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熬到12点多,终于等来了9月26日的托福成绩。由于这次口语和写作是裸考的,考完以后心里其实很没底,所以看分的时候很紧张,我是先用纸将屏幕挡住,然后再慢慢挪开将成绩一项一项揭晓的。还好分数不多不少,刚好达到考前的目标值。
Test
| Test Date
| Reading
| Listening
| Speaking
| Writing
| Total
| TELXML
| September 26, 2010
| 29
| 29
| 27
| 25
| 110
|
在备考GMAT和TOEFL的过程中在CD受益匪浅,所以这次成绩出来后就想跟各位CDers分享一些备考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吧!
基本背景:
二本国贸专业,毕业工作一年多。CET-4:567,CET-6:556,TOEIC:970。大二时TOEFL一战94,今年刚刚结束GMAT三战730。
备考情况:
为了赶上2011 fall的第一轮申请,8月低GMAT三战后便报考了9月26日的TOEFL,理论上的准备时间约为1个月,但由于中间去上海看世博和去亲戚家过中秋耽误了一周,所以实际准备时间为3周。
由于三年前考过一次TOEFL,对题型等考试的基本信息已经有所了解,加上在职备考时间不太充裕,所以我选择直接从TPO入手。我首先做了一套TPO1找感觉,结果阅读没错,听力错1个。如此高的正确率让我对准备TOEFL开始盲目乐观起来(后来才知道TPO1原来是最简单的),所以接下来的三个星期,我基本上就是做做TPO的阅读和听力,口语和写作迟迟没有开始准备。直到考前一周去上海看世博和去亲戚家过中秋时,我还背着厚厚口语和写作资料,美好地以为可以抽空准备一下,结果各种活动和饭局直接导致最后我口语和写作裸奔了。
附上我做TPO的正确率,供大伙参考(按做题先后顺序排列):
TPO1: R 100% L 97.22% TPO13: R 77.78% L 94.29% TPO8: R 90.91% L 83.33% TPO9: R 88.64% L 85.29% TPO10: R 93.33% L 97.22% TPO11: R 88.89% L 94.12% TPO12: R 97.78% L 94.12% TPO7: R 86.36% L 91.43% TPO6: R 95.45% L 88.89% TPO5: R 86.67% L 91.43% TPO4: R 93.33% L 83.33% TPO14: R 97.73% L 88.24%
我之所以强调这次的口语和写作是裸考的是因为我觉得裸考TOEFL是不可取的,这是我的切身体会。首先,裸考非常影响考前心态,我因为没有准备这两项,所以考前心里难免有些忐忑,而且很懊恼自己准备工作做得不足。最后的成绩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准备和没准备的结果差别是很大的,尤其是写作只有25分。所以,口语和写作应该从一开始就着手准备,这样分摊到每一天的复习量也不会很大,而且最重要的是考试当天能够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气场神马的是很关键的。
阅读:
大部分TOEFL阅读题目都是按文章的顺序来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定位原文的方法来做题。但读文章的时候并不能只读跟题目相关的那几句,这样通常会导致你对文章只是一知半解,到最后做大题时往往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斟酌每一个选项。
我个人推荐的读法是先快速阅读第一段,然后看题,然后必要时(如细节题)再次会原文定位确认答案,然后进入下一题,把跟第一段相关的题目都做完后,再快速阅读第二段,以此类推。这样的读法有两点好处:其一,因为一次只读一段,所以对该段文章的短期记忆效果很好,很多题目可以直接选出答案,即使是某些需要回原文定位的细节题也能快而准地在原文找到答案。其二,通读全段可以使你对整篇文章的构架和意思有个清晰的概念,能够真正读懂文章内容,这样在做最后的大题哪些选项是细节、哪些选项跟原文相矛盾都能一目了然,从而可以快速、准确地选出文章的main ideas.
平时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计时做题,并且尽量提前3-5分钟完成,因为考试的时候难免会更紧张和谨慎而导致做题速度下降。我平时做TPO的阅读一般都能做到提前3-5分钟完成,但实战中的前两篇文章都是用了满满20分钟。另外,在实战中要注意pace,不要过分纠结于某一个题目,有的题目(特别是词汇题)如果一开始没有思路,往往纠结了半天最后还是蒙了一个,这个时候就应该果断放弃,避免过多占用后续题目的时间,因小失大。
如果你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不至于因生词太多而无法理解文章大意),我觉得就没有必要专门去背单词了,可以直接在做阅读的过程积累词汇,因为其实TOEFL文章词汇的重复率是比较高的,通过这样的方法来积累词汇能最直观的了解到哪些词语是TOEFL的核心词汇。
听力:
听力主要是靠平时的积累,而且没什么捷径,就是要多听,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听英文podcast、听英文有声读物等等都是有效又有趣的方法。针对TOEFL,可以把做过的TPO听力段子放到iPod里泛听,平时有事没事都听,并不需要刻意去听清它的意思,主要是培养耳朵对美语的敏感度。听得多了以后,做题时你会发现那些段子都变得很容易理解。当然,这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的。
对于解题,理解听力段子的内容是最关键的,其重要性远远高于笔记。其实一个6-7分钟的段子,在理解了它的意思的前提下,做题时是可以不依靠笔记的,我们的短期记忆足以应付了。当然,如果碰到列举、分类对比等信息还是可以适当记录的。总之,我觉得记笔记应该是在不影响理解段子意思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进行。
另外,在听段子的时候最好能够预判出题点,其实只要多做几套听力题目就不难发现大多数出题点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比如一个学生去找教授,那么该学生去找教授的原因通常是考点;一个教授举出一个列子,那么跟该例子对应的观点通常是考点;一个教授给出一个列举,那么该列举中没有提及到的内容通常是考点。诸如此类的规律还有很多,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预判出题点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在潜意识里巩固对这些重要信息的记忆,这样不需要笔记后面的题目也能迎刃而解了。当然,预判出题点只能让你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记得更牢,除此之外的内容还是要仔细听哦,毕竟这一招只是一种投机行为,但真的挺管用的!
