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318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去读商学院?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18:52:00 | 只看该作者

去读商学院?

第一财经周刊:去读商学院?

2008-12-03 16:16:43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上海) 网友评论 0
            进入论坛
  •   想要读一个MBA?你要考虑可以学到什么、学费、投资回报、就业 你要确定你自己的战略!
                

文|CBN记者 赵慧 金晶

金融危机这个节骨眼上,商学院涨价了。

当经济出现衰退或公司陷入困境的时候,根据欧美的经验,更多的公司人开始进行自我投资,商学院会收到更多入学申请书。据全球MBA入学考试的运营机构GMAC刊发的数据显示,2008年是5年来全日制MBA申请上升势头最猛的一年,有77%的商学院表示申请量明显上升。这种趋势在10年前网络公司泡沫破灭时也很明显。

在中国,国内一线商学院今年也都在涨价,MBA学费大部分突破了10万元。

“你干嘛要去关注数就能数得清的钱呢?”长江商学院2007级MBA余仕俊却不在意学费和未来薪酬,“那些物质上的回报都是结果,根本不用计算。”他认为,所有的现金流都存在时间因素,“不要被表面的数据迷惑。”

“不是我们调,整个行业都在调,CPI涨幅也很大。而且这一调整主要是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MBA项目副主任谢昊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助理院长周雪林则表示,“我们从国外招聘的师资成本很高。2009年具体学费还在商榷中。”他觉得中欧的学费涨得并不快。而根据上海交通大学金融系教授、MBA项目主任胡海鸥的说法,交大安泰多涨的学费将会作为奖学金激励学生。

即使不在意涨价因素,余仕俊的商学院毕业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就下一份工作而言,他不算太幸运。2007年他进入长江攻读的目标是金融,希望将来从事对冲基金领域的工作或者创业。今年5月,他已和一家私募公司谈好,但最近对方不太提这件事了;9月,一家华尔街公司的副总裁约他去上海新天地面试,对方当场给了offer,连哪天上班都确定了—但该公司一份公告打乱了所有计划:由于股市异常波动,公司全球新员工招聘全部暂停;另一家新加坡券商老板9月本来要从新加坡飞来面试,可结果也成了“老板最近也不方便来”。

他有些遗憾,但是并不担心。“我一共就投了10份简历。优秀的人永远是供不应求的。”即使自己的专业领域正是处于金融风暴的中心,他仍然看好这一事业。他所在的长江商学院金融俱乐部组织建立了一个对冲交易模型,每人出资1000至2000元,凑够10万元做了一个商业实验—在香港衍生品市场寻找市场交易模式。“从业绩来看,结果并不令人失望。在市场环境大跌的情况下,我们获得了12%的收益。”

目前他似乎更倾向于自己创业。他正在享受最后几个月的读书时光,MBA带给他的是思维方式的变化。这个年轻人在读了商学院之后,英文“In my case”成为了他的口头禅。“整个MBA的过程何尝不是一笔交易?最后这两三个月的成本又能有多大?我会持续关注金融领域,商业社会是由资本的意志决定的,而金融是整个资本市场的Driving Force(驱动力),在中国必然增长。这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做的事情,我为什么不做?”

与余仕俊的想法相近,计算“投资回报率”、“机会成本”是目前公司人选择回到学校读书的最重要指标。《第一财经周刊》对京、沪、广、深等地118位公司人调查显示, 40.7%的公司人会为弥补知识储备不足进入商学院学习,而近1/3的公司人选择拓展“人脉关系”。

“如果我能预知金融危机,可能会在决定辞职时多考虑一会儿。”长江商学院2007级MBA戚成纯说—即使目前他并不后悔辞职读书。入学前他在国内一家商业银行从事信贷业务,他去商学院读书的原因是原工作缺乏挑战,他想要更新知识、拓展视野。戚成纯辞职曾经遭到来自家庭的强烈反对,2007年中国经济形势大好,在父母看来,丢掉银行的工作去读书难以理解。

2006年,长江商学院的毕业生平均年薪是27.2万元。“只要努力学一年,达到和超过平均年薪并不难。”戚成纯说。除去奖学金,他在银行工作时也有一定财富积累,能够负担他在长江MBA 一年半Full Time(全日制)学习的成本。

人脉并不是戚成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相对于在商学院人脉的积累,知识上的飞跃、思维方式上的提升,弄清楚自己喜欢做、适合做、能做的事,是他在MBA学习阶段最大的收获。

长江商学院的MBA课程分成两个部分,第一年主要是全英文必修与选修课程,接下来是5个月的撰写论文期—不过学生也可以选择在就业之后进行。戚成纯并不急于找工作,他正在跟会计和金融学教授做有关中国银行利润驱动力的论文,也协助战略学教授做一个百度公司的案例撰写,空闲时间还去一家基金公司实习。

