起来这兴趣还是在南京培养的, 当时买了本'本草纲目', 不得要领, 就专门研究起食疗
, 从南京人爱吃的野菜开始.

所以后来到了国外, 搬到一个能买到香椿与茼蒿的地方, 就欣喜万分, 似乎回到我的大
学.
收藏收藏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9-7 03:08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