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rina_jingjing[在] yahoo.com.cn> wrote:
转发: 姚洋——北大给了我什么?
[日期:2006-06-22]
我曾经在北大毕业两次。十七年前的夏天,我匆匆离开北大,前途未卜,不知何日是归期。北大之于我,已经成为一场回想的梦。九年半前的那个大雪纷飞的元旦之夜,我又重新回到北大,校园里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我几乎不敢相信,我有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北大!
是什么让我对北大如此痴迷、如此向往?
是北大丰厚的人文传统和自由向上的精神。大学期间,图书馆文科阅览室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大一之后的暑假,我天天去那里,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虽然一知半解,但精神上的愉悦,至今仍然回味无穷。八十年代的北大,学生住宿条件很差,我们曾经经历过打着雨伞睡觉的日子(因为楼上漏水),但北大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却很大。在四年级临近毕业的时候,我的一个癖好,是在傍晚的时候,坐在四十二楼朝西的阳台上读书。那时,夕阳正好,晚霞满天,西山历历在目,我在书和景色之间升华。北大之所以具有深厚的人文传统,不仅仅是因为北大涌现了几代学术大师;北大的人文传统,还体现在许多细致入微的所在:未名湖的碧波,曲折但不做作的小径,塞万提斯像下的草坪,老师的一句话,学生的一个回应,无不传递着北大独有的人文气息。北大是常新的,北大是自由的。这自由、常新的氛围,不是谁着力创造的,而是北大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积累而成的。
北大之所以吸引我,还因为她教会了我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北大的毕业生也许造不出登月飞船,也许不会当官做领导,也许连普通职员也做不好,但是,北大毕业生一定比别人更会思考!北大是中国社会的大脑。北大人可以不入世,但北大人决不能不思考。正因为远离社会,北大才为中国社会提供了伟大的思想,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学术大师。
北大之所以吸引我,更是因为她教会了我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生活在一个平庸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不需要英雄,个体因此变得渺小和微不足道。在这样的时代里,一个人不免会陷入迷茫和消沉、乃至对生命的怀疑。北大教会了我如何走出平庸。北大的历史,是和中国社会紧密联系的历史,毫不夸张地说,在一些关键时刻,北大创造了中国历史。北大因中国而变得伟大。这就是北大对我的启示。一块砖什么都不是,但当它和千百万块砖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它就可以成就庄严的紫禁城、雄伟的长城、璀璨的卢浮宫,以及无数其它知名或者不知名的建筑。当一个人仅仅关注个人的时候,他的行为指向就是内卷的,他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小;而当一个人开始关注个人之外的事物的时候,他的天地就会越来越宽广。我们无需去成就惊天动地的伟业,哪怕只是给路边的乞丐一元钱,替他人关一次灯,或给未名湖畔的野猫喂一次食,我们的内心也会因此充实,因此升华。
在我今年的《发展经济学》课上,有一位毕业班的同学——他就在你们中间,他的学期论文题目是《最后一课》,因为他的论文的灵感来自这门课的最后一堂课,而这堂课也是他在北大的最后一堂课。他的论文旁征博引,俨然一派学者风范。我给他写信,鼓励他回到学校来继续深造。但是,他给我回信,说他想从事写作,他问我:“姚老师,您相信不相信,我一定会得诺贝尔文学奖?”我当然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比现在得自己做得更好。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块无名的砖,但我们一定会超越一块砖的价值!我以此与毕业的同学共勉。
========================
To: BiMBA2003FT@yahoogroups.com
From: "Jean qi" <jeanqi_cn[在] yahoo.com> Add to Address Book Add Mobile Alert
Date: Wed, 21 Jun 2006 19:17:57 -0700 (PDT)
Subject: Re: [BiMBA2003FT] 姚洋——北大给了我什么?
哦,原来姚洋说的是“北大人可以不入世,但不能不思考”。Jim在MSN上的名字时B大人...他给我的解释是“本大人”...呵呵~
==========================
To: BiMBA2003FT@yahoogroups.com
From: "Woody Zhang" <woody_zhang[在] yahoo.com.cn> View Contact Details Add Mobile Alert
Date: Sun, 25 Jun 2006 03:06:14 -0700 (PDT)
Subject: Re: [BiMBA2003FT] 姚洋——北大给了我什么?
这篇文童看后真地没有什么感触!感觉是文人在呻吟!
