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0353|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BiMBA生活--朗润园和致福轩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7:14:00 | 只看该作者

[分享]BiMBA生活--朗润园和致福轩

下面这个视频的链接里面包含了很多朗润园和致福轩的视频,也记述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的发展历史。林毅夫教授现在仍是CCER的主任。共同创立CCER的易纲教授,现在已经是央行的副行长了。没有时间来BiMBA校园参观的申请人,可以通过视频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场所稍微了解一下,也欢迎随时到朗润园做客。今天又下了一场大雪,朗润园雪景很美。

【媒体报道】CCTV2《中国财经报道》对BiMBA海闻教授、于刚教授、陈屹的采访(节选)
  视频点击:《中国财经报道》“生于197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3 9:48:32编辑过]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7:16:00 | 只看该作者

转自BiMBA官网的文字

http://www.bimba.edu.cn/ips/article.asp?articleid=4327

当前位置:北大国际MBA -=> 新闻 -=> 最新消息 -=> 正文

 

【媒体报道】CCTV2《中国财经报道》对BiMBA海闻教授、于刚教授、陈屹的采访(节选)
                    
 

 发布日期:2007-12-21 10:36:00 来源:[本站]  浏览:[ 367]  评论:[ 0]        字体:   

    视频点击:

    《中国财经报道》“生于1977”

  第二集《世界是平的》

  播出时间:2007年12月10日

  77年上大学的那批学生被称为“集体成才”,他们不仅赶上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还赶上了伴随改革开放而来的第一次出国留学大潮,很多77级大学生都有过出国留学的经历。

  如今,这些77级留学生大多回到了国内,而且成为了中国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受益于改革开放的他们,更把“让中国真正融入世界”看作自己的使命。今天我们就来讲讲77级留学生的故事。

五、殊途同归

  1994年海闻回国,而且回到了北大母校,他和留美经济学会的另外两名成员——林毅夫、易纲,还有从英国牛津大学回来的张维迎等6个人,共同创立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他们尝试着为中国陈旧的经济学教育带来新鲜的血液。

  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家必须要懂得什么是市场经济。它有很多规律,所以这是我想要做的一件事情,回来普及经济学教育,提高经济学的研究水平。但是这些东西,都必须是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进行的。”

  不过很快,海闻就发现光普及经济学教育还不行,因为面对全球化竞争,支撑中国经济成长的一个重要人群——中国的企业家们,急需补课。

  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因为中国这么一个大国,你不可能没有跨国企业,不可能没有世界一流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企业家就必须要为未来的企业能够成为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做好准备。”

  中国需要国际化的企业家,他们应该通晓西方商战的种种策略,他们应当能熟练运用国际先进的管理技巧和工具。美国有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的专门学科——工商管理。中国为什么不能开设呢?想到这儿,海闻只觉得眼前一亮,他和同事们一商量,大家一拍即合。几个人分头联系,最终确认与美国26所商学院合作,成立北大国际MBA。

  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在我们的EMBA教育里面,非常重视的是企业家的眼界,企业家的全球视野。包括企业家的战略思维,企业家对市场、对整个全球经济未来发展的认识和预期。实际上,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家想的应该是20年以后的事情,就是说20年以后,我们的企业怎么定位。他们应该看到的是全球的发展状况,而不仅仅是中国国内市场的发展状况。”

  坐在中国的课堂里,就可以学习到与国际同步的企业案例。北大MBA一时间成了企业家们嘴里的新鲜话题。

  人生总是充满了各种际遇和巧合。在北大国际MBA的讲堂上,还有另一位我们熟悉的主人公。他就是当年凭借一段“中国文化认识论”成功说服美国商业泰斗,转学沃顿商学院的于刚。

  还是在美国读书的时候,于刚就写下这样一首诗来表达回国的志向:

  像一滴露珠 落下母亲的树

  融入家庭的溪 流向人类的海

  而这一滴水 又被知识的阳光蒸发

  由归乡的云浮载 经浓浓的情凝聚

  化为一滴雨 去滋润母亲的树和那扎根的土地

  在美国拿到沃顿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学位后,于刚就职于著名的电子商务企业亚马逊,并做到了全球副总裁的职位。虽然经常回国,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国内市场的巨大变化、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点点滴滴都在冲击着于刚的心。

  戴尔全球采购副总裁于刚:“每次都像是蜻蜓点水。回来教教课,回来给个报告,兴奋一阵子,之后又去美国。就是没有在这扎下根来,我老觉得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空白。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中国发展这么迅速的时候,这个历史性的发展阶段,我没有亲身在这个地方去做一些事情。”

  正在于刚为无法回国工作烦恼的时候,一家国际猎头公司了拨通了他的电话。

  戴尔全球采购副总裁于刚:“说有个机会在亚洲,当时并没有说在中国,当时他希望我去新加坡。”

  亚洲毕竟离中国近些,于刚这样想着,跳槽到了戴尔公司负责全球采购。一进戴尔,他就请求公司能将他的办公地点设在中国,此后于刚回到了上海。在和客户接触中,于刚发现了一个好机会,这回他终于能把在沃顿商学院学到的工商管理知识直接带回来了。

  戴尔全球采购副总裁于刚:“2000年以后,发现中国,尤其是中国EMBA的项目开展以后,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意识到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就这样,于刚走上了中国的MBA讲堂,几乎每个周末他都在全国的各个大学里度过。尽管从此再没有太多时间去陪家人,但于刚的内心却是充实的。

