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6446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20-8-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本帖原创 选自 ChaseDream商科硕博留学 微信号:tmp_2023080425
文:Herry
背景:
法学、经济学复合背景。本科毕业于某知名法学院校,top2经济学双学位,硕士毕业于某top中外合作院校经济学专业。
申请季斩获CMU、UCLA、USC、NUS、HKU、CUHK等院校社科、商科、法科项目offer。
实习经历涉及投融资、红圈所、信托、法院等。
目前任职于某权益投资机构。
擅长辅导领域:
熟悉美国、香港、新加坡的申请流程。擅长社科、商科、法学背景提升咨询、留学规划和职业发展指导。
前言
首先,从我自身情感来说,我很喜欢
港中深,我学生时代最愉快的时候,就是在港中深,老师同学关系极好,港中深的校园环境也好,融合传统与现代,贯通东方与西方。但是,我还是想说,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不建议来港中深,虽然港中深的申请越来越卷。
对于本科生而言,港中深学习压力极大,几乎每年都有因为学业压力大而跳楼的,并且给分极低,不利于今后申请;另外就是,港中深这个学校是既没有海外留学的好处,也没有国内的好处,保研比较受限——这样的话就意味着,你的出路只有出国申请。当下国内的环境,本科就业也不太现实,但是学费又贵,拿不到奖学金压力就很大……这些因素加起来,不论从成本,精力,港中深都不是太好的本科选择。
对于研究生而言,道理一样,但是好处是,这个学校极其重视就业,也就是,如果你本科不太差,在港中深读研,然后实习经历过硬,你的简历在广深+体制外很能打,但体制内就有点不方便了。所以,好坏都有,当然教学质量啥的,我觉得可能稍微比Top5差点,但差不了多少了。
申请
我是20年本科毕业,19年夏令营进的港中深,当时我唯一能打的优势是,本科学历,然后托福成绩,其他的,连像样的实习都没有,但还是进了,运气也是一部分因素,我会在里面详细写的。
一、前期情况
其实我的前期很狼狈,19年3月份的时候托福也只有96分,这个还是考了很多次的结果。但因为已经大三下了,不能只管托福了。于是,当年在一个同学的推荐下,去了光华的一个课题组去做科研,我现在都跟当时的科研老师有联系,但工作只是一些很简单的活,当时还是挺难受,毕竟托福耽误很多年,成绩没考出来,然后其他商科实习科研都没有,只有一些法院的实习。
二、正式申请
我是2019年5月知道港中深这个项目的,那个时候,基本上啥都没有,除了在做的科研,然后托福没过百,有个北大的学位,基本上就没了。更为要命的是,我那时候连啥子是商科我都不知道。所以这个时候要进行细分了。
1.托福
港中深托福成绩没有要求那么高,我当时96分可以过得去,申请的时候,我觉得托福成绩只要过那个线就行,不是说非要考多高多高的分,但对于有些特定专业,比如法学llm,分数还是越高越好。
2.推荐信
我当时是找的一个法大老师和一个北大老师,法大老师跟我私交好,后来申请的时候把他的邮箱都给我了,所以我就随便编,北大老师是找的教我宏观经济学的老师,因为宏观经济学考了93分。
3.实习,科研,PS
按道理这三块应该分别写,但我的情况特殊,我就一起写了。
首先声明一句,港中深对实习的要求很高,我之后有个师妹,跟我bg差不多,也是法大+北大经双,因为实习经历不够,被刷了,但去了北大汇丰,所以,我个人理解,你要申请港中深,在学校本身不太差的情况下,如果实习经历丰富,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大半。
我当时没有相关实习,所以我当时的想法是必须要在别的地方突破。
我的科研是研究企业家精神,然后我有个姑姑,是我市在北京商会的会长,所以,我就从企业家精神入手,着重强调这段“经历”,主打一个差异化。包括写PS的时候,也主要是强调我遇到了企业家怎么怎么样,强调自己的社会实践,而没有强调实习。
当然现在这么搞,风险很大,因为港中深现在bar高了,我那时候,没那么高。
4.自荐信
除了PS,我还写了一封中文自荐信,算是一个补充,申请的时候,大家可以用一下这个套路,显得很真诚。
三、申请中
我是2019年7月底去的深圳,去之前的好消息是,我托福上100了。
1.笔试
简单的高数与线代,真的很简单,我们还有个同学没有学过线代就过了。
2.面试
面试分为群面和单面,
群面是中文,讨论当时的热点话题,这个也是我运气好,我的面试题目是跟数字货币有关,然后我在面试前一晚刷到了一篇相关文章,一模一样。
单面是英文为主,后面也会问中文,主要是问简历和实习经历,有时候会问一些经济学常识,老师没有太刁难我,我也显得很真诚,最后我还问了他们关于中国经济的看法,算是一个加分项吧。
小结
最大化利用自身的资源+运气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