一个月后,戚成纯将决定自己职场的下一步取向。他手头目前有几个看起来不错的机会,在收入相差不大的前提下,兴趣爱好将决定他最终的选择。

当2000年网络泡沫开始破裂,英国人斯图尔特?米尔斯(Stuart Mills)在伦敦商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的MBA攻读计划刚刚进入第二个年头。当时就业的不确定性开始增强—许多公司发出了聘书,但很多聘书被取消或搁置—历史总是如此相似,今天余仕俊们也面临同样的状况。

“尽管市场前景不那么光明,但如果你知道把目光放在何处—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机会。”在求职期间,米尔斯发现在经济低迷期关键是依靠自己先前的工作经验。“同样重要的是,要记住攻读MBA的原因。MBA的资历是建立在一个人的核心经验之上的,毕业后你应该控制住自己的野心—人们往往试图一下子就找到好工作。”

米尔斯最终加盟埃森哲(Accenture),担任该公司伦敦油气业务的经理。他觉得自己定位清晰,不随大流。“总会有公司逆势而动”,对他而言,选择合适的市场专业领域和看清自身才华同样重要。

26岁的陈勇最终决定辞职回到学校读MBA。8月底,他办好复旦大学Asia MBA项目的入学手续,搬入研究生宿舍。但没过几天,他又再次出现在校园公司宣讲会现场,此时离他毕业还有两年。

陈勇觉得自己必须尽快去弄清楚就业市场的最新行情—即使他刚刚告别职场。他所读的Asia MBA项目属于国际项目,在中国复旦大学、韩国高丽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要各待一个学期,最后回到中国毕业。复旦MBA学生私下有个就业意向排序:投行第一,咨询公司第二。令陈勇和他的30名同班同学没有想到的是,在经历短暂的入学兴奋期之后,他们必须迅速面对现实。

钱多,这是学生们对金融机构的第一印象。金融危机之前,陈勇职业定位在咨询业,只是“对金融业抱有幻想”。10月,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体现在宣讲会上。瑞银、花旗、摩根士丹利、高盛都照例去复旦召开宣讲会,MBA学生们也都一窝蜂跑去听,可是招聘需求量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多,陈勇隐约觉得事情不会那么顺利。

“五六家听下来,现在即使有一些好的金融机构过来,大家也不太去了。了解了实际情况,我们必须更加现实,”陈勇告诉《第一财经周刊》,“现在看来,我们会倾向将咨询公司纳入就业首选范围。”

他的MBA生涯才刚刚开始。他期待在复旦这所综合性大学听到更广阔领域的讲座,参加更多活动、实习,和同学讨论案例、去教室自修,像一个普通学生一样,通过修读MBA获得他的人生转折。至少,两年后,他新职业的薪水将远远超过原先的职位—国企市场部职员。

当然,前提是一切如他预计般顺利。复旦2008年入学的MBA学生就职行业构成中,加工制造仍然占据34.6%,远远超过金融/保险类的13.8%以及咨询类的1.3%。希望转换行业的不止陈勇一人。

这或许是个跳板。可复旦并不希望更多像陈勇这个年龄的学生选择就读MBA。从今年开始,这所MBA报名人数一直处于最高点的大学开始设置一些程序,给一些更有工作经验、但是拙于应试的学生更多入学机会。这些学生可以通过提前预审获得老师们的垂青,一旦MBA全国联考笔试通过,将免去原有面试流程直接录取。

“那些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学生是在跟他们的主管竞争,”谢昊说,“我们招进来的学生平均年龄在27至29岁,而公司主管们正处在这个年龄段。再过两三年的磨砺,这些年轻学生的竞争优势才会凸显。”

这一举措被认为是复旦针对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MBA招生改革的应对之策。交大为了争取更多优秀生源,决定从本届MBA招生开始施行提前面试方案。

面对满教室年轻的面孔,胡海鸥充满矛盾:“我们想招更多有经验的、综合素质更强的学生。”

在11月16日交大提前面试中,胡海鸥淘汰了交大毕业的两名年轻学生,同时对两个任职中国区总经理的考生赞不绝口。这两位高阶考生年薪已分别达37万元、97万元人民币。“他们凭什么能做到今天这个位置?他们有核心竞争力。”