北大的传统精神早就已经泯灭了,起码在这10年之间。谁都可以说这个社会是浮躁的,但是,在和平年代,浮躁是一个基调。在跟JOHN的聚会上,他跟我说,无论去哪里,只要挣到钱就是好的选择。呵呵!真正的情感需要剧烈的动荡才能够萌发,现在的中国不是这个时候。美国人的情、色泛滥,但是依旧发达。
如果不入世,你的思想就无所依附。现实不需要空想主义者。
更不要谈北大的精神,其实,我一点没有感受到北大的精神。当你看着那些学生在底下提一些很谄媚的问题的时候,当北大的一些学者在以自己的所谓名望在蹂躏小民的利益而给当权者舔屁股的时候,我真困惑到底北大有什么精神。
啥也别说,挣够5百万,可以冷眼看天下,DWH也有价。存着一颗报国之心,打日本的时候做点什么就可以了。其他都是他妈的扯淡。
另外,最近唯一让我高兴的消息就是陈瑞有了千金。入世不入世,日子要过,人也要造。别忘记了,世的根本是我们这些小民老百姓。
呵呵
==================================
To: BiMBA2003FT@yahoogroups.com
From: "linna liu" <clare_liu6[在] yahoo.com.cn> Add to Address Book Add Mobile Alert
Date: Sun, 25 Jun 2006 21:46:45 +0800 (CST)
Subject: 回复: Re: [BiMBA2003FT] 姚洋— —北大给了我什么?
呵呵,WOODY这样畅意舒言倒是很符合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嘛.
先有经济基础才有上层建筑,挣钱自然无可厚非.
姚洋的观点也确实有点空,但要全盘否定北大精神,还是有些偏激.
无论如何,中国的经济改革发展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国民生活水平确实在不断提高,这其中不能说没有北大人的贡献.在中国提倡创新的现在以至将来,北大依然会是历史的组成部分.
=================================
To: BiMBA2003FT@yahoogroups.com
From: "Maggie Lin Li" <summer02618[在] yahoo.com.cn> View Contact Details Add Mobile Alert
Date: Sun, 25 Jun 2006 22:03:17 +0800 (CST)
Subject: 回复: Re: [BiMBA2003FT] 姚洋— —北大给了我什么?
北大给了我什么?姚老师的这个问题问的是我们每一个曾经在北大停留过的人,他给了他的答案,是“不可以不思考”,而前一句可以不入世,只是加强这一句的效果而已。
北大给了我什么?BiMBA给我什么? 我们每个人或许都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我也是。当我在新浪上E04校友的搏客中第一时间看到他引用的姚老师的这句话时,我深感同意。我自己过去这一年的经历也告诉我,确实不能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家都知道,我所在的公司脱胎于华为的半军事化的文化,以服从为第一virtue, 而我的老板又是一个著名的臭脾气。就在上周三,老板还对我大发脾气,说从来没有一个人,他说不行我还非要做,我也很不客气回敬说我这样是为了工作。我很幸运,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我也没有变成一个听话的应声虫,还可以保持独立判断和思考的能力,也许这就是北大在我身上留下的印记。
杨老师在我们毕业时问我们一个问题,我们从BiMBA学到什么?这是一个需要把时间拉开一定距离来才能回答的问题,现在想,我的答案也许就是BiMBA给了我们一个更高的平台和更宽阔的视野,让我能够更好地思考。
我想和Woody探讨一下入世,也就是钱和事业。我在过去的两个月中,经历了中国电信设备行业最为离奇的收购故事,在这出比戏剧还精彩的真人show里,我是看戏的前排观众。LYN在他36岁生日的前一天收到了我想是他这辈子最难忘的生日礼物,签署了和华为有关收购的MOU,缴枪,投降,这对他应该是一个莫大的坎儿。我作为一个旁观者,都觉得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但是他表现出来的坚强和达观是我所意料之外的。这个跟头应该让他在金钱和事业上遭受很大的损失,没想到他还挺乐观,说钱有的挣的时候就尽量去挣,没办法的时候也没必要多想了,再说,我还可以(有时间)和家人一起去玩,挺好的。我的这个老板有很多的缺点,但这一点我特服他,就是心态。对于他来讲,500万应该是N年前就早已经实现的数目,不过也没有你想象中的那样愤世嫉俗,反而心态比较平和。
Woody,人生有顺风顺水的时候,也会有喝凉水也塞牙的时候,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也许是最重要的。我觉得你确实需要认真考虑姚老师所说的,北大人不可以不思考。找工作的时候,要想好了,辞工作的时候,也要想好了。
Maggie
=========================================
To: BiMBA2003FT@yahoogroups.com
From: "Ben Wang" <wangbinben[在] yahoo.com> Add to Address Book Add Mobile Alert
Date: Sun, 25 Jun 2006 08:30:04 -0700 (PDT)
Subject: Re: 回复: Re: [BiMBA2003FT] 姚洋——北大给了我什么?