最后,练习听力的时候也要注意积累美语中常用的俚语表达、课堂常用语等等,这些东西的重复率也蛮高的。
口语:
虽然这次口语我没有专门练习,但至少听了一些ETS给出的高分范例,发现口语最重要的是要做到要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言之有物。我个人觉得不必刻意去套用模板,因为这会让你的答案听起来非常的不自然,反而起到减分的作用。
TOEFL的口语其实很模式化,尽管内容不同,但答案语言的组织方法是相同的,简单说来就是“论点+论据” ,所以只要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应该是能够有明显提升的。而一个练习的好方法就是把自己的回答录下来,然后自己再听,从中可以发现不少问题,如语速、主谓一致、指代一致等,下一次练习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了。虽然我这次没有做录音的工作,但一战的时候用过,感觉效果比较好。 写作:
写作一直是我的软肋,而这次考前更是一篇也没有写,所以理所当然地分数也是最低的。记得一战的时候也是写作最低,只有21分。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像我一样带着畏难的情绪迟迟不开始准备写作,因为写作这东西是没法临时抱佛脚的,只能靠平时勤练。
综合写作的首要任务是把听力中反驳的三个理由听全,然后还要听出那三个理由是如何对阅读文章中对应论点进行反驳的,写清楚这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另外,写听力部分的内容时尽量用原词,写阅读部分的内容时则最好能paraphrase一下,照搬原文听说是会减分的。
独立写作这回完全是吃了备考GMAT AWA时积攒的老本,尽量做到逻辑合理,结构完整吧!我写到最后没有时间了,结尾段只用一句话草草总结了一下我的观点,估计这里扣分不少。
加试:
我遇到的是听力经典加试。考前我大致过了一遍经典加试的内容,但并没有刻意去记题目的答案,因为我觉得考场上即使碰到经典加试也要认真对待。一战时听力是我的强项,平时练习一般都有27+。后来实战遇到经典加试,为了偷听旁边考生的口语题,我直接选了之前背好的答案,结果听力只考了24分。所以我觉得经典加试可以看,但不要去背答案,一来考场上有可能遇到变体题,二来答案毕竟都是大家回忆出来的,难免有不准确的地方。
机经:
这次考完GMAT,转到TOEFL区一看,现在连TOEFL居然也有机经了。但可能由于我对TOEFL机经了解不多,我感觉其作用不如机经之于GMAT那么大。首先要看的机经量貌似很大,各种版本的预测都有,完全不知道该从哪看起,所以我就没看。其次,我觉得阅读和听力的机经价值不大,毕竟一些细节方面的题目很难准确重现,而且看了也记不住那么多内容,说不定还有误导的副作用。不过,口语task 1 & 2和独立写作的机经确实是很好的练习材料,万一真中了那帮助之大就不言而喻了。
宁波大学考场情况:
我是考前1个月报的名,当时全国貌似只有宁波和广州等少数几个城市有考位了,琢磨着可以顺道可以去看上海看一下世博,就选择了宁波大学考点。
宁波大学一共有4个考场,A考场和B考场在四楼的大机房,C考场和D考场在三楼的大机房。我在的C考场的显示器不是液晶的。据我目测,大约200多个考生一起考,每位考生之间隔得很近,而且之间没有挡板,所以干扰必是比较大的。
宁波大学离市区比较远,坐公交需要将近1小时,所以得住在学校附近。我住在学校大门马路对面的豪特商务宾馆,特价房98元一晚,快捷型酒店风格,房间内有网络,步行到考场约10分钟。
总体感觉考场的管理感觉比较混乱,人也实在是太多了,不过监考不是很严,估计你要想利用中场休息时间看看模板之类的是没有问题的。最囧的是我中场休息完回到座位后,发现我左边原本空着的那个位置上居然坐着一个人,那人当时正在开机。我当时还挺纳闷,心想:“居然还有这么晚才开始考的!” 结果没等机开完,就来了一个老师问那人:“你在这干什么?” 那人很淡定地说:“我来上机啊!” 那老师显然也被雷到了,连问了三声:“你是怎么进来的?!你这是怎么进来的?!你就这么进来了?!” ,然后把那人请了出去。
最后,祝所有的CDers都能考到满意的成绩!
P.S. 以上内容版权ChaseDream.com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