  同样被MBA事业吸引来的还有之前故事里提到的陈屹,在和丈夫用省吃俭用的钱买了单程机票去美国留学后,陈屹改学了经济,不过从第一次拿到全A开始,中美教育对比就成了她最大的兴趣。毕业后,她自费考察了一百多个美国中小学校,写下了《背洋书包的孩子》、《美国素质大参考》等书籍,不断将美国的先进教育理念介绍到国内。

  华裔作家陈屹:“中国的教育像填鸭式,美国的教育像点灯,从一个国情来说呢,美国的教育与中国的教育有时候是不能相比较的。中国的教育是在资源有限基础上培养精英,美国的教育是在资源丰富的基础上,丰富发展。”

  “在有限的资源上培养精英”,读到这个观点,海闻也很感兴趣,因为EMBA正是在中国本土上培养精英的教育模式,这种完全从西方引进的模式能在中国发展成功吗?2003年,海闻所在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委托陈屹回国研究中国EMBA教育现状。

  华裔作家陈屹:“往返大概七、八次,现在想想大概是近百个中国企业家。都是在读的EMBA学生。向他们学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做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采访,一个横切面,把中国现在这些企业家状态,给他报道出来,写出来。”

  很多西方人士都是通过这本书,才真正了解到改革开放后新一代中国企业家的面貌。

  海闻、于刚、陈屹,三个素昧平生的77级大学生,就这样相聚在北大的MBA课堂上。事实上,几乎所有的77级留学生都是为了“中国经济发展”这个共同的理想而回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也因为他们的归来而变得更加顺利。

  进入21世纪,77级留学生们也开始更加深入地思考“融入世界”的内涵。有了国际化企业家、有了通晓外语的人才、有了庞大的贸易额,中国就融入世界了吗?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 【媒体报道】《商业周刊》2007中国最优秀商学院排名 | 【经济展望之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风险 >>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23:28:00 | 只看该作者

[分享]随意中的惊喜

今天突然想起来在Google和Baidu上搜一下:“致福轩”和“朗润园”,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惊喜。随手贴将上来,与各位共享。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23:30: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似乎是一位校友的博客

致福轩·雪 

---丙戌年二月十二作

窗格绿柳映春分,

灰瓦青竹伴雪痕;

致福轩中书声起,

须臾鹅毛谁人寻?

(后记: 晚上加班离开公司时接到友人庆龙的短信方知又逢春分。回想一年前的春分那天正在致福轩中上课,接近午时忽然飘起鹅毛大雪,须臾间天地尽成白色,于是乎神游雪中,方有此感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c6bea0100091e.html

今天刚好下了一场雪!!!以应今天的雪景啊!!不过这张照片不知道什么时候照的了!!照的很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23:58: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0:10:00 | 只看该作者

同样是网上搜到的一位校友的博客文章

6月12日

致福轩


            

在致福轩,一棵法国梧桐,一丛竹子
古老的诗歌和异国的情趣低声交谈
布谷鸟在林中,他们的欢叫防佛一场学术对话
热烈而又理性

这是6月11日傍晚的致福轩
我错过了一场关于金融学的讲座
银行家早在昨天傍晚已经离开
不知道他是否记得这院里的花朵
那些玫瑰和蜀葵在傍晚的风里幽香开放
一树石榴,洒落满地殷红的花瓣
仿佛一场秋天的预演

我坐在回廊上,隔着屋顶向天空眺望
高空里云霞灿烂,一群雨燕在在翱翔,
他们带动晚风的羽翼
越过院墙,穿透我轻微的灵魂

我飘扬在飞翔的梦境
我用银河的流水清洗我的每一寸肌肤和血脉
我在夕阳的光辉里,看见自己通体透明地飞翔
一团团祥光从各个方向把我包围

在致福轩,这初夏的傍晚
金色的晚霞在天地之间
它的光芒直逼我黑暗的深渊
在那里,智慧像一盏飘摇的灯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0:12:0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

致福轩——我想要的生活

昨天,
早五点半起床,晚十一点入睡;
中间一直在奔忙,
但一切都值得,
因为我找到了想要的生活... ...
致福轩在朗润圆中,听闻那曾是恭亲王奕訢(鬼子六)的住处,果真蕴藏皇家气息,身在其中,莫不荣幸之至。
致福轩是院式结构,几道长廊将各楼联结;之中,唯万众楼是双层阁楼,也唯万众楼是仿原风格后建成的,但却也十分和谐。
站在万众楼顶,目及处便是静湖垂柳,可谓“楼台水榭”,美景尽收。
由此感慨,若能于此驻足些时,舞笔弄墨,也算人生一大幸事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0:22:00 | 只看该作者
发信人: littleriver (自私多疑,庸人自扰), 信区: JNFQ
标  题: 咏致福轩残玉兰(转载)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3年04月13日11:01:51 星期天),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ms 讨论区 】
【 原文由 moonwasher 所发表 】


一地飘零半树稀,常因琐碎负芳邻。
“君休恼恨游春晚,惜花最是葬花人。”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来源:·北大未名站 bbs.pku.edu.cn·[FROM: 162.105.219.225]
--
※ 转载:·北大未名站 bbs.pku.edu.cn·[FROM: 166.111.232.115]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0:31:00 | 只看该作者

致福轩冬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 3:33:28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NTU MBA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9-21 12:18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