北大人不可以不思考,X大人就可以不思考了吗? 给自己强加一顶“北大人”的帽子好像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了。其实还有很多非北大人为这个社会作出了贡献,难道就不值得为他们叫声好了吗?算一算,北大人在中国人的比例中占多少?一个学校就可以撑起中国的天空吗?哈佛的学生是不是满大街见谁都说:“俺是哈佛的!!哈佛的不可以不思考!”?咱们有谁又在公司里见人就说我是北大人了?
言论自由嘛,有理就赞同一声,觉得不对路,就笑笑算了。
Bye the way, I am leaving for Boston this Tuesday. I think I will visit Harvard someday and try to get some voice from there.
Take care.
Ben
=======================================
To: BiMBA2003FT@yahoogroups.com
From: "Jean qi" <jeanqi_cn[在] yahoo.com> Add to Address Book Add Mobile Alert
Date: Sun, 25 Jun 2006 17:42:06 -0700 (PDT)
Subject: Re: 回复: Re: [BiMBA2003FT] 姚洋——北大给了我什么?
王笨同学的X大人是不是“人”字的代替?要走了还不愤,跳出来挥着膀子喊两声。哈哈...
Dr. John Wingender让你到了Boston一定跟他联系,把你的联系方式、地址什么的告诉他,他会去看你。我觉得到了美国,除了工作上多提高、职业上好好发展,更重要的是多看、多思考(独立的),感受美国文化、体验美利坚精神。再能是不是发点图文并茂的文章回来以飨读者,我们这些土鳖也就算跟着“成长”了。
另外一点茶余饭后的闲话:星期天早上看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lecturer在发表对俄罗斯的看法和感想。真正有意思的是谈到中国的文化,“从孔子到孙中山,讲的是文化改变提升人;从秦始皇到毛泽东,讲的是权力!有权利就有一切。”秦始皇和毛泽东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更是“胜者为王败者寇”想法的塑造者,非常的result-oriented,woody同学的“现代经济论”- 经济社会有钱就有一切、就说明问题,好像深受其影响。
秦始皇思想发源于古都西安,woody同学出生、成长在老北京,可见地域文化的影响还是很深的。
==================================
To: BiMBA2003FT@yahoogroups.com
From: "zhang frankie" <fkz_1122[在] yahoo.com.cn> View Contact Details Add Mobile Alert
Date: Mon, 26 Jun 2006 09:16:41 +0800 (CST)
Subject: 回复: Re: [BiMBA2003FT] 姚洋— —北大给了我什么?
Woody兄,又把一层窗户纸给捅破了。姚的课,可能是我学术不精,可能是他教术不精。所以他写的我也就没仔细看。如果说北大给了我什么,我张开口,可说不出个甲乙丙丁。就好像面试时,别人问我读MBA,学到什么,我总是顾左而言他。还好,以后还有很长的路,我可以慢慢地想,或者说是思考,许多思想不是马上就能想明白的。以前,别问到为何去北大,我会列出一长串教授的名字,仿佛去接受那些教授的衣钵,现在觉得没有接到衣钵未必是件坏事,我还可以自己接着想,虽然手上的许多世界杯彩票不断成为废票。
Frankie
=====================================
To: BiMBA2003FT@yahoogroups.com
From: "Woody Zhang" <woody_zhang[在] yahoo.com.cn> View Contact Details Add Mobile Alert
Date: Sun, 25 Jun 2006 20:03:31 -0700 (PDT)
Subject: [BiMBA2003FT] Thanks to Maggie
非常感谢MAGGIE妹妹的贴心话语。500万是一个比方,不必太过跟我较真。
在我们的同学中,最佩服的是MAGGIE。能在这样好的一个单位中做到这样的位置,而且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个性,非常钦佩。
另外,不要曲解我邮件中的意思。我在BIMBA得到了很多东西,很有用,与MAGGIE的感受差不多,使我能够总结自己早期创业时候的很多经验与教训。但是,的确是感觉不到什么北大精神了。就像BEN说的,哪里都有人在思考,哪里都能提供平台。北大的光环与它目前的现状不匹配。我是这个意思。