2007年进入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总经理工作秘书、总经办副主任的詹亮如今年薪约16万元。他是复旦大学与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合作IMBA项目2005级学生,大学毕业最初任职于中国电信公关部时月薪3000元,3年后,他的年薪接近9万。詹亮报考MBA是希望能够转向从事管理职位。入学之后,詹亮的期待薪水约在15万至16万之间。“现在和目标基本一致。”他说。不过按照他的说法,他在投行、货运等行业的同学平均薪酬更高,年薪能超过18万。詹亮的薪水在复旦官方公布的平均线—19万年薪之下。

刘洋(化名)并不认同这个数字。他是2006年毕业的厦门大学Part-Time(在职)MBA学生。“15万,应该只是个期望。”他毕业已有两年,由于收入、工作环境都不错,一直没有变换工作。他的MBA同学林南(化名)彻底爱上了学术事业,继续考入复旦攻读管理学院博士—只不过,即便是博士,明年同样也会再次面临就业问题。

当然,除了财富,MBA还能带给你其他的东西。“你是来接触大师的。可能毕业3个月后你会忘记80%的知识,但是你今后能够在新的环境中很快寻找到这种熟悉的语言。MBA会教给你管理学的知识架构以及看问题的宽阔视野,”余仕俊说,“你现在付出的是数就能数得清的钱,而你的目标是要成为商业领袖,到了一定阶段,物质回报自然就能跟上。”

MBA给人带来的改变也是因人而异。交大安泰MBA王丰2008年1月答辩毕业,他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前进入了上海东方高圣投资顾问公司从事并购咨询工作。不过这一工作似乎更倚赖于他之前在另一家咨询公司以及北京银行的工作经历—当然,MBA的人脉网和管理知识也是一个加分因素。

王丰本科毕业于清华水利系,清华校友会至今都在他的生活中拥有和MBA人脉不相上下的地位。在他看来,MBA的确能够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帮助,但是具体效果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不像十年前,MBA可以直接进入企业管理层。”

但MBA们现在也正在面临“海归”们的挑战。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恶化和美国经济衰退,海外留学人员更是将目光投向中国。中国教育部预期2008年留学“海归”人数将超过5万人,4年前这个数据仅为2.5万。内地“海归”总人数已近32万,仅今年一年“海归”人数就将超过30年来的1/6。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参赞岑建君甚至表示,最近批“海归”回国文件“签到手软”。

欧美商学院也在更积极地为学生寻找就业机会。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于2003年专门为校友建立了职业服务中心,这里的5名全职员工向在职MBA和EMBA学生提供就业咨询服务。该中心统计显示,希望预约个人职业辅导的校友人数10月增加了43%。

好消息是,并不是所有行业都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上周刚签了一个70万欧元的高速机车的轴承的单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Part-Time MBA在读的德国纳格尔机械集团TBT中国区销售经理李文星就觉得,在铁路机车方面,国家投资的项目非常多,“金融危机期间,几个竞争对手都破产了,好多订单就转到这边,所以我反而更忙,几乎每周都在出差。”

坏消息是,经济危机来了,一切都有风险。你又将如何选择?余仕俊说:“MBA们遇到危机一定要学会调整自己。你可以有其他选择,但是既然你选择了MBA,那么你最终可能将会是CEO。不要抱怨,这是你必须要面对的事。”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18:56:00 | 只看该作者

从这些被采访学生的就业结果看,这些被采访的应该算是同学里面素质背景高于AVERAGE的,现在都没有找到“可以的”公司签约,说明今年就业比较困难是肯定的了!

Market Timing is important than you think, even for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板凳
发表于 2008-12-9 20:03:00 | 只看该作者
没想到在这里看到余师兄的消息,祝今年07级的毕业生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
地板
发表于 2008-12-9 20:44: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看来余师兄还满有人气的嘛

个人也比较佩服他的能力和素质

5#
发表于 2008-12-9 22:40:00 | 只看该作者

复旦MBA学生私下有个就业意向排序:投行第一,咨询公司第二。

------------------------------------

这个目标对于海外TOP10的学生都不太容易啊。

6#
发表于 2008-12-12 07:44:00 | 只看该作者

"2007年进入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总经理工作秘书、总经办副主任的詹亮如今年薪约16万元。他是复旦大学与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合作IMBA项目2005级学生"

工资有点低哈

7#
发表于 2008-12-12 17:28:00 | 只看该作者
不管怎么样,我认为明年会有更多的人把MBA作为避风港和加油站
8#
发表于 2008-12-12 17:4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iamchenguo在2008-12-12 7:44:00的发言:

"2007年进入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总经理工作秘书、总经办副主任的詹亮如今年薪约16万元。他是复旦大学与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合作IMBA项目2005级学生"

工资有点低哈

外资企业收入全在工资或奖金上,吃用都靠这些;国资的就不能单看这些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NTU MBA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8-15 22:2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