我目前的心态还好,谢谢妹妹与大家的挂念。关于我的辞职问题,可以在这里跟大家澄清一下,也给大家一点经验。其实我也不是傻子,当然知道骑着马找马。我的离开不是主动辞职,应该叫友好协商离职吧。说难听一点,就是给点钱,让我走人。我们的公司开业2年多以来,没有任何收入。其实,不能说这个公司的概念不好,当初我选择环保行业就是喜欢它的概念:脱胎于传统行业而充满机会,同时能造福与人类。但是,环保在中国的确是一个非常黑暗的行业,政府关系决定一切。我见证了这个公司的太多无奈,同时,我也真正地对中国的投资环境有了一个客观认识。与我当年生活的博茨瓦纳相比,中国还差得很远。更不要比美国欧洲了。中国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这样的一个条件下,我们的公司生存已经出现问题了。CEO难辞其咎,我作为运营总监,不能不被放在砧板上。所以,对这样的结局我能够接受,而且,早在年初已经预见到了。心理上已经做好了准备。
同大家相比,我存在不少劣势。年纪不占优势,而且多年的国外生活使得我在国内的人脉上很欠缺。这也是我来BIMBA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的同学都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我也希望大家都能够有很好的发展。我跟赵疆燕京说过,大家都混好了,我即便不能成功,到时候赖着脸皮给大家去打打工,挣口养家糊口的饭吃应该还是有机会的吧。你们当老总,我给你当个部门经理好像还可以胜任。
这就是我目前心态的写照。又在大家面前献丑了。呵呵。好在我这个人脸皮厚,丢丑也丢惯了。再次感谢MAGGIE妹妹的提醒与批评,多对人生与自我进行审视是很有意义的。
祝好!
========================================
To: BiMBA2003FT@yahoogroups.com
From: "jack chen" <jackchen2005[在] yahoo.com> Add to Address Book Add Mobile Alert
Date: Sun, 25 Jun 2006 20:40:07 -0700 (PDT)
Subject: Re: [BiMBA2003FT] 姚洋——北大给了我什么?
说实在的,这文章我感觉不算是太好。
但谈到北大对我们的影响,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以下方面,与大家探讨:
1、北大这个场所让我们大家相聚并互相了解和学习,收获不少;
2、北大这个场所让我们听到尤其是杨老师和林老大的课程,以及26商学院和CCER教授的课程,收获不少;
3、北大的文化——兼容并包,开放,自由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不少;这包括数不清的高水准讲座和校园环境。
4、北大的经历帮助我们在社会感觉到自己的定位,对于在社会生存帮助不少。
由于这些原因,我们认同和归属北大。但目前看,北大似乎还没有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使我们获得精神的安宁。MBA培养商人但商人也需要安宁。
应当说北大当然具备这样的文化蕴涵,也许我们要继续、长期不断地回到北大、谈起北大、继续吸取营养。我们的不断相聚是主要的方法。
现在看来,我们并没有多少对于FORDHAM等的归属感。
Jack
==========================================
To: BiMBA2003FT@yahoogroups.com
From: "Maggie Lin Li" <summer02618[在] yahoo.com.cn> View Contact Details Add Mobile Alert
Date: Mon, 26 Jun 2006 12:05:25 +0800 (CST)
Subject: [BiMBA2003FT] (unknown)
Woody,Ben, Jean, Frankie and all,
大家热烈的讨论让我感觉仿佛又回到课堂。其实Ben说得对,不管是北大的,人大的,哈佛的,都不可以不思考。只不过偏巧大家相逢在北大,所以“北大人不可以不思考”这句更像是以口号的形式,借用一下北大之名来激励咱们这些有共同经历的人。
对于Woody的夸奖,我感觉很惭愧。其实我所在的公司离“好”这个程度还差很远,我刚进去的时候做的很多纯assistant的工作当时都不好意思和大家说,而偏偏我又是个要面子的人,我那时经常会问自己为什么要艰难地转行做和finance相关的工作,明显年纪和经历都不那么适合了,而且是从junior做起。但是慢慢的,我接触到了IPO,M&A,而这些正是我在BiMBA时想到的未来工作的方向。
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luck,我在进入小公司的时候也很羡慕大家进入知名的multinationals,因为我也有apply过大牌的公司,但好像都不能成功。我工作的这个公司,可能咱们班超过半数的人是因为我在那儿工作才知道有这么个公司。我的起点无法很高,只能珍惜手里的机会。我所在的公司出现了很大的变动,我的职业跟着这个变动也会有变化,但是我基本上还会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在小公司工作就是这样,永远充满变数,Woody目前又处在这样一个重新选择的时间点上,我希望你能够找到自己的luck.
M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